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論文造假:除了徹查,科技部還應做什麼?

論文造假:除了徹查,科技部還應做什麼?

撰文|李晗冰(本刊特約評論員 )

責編|李曉明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希望科技部、衛計委等相關部門能信守承諾,把深化科技評價制度的改革進行到底,在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程序等關鍵環節拿出管用的硬招實招。

論文造假「零容忍」,科技部這次說到做到:繼6月14日宣示徹查國際期刊集中撤稿事件後,7月27日下午公布了查處撤稿事件的階段性結果。

今年4月20日,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銷107篇中國作者論文,原因是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包括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偽造同行評議意見。此事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在社會各界引發廣泛關注。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撤稿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高調處理。科技部牽頭會同中國科協、教育部、衛計委、自然基金委等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徹查方案、制定統一處理標準,迅速開展徹查,並鄭重表示:處理結果將向社會公開。

據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介紹,107篇中有101篇論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101篇論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其餘的89篇由作者完成,經學術評議認定,其中的9篇存在內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內容未造假。這107篇論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其他尚待查實的24人將按程序先納入科研誠信「觀察名單」據介紹,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處理規則,區分涉事作者參與論文造假的事實情況和具體情節,依據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對涉事作者進行處理,查處結果將在9月底公布公示。

此外,依據有關單位對撤稿論文的調查情況,科技部已暫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參加的20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的立項程序,待責任確定後,對無過錯作者的項目將恢復立項程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將撤稿論文作為研究工作基礎列入2017年度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51個項目,採取了終止項目評審的措施;中國工程院暫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選人資格。

比之以往「內部低調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慣常做法,這次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與進步。人要臉,樹要皮,只有對造假者嚴肅處理、並向全社會公布,讓造假者既「掉肉」又「丟臉」、為造假行為付出代價,才能「罰一儆百」,對科研不端行為形成有效的震懾。

當然,應對論文造假,還不能止於嚴肅懲處、公開結果。原因在於:論文造假之所以屢禁不止,除了個別科技人員自破底線外,還有更大的看不見的推手——「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制度。如果不改變這個「指揮棒」,論文造假就很難杜絕。

科研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不同類型,其成果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論文,有的是技術發明,有的是創新產品,本不該用論文這一把尺子衡量、評判;即便是以論文展現成果的基礎研究,論文也不過是科研活動的副產品,判斷其價值的是真正的學術貢獻,而非發了多少篇論文、所刊發的雜誌影響因子有多高。因此,應對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科研活動本應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進行分類評價。

令人遺憾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科研評價逐漸誤入「論文一刀切」的歧途,從最初的考核論文數量發展到所發刊物的影響因子,最終陷入「論文數數」的泥潭。在一些高校院所,不僅職稱評審、職務升遷要看論文,評先進、發獎金也要看論文、數論文。無所不能的「論文指揮棒」,不僅在相當程度上成為論文造假的幕後推手,而且把我國的科研導入「為論文而研究」的歧途,催生了大量低水平重複研究,造就了數量驚人的垃圾論文;不僅浪費了納稅人的辛苦錢,更浪費了他們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

近年來醫院成為論文造假的重災區,更印證了「論文指揮棒」的弊害。醫生的第一要務是治病救人,診療水平應該是考核的第一標準。但在現實操作中,不管學術基礎如何、是否有做科研的時間、平台和條件,各級醫院的臨床醫生都要被迫做科研、寫論文,許多醫院甚至出現了「做一千台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的咄咄怪事。

因此,儘快深化科研評價制度改革、扭轉「唯論文、唯SCI」導向,形成以「水平、貢獻」為核心的人才評價導向,才是減少論文造假的釜底抽薪之舉。

與查處造假行為、公開處理結果相比,改革科技評價制度的難度更大、工作量更多,也不容易產生那麼大的社會轟動效應,但卻是事關科技事業全局和長遠的根本之策。

在此次通報會上,賀德方重申:要立足標本兼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推動大學、科研機構等建立完善的學術管理制度,對科研人員學術成長軌跡和學術水平進行跟蹤評價,對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加強審核和學術把關。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職稱改革,啟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生職稱評價改革試點相關工作。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希望科技部、衛計委等相關部門能信守承諾,把深化科技評價制度的改革進行到底,在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程序等關鍵環節拿出管用的硬招實招。倘能如此,那將是真正的「壞事變好事」!

製版編輯:飲水食糧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貧困如何影響大腦?|《自然》新聞特寫
病毒性肝炎:距離消除還有多遠?世界肝炎日
華人學者Nature發文,或揭開下丘腦與衰老間神秘關係的黑盒
哈佛大學教授張毅在北大報告的學術筆記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還說詹姆斯沒打假球?聯盟一定要徹查啊!
蔣委員長:為什麼我的身邊不是廢物就是共產黨?!徹查之後,果真如此……
歐文再噴渣渣:聯盟應徹查他的行為,結果扎扎墊腳庫里強行洗白?
總統都下令徹查了!韓國影后冷靜回:什麼事?
麻辣財經:總理批示徹查問題疫苗,哪些環節可作突破口?
應對疫苗造假亂象,當徹查真相重塑行規
嘉慶扳倒和珅之後,為什麼沒有繼續徹查?其實他的做法很聰明
文在寅「賭上性命」下令徹查的張紫妍案,為啥無法繼續調查呢?
無論涉及誰都徹查到底嚴懲不貸
文在寅「賭上性命」徹查勝利門,最後打了誰的臉?
以色列要求徹查伊朗核設施,民眾已經查出結果:摩薩德成了笑話!
黃曉明捲入疫苗案:這次真的不能再手軟,徹查娛樂圈!
葯監局發文:徹查違規中藥!
文在寅下令徹查「勝利門」案,是為了打擊朴槿惠嗎?
實名要求聯盟徹查:這屆季後賽首秀的小崽們究竟開了什麼掛?!
必須徹查!聯盟正在徹查雷迪克,將嚴懲不貸!球迷:大快人心!
蘋果官方回應「竊取隱私並敲詐勒索」事件:將徹查到底
皇宮失火,漢獻帝被掉包,滿寵想徹查,為什麼荀彧會百般阻攔?
《雍正王朝》里徹查刑部冤案是康熙的心思,為何鄔思道不讓四爺接這個差事?
過河拆橋!特朗普集團徹查公司非法移民還甩鍋:他們提供虛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