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茶路千年之明朝茶文化

茶路千年之明朝茶文化

在唐宋時期,國內各地出產的茶葉絕大部分都是「蒸而餅之、蒸而團之」,工藝流程很是講究,喝茶非常講究,他們把茶做成茶餅,壓得非常緊實,要喝的時候敲一部分下來,現場用石磨來磨製茶粉,也就是把茶餅做成抹茶,然後放在茶盞,就是和一般飯碗差不多大的碗里,然後用茶筅,一種竹子做成的刷子來攪拌,做成一碗抹茶。因為攪拌會產生大量的泡沫,所以就衍生出了鬥茶這樣一個遊戲。當時「鬥茶」活動風行天下,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把茶碾成粉末,輪流烹煮,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之後相互品評,以分高下。

「鬥茶」的喝法,是連葉帶茶一同進肚子的飲茶方法,跟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故事有關係,古人認為茶葉是可以解毒的藥材。抹茶式的飲茶方法,大都流行於文人雅士等有閑階級之間,普通百姓其實早就有直接將茶葉沖開水飲用的方法。

到了明朝時期,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草根出身,兒時放牛,後出家當和尚,還行過乞,歷經民間疾苦,最後成為明朝開國皇帝。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極其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即使是當了皇帝,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每天早飯也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由此可見,朱皇帝之節儉所言非虛。而茶道一直是權貴浮華的體現。

明代的貢茶數量有增無減,特別是地方官吏,每年在上面下達的貢額之外,層層加碼,貪污受賄者不在少數,茶區百姓受盡貢茶之苦。各地散葉茶不斷發展,而且不少茶葉質量已超過團餅茶,而且製作方法簡便,不像團餅茶那樣耗時費工。

在這背景之下,於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根據若干奏章的反應,了解了真實情況後,對貢茶進行改革。下達了一道詔令,稱:「詔建寧歲貢上供茶,罷造龍團,聽茶戶惟采芽茶以進,有司勿與。天下茶額惟建寧為上,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筍,置茶戶五百,免其徭役。上聞有司遣人督造納賄,故有是命。」意為:從此以後,不要再進貢團餅茶,更換進貢散葉茶,減輕茶農的勞苦,對於督造貢茶的官吏,也不準趁機加碼、受賄。

朱元璋發布的這道詔令,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廢除貢茶制度,但減輕了茶農的部分勞苦,打擊了一下貪官污吏;從中國茶類的發展來看,朱元璋的詔令確實對當時散葉茶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團餅茶由此走向衰落,而中國各地名優散茶的種類和數量卻顯著增加。無疑對中國名優茶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現今遺存並繼承發揚的各種歷史名茶,都與明代大力發展散葉茶有關。

朱元璋一道命令是三禁止,禁止大盞,大壺喝茶,禁止使用茶餅,禁止喝抹茶。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須遵守。於是老百姓只能喝散茶,大的壺也不能用,只能用小壺,這個時候,茶的製作開始轉變,對茶進行比抹茶更複雜的殺青,做成散茶。茶葉泡茶,開始用小壺泡,用酒杯來喝,這就是中國功夫茶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粉是怎樣練成的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在春茶飄香的四月,追尋漢正街「萬里茶路」之源
二十年茶路,二十年喜樂
茯磚:穿越萬里茶路
台灣茶路坪林行
中國的萬里茶路起點——武夷山
普洱茶是所有喝茶者的終結者呢?茶友的普洱茶路轉粉
龍井村遊客再創新高,我們卻挖到了四條採茶人才知道的春日吃茶路線!
茶路漫漫:近代晉商與俄商的茶葉貿易戰
茶路之上的點滴修行,盡在這《山水柏舟一席茶》
鄒家駒:抗戰老人的茶路歷程
尋茶路上有風景
探尋晉商足跡,走進「萬里茶路」
走自己的茶路,讓喝的茶走心
生活散記——茶路漫漫
喜茶再獲4億融資,奈雪の茶路在何方?
低配,正在毀掉你的茶路
2019茶山行日記14:勐庫——尋茶路上再出發!寨寨出好茶的勐庫,會有什麼驚喜等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