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世襄:搶救古代傢具刻不容緩

王世襄:搶救古代傢具刻不容緩

王世襄(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

一、 問題的提出

木器傢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試想:一個人每天要在椅子上坐、就著桌子工作、在床上睡覺……,至少有四分之三的時間要與傢具打交道。設計新傢具,除了要求經濟耐用之外,注意到實用美觀是完全有必要的。

注意新傢具,就不能不重視古代傢具,因為這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是我們的文化遺產。

世界各國對他們的古代傢具都是非常重視的。走進一所藝術博物館,傢具的陳列要佔很大的比重。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傢具是被當作重要文物看待的。他們不但重視本國古代傢具,同時也重視中國的古代傢具。在美國的博物館裡,中國的明式傢具往往被放在顯著的地位。紐約市57街的古玩商店櫥窗中,也陳列中國傢具,它對觀眾的吸引力最大,時常可以聽到有人在旁嘖嘖稱讚。一般美國人是買不起這種傢具的,有錢的人則以沒有一兩件中國古代傢具為恥。連新設計的傢具也受中國明式傢具的影響,商人想盡方法,吸取中國的風格,以求得到推銷。歐洲的某些國家也同樣重視中國傢具。收藏家或古玩店的拍賣圖錄中往往印著中國傢具的圖片。4月18日《北京日報》報道蘇聯的一位傢具工人寫信給毛主席要求寄給他中國的木器圖樣。在寄去的圖片中有紅木大床和琴台。這說明蘇聯工人對中國傢具的嚮往和熱愛。

明黃花梨有束腰三彎腿霸王棖方凳

王世襄先生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傢具之所以這樣受到人們的重視,決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論,結構的簡練、造型的樸質,線條的利落,雕飾的優美,木質的精良,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當然古代傢具並不是都好的。清代晚期過於繁瑣的或帶有殖民地色彩的作品,都是要不得的)。我們的祖先在工藝美術方面能有這樣高的造詣,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中國的古代傢具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既如上述,但我們自己是不是也重視它呢?我認為是重視得很不夠的。長時期以來,不但沒有去保護它,收集它,研究它,而是大量地被賣到外國去或大量地被摧殘毀壞。

明末清初 鐵力木四處頭官帽椅

王世襄先生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二、近幾十年來中國古代傢具的遭遇

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古代傢具的遭遇,可以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兩個階段;

解放前,每年都有大量的明式傢具被外國人買去。最著名的是美國人杜樂文兄弟。他們在美國開著中國古代傢具店,自己住在北京收買。經他們手搞到外國去的傢具,數量當以千件計,他們就靠這個發了財。又如德國人艾克,曾編過一部《中國花梨傢具圖考》,書中影印了古代傢具122件,其中的絕大部分也早已流往海外。在這個時期,中國古代傢具與銅器、繪畫、雕塑、陶瓷等文物一樣,被外國人捆載而去。

解放以後,文物法令中規定古代傢具禁止出口,所以被賣到外國去的情況基本上扭轉了(但仍有漏洞,據出口商稱,黃花梨傢具已不得出口,但鐵梨木傢具准許出口。實際上鐵梨木傢具也有明代的或更早的製品,故不應當機械地以木質來定能否出口,此點應請海關注意)。但它又遭到了新的厄運,那就是成件的木器被大量地拆散據開作為材料使用。這些木器多數經凌遲宰割,改製成樂器、秤桿、克郎棋棍、算盤子、刨子、模型等等。我曾不止一次在曉市上看到舊貨商買到硬木傢具後,不問新舊好壞,先拆散再說,也不止一次從樂器社門前走過,看他們正在鋸明代的紫檀木大床或條案。此情此景,使人觸目驚心。

明 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王世襄先生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古代傢具之所以被拆做材料用,一方面固由於硬木材料來源缺乏,但更主要的是由於成件木器既不能出口,國內又無銷路,以致賣成品反不如賣材料價錢高而且容易脫手。我曾問舊木材商:「拆木器賣材料是否可惜?」他對我說:「拆了賣,我不是不心疼,賣成兒(即賣成品之意)賣不上價怎麼辦?」從他的苦笑中我感覺到他對自己的行動也是內疚良深的。

上述的情形,一直到最近並未好轉,而且是全國性的,不止北京一地。舉例說吧,去年11月我到安徽的屯溪和歙縣便遇到天津和杭州的客人在那裡收買硬木器鋸成材料運走。在歙縣堨田村鮑家我看到明代制的一丈四尺長的獨板鐵梨大案,製作渾厚,圖案疏朗,是一件有價值的文物,據說木材商已經去議過價。為此事我向歙縣文化科及安徽省博物館作了反映,不知他們已否作適當的處理。山西的情形就更嚴重了。幾個月前,北京市木材公司派專人去山西買舊木器,逐批運回來後,崇文門外紅橋市場上硬木材料滿坑滿谷,原來都是拆散了的傢具。其中非常精美的清初紫檀雕龍大床也已身斷肢分,慘不忍睹。我問當地木材公司的同志,為什麼好木器不整著運回來。他說:「成件的硬木器山西不讓出境,拆散了就可以隨便運,沒有人過問。反正我們賣材料,沒關係。」

我們要知道,中國的古代木器究竟是有限的,不是永遠拆不盡、毀不完的。近幾十年來已經摧殘得夠苦的了,長此下去,就要絕了。我們對這種不合理的現象,能熟視無睹,容忍它繼續下去嗎?

明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

王世襄先生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三、今後的搶救方法

搶救古代傢具的辦法首先要請求政府明文規定,通令全國,將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傢具列為文物,責成有關部門注意保護並作有選擇的收集。凡是舊傢具,不問完整或已殘,在要拆散當作材料使用之前,必須經過審查鑒定,否則以破壞文物論。其次必須解決古代傢具的出路問題,不然只憑行政力量來制止破壞是不夠的。古代傢具的價格也必須予以合理的調整,至少使它不低於材料的價格。

博物館的收購,可以解決一大部分古代傢具的出路問題。如故宮博物館,據我所知,收藏的木器雖富,但稱得起精品的卻不多,和它在其他方面的收藏是遠不相稱的。近幾年來,故宮博物館雖已開始收購古代傢具,但數量有限,而且主動得不夠,至於各省的地方博物館能注意到傢具的收集,那就更少了。美術學院、藝術專科學校、手工藝管理機構也應該搜集古代傢具作為業務學習材料。公園也應該搜集古代傢具作為業務學習材料。公園也應該拿古代傢具作陳設,尤其是有悠久歷史的園林名勝。像蘇州的摧政園,如果廳堂里擺上明代傢具,該多麼調和,使遊人多麼舒服愉快!可是那裡的傢具使我十分失望。去年我參觀了蘇州的全部園林,除了留園的一張百衲包鑲大案外,都是一些做工繁瑣的近代紅木器。蘇州靠近洞庭山,正是明代傢具彙集的地方。多年以來,洞庭山的明代傢具遭到出口和拆毀的浩動,而蘇州園林中卻沒有人藏,這是一個多麼尖銳的諷刺。我還建議一些時常招待外賓的機關和中國駐在外國的使館也收購一些古代傢具。它的高度藝術形象,能起良好的國際影響。

對以上所提的辦法也許有人會提出反對的意見,會說:目前正在厲行節約,而你卻主張收購貴重木器,豈非太不通達時務?對這種說法的人我們必須對他講:收購古代傢具是一項搶救文物的任務,與鋪張浪費,買沙發來充門面、擺闊氣是不可混為一談的。何況收購是有選擇的,決不是採用將古代傢具盲目地包下來的辦法。

既然收集傢具是有選擇的,就牽涉到鑒別好壞,分別取捨的問題。但這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只要有人寫幾篇介紹,作幾次講解,一般人便可掌握這門知識,它到底要比鑒別金石書畫簡單得多。好在全國各地內行人很多,木工老師傅和有經驗的木器商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古代傢具經過保護、收集才能談得到整理研究。繼承遺產及推陳出新又是在整理研究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的。4月17日《北京日報》刊載了仿製明式傢具恢復外銷的消息(仿製也須防止偏差。以往外銷的木器往往將大件舊木器改小,將琴桌腿截短或炕桌腿加長改成沙發桌。名曰仿製,實際上還是拆毀)。4月間,在北海還舉辦了中國傢具展覽。這都是令人興奮的事。但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做好古代傢具的保護、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對外銷傢具的設計一定能大大提高一步;同時對新傢具的設計,也能有無限的啟發。到那個時候,我們收到了果實,將會更明確地認識到目前所亟待做的保護收集工作是有頭等重要意義的。

搶救古代傢具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們要大聲疾呼,使大家都重視這個問題,並與當前的不合理現象作鬥爭!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文 / 紅木中國市場觀察(侵權請告知刪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榫卯,最熟悉的「陌生人」
紅木人不僅要懂工藝、會賣貨、還得身手敏捷!
男人到了一定年齡,這幾樣東西能扔就早扔!
圈椅的美,要從這些方面看!

TAG:紅木 |

您可能感興趣

馬未都:懷念王世襄先生
從王世襄那裡得來,讓王剛念念不忘,蔡國慶的收藏真的只是炫富?
宋元漆器之後的又一個高峰,王世襄先生愛不釋手
從王世襄那兒得來,讓王剛念念不忘,他的收藏只是炫富?
「窮王」王世襄:千金散盡獨留一筐
因「玩」王世襄被稱大師:真正的快樂與錢名無關,只在於值得之事
王世襄| 玩不好,活不好!
淺談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觀
《京華憶往》:提起王世襄,不但馬未都佩服,我們都難以望其項背
預告|庫房洗劫牽出奪寶案,王世襄如何用智慧追回戰國青銅壺?
馬未都的老師,玩出來的大咖——王世襄
王世襄:收藏的樂趣在於獲得知識和欣賞
《終朝采藍》:在王世襄引導下研究古物的她,曾在王府井操刀賣瓜
王世襄:我有時也想變成蛐蛐,優哉悠哉!
一千個王思聰,也玩不過半個王世襄
1957年 王世襄 | 呼籲搶救古代傢具
楊乃濟:憶王世襄和那些老時光
京城第一玩家,世間再無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最大願望,遺憾至今未竟
馬未都:我收藏了王世襄的「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