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經典之中醫養生課堂第二期

國學經典之中醫養生課堂第二期

「海歸之家」國學經典·中醫養生課堂 2

之 「一肩擔陰陽 」

地點:御品弘-廈門城市會客廳

時間:2017年7月1日 14:30-17:00

地址:廈門市湖濱南路253號源昌大廈35層

中醫養生分享第二期回顧

國學

經典

1

「 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 」

——開 「課堂」

上周六,「海歸之家」再次請來知名國學講師慧文師兄,開設國學經典養生課堂第二期,本期主講「肩頸」,並特別邀請廈門泉港商會的企業家朋友和廈門僑青委的各位代表參與本次分享會。

GIF/1K

御品軒場地圖

2

「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

——談 「陰陽」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正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課堂伊始,慧文師兄便為我們「淺談陰陽」。

GIF/1K

陰陽者,前者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等;後者如寒與熱,升與降,明與暗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開首即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我們也常言道: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而這裡所說的「本」,即陰陽。陰陽就是關係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東西。

3

「 毒之所積,始於肩頸 」

—— 治 「肩頸」

肩頸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而且又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

很多疾病都與肩頸發生的瘀堵有關聯。肩頸有病不是小病,會導致 美貌指數下降、肥胖、記憶力衰退、內分泌失調等等從內到外的生理問題。

肩頸疼痛的處理與預防一:按摩穴位

穴位一:合谷穴

定位: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齒痛、耳聾、痄腮、肩臂疼痛、落枕、腹痛、便秘、經閉、滯產、風疹、鎮痛

「按摩合谷穴時,不一定非要按在中間位置,可以在第二掌骨中找到你的最痛點,然後去按摩這個點,正所謂 通則不痛,痛者不通 ,不要去怕痛,痛才要用力按。」慧文師兄說到。

大家體驗慧文師兄的按穴

穴位二:天柱穴

定位:在頸部,大筋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

主治:頭痛、眩暈、項強、肩背痛、目赤腫痛、鼻塞

註:項強是指頸項部肌肉筋脈牽強僵硬,亦稱頸項強急。因風寒濕邪侵襲太陽經脈,或感受暑溫,或津血耗損、筋脈失養所致。見於傷寒、暑溫、中風、痙病等。

「一手握拳,一手為掌。握拳的手食指微屈,使拳頭上凸起小角,然後用食指用力頂在天柱穴,左後頂兩下,另一手掌抵在頭另一側,使頭不晃動。」 慧文師兄為大家講解正確的按穴姿勢。

大家體驗慧文師兄的按穴

穴位三:崑崙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於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腰痛、足跟腫痛、難產、癲癇。

「崑崙穴可以說是最痛的一個穴位,很多身體上的病痛都可以通過按摩崑崙穴來緩解。越是痛才越要堅持按摩穴位,痛說明氣血不通,忍住後就會好很多。」 慧文師兄講解到。

大家體驗慧文師兄的按穴

「老師我想體驗下,我比較不耐痛沒什麼感覺」

「嗷!!!老師可以了夠了!!」

現場各種忍俊不禁各種痛,可慧文師兄說了:「痛就對了!」

hahaha,小夥伴在家也可以試試~

GIF/1K

肩頸疼痛的處理與預防二

肩頸疼痛十之八九是內部受寒,其處理方式主要為驅寒;溫敷或者電吹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肩頸疼痛。

而與此相對應,預防肩頸疼痛應時刻注意保暖防風寒,衣物著裝要注意,少吹空調,食冷飲,正所謂「熱則散」、「通則不痛」。

二應順勢而為巧承擔,在工作或忙碌時,注意「擔子」的著力點,順勢而為,不讓部分肩頸過分承擔壓力。

4

「 痛則不通,痛者不通 」

—— 談 「中醫」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歸之家」國學經典養生課堂的第一期主講脈絡:海歸之家│國學經典之中醫養生分享會從對手太陰肺經經絡穴位按摩,引出中醫經絡學乃至生活哲學的思想。

本期則以肩頸疼痛為引,講解按摩穴位,並向大家娓娓道來中醫與陰陽之間的關係。

下一期中醫養生課堂正在籌備中,了解越多,便對更多的未知的領域感到好奇。

下一期分享會,我們不見不散!

最後

感謝廈門泉港商會的企業家朋友蒞臨本次分享會

感謝廈門僑青委的各位代表蒞臨本次分享會

感謝御品弘-廈門城市會客廳對本次活動的場地支持

特別感謝慧文師兄精心準備的國學課程

以最大的努力和用心為每一位海歸打造最溫暖的家

——海歸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海歸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廈門海歸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堂
中國國醫節 中醫養生合輯
十二時辰中醫養生法
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篇:三七
中醫養生十八傷
中醫養生之食療養生
趣談中醫養生之春季養生篇
中醫養生篇:三七花
中醫養生十六要訣
中醫養生之按摩&經絡養生
中醫養生十字訣
中醫養生:調節肌肉滋養神經之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二月二龍抬頭中醫養生
順四時的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女子的天癸保養之道
國學文化-中醫養生和保健
中醫養生
中國古代5位高壽名醫養生之道:養生就是養命
向孔子學習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