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殺入,空調業無需恐慌

小米殺入,空調業無需恐慌

在2014年小米取得輝煌的時候,其宣布未來要進入多個行業,複製100家小米,鑒於其手機業務的成功,這讓各個行業都頗為恐慌,如今時隔兩年多時間其有可能要進入空調行業了。

小米的模式是輕資產運營模式。這種模式一度備受各方崇拜,認為品牌企業抓住了利潤最豐厚的品牌、營銷、設計等部分足以抓住利潤最豐厚的部分,而製造業務部分利潤低微,也因此形成了中國台灣的代工模式。

如今幾十年過去,歐美的品牌企業不少已衰微,中國台灣的知名企業ACER也逐漸走向衰落,即使當下依然是業界佼佼者的蘋果也在面臨自身的問題,而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正在極力推動自己的品牌業務,以避免繼續受制於蘋果,可見輕資產經營模式並非如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小米採用的是代工模式,這種模式弊端日益凸顯。代工由於牽涉到很長的產業鏈,導致中間的品質控制面臨巨大的困難,從這幾年質監局推出的質量投訴排行榜中,採用代工的企業當中品質問題較多,而採用自主設計製造的手機企業在品質控制方面做的更好,在國產手機品牌當中OPPO、vivo正是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它們多年來不入投訴排行榜前十。

自主設計製造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機款式的推出節奏。中國的幾大手機品牌當中,除了OPPO和vivo外,華為有半數手機其中主要是高端手機是由自己設計製造的,它們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機推出節奏,同時保證產品供貨量,而小米則飽受產業鏈不受自己控制之苦。

小米的營銷模式在手機業務之外並沒取得如預期的成功。自2014年底其宣布投資生態鏈企業至今已投資近90家生態鏈企業,其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的生態鏈業務收入達到150億元,而早在2014年的時候其主要業務收入有八成左右來自手機業務的時候就達到了743億,可見它在努力推動生態鏈業務發展的情況下經過兩年的發展也不過是當初手機業務輝煌時期的幾分之一。

相較起這些業務來說,空調業務是重資產運營的行業,與小米的手機業務和生態鏈業務是輕資產運作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小米手機業務模式複製至其他生態鏈業務無法取得手機業務當年的輝煌情況下,其在重資產領域的空調市場要取得成功難度無疑要大的多。

近期發生的幾起空調爆炸事件,證明了這個行業的風險並不小。業界說空調使用是三分品質、七分安裝,為了確保空調的安全使用,各空調企業20多年來建立了自己強大的安裝維護團隊,小米進入這個行業如何確保空調的品質是個問題。

空調市場的競爭已進入到技術競爭的階段,近期格力與美的和奧克斯的專利訴訟戰,說明了行業巨頭在市場競爭手段之外開始以專利來建立行業門檻,小米如何跨過這道門檻呢?

與空調同為家電行業的電視業務,小米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入,至今在該行業表現並不佳,遠不如出現目前出現資金問題的樂視,甚至不如其他幾個後起之秀的互聯網電視企業,其在空調行業要取得成功無疑要打個問號。

故在當前環境下,小米即使真的要進入空調行業也難對該市場產生影響,空調行業無需為此恐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銘 的精彩文章:

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國產手機品牌正陷入國內苦戰
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三星與中國電信推動創新科技進入生活
三星應用商店與合作夥伴共贏發展
全網通之爭其實是三大運營商對用戶的爭奪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不景,小米和vivo逆勢增長

TAG:柏銘 |

您可能感興趣

空調業尋找高端市場突破口
空調業進入換擋期 統帥多維度年輕轉型走出新標杆
國內空調業的兩大巨頭,格力和美的紛爭不斷,愈演愈烈的趨勢!
產銷失衡 空調業高庫存預警生效
丁少將:志高困局凸顯空調業三大弊病
不被看好的空調業 能否靠用戶價值轉移走上康庄大道
「空調」升級「空氣」 空調業競爭格局已被海爾改寫
量價齊飛一年後,空調業現調整態勢
小米再次殺入空調業,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即將見分曉?
刷臉AI供應商下調業績預期,蘋果股價應聲跌掉一個小米
董明珠的困局:空調業務已到天花板,但她跨界8個領域卻都沒成功
重要供應商下調業績展望 蘋果股價暴跌5%
體育營銷大戰開啟 志高打響空調業18冷年收官
空調業「造」風運動:TCL如何吹出健康舒適風?
空調業大勢:300年極熱都在近幾年
滴滴出行下調業務增長目標 背後原因幾何?
肉雞市場持續復甦 聖農發展大幅上調業績預期
中央空調業內先驅,南京蘇寧安裝費全免
雷軍和董明珠又杠上了?1.5億入股TCL,或藉此發展空調業務
分析:英偉達下調業績預期背後,AI晶元的滑鐵盧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