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花鳥畫的構圖,不比山水、人物。山水有山石樹木、亭台樓閣、飛瀑流泉等等,以及近、中、遠景的區別,空間距離很大;人物有男女老幼和各族、各階層的不同特點。只有花鳥畫空間距離的不大,題材內容一般。因此,構圖的問題顯得特別重要,現闡述如下: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一)賓主分明 賓是客體,主是主體。創作時首先考慮什麼是主要?什麼是次要?如果這個觀念沒有樹立,等於舉棋不定,無法前進。那麼賓主應該怎麼處理呢?主體要由主要形象、主要位置、主要色彩和數量。次要的,一切都不能超越主體,這就叫賓主分明。給觀眾一看,誰主誰賓,非常明確。如果含糊了,立即產生兩種感覺:

(1)賓主不分。誰是主、誰是賓,鬧不清楚。

(2)喧賓奪主。把次要的東西變成主要的物象出現,那就必然混亂,無法分辨。

我們認識矛盾,一定要從主要和次要兩個方面著眼,作畫和解決矛盾應該是一致的。所以必須分清主次,才能很好地進行創作。譬如荷花荷葉,當然花是主體,葉是客體。作為形象,葉大占面積多,花小沒有分量。但墨葉從中,畫上一兩朵鮮紅的荷花,只要色彩艷麗,就能超過數量和形象。因此,也不能單憑形象和數量來決定,還要根據彼此之間所產生的變化,和畫面的效果來肯定賓主。這是同一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變化(一般物體大,數量多是主體);如果把不同的物體畫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例如:從菊和疏籬是兩種不同的物體,畫在一起應該怎樣處理呢?同樣,應該認清不同物體之間的誰主誰從。現在從菊是主,疏籬是賓,那麼菊花的形象、位置、色彩、數量,都要從主體的要求進行創作。必須使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才能達到賓主分明的要求。又如:梨花小鳥,當然是小鳥是主體,梨花是客體。如果把小鳥安置在空曠處,色彩和數量之要顯眼一點,就能影響主體,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大幅,畫材較多,構圖是必須選定主要畫材,重要突出,輔助畫材,一切都為主要畫材服務。根據賓主分明的原則,有計劃地周密安排。一定要有集中、由分散、有主次、有虛實、有條理、有組織、切不可零亂紛繁,莫之所是。

最後,還要根據物體的前後遠近,考慮賓主問題。一般前面或近處的是主要位置,後面或遠處的是次要位置。作畫時,也需要照顧到空間距離的不同,以及賓主分明的不同要求。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二)輕重虛實

指畫材位置的擺布。創作時要注意畫面的不平衡。上下左右,應讀有所側重。如上輕下重、上重下輕,或左重右輕、右重左輕,切不可均等。挑擔式的構圖,不可能成立。譬如作曲,始者低沉婉轉,終必激昂慷慨,中間時高時低,時緩時急,變化多端,方能迴環蕩漾,激動人心。音樂如此,畫豈有異。否則,何能引人人勝。

構圖時更須注意不平衡之平衡。譬如:上下左右,輕重失調,必須平衡一下,才能穩住。左邊太重了,右邊要添上畫材,或者題上詩詞短跋,以求平衡。右邊很實,左邊很空,輕重太不協調啦!哪怕用上一個押角印章,也是不可缺少的,才能平衡。上邊太實,下邊太空,或者下邊太重,上邊太輕,必須添補其他畫材如蜜蜂、蜻蜒、蝴蝶、飛鳥或詩文短跋,使之平衡。但分量上要注意和原來的主要畫材有區別,否則上下均等。一定要在不影響不平衡的條件下,略求平

衡為原則。

一幅畫,大凡上重下輕者,有靈動之勢,如下垂之楊柳、紫藤、凌霄等量為適用,頗得動勢,有臨風搖曳之感。下重上輕者,具穩重之態。如牡丹、芍藥、菊花、月季等一般花卉都能適用。再補以石塊,使畫面產生厚重和穩定感。這種上下輕重之理,古代畫家,每多重視,也是一般法式。但還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和意境。有時需要突破,才有新意。所以歷代高手,往往在普泛中求不普泛。石濤所謂有法無法,乃為至法。也就是不普泛,應該在有法的基礎上求得才對哩!

中國畫一般裝裱成軸,懸掛壁間,以供欣賞。構圖時容易處理。原因是高寬相差一倍,有變化。現在四尺對開的正方形,就很難處理,原因是紙的四邊等,缺少變化。布置畫材時必須注意打破這個四邊相等,否則邊角運用受到影響。必須從上下左右四個邊角上求得變化,構圖才完美。

虛實,什麼叫虛實?指畫材黑白的有無。一般空處叫虛,畫處叫實。或疏處叫虛,密處叫實,兩者有相似處,但不能相混,和空白更需要有區別。

虛實在畫面上起到調節和變化的作用,它的原則:「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切不可虛則虛之,那就空洞無物。八大山人寥寥幾筆,決不是虛則虛之。那麼實則實之,太悶塞,當亦不可。因此在構圖中有兩種方法最難,一是「以虛求實」,二是「以實求虛」。八大山人的疏疏落落,十分耐看,是以虛求實。有人滿紙畫到,一無空隙,看起來很實,但實際上令人厭膩。「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這才懂得什麼是藝術。所以以實求虛,也並不容易。因此,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或者疏疏密密、密密疏疏,才有強烈的節奏感,才能百看不厭。音樂沒有節奏,不能動聽;繪畫沒有節奏,怎麼能耐看呢?虛和實應該怎樣處理呢?有畫處是實,必須實而不悶,才見空靈。空白處是虛,必須虛中有物,才不空洞。如果能夠懂得以實求虛,即所謂「擠」;也懂得以虛求實,即所謂「空」,能臻於此,其道備矣。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三)疎密聚散

疏密指畫材的排比交錯。它的最高原則:「疏能走馬,密不通風」。何謂疏密?畫材與畫材間的排比,相距有遠有近,交錯有繁有簡。有了遠近繁簡,即成疏密。

中國畫始於一點一畫,終於無窮點,無窮畫。然排比交錯,須有三點三畫,始可成形。故三點三畫,為疏密之起點,千千萬萬之三點三畫,為疏密之終點。何謂三點三畫呢?譬如:三個墨點,兩點靠近,一點分開,形成遠近,即有疏密。三枝樹榦,兩枝相交,一枝獨出,則成繁簡。所以我們在創作時,必須遵循這個原則進行思考。什麼地方要疏,什麼地方要密。疏的地方,少畫一點,使之疏到極點,馬能穿越,即成大空。密的地方,多畫一點。例如:蘭葉三片成組,一撇、二交、三破,可多畫幾組、幾十組,密到極點,風也難通,即成大實。一幅畫能大空大實,節奏感必然強烈,藝術性也就隨即產生。

何謂聚散?指安置物體的位置。聚是集中,散是分開。一幅畫,有疏有密,有集中,有分散,錯綜變化,自必耐人尋味。所以我們不論畫什麼東西,三隻小雞、三朵菊花、三根籬笆,都要兩個集中,即密不通風;一個分開,便疏能走馬。處處遵循這個原則,安排物體,乃至更多物體,無處不是憑著這個要求進行創作。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四)穿插交錯

指畫材的繁複重疊。創作時,花、葉、枝、干怎樣才能繁多而有重疊呢?必須依靠物體之間的穿插交叉。交叉有二:

①實交。兩個物體,相交一點。

②虛交。兩個物體,本身沒有相交,但它的引長線和相交一點,也就是不交而交。

實交很有用處。物體間沒有相交,太簡單。只有兩線相交,甚至更多線相交,才能繁複。但虛交也很有用處,如遇實交太實,而又不得不畫時,就必須用

虛交代替,解決實中有虛的矛盾,虛交也就不可缺少了。所以穿插交叉在花鳥畫里,非常重要,和疏密聚散有等同作用。我們創作時,可以說「疏密聚散,穿插

交錯」這八個字,自始至終無時無刻不在腦中迴旋。寫意畫創作的全過程可概括為:「當機立斷,隨機應變,將錯就錯,隨錯隨改」。正因為寫意花鳥,材料工

具的局限,創作方法也受到影響。必須「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也必須「落筆成形,一氣呵成,而且可一不可再」,所以「疏密聚散、穿插交錯」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五)前後層次

山水畫的空間距離大,咫尺千里,有近景、中景、遠景,前後層次容易解決。寫意花鳥基本上都是近景,物體前後相距不遠,但也講前後層次。譬如:一幅畫,前面畫菊花,花後補石,石後再添細竹,一層推一層地畫過去,層層相應,豈不繁複耐看了嗎?這個物體的前後位置,在花鳥畫里也要講究的,否則就沒有層次啦!

前後層次在處理時,一般重色重墨在前,淡色淡墨在後。烘雲托月辦法,在寫意花鳥里,用處不多,當然也可以使用。至於大小處理,都用焦點透視,近大遠小。由於花鳥畫空間距離不大,所以物體的距離,不適宜遠近差距太大;也不能物體大小差別太懸殊。先師潘天壽先生說:「現在有的花鳥畫,把遠景和近景結合起來,山水與花鳥結合起來,當然都是出新,但總感到有些不太調和統一。我也想出新,尤愛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離亂,天然荒率,清奇純雅,可謂高華絕俗,用來布在近景山水中,想有異古人。把山石的筆線放粗,花卉草叢的外形改小,這樣的結合,當然相對地調和一點,把距離拉近了。但咫尺千里的空間沒有了!是否得當,尚待責之異日。」先生這番話說明,他對創新問題,也在不斷探索。可見老一輩大師們的精神,那麼值得我們學習呀!我為了表現層次,想在不影響空白的作用時,前景畫花,花後補石,石後添花,花外加點,似花非花,是物非物。這樣抽象處理,層次增加了,遠近距離有了,彼此間的虛實關係也明顯了,使花鳥畫的意境,有了新的發展;同時還可以豐富色彩,反映欣欣向榮的時代精神。這樣處理,也不知道有當與否?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六)呼應氣勢

呼應是指物體之間的相互聯繫。應該怎樣才好呢?有前有後應是聯繫,左顧右盼、上通下達也是聯繫,甚至畫內畫外,也不能沒有聯繫。一幅畫,上下、左右、前後、畫內畫外,彼此之間都有聯繫,那麼它的氣氛一定能團結一致,而不對立,也不分散。對立和分散,在構圖上卻最犯忌。一幅畫,如果出現互相對立,四分五裂,怎麼能讓人喜愛呢?

構圖時要講「起承轉合」,這和詩里的「起承轉合」一樣,目的是要團結一致。在承接之間,有實接虛接,以及開合要相關,反正要相依,順逆要相應等等,都有呼應聯繫的作用。所以一幅畫沒有團結氣氛是不行的。這是常理,也是畫理。那麼畫內畫外的聯繫,應該怎麼理解呢?譬如畫一株老乾,孤零零地畫出紙外,沒有任何東西把它從畫外收回,勢必散在外面沒有聯繫,此乃一病。怎麼呼應呢?如果從穿插一二枝細干,不論是否同種花木,即使不是同種花木,也能起到內外聯繫的作用,反映紙外還有更多的花木。一方面畫外的花木和畫內起到聯繫作用;另方面畫內的物體和畫外的物體彼此呼應,內外一片,景外有景,無窮無盡。既擴大範圍,又可使觀眾產生更多聯想。又如:畫一群飛鳥,五隻畫在紙內,一隻後半身和半個翅膀畫在紙外,這樣,一看就感到飛鳥成群結隊,跟蹤而來的不計其數。這也是畫內外相互聯繫的一種表現手法。氣勢,一般指構圖時畫材的處理而言。吳昌碩畫牡丹、菊花、松樹等花樹,收頭處,總要來幾筆枯枝槎丫。為什麼?補足氣勢。一幅畫畫完後,也常常題上直款數行。為什麼?也是補充氣勢,造成他自己的構圖形式。這些都是從構圖上求氣勢。

八大山人有亡國之痛,所以下筆縱橫馳騁,潑辣有力,充滿著反抗情緒,而且非常猛烈。這是反映在筆力上求氣勢。潘先生有章曰:「一味霸悍」,為的也是氣勢。一般文人畫的缺點:①造型能力較薄弱,技法不夠嚴謹;②用筆軟弱無力,沒有大氣磅礴的勢態。潘先生力矯時弊,認為只有大刀闊斧,以霸悍之筆出之,才能跳出文人畫的樊籠,才能畫出有時代精神的大幅創作,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那麼,氣勢怎樣產生呢?有先天具備的,也有後天培養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以提高修養,開闊胸襟,培養氣勢。孟子說:「善養我浩然之氣」,即是慢慢培養氣勢的一種方法。我們畫寫意的人,特別要注意氣度,沒有氣度,不可能畫出氣勢磅礴的作品來。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七)收頭鋪腳 指畫材的處理。什麼叫頭?物體的頂部稱之謂頭;什麼叫腳?物體的根部稱之謂腳。什麼叫收頭?物體的頭部畫在紙內,供觀眾欣賞,稱之謂收頭。吳昌碩以前,沒有人講過「收頭收腳」,他是從印章的布局裡發現虛實美,就移植到構圖中加以運用,這是構圖的一個發展。潘先生也利用它,指

導自己的創作。但後來發現「收頭收腳」的局面不大,常常為了收腳把畫面的範圍縮小了,不適應長幅大幅的需要,漸漸改用鋪腳。他說:「腳鋪在紙外,1可以擴大視野,寬廣無邊,畫外有畫,無窮無盡;2可以引入遐想,深化意境,景外有景,依稀飄渺。」又說:「昌碩先生為什麼要收腳,目的是以實求虛。所以有時候偶而還需要利用利用,解決實中求虛的矛盾。我為了擴大局面,改用鋪腳,目的是為了畫外有畫,無窮無盡。如果畫外無畫,一看就完,不可能吸引觀眾,留連忘返,陶醉在作品面前,久久不忍離去。」所以先生的畫,物體的頭部,總是結束在紙內,根部基本上擴散在紙外,畫的不多,空的很多;畫內不多,畫外很多。常常追求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境外之境,形成自己的「闊大雄偉,高大新奇」的個人風格,應該是構圖的又一發展。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八)空白處理

空白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在構圖裡十分重要,相當於音樂中的間歇。「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在學習時要認真研究分析,從古今名畫中吸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構思和想像。更需要深入生活,觀察、體會、發現事物的變化,用「窮則變、變則通」的規律,處理自己的創作。空白應該怎樣處理?沒有定規定法,但有原則要求。

①空白的形象不可雷同,大小不可相同,數量不可等同,空白與空白之間還得協調照應。必須反覆檢查、認真推敲、慎重處理。

②大空與小空之間要有區別,也要有聯繫,更需要相互依存。哪怕立錐之地,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③空白所安排的位置,不能對稱、均衡、平行或在一直線上,而要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多有少,有遠有近,錯綜變化為上。

其實空白的最主要作用,是能給人們以空靈、深邃、曠達的感受;也能引起種種聯想、窺測、迴旋的餘地,彷彿詩一樣,非常含蓄、蘊藉、捉摸不定地、言盡意不盡地耐人尋味。所以有時空了比畫了更深刻奧妙。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九)邊角運用 一張紙不論大小,都有四邊四角,一般不提這些,獨潘天壽先生強調四邊四角。他的論點是:

①畫事之布置,須注意四邊,更須注意四角。山水有山水之邊角,花鳥有花鳥之邊角,人物有人物之邊角。

②畫之四邊四角和題款尤有相互之關係,不可不加細心注意。

③畫面之四邊四角,使與畫外之畫材相關聯,氣勢相承接,自能得氣韻趣味於畫外矣。

綜上所言:

第一,重視邊角的作用。

第二,邊角對畫外之畫材和氣勢相承接都有關聯,方能得意趣於畫外。它和鋪腳的發現,邊角的運用,都有密切關係。潘天壽先生的畫為什麼能出奇制勝,根源就在於此。

邊角應該怎樣運用呢?

①四邊四角是險要地方,一般都迴避,不敢利用。但潘天壽先生為了出奇,特別重視邊角運用。

②把主體安置在四邊四角,是出奇的方法之一。由於中間是四平八穩的地方,人人都用。只有人人都不用,唯我獨用,才能與眾不同。所以潘先生強調「文章要在四邊四角做。」

③上下左右四個紙邊的運用,一是要區別對待;畫材的安置,必須有多有少;面積的佔用,必須有大有小;物體的布陳,必須有虛有實;份量的安排,必須有輕有重。這樣才能變化不一,產生輕重虛實。 譬如:上邊多了,下邊要少;左邊重了,右邊要輕;這邊空了,那邊要實;四個紙邊都不能等同。只有這樣,四個紙邊才有變化。因此我們在創作時,特別要注意紙邊的利用:

①從一邊畫進。上下左右。任選一邊把畫材由外到內畫進。

②可以兩邊畫進。上下左右,任選兩邊,把畫材由外到內畫進。

③亦可從三邊畫進。任選三邊,把畫材由外向內畫進。

④更可從四邊畫進。四邊都利用,把畫材由外畫進。

從四個紙邊畫進,構圖就繁複耐看,如果只從一邊畫進,比較簡單,容易單調,小幅可以,一般要利用兩個紙邊才能繁複。特別大幅構圖,一定要利用三邊或四邊安置畫材。只有上下左右都被利用了,才能四處布滿,內容豐富。相互呼應,自然耐看,引人人勝。

上面講的構圖,都是由外到內的。還有一種構圖,是由內到外的。把物體從紙內某一部分起筆,漸漸畫到紙邊,再向外伸展。可一邊畫出,也可兩邊、三邊乃至四邊畫出紙外。但必須隨時收回紙內。否則散在外面,無法團結起來,不合「起承轉合」的要求。所以這種構圖比較難處理。很少有人運用。至於四角處理,同樣要注意「空」和「實」,切不可左右皆空或左右皆實;也不可上下皆空或上下皆實。應該左角空了,右角要實;上角空了,下角要實。而且四個角的空度,應該有大小不同的區別,才有變化。只有無前景的人物和缽古花卉的構圖,四邊四角均未利用。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十)題款印章

它的作用,可補畫面的不足,從內容到形式都很需要,也是中國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一幅畫畫完後,必須題款蓋印,這也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我們應該繼承發揚。那麼怎樣處理呢?

①內容

題款的範圍,非常廣泛。詩、詞、賦、曲、畫理畫論,短評跋語,小品散文,有韻無韻,皆可題用。與畫材有關者亦可,與畫材無關而若即若離,似切非切者亦可。

譬如潘天壽先生題詩:

《睡貓圖》——「日當午,正深藏,黠鼠莫道貓兒太懶睡虎虎。」

《青蛙》——「江南水滿田,蛙咯咯,聲連天,歌頌禾黍豐收,歲歲復年年。」

作者小詩:

《櫻花小鳥》——「窗外聲聲!正陽春三月,細雨輕盈,叢叢花影縱橫。」

《題楊花》——「楊柳垂條條,春來似舞腰,留春春不住,飛絮又飄飄。蒙蒙撲面,一去迢迢,隨風忽上下,任爾一身遙!

以上四首,既非律絕,又非古體。句無程式,字無定數,不求平仄,惟皆用韻,輕鬆活潑,抒情題畫,聊增意趣耳!

②形式

可橫題直題,亦可長題短題。窮款,只寫年月、姓名、別號、地點。

一處題、兩處題、三處以上題均可。惟須與構圖全局協調,要求不悶塞,不影響布局為原則。

題中空處、實處、畫處均可。但須虛實相應,疏密相間為原則。

③題法(款式)

可方正整齊,嚴陣密布;亦可婉蜒橫斜,勢如龍蛇。但須疏密得勢,虛實調節,款即是畫,畫即是款,能與畫材融為一體,變化萬千者為上。

④字體

籀、篆、八分、隸、章草、飛白、行書、草書八體均可。但須與畫法風格取得統一為佳。尤其善書者,一筆下去,線里有線,抑揚頓挫,才能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⑤印章

這是一門高深學問,有條件應該深入研究。這裡談的是構圖上的需用問題。

圖章有大小方圓,正長扁畸等多種形象。也有姓名、閑章、押角、起首之分。不可任意亂用。蓋的位置也有一定章規。起首章蓋在款的右邊起首處。姓名章蓋在款的左邊或款的下邊(直對款)。閑章蓋在款的左邊或其它地方,也可蓋在兩邊的畫上。押角章蓋在左右兩下角。大小不一、兩邊不能都蓋。至於蓋與不蓋和蓋少蓋多,根據畫面需要而定。上下款題完後,左邊要蓋印。有時為了氣勢、分量、色彩等需要,可以多蓋幾方。但須注意大小相應,距離要銜接,防止松擠。朱白相間,才有變化,方能增加藝術性。蓋印很有講究,要和構圖密切配合。歷代高手,每都重視,須向古今名人學習,研究他們怎樣處理。特別昌碩先生的治印,造詣精深,有直追秦漢之譽。所以他不僅本身善於鐫刻,而且蓋在畫上的印章,大小、位置、距離、朱白、多少等等,都仔細考慮,我們要好好借鑒。因此,題款印章,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繪畫構圖的特點,與取景的方法,角度密切聯繫。在大多數中國畫家的作品中,山水、花鳥基本上是分家的,是獨立的畫種;而在潘天壽的畫上,山水、花鳥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這在他解放後的作品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山水、花鳥畫的融合,是與畫家個人的愛好分不開的。他曾說過:「古人作山水,壑中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歷亂,其姿致之天然得勢,其意趣之清奇純雅,其品質之高華絕俗,非平時想像中得之。故邇年以來,多作近景山水,雜以山水野卉,亂草叢籃,使山水之意境合於個人情趣偏愛也。』他自己還說過,他的作品好像是短篇小說。這話說得很有意思,道出了他的山水、花鳥畫的一個特點。短篇小說沒有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情節,只能採取白描的手法,抓住少數人物生活中某些典型性最強的行為、語言、場景、關係加以刻畫和描寫。潘天壽的繪畫就有類似的情況,畫家在畫上或者只畫極少的對象,或者是畫對象的一個局部,以少勝多,加上遠景的逶迤的山巒和山上隱約 (1955年)一畫,很難算得上是山水畫,也很難算得上是花卉畫 (1963年)一畫有類似情況。《之江遠眺》(1954年),前景是近看的竹林一角,後景則是山水畫的遠景,前景後景融合無間。給人的印象最強烈的,還是江水。《記寫雁盪山花》(1962年),《煙帆飛運圖》(1958年),《雨霽》(1962年) (1964年),《長春》(年)、《華光旦旦》(1964年)和《記寫百丈岩古松》,都是山水、花鳥相融合的代表作。有的以山水為主,融入花卉,有的以花卉為主,用畫山水之法畫岩山,如《記寫雁法山花》;這種作品,使花卉中見丘壑,在山岩溪谷中有野卉,使山川特別有風貌,在繪畫中獨闢蹊徑,是中國山水、花鳥畫中的一種新的創造。新奇,壯闊,是潘天壽繪畫作品構思構圖的主要特點。據吳茀之先生評析,潘畫不論畫幅大小,都從高處、遠處、大處和最新處立意,前面已經提及,潘畫取景的方法和角度就與眾不同。他把現實中別人不太注意的最美的一段截取下來,作為自己的構圖的基礎。再以《小龍湫下一角》為例,一般人畫此景,都是直接畫懸空直下的飛瀑,而潘先生只取湫下一角,通過一個不為人注意的角落,表現自然環境的幽深靜穆,創造出「空山無人,水流花放」的優美、新奇的意境。古畫論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明唐志契《繪事微言》)。潘老深諳此理。他在《之江遠眺》中把一叢竹林放在構圖近處,加以具體描繪,而把要表現的主體——之江卻放在遠處,不著一筆,留出空白,由兩岸數抹淡赭來烘托出日光映照的江面。加上江中用濃墨畫成的點點片帆,黑白對比鮮明,增加了之江的壯闊氣氛。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吳茀之先生還分析到,潘畫的構圖傾向於奇險一路,經常採用「造險」、「破險」的手法。常見潘老首先大膽寫出一塊巨型磐石,使之幾乎填塞了整個畫面,這種構圖使人覺得畫家已入險境,無法收拾,因為這樣大的石頭容易扼塞氣勢。這就是所謂「造險」,亦即畫家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但潘老卻胸有成竹,提筆四顧,臨見妙裁,在某些地方點綴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鳥蟲畜,就轉危為安,使畫面上的物象的位置,關係不但平衡,而且獲得與眾不同的新奇意境。《庭院小景》可作為運用「造險」和「破險」手法的實例。畫家先畫一巨石作對稱狀,似乎很板,但在石上畫一立貓,在石隙中點綴一些花草,就化刻板為神奇了。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對於畫石的平面分割,潘老極為講究,因平面分割是影響畫畫平衡和決定畫面的形式感的基本因素之一。據研究家們分析,平面分割得均勻,各塊面的差距較弱,往往給人以平易,輕鬆的感覺,宜於表現江南景色。千面分割得差距較大,對比較強,則往往給人以強烈、緊張、嚴肅、驚險的感覺。潘畫的平面分割屬於後一類型。如《雄視》(指畫)一畫,有一近似不等邊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畫幅中間偏右處,佔據了相當大的面積,其餘的物象或空白所佔的面積,都無法與它相比。因此,這一巨石就給人以驚險、強大、威力無比的感覺;加上巨石上巍然屹立兩隻禿鷲,皆向不同方向虎視眈眈,「雄視」這一主題就被極為有力地揭示出來了。而《松鷹》一畫,則是空白在畫幅的地盤上佔優勢,這種平面分割,產生了空曠的感覺,這正是那隻美麗銀灰色的雄鷹所需要的自然環境。畫面上構成物象的線條的組合關係,可以說是畫面局部的面積分割,即布線。布線的原則對於潘天壽是很明確的:一是要與對象的形體相適應,二是要有疏密聚散,三是要盡量注意不互相平行,即要造成不等邊三角形。這在《雁盪山花》(1963年)一畫上看得最清楚。那些山花野草的枝葉穿插,多麼符合實際情況,又多麼符合形式美的規律。

對畫面四邊,四角的安排,潘天壽也極為講究。畫家選取到畫上的只是景物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而這一部分又必須讓人聯想到畫外的景物。畫之四邊、四角,與全幅之起承轉合互相關聯,與題款尤互相關聯。因此對於四邊四角的處理,是不能馬虎的。且看《鐵石帆運圖》(1958年),一塊巨石虎踞畫幅左下方,石左有一石路隱約可見。這就與畫外發生了聯繫,一棵古松,主幹先向右傾斜,接著直向上方,雖部分樹枝被折斷、變乾枯,但仍然鬱郁蒼蒼,包含著無盡的生命力。松石之後仍是大山,中間未加皴,右上角露出天空,就不致使人感到悶塞。新安江被安排在畫幅下部邊緣上,江流由山石後流出,至右下角伸延至畫外。整個透視使觀者如置身於高山之頂,感到江水從遠處而來,又流向另一個遠方。江上片片白帆,造成運物的繁忙氣氛。「無窮煤鐵千山裡,浩蕩煙帆飛運來。」把江山描繪得多麼壯闊!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中國藝術《花鳥畫十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的《草書部首》一百法
陸儼少《學畫微言》
寫意牡丹的構圖形式
明 張瑞圖 書李白《月下獨酌》 附釋文
梅蘭芳 花鳥作品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八
《世界級藝術巨匠繪畫作品欣賞》之中國畫精品《獨居》賞析
中國磚雕藝術
藝術十講之《中國畫賞析漫談》主題講座在宜春市圖書館、宜春市美術館舉行
元青花鑒賞暨《中國藝術與收藏》雜誌全球首發儀式
傳統藝術與龜之國畫篇:「黃山神龜」詩詞畫欣賞
繪畫中的德國藝術
中國白藝術瓷雕
藝術繪畫戀蝶花
繪畫藝術和宋詞里的中國庭院
藝術書架│《中國插花簡史》
從歷代名畫中觀中國畫藝術之靈魂
藝術小課堂之中國畫與水彩畫的區別
15張圖看懂中國花鳥畫的古典之美—極簡藝術史
第五屆「金熊貓」國際漫畫&插畫藝術大賽揭曉
中國剪紙動畫藝術
中國畫壇與中國畫藝術——驢唇不對馬嘴
北京國藝美術網推薦畫家崔健國畫藝術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當代油畫院藝術家應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參加國際畫展
日本典型表演藝術歌舞伎電影《連獅子》登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