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詩人元稹與宦官仇士良爭住驛館上廳被打後又被貶官

唐代詩人元稹與宦官仇士良爭住驛館上廳被打後又被貶官

唐代詩人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幾次被貶官。特別是一次與宦官良爭住驛館上廳被打,然後又被貶官遭遇更是委屈了。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初登官場,意氣風發,一心為民,報效國家,遂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白居易更是作詩贈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這一舉動觸犯了朝中舊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利益,很快他們就找了機會將元稹外遣——分務東台。東台就是東都洛陽的御史台,用意在於將他排擠閑置。即便遭受到這樣的打壓,元稹仍然堅持為官之初的原則,秉公執法。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奏河南尹房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途經華州敷水驛便宿於驛館上廳,恰逢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爭住在上廳,元稹據理力爭,卻遭到仇士良的漫罵,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了上廳。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

本來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一心報國立功的詩人想查處貪官污吏,結果受到排擠,被召回罰俸。這對一個初入仕途有抱負的青年來說是受到很大打擊和委屈的,但君命難違只能執行命令趕回京城。途經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的敷水驛亭,眼見天色已晚,元稹便在此投宿,並住了上廳。事不湊巧,大太監仇士良正好也路過此地,同在這裡住宿,他要元稹讓出上廳,元稹不肯,結果,被宦官仇士良舉馬鞭打破臉面,鮮血四濺,並被趕出驛亭。真是飛來橫禍,禍不單行啊。

元稹對此次受辱豈能善罷甘休。他回到長安後,後曲曲折折地稟奏皇帝老兒,又影影綽綽地陳表男人的屈辱、悲憤。結果,仇士良沒受到處罰,卻只換來「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的聖旨和更大的屈辱,被謫貶江陵。

想想,在盛唐,在崇尚詩歌的國度,一個齊名「元白」的大詩人,遭到不男不女之徒,如此不屑、如此欺凌,竟然無處伸冤-----這是何等的委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民國大師劉文典的趣聞逸事三則
1962年的中印邊境局部戰爭
關於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一些印象碎片
唐代詩人元稹31歲時戀上42歲的蜀地美女詩人薛濤
唐代詩人元稹以自己與表妹的戀愛經歷寫成小說《鶯鶯傳》

TAG:謝流石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宦官干政」居然是朝廷官員們的錯?
敢與君主對罵的宦官,連太后都得禮讓他三分,死後被追封為上將軍
同樣都是宦官,唐朝的宦官控制皇帝,而明朝的宦官禍禍百姓
外戚與宦官之爭
唐朝一農民進城賣柴,因被宦官欺負,打了宦官一頓,卻被皇帝獎賞
漢宣帝為何娶宦官女兒,背後真相令人心酸
唐代宗李豫連殺三大禍國殃民的宦官,為何之後仍有宦官橫行?
何進與士人交好,厭惡宦官,為何弟弟何苗卻心向宦官呢?
唐後期宦官率禁軍沖宮,連殺七百名官吏,皇帝也受辱含恨而死!
漢朝最倒霉皇帝?被葬在宦官墓中,卻被認為死得值
如何看待明朝的宦官專權與儒家士大夫的鬥爭?為什麼文官集團在黨爭中屢遭挫折
這宦官忒牛!皇帝管他叫爹,行刑時他示範如何勒死人,讓差官動手
唐宦官之禍
明朝被稱為「世界首富」的宦官劉瑾,被剷除時處以凌遲上千刀!
東漢文官斗宦官:主動進攻,下手更狠,宦官們只能向皇帝哭訴
宦官干政往往預示著朝代的衰亡,那麼皇帝為何依然任用宦官呢?
皇帝遭遇叛亂仍然玩樂忘我!最終被宦官密謀而死
賣官鬻爵:為啥漢桓帝會陷於宦官擅權境地?
除了皇帝所有官員都是太監,中國史上唯一被稱為宦官之國的朝代
宦官的變遷:唐朝宦官和明朝宦官本質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