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煽情,《岡仁波齊》犧牲了哪些真實?

為了煽情,《岡仁波齊》犧牲了哪些真實?

《岡仁波齊》宣傳海報

電影《岡仁波齊》上映,很多人對它表達了不滿。

很多人對《岡仁波齊》的不滿是針對其三觀的,比如說:「都什麼年代了,還鼓吹磕長頭?孕婦在朝聖路上生產,未成年少女參加朝聖不上學,正常嗎?合適嗎?」諸如此類。

本來不值一駁。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超出日常經驗的事物,不是吹著空調的小白領們容易理解透的。磕長頭有用嗎?西天取經有用嗎?明明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可以把快遞取回家,取經隊員為什麼非要在地上走到靈山?儀式感,自有它存在的價值。講三觀,其實電影里還藏了幾個毀三觀的梗兒,要是全看明白了有些人還不得氣死。

所以我對《岡仁波齊》的吐槽主要是技術上的。

為了煽情,不惜犧牲真實性

不過,那些意見雖然不值一駁,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有時候甚至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它們應該在另外一個領域發揮作用。

覺得它不值一駁的前提,是像《岡仁波齊》這種電影,原本應該很好地處理這個尺度和平衡,不要死命拔高一些理念,過於刻意地拗造型。

這本來就是「嘆為觀止的現實」,展示出來也就完了。現在的城市青年,大著肚子時連工錢都不想掙,更接受不了朝聖這種又辛苦又沒有現實利益的選項。看看別人還好,要是問到一點道德示範的味道,肯定不爽。

但《岡仁波齊》還真有這個問題,也就是我要吐槽的第一個問題:為了煽情,不惜犧牲真實性。

朝聖路上辛苦,自然不假。為了增強感召力,考驗必然逐步加碼,也正常。不過到孕婦在朝聖路上生產時,我心裡就在想: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不要再加碼,再加碼容易撐破了。

還是加碼了。車被撞壞,一行人憑人力拉著車後廂走。不僅如此,還要每拉一段,再走回去,把這段路的磕長頭補回來。相當於大部分人都要走雙倍的路。從芒康到岡仁波齊2400多公里路,就這樣翻倍了,變成了「萬里行」。

這是樹典型嗎?這是高級黑。這是把朝聖者的虔誠直接黑化成智商低下。

《岡仁波齊》宣傳海報

有多處細節紕漏

再有就是漫不經心的細節紕漏。

在這次事故中的肇事車輛,聲稱他們有病人,「必須2個小時開到拉薩」。這部片子的故事時間和實際拍攝時間,都在2013年到2014年之間。讓我來告訴你,那年我剛好回了一次西藏,並且又走了這段路。

首先,在那段時間,拉薩到林芝的公路,肯定是限速的,限制得很厲害,平均下來最多五六十公里時速。就算不限速,當時拉林快速路正在修建,老路坑窪不平,基本是單行線,需要不斷避讓對向來車。即便給它特權不需要避讓,四個小時能開到拉薩已經是神跡了。

再比如一個算不上硬傷的例子。在那兩年,川藏線上來自內地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像蝗蟲一樣多。我當時用調查野生動物數量的樣帶法粗粗算過,夏天每天川藏線上有數千人同時在騎車,主要是向拉薩方向。但電影里一個也沒有見到。

岡仁波齊的朝拜者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這是一個被整容過的朝聖路,它和真實是隔離的。

有人說這是「偽紀錄片」,其實習慣了報告文學的國人什麼沒見過。擺拍也得合乎常理。國內類似影片,最常見的就是充斥著美輪美奐、文藝范十足的長鏡頭,一看近處細節,千瘡百孔。這是一種偷懶耍滑的習氣。

電影前後比重嚴重失調

整部電影前一半其實還是相當紮實,無論鏡頭語言運用,還是節奏把握,都看得出下了相當功夫。

這部電影中的路線,從芒康到昌都境內的一段,也就是小分隊給那個好為人師的然烏老兄耕地之前,我只去過一兩次,不算熟。但從然烏到岡仁波齊的一千幾百公里,因為經常出差,卻熟得不能再熟,很多地方我差不多可以一個村一個村名叫過來。所以然烏一過,我很激動地搬好小板凳,準備開始懷舊之旅。

然而,鏡頭一閃,啪,就到了波密縣。啪,到了進入拉薩地界的米拉山口。啪,拉薩。然後,啪!剩下一半路,拉薩到岡仁波齊,一千公里,都被閃沒了,朝聖團隊直接就到了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峰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我寫東西從來沒用過這麼多感嘆號。

個人熟不熟悉當然不重要,但這一段路線,對西藏有些了解的都知道,波密到林芝,是318國道最精華的景觀,極美。而拉薩到岡仁波齊、日喀則、薩迦,快到岡仁波齊的帕羊草原,也都美到沒話說,然而在電影里卻都被閃沒了。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叫快遞呢。前戲那麼長那麼過硬,正準備看一場饕餮盛宴呢,忽然間燈亮了起來,朴樹的歌聲響了起來,KTV包房既視感立了起來。

有人說,岡仁波齊是表現精神苦修之旅的,不能突出景色,捨本逐末。

但電影總歸是有節奏的。一條五千里的長路,自然不能每個地方都照顧到,但也不可能出現前後比重如此大的失調。即便要有所取捨,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樣的長途之旅,越往後對朝聖者的考驗越大,越能看見或顯示他們的虔誠或堅信。況且,這樣的路途,歷時一年,演員們的精神狀態、容貌乃至衣裝都會改變。然而,隨著一個又一個快閃,我看到的分明是,在到達岡仁波齊的時候,這些窮哈哈的朝聖者的衣服,簡直比出發時還新了些……

不管是紀錄片還是偽紀錄片還是故事片,都不帶這麼玩的啊。

能說什麼呢?這麼好的題材,這麼好的拍攝線路,這樣徹底的虎頭蛇尾,可惜了。

文/宋金波

編輯:新吾 倪雪瑩 魏顯勇 王琳 校對:陸愛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中國老舊住宅加裝和更新電梯論壇在京召開
「廣告神醫」胡祖秦被刑拘,其代言保健品仍在銷售
共享單車又死一個 創始人稱再也不看好它了
又一個共享單車黃了 創始人:我再不看好共享單車了
北京至雄安新區將開行動車組列車 今日8時可買票

TAG:新京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拍《岡仁波齊》的張楊導演,為何你的心中沒有信仰?
玄淨說:《岡仁波齊》—走上你的朝聖路,朝聖的是什麼?
張揚導演,我也愛你……的《岡仁波齊》
你見過這個角度的岡仁波齊神山嗎?
岡仁波齊—怎樣用樸實無華來詮釋美?
從《岡仁波齊》再看《靜靜的嘛呢石》
看完岡仁波齊,才知道她為什麼愛上張揚
繼《岡仁波齊》後,信仰與諾言成主角,重新認識了藏族!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小眾文藝電影《岡仁波齊》究竟好在哪,竟可與北美大片正面交鋒?是信仰的力量嗎?
張楊導演,就用朴樹為《岡仁波齊》做的主題曲來安慰你吧!
淺析《岡仁波齊》信仰主題的影像呈現——紀實篇
《岡仁波齊》主題曲,越聽越感動,淚流滿面…
《岡仁波齊》中朝聖者為什麼能堅持走到終點?
《岡仁波齊》:人生走的每一步路,其實都算數
為什麼岡仁波齊是聖山?
《岡仁波齊》:朝聖中的自我尋覓
如果你去年錯過了《岡仁波齊》,今年可別再錯過《阿拉姜色》
岡仁波齊的寂靜,是經幡上揚起的風|每日好詩 · 詩友點評
看完《岡仁波齊》,今夜我再度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