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肝經】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肝經】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讀音】





zhōng dū




【中都穴名釋義】






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中郄、太陰。屬足厥陰肝經。足厥陰之郄穴。

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都,都市之意。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蠡溝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濕氣場,所處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故名。






【中都穴位位置圖】




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後、中1/3 交點處(圖⑤)。







【圖解中都穴位的位置】




仰卧或坐位,在內踝尖至脛骨內側髁下緣連線中點上0.5寸處,按壓有酸脹感(圖⑥)。




【中都穴養生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主治脅痛,腹脹,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白帶,崩漏,惡露不盡;疝氣;膝關節炎。




【經穴養療法】





刺法:平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推拿:點按法、指推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中都配三陰交穴、陰陵泉穴,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脛寒痹痛。


中都配歸來穴、太沖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中都配隱白穴、大敦穴,艾炷灸各穴,有溫經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




【特別說明】






  1. 足厥陰肝經之郄穴。



  2. 針刺時,有酸脹感,可擴散至膝部。





足厥陰肝經經穴 如何補肝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膀胱經】中髎穴:通降二便,調經止帶
【膽經】中瀆穴:治療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
【腎經】中注穴:調經促消化找中注
孩子不能經常吃蝦
【督脈】中樞穴:利濕健脾,清熱止痛

TAG:穴位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每日一穴】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大敦穴:疏肝理氣,調經和營,回陽救逆,調經通淋
蠡溝穴:聯絡肝膽、疏肝理氣、調理經脈、舒肝理氣、調經止帶
石關穴:調理氣血,降逆止嘔,溫經散寒
調理月經前後諸症,疏肝清熱,理氣活血
【每日一穴】外陵穴: 和胃化濕, 理氣止痛,調血理氣
經渠穴:宣肺理氣,清肺降逆,疏風解表
艾灸蠡溝穴——舒肝理氣,調經止帶
肓門穴:理氣和胃,清熱消腫
臂臑穴:通經活絡,理氣消痰,清熱明目!
魂門穴:疏肝理氣,降逆和胃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香附一味葯作用突出!
理氣活血,疏經通絡,固化脾土,除濕降濁
經渠穴——宣肺理氣,清肺降逆,疏風解表
這味葯,有疏肝解郁、理氣活血調經功效
氣戶穴:調經理氣、緩解胸痛、緩解呃逆
【每日一穴】肩髃穴:疏經利節,祛風通絡、理氣化痰
疏肝清熱,理氣活血,能治療月經前後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