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平遙雙林寺解說詞

雙林寺坐落在乎遙縣城西南的橋頭村內。它以古老輝煌的藝術和迷人的景觀吸引著海內外遊客。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孫鐵青曾為雙林寺題詞:「雙林寶寺藝術殿堂,價值連城地久天長。」寺中有精美的彩塑藝術作品,故被中外藝術家稱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古,但沒有準確紀年。依據寺內現存的一塊古碑「姑姑之碑」的內容,可知重修在公元571年,即北魏時期。中都寺當初規模宏大,後遭兵戈燒焚,宋時重修,並依照釋迎牟尼「雙林入滅」之說,改名為雙林寺。宋以後,寺中曾住有尼姑。元末,寺內建築毀壞較多,於是明清時都曾大規模整修,而有現存建築。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雙林寺,建築規模宏大,在建築格式上是城堡式建築。整個寺廟坐北朝南,修建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寺院內十座殿堂組成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垂直排列著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和娘娘殿。以天王殿、釋迦殿為中心的前院內,還包括東邊的羅漢殿、武聖殿,以及西邊的地藏殿和土地殿;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東西兩側各為菩薩殿和千佛殿,組成了第二進院落;第三進院落主要有娘娘殿。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朋友們請隨我進寺門參觀,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前迎面而立的四尊金剛像。這四位金剛是天王的保護者,當然要對前來打擾天王清靜的陌生人很不客氣,你看他們中有的張口怒吼,有的閉嘴以待。看著四大金剛,會使人們忘記它們是泥塑的,以為是力大無比、血氣方剛的武士,很具有藝術魅力。好,現在請諸位進殿。大家請看,這四尊天王中,手持寶劍者是南方增長天;懷抱琵琶者為東方持國天;臂繞蟒蛇者是西方廣目天;托塔舉傘者為北方多聞天。其中的托塔天王衣服和腰帶緊緊箍在渾身是勁的軀體上,彷彿再稍一使勁,衣帶就會崩斷、使我們看著都為他擔心。

穿過天王殿,北面坐落的是迦殿,整個建築簡潔質樸,釋迦牟尼佛祖正中高坐。再看這四壁上的內容,講述的是釋迎牟尼從「白象投胎」,「四門問苦」,「夜半逾城」,「金刀削髮」,「菩提悟道」,「初轉****」』「靈鷲說法」直至「雙林入滅」等成佛過程和度化眾生的佛傳故事。200多尊人物形象,身分不同,神態各異,活動於宮廷、城堡、山野、森林之中,生動體現了古代社會的多種生活場面。此外,殿後還有「渡海觀音」,她坐在粉色蓮瓣上,神情坦然安詳,背後是波瀾起伏的蔚藍色海水,畫面色彩明快,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下面請進羅漢殿,「金剛天王好,羅漢更精彩」,這18尊栩栩如生的羅漢像是宋代作品,也是雙林寺彩塑藝術的精品。這些塑像大大突破佛教造像成規的束縛,而更多地採取了造型手法上的「開放」,因而使眼花繚亂的各種精美彩塑顯示出浪漫的色彩。這18尊羅漢個性鮮明,形神兼備。請看這個「啞羅漢」,眼睛圓睜、雙唇閉合,冷眼凝視著人間,似乎看到無數不平,想說又說不出內心難言的苦衷。此外還有「病羅漢」、「多言羅漢」等,都是後人以其形象而起的別名。

武聖殿內,正中塑關羽坐像,氣勢威嚴,神態逼真。再請看四周牆壁上的懸塑,反映了關羽生平事迹,內容有「桃園結義」、「怒斬華雄」、「斬蔡陽」、「水淹七軍」等,形象生動,色彩艷麗。

接下來我們一同去羅漢、武聖殿對面的地藏殿和土地殿。地藏殿俗稱閻王殿,進入殿內,一陣冷嗖嗖、陰森森的感覺,迎門而立的牛頭、馬面體態怪異,面貌可畏,居中而坐的土藏菩薩威嚴肅穆,營造了一種恐怖氣氛。我們再去旁邊的土地殿瀏覽。殿內供奉著土地神,是我國神話傳說中掌管山川郊社的神靈,所以被塑成慈和、忠厚的老者。朋友,前院到此參觀結束,下面我們去中院參觀。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現在我們面前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重建於明朝,殿內有佛壇三間,塑有「三身佛」四菩薩,迎門而立的是阿彌陀佛,它又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故又稱為接引佛。雙林寺的彩繪壁塑最為有名,數量也很多,大家請看這牆壁四周,是諸天神將向佛陀頂禮膜拜的「諸天禮佛圖」,構圖嚴謹,氣勢非凡。

出了大雄寶殿,我們要參觀東側的菩薩殿。我國在唐代以後的塑像和繪畫中,菩薩多以女性表現。這裡的1000多尊菩薩多以宮娥、彩女的風貌為模特,把歡樂和嚴肅結合為一體。請看主尊千手觀音,頭頂日月,手托各種法器,懲惡揚善,以藝術的手法體現出慈悲為懷的菩薩救苦救難的情形。再請看這尊水月觀音,她不是正襟危坐,而是隨便地在這裡佈道,神態自若。所謂佛在心中,雕塑這些彩塑的藝術家們一定真正領略了佛家的教義。與菩薩殿對稱的千佛殿,殿的前搪下布滿壁畫,繪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構圖宏偉,畫工精細。殿內正中供奉的是自在觀音,你看她面相恬靜撫媚,姿態舒暢自然,在她的左右側分別是夜叉、韋馱立像,這三尊塑像同樣是藝術精品。此外,在四周的牆壁共計有516尊菩薩像,有的對坐講經,有的成隊過海,有的獨自駕雲,但都朝著主尊自在觀音的方向,表示歸向主尊。朋友們,由大雄寶殿、千佛殿、菩薩殿組成的第二進院落就參觀到這裡。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本寺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建築娘娘殿。與前面不同的是,娘娘殿屬於道教建築,建於明朝,殿內供娘娘坐像七尊,娘娘是中國人心目中的風俗神。正中的三尊是三霄娘娘,左右依次排列的是痘神娘娘、子孫娘娘、送子娘娘和乳母娘娘。娘娘神像臉龐豐滿,眉目大方。再請看東北角「貞義祠」內的這兩草塑像,一睡一坐,這反映的是什麼內容呢?其中躺在床上雙目緊閉的少女叫「睡姑姑」,在旁邊坐著的骨瘦如柴的老婦叫「藥婆婆」。「睡姑姑」和「藥婆婆」本來是鄉間凡人,怎能進入寺廟祠堂享受人間的祭奉呢?說起來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早年當地有一大戶人家,一姑一嫂二人感情至深。先是小姑犧牲自己的青春幫助嫂嫂度過難關,後來變成「老姑」的小姑久卧病床,嫂嫂精心伺候直至臨終。這時嫂嫂也因疲勞過度和悲傷難禁,競也坐死在小姑身邊。姑嫂一「貞」一「義」的品德,感動了人們,於是立祠紀念。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朋友們,參觀完10座殿堂後,您是否為精妙逼真的彩塑而喝彩!是的,這2000多尊彩塑、100多平方米壁畫,儼然一座精美的藝術殿堂。這些彩塑從形式到內容都是豐富而獨特的,它在吸收古代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展現了民族的特色和風格。她確實是我國雕塑藝術寶庫中一顆閃爍的明珠,這裡不愧為「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


跟我參觀平遙鎮國寺

鎮園寺所在的這個村是平遙縣城東北郝洞村,創建於五代北漢時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時改稱鎮國寺。1988年被國務院批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萬佛殿、三佛樓,天王殿兩側配有鐘樓和鼓樓。一進院東西廊有碑亭、三靈侯、二郎殿、財福神和土地各殿。二進院東西有觀音殿、地藏殿等。

處於寺廟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築。進入殿內,可參謁佛國護法神將——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手執清風劍,氣勢磅礴;東方持國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溫和,懷抱琵琶;西方廣目天王,臂纏長蛇,泰然自若;北方多聞天王,手執寶傘,氣貫長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間「歡迎」,因為它們代表「風、調、雨、順」,象徵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鐘樓鼓樓相互對峙,鐘樓上有金代皇統五年鑄造的鐵鐘一口,形制古雅,工藝別緻,而且鐘聲洪亮。據說在當年沒有汽車火車的時候,鎮國寺的鐘聲能傳到30里外的平遙城內,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朋友們,接下來要參觀的是居於前院中央的萬佛殿,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堪稱「千年瑰寶」。這座殿宇造型獨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頂龐大,出據深遠,但由於屋角反翹,使沉重龐大的屋頂呈現出輕巧活潑的建築藝術形象,整個外觀給人一種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感覺,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在建築科學方面的非凡技能。在殿內,共有彩塑11尊。中央是佛壇,主保釋迎牟尼形體高大,坐在須彌座上,表現出安逸慈祥、和顏悅目的神態。旁邊站立的是迦葉和阿南二****,阿南身著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顯得聰明、慈善,是一位才氣橫溢的青壯年形象;另一側的迦葉看上去是一位飽經風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為他從小出家、一生勤勉求進,苦修一世,歷盡艱辛。前面分別是兩尊菩薩和供養菩薩。兩菩薩衣冠緊扣、面額豐滿,顯得非常文雅嫻靜,儼然一副貴婦人形象。兩供養菩薩體形豐滿,線條優美,體現出少女特有的嬌柔之美。在菩薩的前面是兩天王和兩供養童子。兩天王手執兵器,頭載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風采;兩供養童子身體瘦弱、衣著儉樸,一副天真善良的農家少女形象。這11尊塑像雖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卻是按照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這些塑像是我國寺廟中現存的五代時期的惟一作品,堪稱「稀世珍品」,在我國雕塑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平遙名寺不僅有雙林、鎮國

朋友們,寺內還有更為精彩的去處,那就是三佛樓、地藏殿、土地殿。各位請隨我一一參觀。

這座三佛樓創建於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別是「法自佛、報自佛、應自佛」。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優美。大家再請看兩牆上的壁畫,畫的是釋迎牟尼的生平八相圖,集山水花鳥、人物於一體,描繪了釋迦牟尼的一生。

位於後院西側的地藏殿,俗稱閻王殿,建於明代,主像為地藏王菩薩,四周為十殿閻王,六位判官、牛頭、馬面立於地上,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慈祥和藹。再看這牆上的14幅壁畫,集繪畫、書法於一體,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場面,其慘狀目不忍睹。這些情節表現的是懲惡揚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會裡,勞動人民處在社會的最下層,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正如這幅對聯所寫:

「陽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強烈地表現著懲惡揚善的願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請看土地殿正中的這一坐像,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爺了,他看上去和藹慈祥,佛經中說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兩側分別侍立著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著印璽和印盒,一副叫順服侍土地的形象。

觀賞完這幾座主要的殿宇後,我們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兩側的碑廊。這裡共保存著歷代石碑20餘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由於該碑上下左右都有殘缺,所以名為半截碑,以殘碑的寬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此碑內容與鎮國寺無關,原來在鎮國寺竣工時,在寺的附近撿回這塊碑,想做碑座,結果發現書法甚佳,秀潤蒼勁,當時沒捨得毀掉,才得以倖存下來。經考證,這塊碑是北漢主劉崇之孫劉繼欽的墓志銘碑,文物價值相當高。

朋友們是否注意到這棵古老的槐樹,大家猜猜它的樹齡是多少呢?這棵名為龍槐的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嘉慶《龍槐記》碑中記載,有了這座寺廟就有了這棵樹,它長得高不盈丈,樹身已滿是裂縫,彎彎曲曲,枝幹錯綜盤結,無頭無尾,看上去張牙舞爪,騰雲駕霧,也是寺內的一大奇觀。


漫步走進平遙白雲寺

孫永峰

相遇在無限的時間,交匯於無限的空間,一個小小的戀情締結在那交*點上。你如一個小小的鳥巢,偶築在縱橫的枝柯間。

——題記

世間萬物,大凡太老的東西就容易腐朽、容易落後,甚至容易被淘汰,唯獨寺觀廟堂,彷彿越老越吃香,越能走向世界。

隨著平遙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十多年過去了,如果說堪稱藝苑珍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林寺、鎮國寺已逐漸為世人所矚目、令鄉邦而揚眉,那麼,距離縣城19公里,地處卜宜鄉梁家灘村西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雲寺,則有一種未經展示、未經破繭的隱秘之美,尤能引人心馳神往。

白雲寺,古稱西域寺,傳說創建於唐,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重修,爾後歷經九次增補修葺,造就一座薈萃明、清、民國等三個歷史時代之建築藝術的山坳古剎。白雲寺雄居寶峰山之陽,依山築基,就岩起屋,南北高差30米,四進院落,層次有致,衢道能上下,迴廊可周旋,60間屋宇盡藏於山坳叢林之中。至於「白雲寺」之稱的由來,個人以為「雲是山的使者,有山即有廟」之然也,「白雲生處的廟宇」嘛!

走進這座建築面積2895.2平方米坐北向南的寺院,我倒感覺更像進了莊戶人家的庭院。山門外一雙古槐並立,四株老柏參天,中軸線南端,坐三孔高大的窯洞,正中闢為山門。也許就是這視覺中的窯洞,反映到我腦海中便成了白雲深處的「人家」。就連那碧彩金妝的「關帝」等三尊聖像,在我看來儼然老百姓所供奉的福、祿、財諸神,極具平民化。這樣一想,佛教殿堂的外在威嚴在我心裡一掃而光,覺得整座寺院都瀰漫著溫馨的人性精神。凝神思索:當神能以人的思維去揣度人心、體察世情時,盛世的景象也會從此升起吧?游至西肋門外,石鹿泉水繞山巔,我突發與張曉風一樣的奇想:倘若叩山為鐘鳴,撫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誰是知者?山是千繞百折的璇璣圖,水是逆流而讀或順流而讀都美麗的迴文詩,山水的詩情誰來領略?但沒有人能給我答案,一股溪流自顧潺潺而去。

盤桓而進,後院僧房以上是古佛殿所在。古佛殿為十字式窯洞五孔,殿宇高大,磚砌的前檐牆模擬西方古典建築的構圖手法,明間開半圓旋門洞,兩側設壁柱,形成西方「旋柱式」牆面。在磚砌的柱頭上雕「青獅」、「白象」、「日月」;檐壁上砌出直線組成的幾何圖形,刻「唯心凈土」、「天外天」等隸體大字;平柱上刻「眾善奉行,萬緣盡凈,諸惡莫作,一性園明」。讀罷不由讓人心空澄明,頻頻頷首。古佛殿後,一株古松妥貼地拔地擎天,彷彿一座倒生的翡翠礦,叫人嘆為觀止。

人說「小景可以入畫,大景可以入神」。去到白雲寺,不需要導遊的解說,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於我而言,觸動最深的是刻在檐壁上的那四個隸體大字:「唯心凈土」。有鑒於此,我也可以說白雲寺能夠使人移情改性。

那麼,何謂「凈土」呢?《攝大乘論》里說:所居之土,無於五濁,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凈土。可見「凈土」就是沒有被「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垢染的清凈世界,如「阿彌陀佛凈土」。然而,當今滾滾風塵中還會有凈土嗎?現代人天天席不暇暖,追求非名即利,似乎只需要物質保障,內心世界卻冷漠無情,隔絕孤獨,精神的物化幾乎要導致一代人的沉淪。在這樣一個易於使人迷失的世界,我們多麼需要一種經常的「提醒」,使自己迷途知返呀。而這「提醒」,就是一種超乎物慾之上的,使心靈凈化之力。心靈凈化方能回到無私,方能不為外在利慾所誘,放開無謂的徵逐,而有餘情去欣賞世界上真正的美好,不至於讓靈魂發生「饑荒」。有偈曰:「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所以說,人只有洗去生命的塵垢,享受生命本身的意趣,心靈和精神才不會沒落,才會真正領略到人生的詩意,開拓自己的胸懷,美化生存的環境,使之成為「凈土」。星雲大師啟迪我們:「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都把心地掃,世上無處不凈地」。

漫步走出白雲寺,我驀然感到一種純樸的興奮和朦朧的激情,還有一種如醉如痴的的恍惚。我驚詫於自己的這種感覺,身在佛寺,原本只該生出靜穆的虔誠才對,但我除了感覺些許澄凈、平和、寬厚之外,心中真的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幽情在流淌,想必是心見如來,「唯心凈土」之故。暗下思忖:平日里「偶有文章娛小我,獨無興趣見大人」之輩如我,此行算是取得「真經」了!


平遙雙林寺遊記

張迎建

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就愛和人們談我老家平遙的名勝古迹——雙林寺。尤其是遇上外地來的客人,他更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爺爺一講雙林寺,眉毛鬍子一齊動,雙林寺里的大小殿堂,他似乎都熟悉,不過爺爺最關心的是送子娘娘殿。據爺爺說:雙林寺就是因為送子娘娘殿而出的名。後來,從爸爸的口中才知道爺爺為什麼特別愛講雙林寺?講雙林寺為什麼又著重提到送子娘娘?爸爸說,他就是爺爺在送子娘娘殿里燒香後才生下他這根獨苗的。爸爸的話,聽起來雖然可笑,根本沒有一點科學根據,但雙林寺對於我卻成為一個非常嚮往的地方了。可我始終沒能如願。

今年夏天,我陪朋友到平遙遊玩,我們遊玩的第一個景點,便是平遙的雙林古寺。

雙林寺在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橋頭村,接待我的是一位姑娘。通過姑娘的介紹,我知道了雙林寺的由來。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創建於北齊年間,後依釋迦牟尼「雙林涅磐」之說,改成雙林寺。以後,又經歷代重修。現有建築和塑像,大多是明代的遺物。寺院南北長123.7米,東西寬120米,建築規模完整,構造精巧。寺院建築在三米高的土台基上,四周圍有夯土堡牆。從拱形山門往裡走,有十餘座殿堂。天王殿、彌陀殿,大雄寶殿、佛母殿,東兩廂配有羅漢殿、地藏殿,千佛殿,菩薩殿、武聖殿,後有一小祠:貞義祠。院內有唐槐、石碑矗立。整個布局,對稱端莊。

雙林寺的彩塑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共有2052尊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許,現存完好無損就有165l尊。

第一個殿堂,天王殿的廊檐下有四座金剛塑像,每尊金剛,高達丈余,雙日圓睜,雄健威武,神態各異,看後今人望而生畏。記得爺爺當年講過,這四尊金剛乃佛祖的護法力士,時時在嚴陣以待地保護著佛祖。再往後走,便到了中軸線上的第二殿又稱佛祖殿,殿內正中端坐著佛祖釋迦牟尼,左右侍立著文殊,普賢二菩薩。在殿內左右的牆壁上懸塑著有關釋迦牟尼一生的故事。 從白象投胎、降生人間、學文演武到後來夜半出城、看到人間疾苦,便放棄皇宮生活,隻身出走、四處求師,最後金刀削髮;從菩提成佛,鹿苑說法到雙林涅磐共計48幅。這些畫面,寄託著古代人民的思想。在殿內主像背後的影壁上,還有一尊渡海觀音像。觀音單腿微微側身盤坐存蓮花瓣上,在起伏的海面上行駛,充分體現了波靜為動,寓動於靜的藝術手法,堪稱古代彩塑的精品。

出了彌陀殿,就看見大雄寶殿了。它重建於明代初年,原有的大雄寶殿已被焚毀。殿內塑有三佛,二弟子,二金剛和服侍菩薩,更有藝術價值的是殿內牆壁上的明代作品《禮佛圖》,可惜,這幅完整的畫面已殘存不全。

大雄寶殿後面,便到了爺爺所說的佛母殿,也就是送子娘娘殿。殿內塑有五位送子娘娘和一些求得子女的人們的泥塑。這五尊泥塑在藝術上雖不及各殿的塑像。可據講解員介紹,現在仍然香火不斷,仍然在迷惑著一些善男信女。由此,我聯想到爺爺、奶奶所講的故事。

中軸線上的殿堂看完,我又看了東西廂的羅漢殿、地藏殿、千佛殿,菩薩殿。羅漢殿內塑有觀音及十八羅漢。十八羅漢個個神態不一,有慈眉善眼的,有老態龍鐘的,確是全寺彩塑中的珍品。地藏殿也就是閻羅殿。內有地藏王,十殿閻君和六曹判官。從人一死,進了鬼門關 ,一直到重新投胎轉世過程,簡直是有聲有色,令人毛骨悚然。千佛殿里並沒有一千尊佛像,總算起來有五百餘尊。殿內主像是自在觀音,此像形態獨特,悠然自在,背襯山石雲水,左右為夜叉,韋馱相護。看了此像,令人驚訝的是觀音菩薩裸露膀臂,一隻白嫩的腳很不規矩地踩在蓮花座上,並將大姆指微微蹺起,使人看了,不敢相信這就是一本正經的觀音菩薩。殿內四壁有五百餘尊人物塑像,分為上下五層,神態各有所異。與千佛殿相對的菩薩殿,正中塑有千手觀音,殿內四壁布滿四百餘尊羅漢,其形式與千佛殿大致相同。

除了這些佛殿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武聖殿了。殿內的關雲長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位古代英雄。殿內四壁上,塑滿了有關關雲長的故事。從桃園三結義、破黃巾軍,到斬華雄、水淹七軍等,講述了關雲長的一生。

在寺院最後的拐角處,造有一痤不引人注目的小小貞義祠。祠內塑有一位文靜秀氣的姑娘,講解員說她叫「睡姑姑」,旁邊塑有一中年婦女正在精心煎藥服侍「睡姑姑」。她叫藥婆婆,相傳她倆就是本地人.「睡姑姑」和「藥婆婆」是姑嫂關係,活著的時候,二人相處和睦,後來小姑病了,嫂嫂不離左右熬藥服伺。姑嫂和睦之情感動了村人,她倆死後,村人就為她們在寺里最後面選擇了一塊地方修了這個小祠,享受人們的香火。

出了雙林寺,我十分感激解說員的解說,她使我更詳細地知道了一些泥塑的典故。原來雙林寺並不是象我爺爺說的那樣,是因送子娘娘才出了名的,而是以它精湛和完美的彩塑藝術而聞名於世的。我不由得為我國古代人民驚人的想像和智慧而感到驕傲。


平遙吉祥寺的前世今生

梁峰霄

往事越千年,古城有遺篇。

來平遙古城旅遊的客人,在興趣盎然地遊覽平遙縣衙之後,沿路走到縣衙的後方,發現有一處近年修復一新的古建築群,分別為梁氏宗祠、吉祥寺和文昌廟,三座建築依序排列,坐落在花園街西段,與古縣衙僅一路之隔。人們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心中充滿疑惑,為什麼這裡竟有三組建築並列?此處究竟有怎樣的歷史?又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時間追溯到北宋末年,平遙梁氏始祖梁顯攜二子定居於梁官村,三世祖梁秉鈞任平遙縣丞,梁秉鈞長子梁瑜和七子梁琮任平遙縣令,三子梁瑛官至都元帥萬戶侯,梁瑛之子梁天翔又接任梁琮為平遙縣令,從梁瑜至梁天翔,兩代三人,任職令守平遙達五十五年之久。「梁氏一門為本縣令凡三,固以見閥閱之盛」。梁天翔生六子,除五子時智、六子時信早亡外,其餘皆有官階。長子時中為平遙元代進士,官至廣州路總管,為梁氏忠孝坊始祖。次子時正為梁氏積善坊始祖。三子時仁為梁氏東安里正道里始祖。五世祖梁時中官至廣州路總管,梁時正任清河縣知縣,……金元朝代更迭之際,梁氏家族逐漸步入鼎盛時期。其後梁氏家族繁衍不息,成為平遙當地一大望族,在平遙古城人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繁盛的梁氏家族在平遙大地上留下了不少遺構,吉祥寺建築群就是其中之一。

在平遙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元代,梁家官居顯赫,人旺族興,在朝廷、省府、縣衙都有做官的,需要蓋一座像樣的祠堂來顯示家族的地位,便選中了與縣衙一路之隔的花園街花園空地上,由於不差錢,祠堂蓋得越來越大,中心建築高度幾乎快趕上古城的最高建築市樓了,人們議論紛紛,消息傳至朝廷,當時是蒙古人當政,皇上說你一個漢人官員,大修祠堂,逾規越制,是不是想造反吶!來人,去平遙調查一下,如果屬實,將梁瑛革職查辦。梁家人知道朝廷要派人來平遙查辦,一時慌了,就是拆毀也來不及了。正一籌莫展之計,有人急中生智,出主意說何不改成寺廟!主家一聽甚好,於是,請來彩塑藝人,用麵粉和泥,一夜之間祠堂便擺滿觀音羅漢塑像,第二天朝廷來人查看,只見堂內祥光繚繞,神佛莊嚴,加上平遙彩塑藝人高超的技藝,塑像個個傳神動人,不由得點頭稱讚,回到朝廷如實稟報,說梁家是修了一座敬佛的寺廟,皇上一聽,非但沒有怪罪梁瑛,反而誇梁家功德無量。

傳說總有演義的成分,修祠堂也不是梁瑛生前所為。那麼祠堂建於何時?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據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記載:「吉祥寺,在縣治後東,元梁萬戶、廉訪家佛堂也。」對於吉祥寺的始建經過,文獻中沒有留下記載。在吉祥寺修復之前我曾在寺門不遠處發現,一戶人家後牆根上,埋著一塊半截石碑,上半截裸露著,經過歲月的磨滅,上面字跡漫泐不清,附近居民說這是吉祥寺的石碑,懷著對先祖的敬仰和保護鄉邦文物的責任,我請來郝新喜、梁紹壯等同好,把石碑挖出抬進了寺內存放保護,經清洗拓印,仔細辨認出如下文字:「吉祥寺者,平遙之古剎也。舊據在城之中,縣治之左。肇自大朝廷祐四年,邑人廣州路總管(下闋)斷碑可見矣。洪武年間又重修焉,逮今寺額因之。正統改元之四載,公之十一代孫梁從(下闋)寺由之增勝。以東則有崇聖之宮,西龍頭高聳。以西則有集福之院,而家教會同南聯(下闋)相接,氣勢相倚。又有南城之觀音,東隅之菩薩殿者,自是境益勝,而名益彰矣。既而星(下闋)夷積為瓦礫之場,□為榛莽之地,基址雖存,欲復興之不能矣。維時賴有梁公天翔第十(下闋)之人修理□墜之輩,目睹茲寺之荒墟,心懷滿腔憫惻。乃於正德甲戌之歲春,□同(下闋)之資,會請四境之眾,募緣吉助,殆見本境外邦赴會者相繼而至,善男信女助給者接(下闋)就倚於梁公彪輩專董其事,彪領命,惟謹朝夕程督,何嘗少憚。寺有祖塋地十八畝(下闋)尼中有智興,寺身雖女流,心實忠孝,相語回祖師:塋□被人坍夷奪占爾,我何□(下闋)論明白,將前墳之地照舊給還本寺,著今丘尼智興等管此地,內所收籽粒以供(下闋)年用余之也,亦皆入於長住,以助修理之需,又皆□(下闋)之西翼,以一樓以為樓鍾之所,植山門(下闋)□□□□□□□具立丘尼之老成者(下闋)」

這段不全的文字揭開了吉祥寺的身世之謎,從中不但可以斷定吉祥寺的始建時間,而且可以確定是萬戶梁瑛之孫,肅政廉訪修使梁天翔之子,時任廣州路總管梁時中組織創建。從殘碑僅存文字記述,我們可以看到,吉祥寺自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創建,明朝洪武年第一次重修。至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由梁氏後人梁從□組織重修,重修後的吉祥寺規模擴大,與東之崇聖宮(今平遙清虛觀)、西之集福院(即集福寺,原址在今平遙城內下西門路北,已毀)等齊為古城名勝之地。到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又重修其後寺有頹敗,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由梁氏後人梁彪再次組織重修。此外,吉祥寺有十八畝塋田之資供養,塋田被人坍夷奪佔後,由駐該寺的女尼智興爭回。

後來地下又出土了幾塊石碑,其中一塊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的碑,此碑記載再次重修吉祥寺,規模較大,寺之南端曾有倒座的戲台和坐西向東的觀音堂。寺院里還有天王殿、春秋樓、正殿以及左右配殿等建築。

另一塊民國四年(1915)的碑,記載了吉祥寺最後一次大規模維修,此次的重修碑記由清末傅山研究學者、平遙書家王晉榮書寫,惜乎此碑記只存碑陰捐施香資名錄,第一人赫然是剛到任的江西九江人平遙知事萬和宣,也就是說,此次維修首先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來自城內外梁氏後人七十一人次參與了募化、捐施,有十二個以村為集體的梁戶參與。並有平遙寶豐隆、百川通、協成泉、餘慶永、興盛魁等商家字型大小參與其事。其中矚目的是文水梁家堡族人也捐施了錢兩。

明萬曆三十四年,城內范氏與梁氏因一口井發生糾紛,梁氏為了不受制於范氏,自己集合族人的力量挖井。修好之後,為防止日久又生爭端,於是刻碑記事,以吉祥寺為梁家佛堂,將碑立於吉祥寺中,讓後人觀看。由萬曆丙午科舉人梁氏十四世祖梁殿邦所作《梁氏義井碑記》云:「縣治東首,南迤直抵城牆馬道,舊有井焉。不知所從來,以其鄰居范氏居也,傳呼為范家井雲。范氏詫為故物,一路邀惠,井者輒苦,傲睨色甚,至譴傲聲與轆轤相和,人飲恨深矣。我梁氏以故多隙范氏。一日聚族謀曰:「奈何不義氣,徒以血氣為哉!日角勝涓滴,何如乞靈地脈之為計得也?」因量力捐資,易李氏基輦磚石甃義井於舊井之東北,偏工力、泉脈差勝。自義井成,而舊井幾共棄之,其波及無問誰氏,范氏矣。獨我梁氏便哉。我梁氏又豈屑屑自便哉?一路人心,庶幾與范氏俱無物。噫,一縷之液,幾何效靈?人自為力必以已出者驕人,淺何甚也。視古義漿之濡人,又當何如?越役竣之四年,議恐日益深而難溯論也,乃述顛末而鐫之石。其同是義舉者及貲費、基長、闊詳識於左,以吉祥寺為我家佛堂,立之殿前西壁,告我梁氏後。且寺會見中興,佛如有靈,尙點頭此石,甘露我義井哉。為之頌曰:鑿井兮堯天,漱玉兮寒泉。地不愛寶兮世澤龍涎,仁山慧水兮共此福田。」

吉祥寺里還曾保存有平遙出土的唐代梁姓人的墓誌「唐上柱國梁思墓志銘,石方二尺,墓墜石出,唐貞元九年癸酉歲刻,不書作者姓字。舊志縣有唐開元、貞元二碑。貞元為梁氏遠祖,砌吉祥寺。」梁家的家譜上記載的始祖為梁顯,與碑主梁思的遠祖同為漢代甘肅平涼安定堂梁氏,梁家追認這個唐代的梁思也是自己的遠祖,把他的墓志銘放在自家佛堂里,「以為護持」。但是梁思碑何時出土,何時放入吉祥寺,年代無考。

在清順治十六年,梁氏族人在官府的支持下,在吉祥寺東側創建了文昌廟,在康熙十二年《平遙縣誌·古迹志》中記到:「文昌閣,在縣治北,知縣汪麗日捐俸百金,順治十六年,與梁氏諸生創建。」至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卷之六·古祠祀》記到:「文昌祠,在吉祥寺東。」現在文昌宮的中殿扶梁簽上除了嘉慶八年重修題籤外,仍殘存有梁氏十七世祖「候選知縣梁禹甸、梁禹錫」墨跡題籤。建成後文昌祠,成了為大眾服務的公眾建築。更是梁氏企盼族人文運昌盛,人才輩出的美好期冀。

清同治六年(1867),為防禦捻軍南來,平遙知縣姚景元于吉祥寺內曾設團練總局。

吉祥寺原寺規模較大,寺之南端曾有倒座的戲台和坐兩向東的觀音堂。寺院南有天王殿、春秋樓,正殿以及左右配殿等組成,建築面積468.36㎡。在1950年間,政府組織群眾拆除寺內所有神像,原建築物除改裝門窗外基本未動,由縣糧食公司佔為糧庫。1954年間平遙縣第二完小從照壁南街舊校遷至吉祥寺。1958年拆除寺內春秋樓。

1973年11月15日,平遙縣革命委員會公布吉祥寺(包括文昌廟在內)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城關第二小學佔用期間,縣教育局擅自批准學校拆除東、西廂房各5間,西廂窯洞7間,寺、廟內現存完整的單體建築、系元、明、清三代遺作。天主殿面闊3間,懸山頂,四架椽前後搭里用四柱,前後檐斗拱五鋪作。單抄單昂,原裝修不存。後由平遙縣古陶中學佔用至祠堂修復前。

2010年9月,平遙縣政府本著尊重歷史、修舊如舊的原則。投資一千多萬元維修了吉祥寺前殿,文昌廟山門、中殿、後殿。復原了吉祥寺戲台、春秋樓、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窯,梁氏宗祠、碑廊及圍牆,消防大門、環境整治、地面硬化等附屬工程項目。使吉祥寺建築建群昔日的風貌得以再現。

吉祥寺自始建以來,一直是當作梁氏祠堂使用,據說,寺內正面供奉二郎神,背面供奉梁瑛的塑像。家廟供奉祖先塑像,而根據吉祥寺留下的半塊殘碑:《重修吉祥寺碑》記載,吉祥寺在清代重修的時候,是由梁氏族人梁彪主持,但還有尼姑參與其事,說明在明清兩代,吉祥寺都還沒有與佛教脫離關係,始終兼有宗族活動。吉祥寺一直到解放前,都屬於積善坊後人掌管。至今平遙城內、外吉祥寺梁姓長者都記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去城內吉祥寺上香,上完香後在吉祥寺免費用餐,號稱「吃祖宗」。如誰家有新添男丁,還要發給一定份額的撫養費。且吉祥寺內有婚嫁用具(平遙人稱「執事」)一套,供梁氏宗人免費使用。現在採訪梁氏後人,都說吉祥寺是積善坊一支的家祠,南大街梁二郎廟(真君府)是梁氏忠孝坊一支的家廟,但從不說它們是寺廟。這說明吉祥寺、梁二郎廟越往後世,越主要地充當宗族祭祀場所的功能。但是從解放後拆毀之前,吉祥寺還有觀音堂、天王殿、春秋樓等建築來看,吉祥寺應該不只供奉祖先牌位,還供奉觀音、四大天王、觀音等各位神靈。梁家的祖先崇拜和民間信仰並行不悖,寺廟與祠堂合為一體。這符合中國傳統社會的信仰習俗。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在封建社會,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還具有多種用處。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法庭:祠堂也可以作為家族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裡上學。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高大的廳堂、精緻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

吉祥寺自公元1317年肇建,歷經699年歲月剝蝕,有幸走到了今天。她的修復無疑起到了保護文物的作用。而建於元代的宗祠即使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我見過南方几處建於清代,規模也小得多的祠堂已成功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吉祥寺建築群完全有資格有條件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楊芷簡介 揭秘晉武帝司馬炎皇后楊芷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惡果 竟縱容手下吃人
王莽到底是一個正面人物還是被唾棄的竊國者?
揭秘秦始皇嬴政修萬里長城背後真正動機是啥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人——羋八子

TAG:趣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藝術: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
兩個人的山西「雙林寺、張壁古堡」
游千年古城,觀《又見平遙》,賞雙林彩塑
雙林寺-平遙古城旅遊時不可錯過的東方彩塑藝術殿堂
平遙古城+王家大院+雙林寺純玩兩日游
實拍平遙雙林寺,千年古佛,千座彩塑,被稱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
古城故事:多雙林寺-羅漢殿
雙林鎮第十八屆杜鵑盆景展
壽元星逢沖 且八字缺水的女人 李雙林
因為長輩福蔭而獲福祿的八字。李雙林
《居士傳新編》41、傅大士:前世彌勒尊 雙林寺始祖
藤蘿系甲的八字 晚年運勢如何 李雙林
八字身弱財旺 晚年健康比較差的人 李雙林
陽宅要向陰方 陰宅要向陽方有道理嗎 李雙林
八字缺印 是否可以順利獲得博士學位 李雙林
李雙林:論八字中有天乙貴人的影響?
在2019年文昌位在什麼方位 李雙林
玉蘭花開 文/王雙林
什麼是五星峰 都有哪些含義 李雙林
很多名人宅前都有水池 那麼有水池一定是好風水嗎 李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