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修行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道教修行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文/行葦

著名道教學者潘雨廷在《道教史發微—論仙與道》中指出:要而言之,道教本《老子》之言,得道成仙,斯為修道的成果。作為一名有著修鍊體驗的學者,其觀點是值得道教界和學術界注意的。

《道德經》(資料圖)

「肉身不死」是歪曲

每一種宗教、學說,都有其立言宗旨和人格追求,如儒者修身的目的在成聖成賢,佛家修行的目的在成佛成菩薩。至於道教,現代人大多認為其以長生不死、肉體成仙為追求。

近現代社會,科學昌明,世人不再相信有所謂神通廣大、肉身不死的神仙,所以必然視道教為愚昧無知、荒誕可笑的幻想與譫妄。

現在道教被視為玄學(資料圖)

乃至於不少所謂的道教學者,亦每每出此等言,雖名之研究,其實往往並未對道教做深入了解,就先入為主的採取了鄙夷藐視的姿態,以至於出現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如聲稱道教以「肉身不死、羽化成仙」為目的,全不思「肉身不死」是個人肉體在現世的永存,而「羽化成仙」卻是精神超入他方世界,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是自相矛盾的。

更有甚者,曾見過一本所謂研究道教女性與女丹的書(《女神女丹女道》),作者不僅聲稱道教的追求是妄想,書中居然還說:丘處機所寫的《梨花詞》,不是寫梨花,實寫一女子,此女子即小龍女。這種文辭只能說令人大跌眼鏡了。

世間事,皆無常(資料圖)

在這裡,不想深究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歪曲的說法,只需反問一點:人人都知道,肉身不死不能實現,古今道教徒難道真的不知道嗎?稍具常識的人都清楚,內丹道明確反對肉身不死的觀念,如果將「肉身不死」作為道教的追求目標,豈不等於將「內丹道」劃為「偽道教」?

實際上,不僅是內丹道,從老莊到黃老,都只說修道成聖、成真,而沒有說要「肉身不死」。六朝的道教義學到隋唐大興的重玄學,都是反對「肉身不死」的觀念,而提倡修真證道,實現精神超越的。而唐五代以來以內丹道、雷法等為主要修鍊方法的各派道教,正是繼承和發展了這種向路。

我們再翻看史學大家陳垣先生主編的《道家金石略》,其中收集了大量隋唐宋元的道士墓碑墓誌,甚至不少道人生前就預辦後事,可見其對生死的超脫,可見道教自來就沒有以肉身不死作為其修道的宗旨和追求。再如王重陽祖師,原本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修道,最終也只是活了五十八歲,雖然他的壽命沒有增加,卻超越了生死,(遺世頌:害風害風舊病發,壽命不過五十八。兩個先生決定來,一靈真性誠搜刷。)道門奉之為祖師、神仙,顯然是因為他得道,而非不死。

因而,將「肉身不死」視為道教的主旨,不僅有對道教的偏見,也違背了歷史事實。

得道者謂之仙

那麼,應當如何理解道教的追求目標,或者說,如何理解道教的「仙」?如前言,今人以所謂神通廣大、肉身不死之神仙為道教之追求,故視之為妄。但是道門既然以道立教,則一切萬法必不離道而獨立。至於道門所追求之果位,則明言得道成仙。故知得道者,謂之仙。這裡,僅舉幾段熟知的經典文獻為證:

昔黃帝問道廣成子,廣成子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心,無搖汝精,存神定氣,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將守形,形乃長生。」

問道廣成子(資料圖)

不妨簡要分析這段文字: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乃是對道體之描述。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心,無搖汝精,存神定氣。」乃是言修道之方法。

「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將守形,形乃長生。」乃是言修道之效用。

這裡雖然論及肉體長生,但並未以長生為得道,而僅以肉體長生為修道之效用而已。而《道德經》中言道體無形無相,又言長生久視云云,其實與此相類似,並未將得道與肉體不死劃等號(不然何來「死而不亡者壽」之說?)。誠如張廣保先生於《唐宋內丹道教》一書中所說:老子認為水、山谷、嬰兒的存在類似於道的存在狀態,因此他主張修道者應仿效此三物的存在性格。居於這種考慮,他提出專氣致柔、守雌不爭等修道方術。他的這些主張究其初衷本不是為養生而設,然卻自有健身、延年之效。

張廣保先生的觀點完全符合曆代祖師的教導。郝大通祖師就曾明白指出:大道以見性為體,以養命為用。此語可謂道盡天機。許多人見不及此,或以有形之肉體不可合於無形之道體,或以肉體不死為虛幻,故視道教為謬說,真可謂孤陋寡聞,厚污道門了。

三清天尊(資料圖)

此外,《太上玄門晚壇功課仙經》云:道以無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若歸聖智圓通地,便是升天得道人。又《步虛辭》曰:太極分高厚,清輕上屬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這些耳熟能詳的經文都是道教以「得道者」為「仙」的明證。

實際上,道教所追求的果位,也不是只有仙一種,而是有有聖、真、仙三個等次,這三個等次與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相對應,有高下之別。——大體來說,仙表示修道者達到了自我超越,而真表明修道者不僅達到了自我超越,並能度化眾生,聖果則指修道者在自我超越和濟世度人上達成圓滿。——其中仙又分多等,丹道中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僅屬仙中常見五等而已。(道教三乘果位的說法,在教內各種科儀文本和經典中都有提及,然而似乎未引起重視。學術界有李作勛博士的《隋唐道教心性論研究》曾對此做出梳理,可資參考。)

概括而言,道門既以仙指稱得道之士,「仙」是修道者的果位,是福德圓滿、人格超越的指稱,得道成仙與所謂神通廣大、肉身不死之「神仙」判然有別。這實為道教的基本常識。

結語

潘先生《論仙與道》文末言:「乃去仙而僅論道,宜自明清以來,道教日趨式微。」這個說法倒是有點不合事實。與其看法相反,近一百多年以來道教乃是去道而僅論仙,遂使道教喪失其價值關懷與對真理之追問,而墮落為技術傳承。如將道教的性命修鍊之道簡單化、庸俗化為養生,再如陳攖寧先生提倡的仙學,試圖從技術層面(修鍊氣功、外丹服食等)論證肉身不死,而非得道超越,對道教的發展也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陳先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試圖以「仙學」之名為道教尋求現代調整之路,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努力並未成功。而其仙學主張剝離道教信仰和超越追求,反而導致道教修鍊之道轉為形體養生,使得宗教的超越性、神聖性受到傷害。相信教內諸大德君子早已明了這一點。

大道之超越(資料圖)

當前談論道教,唯論氣功、方術、養生之類的技術問題,乃至以氣功名丹道,認為道在養生等,不能不說是試圖發揮道教的優勢以期待能振衰起弊。但還須注意到,技術可以為宗教所用,但技術無法成為宗教信仰。(好比世界上不會有人因為醫生會治病,就信奉醫生教。也不會有人因為風水算卦准,就信奉風水教、算卦教。醫術、風水、算卦這些也成不了宗教。)在道教,就是應當以道統術、以術為修道、弘道服務。因為宗教歸根到底需要解決人類的精神需求,回答人的價值困惑,探索人的生死超脫問題。

歷史的經驗也一再說明,道教的每一次興盛,都是在回歸老莊、回歸精神超越的情況下實現的。隋唐如此,金元如此,清初也是如此。因而教界今日實在宜回歸《道德經》和歷代祖師闡教的根本宗旨,高揚修真證道的核心主題,為振興道風和凈化社會做出努力。

(編輯:玄朴)

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直泄天機 南宗書符內秘
紙紮鋪中的神秘人聲,鬼神譴責陽魂受刑
「上德若谷」——老子深遠不凡的處世哲學
唐風古韻 日本古代官印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修行人的一生的是要追求什麼呢?
什麼是你追求的方向?
愛情是什麼,讓你苦苦追求?
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對立?
追求宇宙終極的因
你在追求什麼?你該相信什麼?
什麼算是真正的智慧?值得我們追求嗎?
修鍊,不要追求神通,一追求就很容易走入邪道!
細說訂婚戒指多少錢?不盲目追求大和貴?那真正應該追求什麼呢?
火影:曉組織各成員所追求的是什麼?鼬和鬼鮫僅僅是想被理解,小南還是最初的追求
為什麼不能公開追求女生?後果是很嚴重的!
你的職業追求是什麼?
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正在追求的女生「突然」不理你,知道為什麼嗎?
跨界導演和電影:門檻太低還是夢想追求?做好本行還是意外驚喜?
究竟應該追求現實還是追求夢想?
追求成功的路上為什麼要互相關心?
你喝茶的目的是什麼?解渴?或是滿足精神上的追求?
修行目的不是在追求美好的覺受
追求的不就是簡簡單單的嗎?為什麼要這般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