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山東中醫藥大學馬東

升降散,一般認為是清代醫家楊栗山所創,實際上可能最早見於明代張鶴騰所著《傷暑全書》。此書收集了歷代醫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張鶴騰指出,「凡患溫疫,未曾服他葯,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余未愈者」,皆可用升降散治療。《中醫方劑大辭典》云:「升降散,方源《傷暑全書》卷下??煉蜜為丸,名太極丸。」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義》改分量變服法,名為賠賑散,用治溫病,服者皆愈,以為當隨賑濟而賠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蓋取僵蠶、蟬蛻昇陽中之清陽,薑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可與河間雙解散並駕齊驅,名曰升降,亦雙解之別名也。」可見升降散並非楊栗山創製,但後世醫家對此方的推崇與楊氏的發揮運用是分不開的。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楊栗山,名璿,字玉衡,今江蘇溧陽人。楊氏學有淵源,上溯《內經》、《傷寒》,於諸家經驗亦融會貫通。在溫病病因學上,繼承和發揮了吳又可《溫疫論》之雜氣學說,並且指出雜氣的病理特性為毒火兼穢濁,使籠統的雜氣概念更加明確具體。但在闡發溫病病機時,楊氏並沒有附會吳又可的「膜原說」,大膽指出:「又可《溫疫論》以溫病本與雜氣,徹底澄清,看得出與傷寒判若雲泥??獨惜泥在膜原半表半里,而創為表證九傳之說,前後不答,自相矛盾,未免白圭之玷。」楊氏深受《傷寒論·平脈篇》中「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和張璐《傷寒纘論》中「傷寒自氣分而傳入血分,溫病由血分發出氣分」的啟發,提出「雜氣由口鼻而入三焦,怫鬱內熾」的病機說,認為「溫病得天地之雜氣由口鼻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散漫不收,走而複合,受病於血分,故郁久而發。一發則邪氣充斥奔迫,形成臟腑經絡、上下內外一切毒火之證。」

楊氏認為,溫病怫熱在里,由內而達於外,內之鬱熱為重,外感為輕,治療上「非瀉即清,非清即瀉」,若用辛溫解表是抱薪投火,輕者必重,重者必死。因此,楊氏師法劉河間、王安道,以雙解散、涼膈散、三黃石膏湯等為主方。同時他十分推崇吳又可「溫病下不厭早」之說,並深得喻昌旨趣,指出:「溫病治法,急以逐穢為第一義。上焦如霧,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瀆,決而逐之,兼以解毒」。他博採前賢經驗,結合個人臨證體會,創製了以「輕則清之」為法則的神解散、清化湯、芳香飲、大涼膈散、小涼膈散、大復甦飲、小復甦飲、增損三黃石膏湯等八方,以「重則瀉之」為法則的增損大柴胡湯、增損雙解散、加味涼膈散、加味六一順氣湯、增損普濟消毒飲、解毒承氣湯等六方,再加上升降散,共十五方。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升降散「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薑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飲,蜂蜜為導,藥味雖少,六法具備,而方乃成。考諸本草而知,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散逆濁結滯之痰也。其性屬火,兼土與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溫病火炎土燥,焚木爍金,得秋分之金氣而自衰,故能避一切怫鬱之邪氣??故為君。夫蟬氣寒無毒,味咸且甘,為清虛之品,出糞土之中,處極高之上,自感風露而已。吸風得清陽之真氣,所以能祛風而勝濕;飲露得太陰之精華,所以能滌熱而解毒也。蛻者,退也,蓋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蟬之蛻,然無恙也,亦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為臣。薑黃氣味辛苦,大寒無毒,蠻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惡,行氣散郁,能入心脾二經建功辟疫,故為佐。大黃味苦,大寒無毒,上下通行。蓋亢盛之陽,非此莫抑,苦能瀉火,苦能補虛,一舉而兩得之??故為使。米酒性大熱,味辛苦而甘。令飲冷酒,欲其行遲,傳化以漸,上行頭面,下達足膝,外循毛孔,內通臟腑經絡,逐邪氣無處不到??故為引。蜂蜜甘平無毒,其性大涼,主治丹毒斑疹,腹內留熱,嘔吐便秘,欲其清熱潤燥而自散溫毒也,故為導。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蓋蠶食而不飲,有大便無小便,以清化而昇陽。蟬飲而不食,有小便無大便,以清虛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薑黃辟邪而靖疫,大黃定亂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績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潤之使下導,引導協力,遠近通焉。補瀉兼行,無偏勝之弊,寒熱並用,得時中之宜。」因此,楊氏治療溫疫非常重視升降散的運用,以其為十五方之總方,「輕重皆可酌用」。

楊栗山與升降散的淵源,中醫博大精深

綜觀楊氏十五方,共用藥五十味,均以僵蠶、蟬蛻為主葯,取其輕清宣透,以昇陽中之清陽;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苦寒之品僅次於僵蠶、蟬蛻,取其清熱解毒、攻下逐穢,以降陰中之濁陰。後世醫家對楊氏溫疫十五方尤其是升降散評價甚高。如著名中醫學家蒲輔周曾云:「治療急性病,尤其急性傳染病,要研究楊栗山的《傷寒溫疫條辨》,余治溫疫多靈活運用楊氏溫疫十五方,而升降散為其總方。治溫疫之升降散,猶如四時溫病之銀翹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使用「甘麥大棗湯」50多年經驗分享!
中醫《內經》論「百病生於氣」
干祖望:從臟腑論治突發性耳聾
干祖望治療慢性鼻炎經驗分享
吃粗糧不是越多越好,食「粗」也有學問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山西洪洞大槐樹與寧夏中衛的淵源
導引術與中醫的淵源
郭襄與張三丰的淵源
道教金丹與中醫丹藥的淵源丨杏林大觀園
康熙祖孫與新泰的淵源
高血壓與卒中的淵源
普洱茶和香港的歷史淵源
東夷陽鳥族群與薩滿文化的歷史淵源
漢高祖劉邦與戰國信陵君的淵源!
韓國庾氏與鄢陵庾氏的歷史淵源!
原來,孫中山先生與丹陽有那麼深的淵源!
中原獅舞習俗與回族的歷史淵源
渾源寶峰寨與北魏朝淵源的探究和猜想
武夷山肉桂品種的發展和歷史淵源
中藥梔子抒情懷,詩聖杜甫與中藥梔子的淵源
宣城與南京的歷史淵源(下)
東漢經學家鄭玄與山東地名平邑「鄭城」的歷史淵源
為何說漿水面與漢高祖劉邦有歷史淵源?
明將王祁與寧德壽寧的淵源
博古與新華社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