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馮友蘭:哲學與人生之關係

馮友蘭:哲學與人生之關係

哲學與人生之關係

文/馮友蘭

「哲學」與「人生」,可以說是很有關係,也可以說是很沒有關係。所謂對於人生沒有關係,是說對於我們的行為,有沒有影響,或者再確切點說,有沒有直接重大的影響。

所謂「哲學」是一個很寬泛的名詞,其中包有很多的部分,猶之科學中之包有物理化學等。哲學裡邊有幾部分,可以說是對人生沒有直接重大的關係;有幾部分可以說是對人生有直接重大的關係。譬如邏輯(亦稱論理學)對於人生,可說是沒有直接重大的關係。其中有些道理,若專就實用觀點看,似乎是沒有什麼價值。如普通邏輯所講的同一律吧,「甲是甲」。如果甲是甲,甲就是甲。這話可以說是一定不錯,但由實用的觀點看,就無甚價值。再如說「桌子不能同時是桌子又是非桌子」這話在實用的觀點看,也並沒有什麼價值。

所以,有幾派哲學,因特別注意人生方面,就不注重邏輯。如中國前幾年流行的「實用主義」即是如此。實用主義所講試驗邏輯,實是一種試驗的方法,並非邏輯。又如中國哲學,向亦注重人生方面。所以邏輯在中國哲學裡,可以說是沒有。從此看來,邏輯對於人生,即對我們的日常行為,是沒有直接重大的影響的。

「知識論」(亦稱認識論)對於人的日常行為,亦無多大影響。例如說現在這個桌子,究竟是不是真有等問題。有些人說,我們閉上眼睛,不看桌子,桌子就是無有了;有人說我們雖閉上眼睛,桌子總還是有。但無論哪一種說法,對於我們日常行為,可說是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有的哲學家以為太陽明天出來不出來,就不敢說一定。因為我們以為太陽明天一定出之說,無非靠過去經驗。但若只靠經驗,則在過去是如此者,不敢必其在將來亦如此。但是這樣懷疑,對於日常行為,仍沒有直接的影響。雖從理論方面我們不敢斷言太陽明天一定出來,但是我們今天該怎樣,仍是怎樣。信了某哲學家之說,生活上無甚變化;不信它,也沒甚變化。所以,有些哲學,對於認識論,即不注重。例如中國哲學,即只注意人生方面。其中邏輯,固然可以說是沒有。認識論,也可以說是沒有。

哲學中有一部分是對於人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直接重大的影響,舉出了上邊兩個作例,別的自然還有。

可是,哲學中的另一部分,對於我們人生,即日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有些道理,我們不信它,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樣子;信了它,就會立刻變了個生活的樣子。最顯明者為宗教。

大概大的宗教中,都有一種哲學中的「形上學」作為根據。這形上學對於人生,就很有關係。每個大宗教裡邊,都講的有宇宙如何構成,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都有一種討論、解決和答案。這許多答案,我們相信與否,對於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如佛教即有一很精深的形上學,也就是哲學上所謂「唯心論」。它說「萬法唯心」,一切皆本於心。人有那個真心,但他不覺有真心,這就是所謂「迷」。因為有「迷」,所以生出了我們的身體及山河大地。我們的身體及山河大地,都是心的表現。因此,人一生出,就有了許多問題。如「生、老、病、死」,四種苦,無論何人,都不能免。

如欲免此人生諸苦,其方法可就很不簡單。舊的自殺方法如上吊、投河。新的方法,如喝安眠藥水等等,均解決不了問題。照佛家說,我們死了,並不算完。我們原來之所以有這個身,乃因有個「迷」。今雖取消此身,如仍有這個「迷」,則仍然可以有個身。因此就有了出家、修行等辦法,以求根本解決這個「迷」。這些道理,你信它或不信它,在行為上就有了很大的區別。不信它,是一個方法生活。如果信了它,你就會根本改變一個生活的樣子,完全和先前不同的一個樣子。這對於人生,即日常行為,是很有關係的。

此外,哲學中的另一部分,即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對於人生日常行為,也是有直接重大的影響的。在歷史上,我們的社會,已有過很多的改變,才變到現在的地步。它每一個改變,都有一個新的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作領導。就是直到今日,亦復如此。關於這一點,有人說政治哲學和社會哲學,僅系社會狀況的反映。像鏡子裡面的影子,並沒有什麼力量。我想這話有一半對,有一半是不對的。即說政治哲學及社會哲學是社會狀況的反映,是對的;但說他沒有力量,是不對的。我們走到某一個地步,我們才能看見某一地步前面的一些東西,這是當然的。

譬如因為我們的社會,是在現在的歷史階段,我們才會有現在的社會理想。在游牧時代,無論如何不能有很高的社會理想,這是不成問題的。不過社會理想既已形成了一種理想,就會有一種力量,形成一種運動。還有一種人說社會改造之成功,並非出於一二人的理想,乃是群眾處在某種環境之下,不能生存,感覺到改革的需要。必需如此,才能成功。這是很對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輕視理想之重要。群眾不感改革之需要,雖強行一種理想,亦必歸失敗,這是真的。但只有群眾的需要,而無理想之指導,則其行動是盲目的,亦必不能成功。我們固然相信理想是環境所產生,非一二人憑空想出。但既有此理想,它還可以領導人們去改造環境。有兩句老話:「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若把英雄二字,換成理想二字,即「理想造時勢,時勢造理想」,這話很不錯的了。這一點,現在人,可以說都很感覺到。不管其政見之左或右,主張保持現狀或改變現狀的那一派,他都感覺到一種政治社會運動,非有一種政治社會哲學作根基不行。

說到此處,就又說到我們常說的「死哲學」與「活哲學」之不同了。什麼是活哲學呢?能成為一種力量,領導人的行動的即是;反此,就是死哲學。或者它前亦會是活過,但今已成一二人的空話了。

我們還可以連帶說及所謂新哲學和舊哲學的問題。究竟有沒有新哲學,即能不能憑空生出來一種與舊的全無關係的哲學呢?也許將來會有超人出世,創了出來。但這可說是沒有的。其實,無所謂全新的哲學。新的哲學中亦有舊的分子。不過能把舊的和現在的知識、環境,連成一片。能如此者,就是新哲學。不能,即不是。

從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知道,哲學中有幾部分,對於人們的日常行為是很有影響的。如剛才所說的有許多道理,我們信它或不信它,我們的行為,可以有大大的不同。

再總起來說,哲學裡有一部分對於人生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有一部分,有直接的關係。有一部分對於日常行為,不生直接重大的影響;但是有一部分,則生直接重大的影響。所以有些人說,譬如出兵打仗,對方的器械兵力,固屬我們所要知者;但其總司令是持怎樣的哲學,也是我們要知的。再如出租房子,房客能否拿得出租錢,房東固然要知道;但其持著怎樣的哲學,房東也要知道。如果房客持的是如《列子·楊朱篇》所說的哲學,他一定會把你的房子,住得亂七八糟。這是就哲學之與人生有關係說的。

還有人說哲學毫無實用價值,只是用一些很好看的字眼,說些沒意義的話。這兩方面話,都有些道理。實際是:哲學裡頭有一部分是與人的日常行為即人生,有直接重大的關係;有一部分沒有直接重大的關係。哲學乃是一個總括的名詞。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丨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
學會蘇軾「八面受敵」精讀法,受益終身
重讀那些詩詞,遇見這些成語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就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究
儒家的人生哲學
貓哥的人生哲學
楊立華:湯一介先生的哲學人生
關於人生的哲學名言,邀君共賞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
與圖書館結緣的哲學家馮友蘭
紅樓小人物,人生大智慧:劉姥姥的人生哲學
「留白」的人生哲學
「心」的人生哲學
北大女孩王心儀的人生哲學
楊娜:人民性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之根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
馮友蘭——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中國哲學史》作者、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的學生
哲學大師馮友蘭晚年寫的這副對聯,道盡他一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趙美娟:探究生命哲學的人文意味
從《人心與人生》看梁漱溟關於「人心」的哲學內涵
《周易》中的人生哲學
張祥龍答陳家琪先生:中國古人的性別意識是哲學的、涉及男女之愛的和干預歷史的嗎?
王清思:論杜威學說與兒童哲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