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閉關鎖國」到底是不是謊言?

清朝「閉關鎖國」到底是不是謊言?

文|陳事美

閉關鎖國,似乎是清朝的專屬標籤。每每提到「閉關鎖國」就會想到清朝,因為歷史課本中就是這麼說的。但有人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謊言,是對清朝的污衊。其中最大的證據便是,清朝即使在嚴厲海禁的時候,仍留有廣州作為唯一開放的口岸。如果對比明朝全面海禁,清朝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清朝共267年,鴉片戰爭後,基本就是國門洞開,各沿海城市租界林立,洋人大搖大擺進入中國,不管是主動被動,貌似這不能算閉關鎖國。翻翻史料發現,真正執行嚴厲海禁的時間大都在清朝前期的順治、康熙年間。時間跨度大致在1655—1683年,在這幾十年中,共頒布了5次禁海令,3次遷海令。人們無法出海貿易,大部分中外交流停止。此時嚴厲海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穩固新政權。清朝剛剛定鼎中原,根基未穩,東南沿海反清勢力猖獗,尤其是偏安台灣的鄭成功集團,更是滿清政權的心腹大患。嚴厲海禁就是切斷台灣與外部的聯繫,是一種孤立政策。即使如此,清政府還是保留了一個通商口岸——澳門。比如荷蘭的商人來中國,只能在澳門口岸交易,而且必須在劃定的片區活動,除此之外都是嚴格限制出入的。

1683年,清軍收復台灣。康熙開始調整海禁政策,設立廣東澳門、福建漳州、浙江寧波、江南雲台山等口岸與外國通商。既可解決福建、廣東等地兵餉問題,省去內地運輸之苦,同時還能帶動福建、廣東兩省百姓發家致富奔小康。此時,基本以東南亞貿易為主。而對西方的貿易大都被禁止。因為在康熙看來,東南亞地區可控制,是中華文明輻射地區,通商無可厚非。但西洋諸國與中華文明完全迥異不同,若長期通商,恐危害天朝上國。康熙曾指示「除東洋外不許與他國貿易」,「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

海禁解除,外商免稅,讓清朝第一次出現了沿海口岸萬商雲集的繁華場景。「商舶交於四省,遍於占城、暹羅、真臘、滿刺加、浡泥、荷蘭、呂宋、日本、蘇祿、琉球諸國」。外商紛至沓來,中國人也不含糊,大量客商出海,帶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遠銷世界各地。從蘇州船廠的造船數據上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繁榮,每年蘇州船廠的產量多達千餘艘。

但通商歸通商,只能限制在貿易的範圍。康熙對這種中外交流還是留了心眼的。凡是在華活動的商船與商人,管理都極為嚴格。對出國貿易的清朝商人同樣戒備,避免內外勾結,損害國家利益。康熙的防範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這些通商的人中,表面看都是商人,但你不知道哪個是間諜,哪個是帶著政治任務來的。即所謂的海外敵對勢力。康熙多次警告身邊大臣及沿海諸省,需嚴加防範,不能掉以輕心。這就相當於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增強官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國家承平日久,務需安不忘危」。

即便如此,還是防不勝防。18世紀的英國逐漸走向強盛,海外殖民的野心不斷膨脹。到了乾隆中期,英國殖民者在中國沿海最為活躍,後來為何會有大量的鴉片輸入,英國人一直在提前布局,下著一盤很大的棋。清廷及時察覺到了這點,果斷關閉廈門、寧波等口岸,警告西洋夷人,尤其是英國人,要老實點。但清政府仍沒有全面禁止通商,還是保留了廣州一處口岸。但外國人在廣州也限制頗多,比如不能隨意進入廣州城,更不能在城內過冬。外商必須受中國商人的約束。同時,設立了保商制度,外來一切貿易都需要保商擔保。其實,保商就是清政府的代理人。為了控制外商,減少貿易,制裁西洋人。乾隆祭出大殺器,那就是加稅。原來只有船稅、貨稅,乾隆又在浙江等地增加了海關稅,就是為了防止外商北上。

清政府的嚴厲防範,暫緩了英國等西方國家向中國殖民的步伐,但也減緩了中國融入世界海洋文明的進程。對國家來說,是好是壞,很難說清。但對清政府來說,肯定是好的。只要政權穩定,其他都不算啥。

英國人面對清政府的重重防範,仍然將大量鴉片輸入中國。英國的產品大肆流入中國,海關官員的腐敗是肯定的。朝廷的各種禁令幾乎就成了擺設。等到林則徐銷毀鴉片後,想再實行海禁已經來不及。英國人的大炮已經打了進來。從此,晚清的中國,想閉關鎖國都沒了可能。

其實,「閉關鎖國」一詞有多重含義,不只是關閉口岸,禁止貿易那麼簡單。這個詞引申的含義便是,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如果按這個含義再次重新審視清朝,那麼說清朝是「閉關鎖國」的也沒有錯。

比如康熙本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明君。但如此開明的君主也未能認清世界發展的大方向。當時,外國使團給康熙帶來了諸多西方的先進科學理念、科學儀器。如望遠鏡、地球儀等。康熙對這些小玩意很欣賞,但也只是欣賞而已,並沒有積極推廣,就連用西方測繪方法繪製的中國地圖都不想讓基本官員知道,更別提普通百姓。到了乾隆,終日沉浸在天朝上國、物產豐盈的「中國夢」中不能自拔,將那些西洋玩意全部視為「奇技淫巧」,直接扔進倉庫鎖了起來。

還有傳教士。清朝的傳教活動很活躍,康熙學習西方科學也得益於傳教士的功勞。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新思想、新工具,教書育人、治病救人,還做著各種慈善活動。但到了雍正時期,雍正越發看傳教士不順眼,隨即全面禁止傳教活動。可以說,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被硬生生切斷。

別看晚清的中國與西方列強矛盾越發激烈,但堂堂的中國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國在哪裡,不知道英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縱觀整個清朝,除了康熙、光緒以外,其他清朝皇帝都外界幾乎都一無所知。或許國家沒有閉關,沒有鎖國,但作為國家元首,如此的眼界、心胸,如此保守封閉,又何嘗不是「閉關鎖國」呢?至少從皇帝層面,閉關鎖國是肯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事美文史 的精彩文章:

學生梁啟超如何「掐架」老師康有為
魔咒難破,搞洋務的為何沒有好下場?
罕為人知!晚清的印度兵如此侵略中國
如果王健林生活在晚清會怎樣?
溥儀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TAG:陳事美文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並沒有閉關鎖國,你知道嗎?
明朝「禁海」,清朝「閉關」,閉關鎖國說的到底是哪個朝代?
有人說明朝內向,清朝閉關鎖國也是受其影響,你認可嗎?
清朝從開放到閉關鎖國,是因為乾隆覺得加稅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清朝不閉關鎖國,現在的中國會怎麼樣?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明朝也曾海禁,明朝和清朝到底哪個朝代是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早已存在,清朝的閉關鎖國其實是無奈之舉!
乾隆如果沒有閉關鎖國,清朝又會不會被推翻呢?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為何進行閉關鎖國?是統治者蠢?不,是他們害怕
清朝為什麼要閉關鎖國,止步不前?與明朝的消亡有很大關係
清朝閉關鎖國:閉的是眼界,鎖的是人心
明朝也有閉關鎖國,但這是一種進攻姿態,和清朝完全不一樣
鄭和下西洋後,明朝閉關鎖國,不是皇帝蠢,而是他發現問題很嚴重
日本開始「閉關鎖國」,原因卻是為了「怕死」?你怎麼看?
同樣閉關鎖國政策,為何外國人推崇明朝,卻不待見清朝?
明朝的海禁究竟是什麼?它和清朝閉關鎖國是同一種東西嗎?
當年大清帝國不閉關鎖國,猜測一下我們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老外:若清朝沒閉關鎖國會怎樣?評論提到一種可能,令人感慨萬千
明朝與清朝,哪一個王朝更加閉關鎖國?
歷史真相:明朝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後,明朝皇帝表示我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