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維新黨推翻老佛爺的計劃緣何失敗

維新黨推翻老佛爺的計劃緣何失敗

自甲午戰爭之後,中國的變革就離不開日本身影。

1898年9月,已經卸去首相身份的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訪問中國,此時正是中國風雨欲來之際。

伊藤在中國逗留了一個月,幾乎會見了晚清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別領袖。維新派對伊藤博文來訪的熱切盼望,並請其指教。以康有為為首的中國維新派,對伊藤博文此次訪華「成果」抱有很大期望。9月20日,光緒皇帝在勤政殿會見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向光緒皇帝表示,讚賞中國新政。這一天非同尋常,它是「戊戌政變」前夜,光緒皇帝退出中國政治舞台的「末日」。

當伊藤博文讚揚中國的變法、對光緒表示欽佩、表示他可以為中國的變法做點事情時,光緒皇帝的答語里,也包含了維新派請伊藤博文為「變法總顧問」的一層意思,有點「准帝師」之意。足見光緒皇帝與維新黨一樣,對伊藤在中國變法的「外援」 之力上,抱有很大期望。

結束與伊藤會見的當日,光緒馬上召見袁世凱。「末日」會兩人,一個是出賣他的總導火索,另一個是促動他效仿的第二導火索。

我們不得而知,伊藤博文選擇中國政變前夜訪華,是有預謀還是「不期而遇」。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對中國的維新派,情有獨鍾。這當然不能排除他的大原則——為日本的國家利益考慮,加深日本對中國的影響,使日本在中國利益最大化。但是,「志同道合」談得來,大概也是拉近距離的重要原因。

但是此時的康粱維新黨,雖然想採取非常措施對干政的保守派總頭子老佛爺慈禧下手。但卻自己沒有動手的膽量與能力。日本明治維新,有多少死士拋頭顱撒熱血,豁出性命與德川幕府頑固勢力做武裝鬥爭、展開暗殺大戰。而反觀中國,康梁那些公車上書的書生,大都動口不動手、紙上談兵,自己沒有暗殺敵人勇氣,於是把全部希望用在了策反內外勢力。

久在學堂的康粱黨,面對保守後黨的最大劣勢是:對朝堂了解太少,對權力真相所知不多。這個劣勢最後令他們一切作為化為烏有。從官場「智慧」來說,他們不是那些官場老滑頭的對手。

你要面對的,首先不是一個陳腐的政治制度,而是陳腐制度下龐大的利益團體。他們如百足之蛇,僵而不死。你要斬蛇,手裡必須握有足夠鋒利的斬蛇之劍,權力,兵力,至少是政變的能力,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方是大作為的前提,手下連一支敢死隊都沒有的康粱黨,成功概率幾乎為零。

康粱希望得到日本支持,而日本不會派兵。希望袁世凱支持,卻又被同僚的假象迷惑,沒有看透袁某人真實嘴臉,輕信袁世凱,對這個官場滑頭抱太大的幻想,導致被出賣。他們以為袁世凱是有信仰的人,其實這類所謂的開明官員,他們連起碼的政治信念都沒有,和那些保守的純利益動物想比,本質並無二致。

伊藤覲見光緒第二天,即1898年9月21日,戊戌事變發生,保守勢力反撲,老佛爺再次臨朝「訓政」,光緒皇帝被囚。後黨開始抓捕康粱維新黨。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而日本公使林權助因無東京指令,不知所措。仍在北京的伊藤博文當即表態:救梁啟超逃往日本。並表示「如至日本,由我來照顧他。梁這位青年,對中國來說,實在是寶貴的人物。」

眼見著中國政治改良功虧一簣的伊藤,不知心裡做何感想?

從他積極營救維新流亡者的態度看,他對中國百日維新的失敗是同情和惋惜的。但是,正像他對光緒皇帝表白的那樣:外臣當竭其所知以告。「外臣」兩字,表露了他的真實意思——有些事力所能及,有些事鞭長莫及。中國的事情,即便維新黨想借力發力,本身也要有「內亂」的實力方可成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為何也反對袁世凱當皇帝
清末中日兩個考察團在西方的不同收穫
七七事變前日本認為一招便可征服中國
清日兩個考察團在西方的不同收穫
大清的潰敗從罩不住朝鮮開始

TAG:程萬軍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的推廣計劃很成功
健身新手和老手的健身計劃有何不同?三個對比,讓你讀懂二者區別
三級跳!權健四步走計劃順暢施行 世俱杯還遠嗎?
白宮出台新計劃,要幫助伊朗民眾推翻現政權
法律?暗殺?武力?遲疑動搖,討伐袁世凱的計劃就這麼被擱置了!
《異形》大熒幕失敗之後何去何從?業內人士:正計劃劇版的製作
關於創新者的計劃
杜蘭特又玩跳槽老戲,勇士兩裝死大神被逼活,新王朝計劃讓哈登膽寒
兒皇夢!拜仁頭牌自薦加盟皇馬,為最後目標必須走老佛爺神計劃將實現
營養改善計劃鑄就民族未來
老蔣為何視新四軍為眼中釘,原來竟是打亂了老蔣這個計劃
靠譜!騎士最新引援計劃曝光,詹皇兄弟作為籌碼!
恆大的引援計劃徹底失敗了
神操作還是自毀?火箭新三巨頭計劃讓哈登最信賴之人成棄子
恆大玄學?鄭智現身新聞發布會,天體之王回歸!權健計劃恐打亂
寶鋼率先實施「人才定製」培養計劃!
施里芬計劃:作戰計劃宗師之傑作
心態變老了?三十多歲的謝霆鋒談養老計劃
俄羅斯終於不再啃老本,計劃自主研製轟炸機,結果技術無法保障
拯救溫格計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