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各種「西遊」電影高票房伴隨質疑 文化經典該怎樣改編?

各種「西遊」電影高票房伴隨質疑 文化經典該怎樣改編?

文化經典改編不能脫離藝術真實

——以《西遊記》系列電影改編為例

作者:馬立新 付慧青

2017年國產賀歲大片《西遊·伏妖篇》以14.34億元的票房再次證明了這部西遊改編系列商業片的巨大成功。至此,自《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再到《西遊·降魔篇》和《西遊·伏妖篇》,西遊改編系列電影的累計票房已超過50億元。然而,伴隨著西遊改編系列電影的高票房而來的卻是對這些作品鋪天蓋地的批評與質疑。

《西遊記》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它的經久不衰主要在於其魔幻藝術的歷史開創性和神話外衣下的深刻思想性。然而,在有些當代電影人的視域中,藝術經典賴以生存的這些最重要的美學價值已經不再值得敬畏。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只是經典的魔幻題材,因為《西遊記》的魔幻色彩恰好契合了當下商業電影對於「新、奇、怪」等國際影壇流行元素的追求,於是他們就沿著這樣的一條明確的市場路線圖,開始對傳統文化經典進行「過度」改編。

一方面,部分創作者依據市場法則對文化經典內容進行了改編。「三打白骨精」是《西遊記》中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它的精彩不在於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和白骨精的變身障眼法,而是講述眼明與心明的深刻辯證關係。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表面上三打白骨,實則是與自我心魔作戰,最終達到眼開心明的境界。而電影《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為了創新,不僅「天才」地杜撰了白骨精的前世今生,而且「極富人性化」地將情慾大肆建構於人物性格之中,而斬除心魔的經典旨意在該電影中則蕩然無存。經過如此改造的白骨精除了空留下一個經典的名字元號外,其形象性格已經完全不同於經典。自然,這樣的改造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市場對於電影「新、奇、怪」等流行元素的需要。同樣的邏輯,在電影《西遊·伏妖篇》中,人物性格完全脫離了經典的框架,成為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般的杜撰。唐僧沒有了袈裟披衫,沒有了九錫禪杖,一改往日的慈眉善目而化身為虛榮、偽善、懦弱、無能而又剛愎自用的假僧人;孫悟空也不再是有著火眼金睛、腳踩筋斗雲的美猴王齊天大聖,變成暴虐成性、心懷弒父惡念的復仇者形象;此外還有好色成性、荒淫無度的豬八戒和凶神惡煞的魚妖沙和尚。他們身上都集合了人性中讓人厭惡的缺陷,這樣的人物性格改編創新不僅徹底顛覆了經典原貌,而且嚴重背離了現實中的真實人性規律。

《西遊·伏妖篇》為觀眾展現的是一個血腥暴戾、醜陋兇險的叢林世界,人物性格的虛假化使得人物只剩下一張帶有原著名字的標籤而已。在故事情節的創新中,這些作品更是置經典於不顧,恣意妄為。原著中唐僧心中的唯一信仰就是求得一顆塵世未染的純凈的心。但在《西遊·伏妖篇》中,唐僧對於妖精小善的追戀成為他心中最大的執念。心懷朝聖之心的唐僧嘴裡常說的已不再是「阿彌陀佛」而是罵人式「撲街」,忠誠老實的沙和尚的口中也竟充斥著「走的最多的路就是師父的套路」此類現代網路用語,如此改編同樣還是為了迎合市場對於電影「新、奇、怪」等流行元素的需要。

另一方面,創作者基於市場的考量對典型的藝術形式也進行了改編。對於商業電影來說,當下最流行的形式元素當然是大牌明星。於是,在這些改編後的西遊系列電影中,我們再也看不到比較接近經典原型的電視劇版的人物造型,我們從電影中所看到的是與經典造型相去甚遠的現代版的大牌明星的身體展示與性格展示。這些具有超高人氣的明星的加盟無疑是影片票房的押注和保障,然而他們許多人在鏡頭中所展現的除了自身早已為觀眾所追捧的嬉笑誇張的面部表情和矯揉造作的肢體動作外,似乎再也沒有其他看點了。表演者在影像中的嬉笑怒罵不是基於經典中固有的人物性格本身的需要,而是基於搞笑效果或娛樂效果的市場需要。

藝術真實這一統率一切藝術創造並早已為古今中外藝術實踐所證實的美學法則在一些創作中被忽視,市場、票房、利潤成為關注的重點。同時,對另一個極為流行的形式元素——視覺奇觀的追求同樣是不遺餘力不惜代價。在這些創作者看來,經典《西遊記》本身自帶的魔幻色彩為他們運用當代最先進的數字特效技術進行改編提供了最好的契機。《西遊·伏妖篇》的特效運用達到了極點。在丘比國大戰紅孩兒這一場景中,在特效的設計上加入了大量的現代科技概念,如噴氣機引擎、螺旋槳、藍色電弧等。原著《西遊記》中的紅孩兒是「仇恨之心」和「赤子之心」的化身,而電影《西遊·伏妖篇》卻將紅孩兒變成一個朋克風格的機械玩偶,伴隨著小孩子的叫囂聲在空中風馳電掣好似一個頑劣成性的暴戾兒童。整個丘比國也成為了虛假、邪惡聚集地,所有的玩具都成了惡的代表。故事的高潮部分,如來和孫悟空與九宮真人的對戰中,則完全成了3D特效的炫技與堆砌。孫悟空變身熔岩巨猴,每走一步地動山搖,仰天嘶吼,石崩山裂,而如來則化身成一尊巨大無比的金銅佛像,從海底噴張而出,四濺的海浪洶湧激蕩朝著屏幕排山倒海地奔涌而來。孫悟空心中的惡與破壞力量、如來的獨尊地位和勢不可擋的法力在畫面上也只是電腦技術的炫技而已。

3D特效營造出的奇觀景象所產生的超現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愉悅觀眾的感官,激發觀眾強烈的感官型自由情感,迎合了人性淺層的本能欲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倘若上述系列電影中的視覺奇觀設計一切都圍繞著文化經典的情景、文化經典的人物和文化經典的故事展開想像,當然無可厚非,我們還應為其大聲鼓掌和點贊;然而,上文所分析的這些典型的奇觀設計以及其他未曾涉及的奇觀元素幾乎都遊離於文化經典之外,也就是說,它們幾乎都是被當代人憑空杜撰出來的,因而在性質上是一種藝術虛假的視覺奇觀。這種奇觀設計同樣不是基於藝術真實的原則,只是基於市場的需要。

文化經典中那些閃爍著永恆的真理光輝和人性光輝的珍貴价值,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容踐踏的。當下,我國以影視產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然而,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就是藝術生產主體為了追求市場價值不擇手段。經典《西遊記》的系列電影改編中存在的上述一系列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些缺乏藝術操守的電影人拿著免費的IP,假借創新之名,行的卻是消費經典、褻瀆經典之實。從短期來看,他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當代再生產」的確取得了市場的勝利,但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看,他們的這種文化行徑則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藝術非義行為,終將淪為藝術發展史上的跳樑小丑。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數字藝術倫理學研究」(13BA01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休閑學」又是個啥學術名詞?都研究啥?
對王室指指點點?沙特三名王子離奇「消失」
你感到孤獨嗎?研究稱孤獨漸成公共健康威脅
主旋律影視劇如何贏得觀眾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優秀傳統文化這樣「圈粉」
蘆衣順母:經典傳統文化故事
我們該需要怎樣的「閑文化」?
包裝 蜜蜂的圖騰 有怎樣的文化背景
「鬼畜」文化面臨危機?遊戲也許能做些什麼
「沒文化真可怕」,推薦一本食品安全文化書籍
泥塑也是的一種文化藝術
意娜:民族傳統文化IP改編動漫有戲嗎?
傳統文化是什麼
他把品牌這樣設計,完美演繹歷史文化的大氣優雅!
傳統文化:詩詞中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經典例子——怪異詩
地理答啦:文化和旅遊為何在同一部門?文化和旅遊是何關係?文化和旅遊如何相互促進?
「跨文化傳播」是什麼?
蜜蜂的圖騰 有怎樣的文化背景
碧桂園也要做影視?房企為何都喜歡湊文化產業的熱鬧?
文化∣在法國養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漢族是怎樣延續漢文化火種的?
傳統文化里的那些事兒
電影是一種新型的現代文化
紅山文化玉器怎樣鑒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