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代的夏天有多熱嗎?李白杜甫王維,又是如何消暑度夏呢?
當下正是大暑時節,
大暑節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
這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
一波又一波高溫來襲,
如果沒有空調、電扇、冰箱這些產品,
真不知道要如何活過這個夏天。
那麼問題來了,
你知道唐代的夏天有多熱嗎?
李白,杜甫,王維,
這些人又是如何消暑度夏呢?
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先生,
曾總結了中國氣候變遷的基本規律,
表現在五千年來溫度變化上,
可以明顯地總結出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
其中第三個溫暖期,
大約就是公園600年到1000年,
也就是隋唐時期到北宋初期。
這段時期內的大多數年份的夏季溫度,
比起現在來只高不低。
唐代以長安為都城,
也就是現在的西安,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
三面被山嶺高地包圍,
同時水力資源極為發達,
有涇、渭、灞、滻、灃、澇、滈、潏八水環繞,
這種地理構造也讓長安城的夏日,
熱到融化熱到爆炸。
詩人王維在《苦熱行》中寫道: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摩詰居士居住於藍田輞川的別墅之內,
都還汗出如雨,
當時天氣之熱,可想而知。
不過王維畢竟生活條件好,
住得起別墅,
顧得起僕人,
同時又心境平和,
深諳「心靜自然涼」之理。
可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雖苦熱卻也不算太過難熬。
那些窮困之人所受的夏熱之苦,
可要比這難熬的多了。
比如說窮困潦倒了一輩子的杜甫。
杜甫在《夏日嘆》中說道: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僅僅一首詩根本無法表達出杜甫所受苦熱,
於是杜甫接連作詩咆哮。
在《早秋苦熱堆案相仍》中,
杜甫如此寫道: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除了食欲不振之外,
杜甫被熱的簡直發了瘋: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都熱到了這樣的地步,
哪裡還有精力去雕琢自己的詞句,
這首詩也被後人認為是杜甫最粗糙不堪之詩。
要錢沒錢,要地沒地,
還時刻挂念天下,
內心一肚子的憂愁煩心事的老杜,
如何消暑度夏?
只能硬熬。
所有詩人都在寫詩抱怨天熱,
那有不抱怨天氣炎熱的人嗎?
還真有,那就是李白同學。
李白那是何等瀟洒之人,
又是狂熱的登山愛好者,
遇到這樣炎熱的天氣,
直接跑到了山中避暑。
跑到山中還不算完,
要涼快就要涼快個夠。
同時李白還是個重度懶癌患者,
連扇子都懶得扇,
索性就直接脫光了衣服,
在青林山崖間吹風。
李白在《夏日山中》寫道: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這畫面實在太美。
點擊展開全文


※大明官窯,永樂、宣德你挺誰
※六月之所以閏,因為它「中氣不足」
※詩經中的女子,真的只知「閨怨」嗎?
※曾遭斷足而作炊餅用具的國寶,今天拍出驚人天價,為何?
※一言不合就扔錢,祈福方式真任性
TAG:國之學 |
※朝鮮平壤夏天很悶熱,朝鮮百姓是如何消暑的?
※西瓜是夏天消暑解渴的佳品,堪稱夏天的守護神,你丟掉的可都是真金白銀吶!
※古人度夏如何消暑?
※面對炎熱的夏天,古人都是怎麼解暑的?他們也是靠吃冰棍消暑嗎?
※夏天最好的消暑神器,不是冰西瓜還能是誰?
※沒有空調的炎夏,古人是如何消暑的?
※消暑神器|夏天太炎熱?這些光聽名字就很涼爽的珠寶快來了解下!
※古代沒有空調,可夏天一到一樣的熱,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
※適合夏天喝的三碗湯,清熱祛濕,滋補養顏,消暑降溫!你們知道嗎?
※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朝鮮百姓是怎麼消暑的?
※古代沒有空調,詩人如何消暑納涼?楊萬里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夏日消暑,是選擇綠豆湯?還是紅豆湯?
※夏天來了,消暑最佳的西瓜糖友可以吃嗎?影響血糖嗎?
※夏季喝茶可消暑還助消化 怎麼喝茶你真的知道嗎?
※夏天適合煲什麼湯?這幾道湯,清熱祛濕,消暑降溫,我家經常喝
※古詩詞中的夏日「熱」情,看古人如何優雅地吐槽天熱,消暑納涼?
※消暑聖品,有了它們,夏天還感覺熱么?那是不可能的!
※朝鮮的夏天很熱,人們是通過什麼方式消暑的?
※既能消暑解熱,又能傳世升值!它們才是夏天最適合佩戴的珠寶……
※炎熱夏季,消暑要喝這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