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當今的中醫藥專業學生和臨床醫生中,潛心讀書的人不多,尤其是潛心讀中醫古書者更少。或因診務工作繁忙而無暇讀書,或因古文水平所限而無力讀書,或因輕視古籍價值而無心讀古書??因讀書太少,面對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則難以登堂窺奧,臨證則辨證不精、用方不活,僅能知常而難達變,要想提高學術水平和臨床療效是很難的。要想成為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很多醫家提倡多讀書,多讀古代經典著作,為什麼呢?到底該如何研讀經典呢?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對治學之道的高度總結。讀書與實踐,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大法門。歷代醫家在繁忙的診務之餘,筆耕不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醫學名著。這些文獻既是歷代醫家智慧的結晶,亦是歷代中醫藥學術經驗的積澱和理論的升華。書籍是知識的載體,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學術、根基深厚的中醫藥理論體系,蘊藏於歷代醫藥典籍之中。博覽群書,研精覃思,從中汲取前人的寶貴經驗和學術精華,是造就自身良好學術素質的必由之路。

縱觀中醫教育的發展歷史,舉凡有成就的名醫,雖然他們的成長道路各有不同,或家傳,或師承,或自學,但無不是從誦讀醫學名著開始走上行醫之路的。他們繼而又通過精心研讀,殫心思忖,反覆揣摩,「心悟乎古人之言,暢達古人言中之意;心契乎古人之心,曲繪古人意中之言」(《醫學心法·序》),基於自身對原著內容不同層面和角度的悟解和體驗,「十閱春秋,然後有得」「取其精微,間附己意,以及考驗」(《溫病條辨·自序》),著就了一部又一部極具影響的傳世之作,將中醫理論體系在《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基礎上逐漸完善和發展起來。可以說,自《內經》以來,中醫理論的發展幾乎都是以通過對經典名著的注釋、闡發、挖掘、引申、分化、組合的形式而取得的。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

經典名著不僅是理論家的治學根底,更是臨床家的源頭活水。徐靈胎在《慎齋芻言》中說道:「一切道術,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葯數種,而可為醫者。」並列出了「學醫必讀之書」的名單:《靈樞經》《素問》《傷寒論》《金匱》《神農本草》《外台秘要》《千金方》。歷代名醫都把讀熟、背熟經典名著作為治醫、行醫的一項基本功。歷史已經證明,認真繼承中醫經典名著與臨床診療經驗,是每位醫家成功的門徑。不讀書,就談不上紮實的繼承;無繼承,學術的發展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無從談及創新和進步。

因此,自唐代以來,「學醫必須讀書」就成為醫家之共識。不僅古代醫家如此,現代名醫亦然。如岳美中先生「日理臨床夜讀書」,任應秋先生「十三經都已背誦如流」??總之,凡有造詣的古今醫家,莫不以讀書為第一要務。只有多讀書,多讀中醫古書,才能加深對中醫的認識,領會其內涵,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經典-中醫人該用一生堅守

經典名著不僅在中醫學術發展史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而且在培育和造就歷代名醫中發揮了偉大的作用。歷代醫學家把經典名著中所蘊含的醫學道理傳授給他們的弟子,其中部分弟子加之個人的悟性、刻苦勤奮以及在臨床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才得以脫穎而出,成為醫術高超的名醫。這是我國歷代名醫的成長之路,也是中醫教育史上培養人才的寶貴經驗,是絕對不能忽視或漠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王有奎從醫四十多年,總結出一套治療哮喘的珍貴經驗
丁甘仁對近代中醫藥的影響
淺析中藥奔豚湯中葛根的用藥思路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人生:恩師大道至簡,教我針灸入門只用一晚
老中醫人的心痛,毀了中醫的正是我們自己
新化縣中醫醫院除夕夜堅守在崗位的中醫人
10款超好用的中醫小程序,中醫人都在用!
母親的中醫人生:耐得住清貧,守得住理想
我國第一部《純中醫治療醫院標準》落地,中醫人春天來了!
中醫人應該有自己的自信
【推薦】10款超好用的中醫小程序,中醫人都在用!
中醫百年興衰史:簡觀京城四大名醫人生歷程
中醫人的情書
看這群臨床中醫人的學術「鏗鏘行」——名醫的經驗,都告訴你!
張錫純「7組乾薑配伍」的用藥經驗,作為中醫人需要了解一下!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長生生物案:葯能醫人,何以醫心!
巧奪天工救彎指 彭醫人用堅守和仁心詮釋「工匠精神」
劉方柏:大愛無疆的大醫人生
一個有情懷的中醫人應做到這「四明」
誰之哀?執業醫師制度把一半中醫人才關在門外了
為什麼現在的中醫人,不願意靜下心來好好背經典?
醫人的中醫都飽受質疑,養雞戶還能相信中獸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