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震無法被預測,那餘震呢?

地震無法被預測,那餘震呢?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了里氏7.0級地震。從區域尺度上看,本次地震與2013年的雅安地震(蘆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樣,都是同一套大地構造背景之下的產物。

為什麼「又是四川」?

儘管這次地震的九寨溝與汶川、雅安這些地域之間相隔數百千米,但發震的本質卻並無差別:它們都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對撞的後果,共享著同一個構造應力場所施加的應力

這個應力場在地球上塑造出的最突出產物,便是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大約六千五百萬年前,這幾千多米的高原處,其實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特提斯洋。到現在,青藏高原不僅已經形成,而且還在不斷地隆升。珠穆朗瑪峰目前的高度在驚人的8848米左右,在多年以後很可能還要比現在更高。

地質的基本時間單元是「百萬年」,換句話說,在六十多個基本地質時間單元中,這一片比海平面還要低的地殼,愣是活生生拱成了世界第三極。放在地質時間尺度下,這速率確實太快了。這說明了什麼?

一、這份擠壓力本身太強大;

二、它作用於地表的速率又實在太快。

這兩方面導致這種碰撞的能量釋放必然會很劇烈、很頻繁。

GIF/676K

印度板塊的碰撞擠壓促進了青藏高原的形成,也伴隨著強烈的地震活動。

回到我們人類的尺度——這份能量釋放到哪兒,在哪兒釋放,才是核心的問題。板塊構造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剛性假設」,即板塊和構造塊體都是剛性的。這種設定意味著兩個構造單元之間的作用力,幾乎總是釋放於構造單元的交界處。

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交界的龍門山斷裂帶,恰恰是兩個宏觀構造單元的接觸帶:它的西側是青藏構造域,它的東側是揚子板塊。這條構造帶呈南西-北東向延展,它穿過雅安、穿過汶川、穿過理縣和北川。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就是這條斷裂帶上積累著板塊擠壓過程中所蓄積的大量勢能超過了地殼岩石能承受的剛性限度的表現。能量以瞬發的機械波形式釋放,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最終感受到的地震了。

龍門山斷裂帶及鄰區構造綱要。可見九寨溝附近的岷江斷裂(MJF)。

圖片來源:doi:10.3799/dqkx.2016.062

在龍門山斷裂帶北側,還有一組與龍門山斷裂帶伴生的岷江斷裂。這一斷裂東側,是同樣近南北走向的虎牙斷裂,它們的北側,則是西北-東南走向的塔藏斷裂。這次九寨溝地震的震中,推測就是在這三組斷裂附近。據此,中國地震局台網中心副主任劉傑表示,九寨溝地震並不能稱為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的汶川地震的餘震

不過,上述的四組斷裂帶,加上西側的撫邊河斷裂帶、鮮水河斷裂帶等等多個斷層,活動本身相對活躍,共同構成了四川地質活動的大環境。加上互聯網時代對地震的報道更加及時、傳播也更廣泛,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地震便給公眾造成了一種近年來比較頻繁的感受。

地震後的餘震能精確預測嗎?

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之後,至今發生了多次餘震。中國地震台網已經能在餘震發生後迅速給出測定信息,許多人可能會關心這樣一個問題:這些信息能來得更「早」嗎?地震後的餘震有沒有辦法精確預測?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地震是人類無法預測的。誰也不知道持續幾千萬年的應力下一次究竟在何時何地釋放。斷裂帶上密布著無數塊承載著應力的岩體,而岩體中又孕育著無數條應力集中的次級斷裂。哪兒會率先撐不住?不知道。哪兒會突然破裂摩擦?不知道。往大了說,這是一個動力學上講的「非線性問題」。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以及作用過程中大量條件因子的介入,讓這個問題近乎無法展開。這就跟我們至今無法準確預報幾十天後的天氣情況一樣。

所以,不要相信「地震後,今晚(或X日內)XX地區將有XX級餘震」之類的精確描述話語。科學目前還做不到如此精確的預測,此類消息基本都是謠言。

正確理解震後狀態的方式應該是:不排除地震後會有強餘震緊接到來的可能性,請保持警惕,同時儘力完善抗震避震措施,以面臨餘震及其次生災害或將造成的威脅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8月9日發布的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構造圖。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雖然在提高可預測性上還找不到完善的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對抗地震的路子我們全都走不通。縱然我們不能預報地震,但我們可以加強抵抗地震的能力呀:比如完善抗震建設、加強災情應急機制、動員災區人口及時遷出震區以避免可能受到的次生災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決堤等)等。

既然說到抵抗地震的能力,最後必須重新強調這幾句:抗震救災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高度依賴整個社會的集體動員能力,依賴於社會在面對災情時的資源整合力。諸如傳謠、消費災情等行為,會干擾社會的抗災動員、從而為救災工作徒增無用的成本。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災情一線救援中去,但不傳謠、不信謠、不消費災情,卻是我們每個人能夠實實在在做到的靠譜事情。

救災必勝——這是口號,但也確實是科學能夠給予我們的最莊嚴承諾。縱然地震無法預測,但每當大地撼動的瞬間,卻總有一些讓人安心的事情,會真正兌現於眼前。

作者:溯鷹

編輯:moogee,Calo

排版:一真

題圖來源:123RF

來源:果殼網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如何瞄準千公里外,比子彈還快9倍的量子衛星?
屁能被點著嗎?先來看個實驗
獻血有益男性健康?——是的,你沒看錯!
為什麼科學記者這個職業正在消失?
芳香交響曲

TAG:科學松鼠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無法預測地震?是因為地震很稀少嗎?
汶川地震十年了,為什麼我們還是無法預測地震?
地震可以預測嗎?
如何預測「悄無聲息」的地震?
地震到底能被預測嗎?
狗能預測地震嗎?
我們能預測地震嗎?
神秘的地震光到底是否存在?它真能預測地震?
為什麼我們無法預測火山爆發?其中的難度之高,遠超過預測地震
地震雲和動物感知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凡是預測地震的,一律是謠言!
動物真能預測地震?這個說法真的靠譜嗎?
是否有可能預測地震的發生?
很遺憾:地震尚不能預測,只能預警
我們能否做出「地震預測」
從太空追蹤動物可以預測地面上的地震?
如何正確地預測跳槽?這兒可以有兩招!
命理有哪些事情是無法準確預測的?
奇門遁甲預測官司,測有牢獄之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