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十萬大軍東征日本 因諸將失和無奈全線撤軍

忽必烈十萬大軍東征日本 因諸將失和無奈全線撤軍

核心提示: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稱元軍諸將不和,無法統令行軍,最終不得不以全線撤軍收場。這兩次東征日本,元軍撤軍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無法確定。而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認為元軍東征日本之所以失敗,源於諸將失和、群臣猜忌而致軍心瓦解。

忽必烈東征資料圖

本文摘自:光明網,作者:肖伊緋,原題: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自唐代遣唐使以來,中日兩國關係逐漸發生了微妙變化。日本逐漸從向中國學習、遣使示好,轉而自立門戶、反客為主。到明代倭寇屢屢騷擾東南沿海時,中日兩國關係已經開始惡化。那麼,在明代之前的元代,兩國之間又是何種關係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曾作有《木蘭花慢》詞一首,詞中提到「伏波勛業照青編。薏苡又何冤?笑葺爾倭奴,抗衡上國,挑禍中原。分明一盤棋勢,漫教人、著眼看師言。為問鵾鵬瀚海,何如雞犬桃源。」詞中有「倭奴」二字,又稱其「抗衡上國」云云,顯然說明在元代,中日兩國即有不睦乃至戰事了。所謂「伏波勛業」,是以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軍諸將東征日本。整首詞隱約表達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戰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這就需要進一步聯繫《元史》,來作一番史料探尋與揣摩了。

據《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載:「日本在東海之東,古稱倭奴國。或雲惡其舊名,故改名日本」。事實上,白樸詞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漢代。公元57年,日本列島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貢,欲借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故求漢皇賜封,而光武帝賜其為「倭奴王」。直到唐代咸亨年間,這受封於漢朝的「倭奴國」才改稱「日本」,漸有自立門戶之意。

繼續查閱《元史》,不難發現,白樸詞中的中日之戰,有過兩次,且發生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原本,忽必烈沒有打算東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間(1266—1269),還屢屢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鄰之意。當時,對於鐵蹄踏遍歐亞、一條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國而言,根本沒有把彈丸之地的日本國放在眼裡,以為日本必將臣服。於是乎,他沒有揮動馬鞭進軍,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豈料好幾次使臣東渡,要麼因風浪巨大無法抵達,要麼則因日本方面不作回應而不了了之,到後來,日本更直接拒絕忽必烈的使臣登陸,並明確聲稱不會向元朝納貢稱臣。忽必烈原本只是圖一「虛名」,讓所謂「海內之國無不臣服」的聲名成為事實,並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貢之禮;所以還一直耐著性子,按兵不動。多次遣使東渡,卻屢遭拒絕之後,忽必烈忍無可忍,終於發兵日本了。

至元十一年(1274)十月三日,元軍大小戰艦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帥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帥高麗人洪茶丘、右副元帥山東人劉復亨等的率領下進攻日本。高麗國王也派金方慶率領大軍隨同出征。這次戰役以元軍佔領日本兩島後,又莫名奇妙地撤軍而草草結束。至元十八年(1281),元軍再次東征日本,用兵達十萬之眾。而這一次則更為詭異,因為海上突起風暴,元軍尚未登陸,已全軍覆沒。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稱元軍諸將不和,無法統令行軍,最終不得不以全線撤軍收場。這兩次東征日本,元軍撤軍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無法確定。而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認為元軍東征日本之所以失敗,源於諸將失和、群臣猜忌而致軍心瓦解。

「薏苡」的典故,仍是出自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史事。《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稱,馬援征伐越南時,曾聽說當地有一種「薏苡」的植物,其果實(即薏仁)可食用,有輕身健體的功效;服用後還可以避南方瘴氣之害。於是歸國途中,他便將這種植物的種子載了整整一車回來,以便在國內種植推廣。可當時卻有大臣向皇帝誣告,稱馬援載回國的車子里,曾經載有滿滿一車的珠寶。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正是以馬援之冤代指元軍內部的猜忌失和,也間接地暗示了元軍東征日本失敗之因。

此後,忽必烈雖還有東征之意,但因種種客觀原因,及群臣諫勸,最終未能再舉戰事。元朝人大都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彈丸之國大興討伐之事;且元軍只擅騎兵攻伐,並不擅海上征戰。白樸曾作有《西江月》詞一首,為之感嘆道:「白石空銷戰骨,清泉不洗飛埃。五雲多處望蓬萊,鞭石誰能過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此人崇拜漢文化,曾用漢文化治國,要族人放棄一傳統,卻很快亡國
揭秘:神風——忽必烈撕心裂肺的痛
夢回金蓮川——音樂劇《夢之都》成功首演
蒙古族的味蕾之巔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什麼時候中國版圖最大?無人能敵踏平世界,為什麼迅速覆滅

TAG:忽必烈 |

您可能感興趣

文永之役,忽必烈首次東征,蒙古大軍擊敗日本武士,為何主動撤兵
忽必烈東征日本,並不是因為所謂的「神風」而失敗
曾經戰無不勝的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為何最後都失敗了?
楚軍伐齊,結果後院起火,漢軍第一次東征就接連突破兩道防線
忽必烈麾下蒙古鐵騎縱橫世界,為何兩次東征日本卻折戟沉沙?
凱旋與恥辱——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勝利後的兩場鏖戰
忽必烈東征日本因何而失敗?可不僅僅因為神風
元朝大軍東征西戰,幾乎踏遍整個歐亞大陸,為何卻多次敗給日本?
歐洲最強的亞歷山大東征軍,如果沒走錯路來到中國,秦軍能否擊退
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東征俄羅斯,俄軍節節敗退形勢危急
亞歷山大遠征軍要是東征,遇到了秦朝軍隊結果如何,外國專家如此說
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偉大的觀念戰爭
十字軍為什麼要東征是侵略戰爭還是自衛反擊?
大反攻的預演:東方視角下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名將張遼:領兵作戰時,採用什麼戰略,稱他為東征將軍?
十字軍東征有多殘酷?
劉備東征失敗後,陸遜為何不攻打蜀國?來看看征西將軍是誰
6大拳王東征日本,熊朝忠、徐燦備戰金腰帶之戰,上半年或迎大爆發
十字軍為什麼要東征?
最強戰士大比拼:蒙古大軍的第二次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