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修身之道,最難是養心,養心最難之處,又是慎獨。慎獨,是獨自一人時,亦有一雙慧眼觀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說出格話。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言行合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範。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孔子作為儒家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範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範,積極踐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談,用自己沒要驗證過的理論來教訓、說服別人,往往只會適當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取於利而鮮於仁。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心口為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裡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這話正是告誡眾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始終如一,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恆」字,而「恆」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無論是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還是元代時許衡的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做到了始終如一。

而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也

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之於自己,則是心安。

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初中一篇儒家學說的課文,家長有必要再教孩子一遍
讀《禮記》總結出來的十四句良言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切勿隨意貼標籤!真正讀懂儒法道三家的權力觀
理學鼻祖的縣官生涯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禮記》: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中的經典名句,也是孔子智慧的精華
《尋夢環遊記》和《禮記》有什麼關係?
知識文化: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你可知六子全書是什麼
盛昱郁華閣:訪碑賦詩,《禮記》《方言》(上)韋力撰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彭林:怎樣讀《禮記》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文瀾閣四庫全書》經部古籍《禮記註疏》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溫潤如玉,學做謙謙君子!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讀《禮記》中的傳世金句,感受中華禮儀之美!
《禮記》:不學《禮》,無以立
南懷瑾老師:《禮記》中的教育思想
讀《禮記》,反思「孝」,你真的懂「孝」嗎?
《禮記》中的十句精華,雅俗共賞,句句中肯!
千古智慧盡在《禮記》
(夏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禮記?大學》手抄
《禮記·郊特牲》:蜡祭 春節的前身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言簡意賅,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讀《禮記》:骨肉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