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莒縣村名的來歷|浮來山篇

莒縣村名的來歷|浮來山篇

浮來山鎮

劉西街 明嘉靖年間為庄氏的莊子,名庄疃,佃戶以姓命村,此為劉姓居地故名。主要姓氏有劉、朱、周、任等。

胡家街 村名由來同上,胡氏聚居於此,故名。主要姓氏有胡、孫、蔣、張等。

戚家街 村名由來同上,戚氏聚居於此。主要姓氏有戚、羅、賈、宋等。

邢家莊明初邢氏由益都邢家莊遷此,為紀念故里而名。今分一、二、三、四、五個村。主要姓氏有孫、董、邢、戚、萬、藺、鍾、王、孟、胡、張、代等。

鍾家村 明初陳氏自莒城分居此地,明中期鍾氏在此建村,故名。主要姓氏有張、謝、殷、谷等。

十里堡 明初官派孫氏在此掌驛站,落戶成村,因距城十里。故名。主要姓氏有朱、劉、李等。

後石灰窯 明崇禎年間包氏於柳青河西立村,名包家莊。清初水淹村而西遷,燒窯為業,故名。主要姓氏有蔣、尚、明、田、孫、李、謝、杜等。

前石灰窯 明洪武年間高氏於此立村名青龍官莊,清順治年間建石灰窯,與後石窯前後共名。主要姓氏有張、劉、李、侯、於、賀、蔡等。

田家店子明中葉田氏遷此開店,故名。主要姓氏有田、喬、邢、張等。

周家官莊清乾隆年間周氏遷此立村,故名。主要姓氏有林、周、田、盛、柳等。

後官莊 明初宋、董、崔氏遷此種官田,取名官莊,1947年分為3個村,此村居後,故名。主要姓氏有張、盧、戚、崔、王、於、宋等

中官莊 村名由來同上,因處中,故名。主要姓氏有姚、邵、楊、王、段等。

前官莊村名由來同上,因處兩村之南,故名。主要姓氏有姚、楊、朱、於等。

響波頭汪 原名魏家行,因山溪橫貫村中,水激石濺聲響,注而為汪,故名。主要姓氏有宓、鍾、張、於等。

南高家莊清中葉杜氏建村名杜家莊,後高氏改為高家莊。1958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高、盧、丁、尹等。

盧家屯 明永樂年間盧氏由廣東遷此定居稱盧家屯,後明軍於莒置十六屯,此即其一。主要姓氏有盧、王、胡、曹、尉、魏等。

邢家官莊 明嘉靖年間邢氏自江蘇遷此墾田立村,故名。主要姓氏有邢、賈、蘇、孫等。

張家泥溝子清康熙年間張氏遷此定居,村中有溝多泥,取名泥溝。1981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張、王、李、夏、彭等。

田家埝頭清初田氏遷此,隨李家念頭取名。主要姓氏有田、史、林、殷、於、劉等。

盧家街 明洪武年間孫氏立村,初名孫家衚衕,後改名盧家街。主要姓氏盧、於、鍾、李、許等。

羅家莊子 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羅氏自山西遷此,原名西花村,清乾隆年間改稱今名。主要姓氏有吳、林、羅、尉等。

任家莊 明洪武初任氏自海東十八村遷此立村,故名。主要姓氏有任、崔、田、於、戚等。

陳家河 明永樂年間陳氏遷此,名陳家莊子,1981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朱、王、張、杜、董等。

沙河崖 明洪武初袁氏自河北遷此,居黃華河畔,故名。主要姓氏有吳、袁、朱、高等。

吳家莊子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吳氏遷此立村,故名吳家莊子。主要姓氏有吳、朱等。

王家二十里堡 鄉駐地 清康熙年間王氏自江蘇遷此立村於黃花河東岸,因距莒城20華里而得名。1962年水災後遷此。主要姓氏有王姓。

北韓家莊 清初韓氏遷此立村,因處西韓家莊北,故取此名。主要姓氏有韓、戚等。

龐家泉明崇禎年間郭氏自沂水遷此立村,村東有泉為龐姓建,故以名村。主要姓氏有郭、孫、劉等

西韓家莊 明正德年間韓氏遷此建村,因在龐家泉西南而名。主要姓氏有韓、李、高等。

北高家莊1730年(清雍正八年)高氏遷此,初名寶泉庵,後改高家莊,1958年更為今名。主要姓氏有高、王、郭等。

新莊 清康熙年間張氏由莒城分居此,名新莊。主要姓氏有李、萬、袁等。

杜家窪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杜氏遷此立村,因所處窪下,故名。主要姓氏有杜、高、王等。

後栗園清乾隆年間鄧氏遷此立村,因在前栗園之後而名。主要姓氏有鄧、劉、盧等。

前栗園 明崇禎年間趙氏自濟水遷此,初名趙家栗園,後分兩村,此村在前,故名。主要姓氏有郭、許、吳等。

西楊家莊子古名石安官莊、羊角庄。明洪武年間楊氏自山西遷此改為楊家莊子,1981年更為此名。主要姓氏有趙、郭、杜等。

吳家川1967年安庄庫區部分住戶遷此,名勝利村,1981年更為此名。主要姓氏有吳、張、竇等。

西劉家官莊 明末邢、婁二氏開官田立村,初名邢婁官莊,後劉氏遷入,改為此名。主要姓氏有劉、王、鄭等。

栗林庄 唐、宋時相傳因栗樹多而得名。主要姓氏有孫、潘、劉等。

嚴家二十里堡 明永樂年間嚴氏立村,古為兵防站鋪,離莒城20里而名。主要姓氏有嚴、馬、靳等。

大薛庄明初姬氏遷此立姬家麥坡,清初改名大雪庄,後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王、盧、鄒等。

馬家莊 清嘉慶年間馬氏遷此立村,取此名。主要姓氏為馬姓。

王家湖 明崇禎年間王氏遷此立村,以地平窪而名。主要姓氏有王、馬、張等。

馬家二十里堡1730年(清雍正八年)大湖馬氏避水遷此,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馬、趙等。

朱家三十里堡明崇禎年間朱氏遷此建村,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朱、王、趙等。

趙家二十里堡清雍正年間趙氏自湖南遷此立村,隨鄰村而名。主要姓氏有趙、李、韓等。

前菜園 明永樂年間王氏立村,隨菜園而名。主要姓氏有張、馬、王等。

後菜園 明初邰氏立村,以種萊為生,名菜園,明永樂年間前菜園立村,因在其後,而得名。主要姓氏有邰、孫、范、錢等。

韓家村南宋淳祐年間韓氏自海東遷此立村,以姓為村名。主要姓氏有劉、宗等。

海子後 明初張氏先遷莒城後分居於此,村後有湖,故名。主要姓氏有張、趙、孫等。

長安口明宣德年間孔氏建村,地處長山、安山之間,故名。主要姓氏有趙、李、孔等。

朱家莊子 明嘉靖年間王氏立村,初名王家莊子,後朱氏遷入,改為此名。主要姓氏有李、鐵、朱等

岳家官莊明永樂年1司岳、宓、郭三氏立村,初名宓岳郭庄,後更為此名。主要姓氏有任、於、靳等。

許家湖 清嘉慶年間許氏立村,因處平窪地而名。主要姓氏有許、班、楊等。

馬顧屯 明永樂初在此安營屯兵,後馬、顧二姓遷此立村,因以為名。主要姓氏有張、顧等。

紅土官莊清乾隆年間朱氏立村,因土呈紅色而名。主要姓氏有朱、陳等。

東楊家莊子 明成化年間楊氏立村,名楊家莊子。後改此名。主要姓氏有於、張、董等。

宋家山 清咸豐年間宋氏自夏庄遷此立村。主要姓氏有宋、王等。

王家山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王氏自沂水城遷此。主要姓氏為王姓。

段家村 1369年(明洪武二年)段氏由河北薊州遷莒城東門裡。1427年(明宣德二年)又遷今村西南0.5公里處建村,1962年大水毀村後遷今址。主要姓氏有段、劉、杜、張、王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莒縣村名的來歷|小店篇
明朝一位皇帝發動大批量封禁青樓,規模比東莞還大,但結果卻出人意料
解密遼東之屠:「闖關東」之前遼東地區沒有漢人嗎?
朱祁鎮夢斷土木堡,太監王振誤軍又誤國,其可謂明之罪人
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中,明朝為何能在遼東戰場壓著皇太極打?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順河而建的石頭村——莒縣趙家石河村
心中的「嶠」——記山東莒縣嶠山老五中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長嶺石龍村的來歷嗎?傳說它與孫悟空有關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玉皇山「裴泉」嗎?它有深藏歷史的千古奇冤
山東莒縣:小城融大城,全域一座城
牆根故事:二月二龍抬頭,莒縣民俗是這樣的
王玉寬、宋式雲、王藝石等,莒縣哪六位老人扛起了書畫的大旗?
牆根故事:莒縣白土溝村有「龍角石」,傳說與木匠有關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軼事,千年狐仙吐金珠助惟新求學
莒縣這裡有片巨美的花海,簡直是拍照聖地!
牆根故事:莒縣官家林軼聞,曾挖出一塊墓志銘
山東莒縣:文化發力,旅遊「加戲」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軼事,小時候冬天過河「土地爺爺」背他
牆根故事:莒縣有一泉眼盛產「龍魚」,據傳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莒縣半馬10月開跑
莒縣小伙直播烤制野生動物!粉絲漲了警察來了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曾被稱「鄒大膽」,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牆根故事:莒縣民國時期軼聞「東關慕存會看事」是怎麼來的?
莒縣趙氏源流考
莒縣中醫醫院首屆10位名中醫「施仁術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