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

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

一、

發勁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兩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頂項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間己身被內氣填充,即丹田氣炸向四肢周身,瞬間腳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普通人是十二經脈通,而奇經八脈只每兩時辰與十二經脈通一穴,小滴涓流之通,而內家修者可將八脈氣足通關而逐漸趨向全通,成洞庭湖(八脈),可傾刻間調節長江水(十二經脈),故一但發勁,豐盈之氣由丹田炸向四肢及周身,故周身澎湃之氣,可傷人可發人,高手在對手拳腳攻己身時,吐氣開聲,身顫微擰,則對手自傷或跌。內家高手感覺兩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純厚者既輕靈又猛烈,輕輕用內勁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擊,驚慌不及人已跌出。勝敵無絕招,見敵打來,心念一動,隨式打去,即可成功,乃無意中抖擻之神威。功夫上了後背才能真發力,有人來襲,狗熊蹭痒痒般渾身一顫,對手就出去了(震倒了)。發勁其實就是一顫或說是一抖,而前提是松,如果鬆了,勁仍難發出,要在腰上找毛病,勁要練到背上,試勁的方法:浴後不要擦,用抖勁儘力一抖,看背後的水珠能抖去多少,看那些水珠彈出的力量有多大。整勁試法,身子直立,平伸雙臂與身體成十字型,反臂手心向下,然後坐腕,極力向外撐。然後,可請人猛擊你手掌,你身子飛出,而拳架都不會散。驚抖力又叫抖翎勁,發出來是抖胯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背勁,背上的出勁,蓄髮在於背,要抖背。近身之後,蓄髮變動全部由背上完成,手頭自不必有什麼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壓制著他,而他再怎麼控制擠壓你的雙手也沒關係,你自管背上一抖,連續打擊。翻浪勁表現在後背和肩上,驚抖勁表現在腰上,想一下貓、狗下水洗澡上來後抖掉身上水的動作,試著做一下,兩手臂平伸如抱圓柱狀,兩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動,體會一下是什麼感覺。 -

練拳一驚一乍的不行,動手得一驚一乍。動手時講究驚乍打人,一是靠對手驚起自身,打出本能反應,二是出手冷脆驚起對手,一打就是一個空白,就是說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麼打的。練習吐內勁打沙包使沙包不動只震動懸掛之繩。 -

二 -

勝人一靠身步靈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勢得機。二靠內勁精粹,出手無式無拘,故能因敵制敵。內家勝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勝人,便是功夫不濟。每遇勁敵,一沾即發,其勁直透彼之內臟,無論彼是化是打,皆受內傷,稱為內家絕手。內勁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謂應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淺緩,其應之亦柔,發力深重,其應之亦猛,此為內勁之性也。實戰打法,一接手,勁就要入到他體內,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遠處發,不過是玩勁兒而已,能有多少勁兒滲進去。 -

打拳即是練功力,能短勁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內家無論截(形意撞抖震顫搓)順(太極履發)閃(八卦閃抹)三法都不離一沾,只越高者沾之無形,彷佛閃過卻攻者已飛跌。形意抖震勁、烈勁、炸勁,初功者身首皆顫,此勁直接施於人身即可殺人。尹氏八卦稱乾冷勁,太極稱冽勁,鶴拳稱駿身震身縱身宗勁,心意稱戰勁顫勁。無非沾控間一滑顫即拉回,彷佛無動,以極高速之能為,故初者顫腳,二者顫腦,三者顫脊椎,四者顫人神氣氣血。 -

剛分整拙,柔分真偽。拙剛易出,練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於剛,剛至貫通則達柔,真柔者乃是轉運剛整之勁於周身,求其貫通而不發也,欲發則隨時隨處皆可,故真柔是以剛整為基。剛柔互濟可生奇勁。如震抖之勁,即順、截二勁合一所生。震頭即頭昏眼黑。震胸即心顫血亂。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勁,第一自身整勁出得要快。第二對彼之勁聽得要靈。第三認彼骨縫認得要切。用時先順摧彼勁,即刻以整勁截之。前後只是一瞬,兩手一抖而己。欲震其頭,先要順摧其重心,繼而以截勁向其頸椎骨縫處走。欲震其胸,截勁要走彼腰椎骨縫處。勁打不到彼脊椎骨縫處,震勁不生。順不離其重心,截不離其椎縫。上下一線貫穿,如抖繩子一般。然震勁傷人深矣,可使脊椎骨節錯位,乃至傷中樞神經,彼即廢矣。 -

三 -

高手用勁,不見其形,疾如閃電,一發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動電發,使敵不得盡其守御之。蓄而後發,如閃電一發即收,一擊即中,中之之頃,疾如掣電。勁之應敵如矢之離弦,其著於身如蜻蜓點水,一著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勁至,則應以警勁,斂氣竦神,緊以當之,震以殺之,行所無事矣。發勁時外示柔軟,內涵堅剛,足腿用勁,由脊發出,當機立斷,應發即發,不可遲疑。用勁最難,雖勁大於敵,用而不當為敵用,用之過早,則勁已出而敵未著,過遲則敵已入而肘不得伸,勁因不得達,皆授人以隙。敵無論以何手來,吾均宜及身而緊,一緊即發,必使敵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壓敵境。倘沉之過下,或起之過昂,敵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勁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勁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勁收回,吞吐勁不相等,病在遲緩,故敵人得接其手而還擊之。快由於有勁,無勁必不能快,吞吐之勁相等,則無留頓不收之弊,敵非但不能接,且受傷尚不知手之來路,故臨敵萬不可接人手。 -

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後能極堅剛,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全身骨節鬆開肌肉鬆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於在中途被對抗肌的緊張用力而消耗減弱,使周身之力能夠在一瞬間達到著力點,也就是集全身之力於一個力點上。肌肉緊張用力的時間要短,要在發力到落點的一瞬間高度緊張,而後再迅速放鬆,發勁時肌肉緊張的時間越短,力到落點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要想打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襠勁的配合,發勁時要轉腰扣襠,腰部旋轉,襠勁扣住,可使動作快猛迅疾,力達梢節。練習螺旋勁,要以身體中心為軸,在發勁時身體迅速向一側轉動,產生離心力。對稱發力,不至於出現發力落空而失重的現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

衡量一個拳手發勁的質量,勁要從足下發出,勁不生於根就好象是無源之水,沒有叫的蹬地反彈,就不會有節節貫穿的推動力,也不會發出威力強大的整體勁;有腰襠的彈抖旋轉力,在放鬆的基礎上,快速的轉腰扣襠就會產生周身一體的彈抖力。有落點勁將周身之力集中發出於一個著力點,如只是周身彈抖而勁無落點,沒有穿透力,就等於華而不實,看似很厲害卻沒有殺傷力。 -

四 -

用勁總以中線重心不失,周身光線不斷為樞紐。出手恍如蛇吸食,打人猶如震地雷。求勁之法,慢優於快,緩勝於急,而尤以不用拙力為最妙,蓋運動之時,須使全體之關節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滯之處,骨須靈活,筋須伸展,內須舒放。平時練習,三尺以外七尺以內,如臨大敵之象,交手時有人若無人之境。頸要豎起,自頭至足一氣相貫。拳由心窩去,發向鼻尖前。鼻為中央之土,萬物產生之源,沖開中央全體皆糜。 -

發勁時必須放鬆,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振作,要把發勁意念集中在目標後方。勁發自於軀體,不要有預兆,要提高軀體的鼓盪頻率、振幅。必須學會利用自身重力、物體慣性提高動作速度。學會擰腰轉胯打出全身之力,擊中目標前一瞬迅速翻擰,打出脆勁,擊中目標時全身肌肉突然緊張打出撞勁。既要練習發短勁打出震撞之力,又要學會髮長勁,發出長勁後,立即順勢帶動身形步法作適當調整,使發勁自始至終保持平衡。不要在疲勞的時候練習發勁,要切記有勁、練勁、長勁,在保證動作速度的情況下進行力量練習,並確保動作的末速度最快。連續發勁時,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使發勁具有一定的節奏。要重視反應速度、發招速度的練習。重視身體的柔韌性練習。 -

對於初學者練習發力,最先不可能通過放鬆來明白髮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氣來發力,要有每發一拳既把人體打穿的強烈意識,因發力配合開合呼吸所以不會傷身,只有把力量打出來了,才談得上放鬆發力,之後才談得上摸索誘發點。只管放力去打。輕輕鬆鬆的把最大的力量釋放出來,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型。拙力盡去後,不用力還要把拳打出去,打法盡在一個賴字,就是整體賴在別人身上,注意此時身上的筋骨必須已經完全舒展開了,把這股賴勁練成自然,練出速度,到這步支頂力和撐抱力可說已有小成,隨隨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個整體,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一個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來,因為對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體力。拳的根本是「舌頂上鄂,提肛,氣降丹田」,沒有這個,練拳等於瞎跑趟,較上丹田有立竿見影之效,動手能增兩百斤力氣,不較丹田,比武要尋思怎麼動勁,而較上丹田,不知不覺就動上了勁。 -

五 -

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氣大的打力氣小的是自然規律。但武術修鍊的是力的質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麼這是整體力。力氣越大的人整體力肯定大。但是練到了周身一體,身體一顫即可傷人,這種力方可稱為內勁,練到了這個層次,力氣大和小已經無所謂了,因為這麼高頻的力打在誰身上都受不了,內勁表現並不光就體現在殺傷力上。內家拳練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擊必殺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練拳要練身步法,不但要練快,也要練准,進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准,才能奪對方的機勢,高手相爭,勝負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極其靈巧和一觸即發的勁力。 -

形意拳發勁稱之謂抖絕勁,務要全身放鬆,身體高度的協調統一,全身的勁力集中一處的整撼力,也稱暴發力,參考觀察騾馬乾完活打滾後混身一抖的勁力。形意發力時,肌肉是由松到緊的,好似全身的散勁頃刻間聚於一點,這一點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開始時勁是聚不起來的,隨著練習的過程,勁會逐漸好起來,松為了速度,緊為了整勁。先松後緊,運動過程中松,發力瞬間是緊,隨之而松。一張一弛。 -

將丹田的鼓盪之力,腰胯的抖擻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為一,形成冷、彈、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勁路滲入對方體內。動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機靈一顫。將這種零距離發勁做到隨心所欲,才能談到在實戰中自由運用粘、連、綿、隨、牽、捺、逼、吸等內家勁訣。在吸氣、呼氣、閉氣三種狀態下皆可發勁,所發之勁才是五臟之力。形意發力勁長,平時練拳就要將勁往遠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單崩或雙崩都如坦克車撞人,故形意之拳極實非抽擊,快如冬天打冷戰(抖顫),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彈擊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飛。發勁是利用呼吸,然後用神、用意、用氣將勁打出去,可使對方如觸電樣跳出。這種勁打出去,會使人嚇一跳,而有驚心動魄之感。 -

六 -

力源於脊骨之內,正直不偏,而中正安舒,如脊骨不能中定垂直,勁發時不能由內及外。一隻猴子豎蹲不動時其形較短小,但身一縱幾乎長大了一倍。戴氏拳以「蹲候樁」作為入門,其形簡意深已顯而易見。蛇之折、魚之游、獸之搏、禽之撲、百獸萬物之運動、力量均源於脊骨之開合。如在水中抓住魚,剛離水面它便會猛然扭動背脊,脫手而去。一個壯漢不一定能抓牢一條魚。魚也是脊骨發力。魚被釣上來的時候那驚恐與疼痛時所翻滾的動作就是進身時的身法。當達到八十公里時速一個緊急剎車,那就是進身發勁的感覺了。舍卻丹田而主動去鍛煉脊骨、腰椎,腰椎一動丹田自然會內動潛轉。脊骨、腰椎提放卷縱扭轉開合;以五節腰椎內部的驚炸彈攔勁彈抖起四梢之力;以腰椎提起的重力砸向對方的重心實點,輕易的將對方擊出,真功夫在能否以脊骨的提縱展落去撞擊對方整體重心。如對方對你面部突然擊出一拳,你隨意探手一接,對方能否旋轉著栽出去,如果不能就證明你對脊椎的內轉發力還沒有真正掌握,不能有效的利用脊骨旋轉起落之內勁去切削對方的重心。任何動物發力時,都是在腰。如貓捕鼠、虎發威,都是將腰後坐而弓,借彈勁猛力而出。脊骨與後腿成一直線,發之才能有力。膝不能超腳尖,鼻尖不能超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制。 -

拳起的時候,身體要落,你拳落的時候,身體要起,這個是起落,這樣的起落是無窮盡的,而拳起身起,表面上看,是把腳上的勁蹬到手上了,但是你這個力發的過火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發力,然後蓄力,再發力的過程,而拳起身落,拳落身起的起落,實際上你發力的同時,就蓄了力,可以發力發力再發力,是真正的炸力無斷續。內家最講究的就是吐納,寸勁,出處輕靈,出擊精準,要打準點用長勁不太容易做到,長勁猛但鹵鈍,要打一個面可以,要打一個定點比較難控制。而寸勁講究一個松字,在到達目標點前一瞬間才緊繃筋骨,打完又立刻將筋肉鬆弛,以待機再度張弓疾射。一般習內家拳者,以肚皮的縮鼓為鼓盪,為丹田力,其實正犯了努力努氣之病,以腹部肌肉的局部用力推動全身撞人掄人而已,看似威猛,但必須距離才能發揮,一旦被對方頂死,必須調整才能二次發勁。 -

真正的松沉是一搭手就有一種直入骨髓的感覺,在松沉狀態下發出的力,是相當厲害,把人打飛輕而易舉。打拳要鬆柔和,心態也要柔和,慢慢的就可以把拳打得勁連。還有一種感覺就是自然,內家拳是相當自然的,這樣練的拳才對,而且用時不思而然。力往身回縮, 手腳上感覺輕靈, 並不是求松, 自然的放鬆。行拳由身體蠕動, 這種蠕動需用意去領。行拳感覺自己像練瑜珈,手腳雖然輕靈, 但所用的是根節力,別人感吃不消,只是輕輕的動,發勁只是一爆,消解別人的力,不需用招式,只用身體的開合(陰陽互換)。 -

七 -

內家工夫不到家即是形打,重外勁重體能重技法,全身伸縮束展以助勁力,借身體全勢之縮伸,摧進內臟神經結實摧打傷人,此是形之勁打,河南心意之外形是典型內家形打,氣力身形並摧,外形極猛烈驚人。功夫上身後一點濁力都不須使,也無須再考慮攻防招式,自然會恰到好處,自然控之勝之。自由進退中,只要如小兒女人怕人打到頭臉般的遮一下,沾粘控已可自然完成,敵已落於掌控中,或跌或倒地或扭曲如包粽。沾一聽二順勢擊發是三,高者一二三合一,如龍捲入,如水注入,顧打合一。沾粘控之利害在周身能以寸勁擊人。 -

拳勁之發放,在貼身靠打,節節貫穿,如長江之浪,一波而三疊。即以手粘住沾實發力,意念深透,勁力不絕。招法練時要開闊博大,方有氣象萬千之象;用之時則短馬貼身,在實戰中捶練;而勁力的運用和完整的勁道,則在單操空試中求得。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氣力合一,這樣練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是說懂勁階段訓練的是神經的靈感程度,是通過神經感應的靈敏來判斷對方來力的輕重、虛實和方向。

如何理解虛實和輕靈,虛實和輕靈是相輔相承的。分不清虛實,就達不到輕靈;沒有輕靈,就不可能完全分清虛實。虛實和輕靈的標準就是: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

「上下一條線」的體表特徵。在行功走架中,一招一勢都能感覺到從頭頂的百會穴,通過命門,直通腳下湧泉穴有明顯的經絡流動感覺,這種感覺好像有一根細線牽連著,富有很強的彈力,伸縮自如。左側經絡的一線牽感覺更為明顯。為何左側明顯,應該是與拳勢動作有關。練拳中,這種感覺很特別,好像整個人從上到下被一根線串連著,此時的人就像是提線木偶,只感覺到體內的「線」,沒感覺到身上的肉和關節等,也許這是幻覺,但卻是練拳過程中的切身體會。

「腳下陰陽變」的體表特徵。

拳論上講的輕靈、虛靈,不應是指四肢動作的輕重、快慢。應該是講究陰陽的變換。陰陽變換是自然變化。在練拳過程中,體會陰陽變化的過程:感覺如行雲流水,腳下生風,步履輕盈,每提腳邁步都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不僅活動腳是飄逸的,支撐腳也沒感覺到更多的份量。每一步不是腳踏實地,而是感覺到如腳踩綠茵,是那麼的柔軟,且能感覺到些許溫熱。

這種陰陽的變換,應理解為體內能量的變換,能量的活動。

練拳中,能感覺到兩腿前後部溫熱不一。腿前部較溫熱些,感覺到有股熱流向下涌動;而腿後側則感覺到有涼風上抽,膝關節處更能感覺到冷熱交替和能量涌動。相對應的手臂也是如此。手臂外側明顯有能量涌動的感覺,肘關節也膝關節感覺類同,有涌動、鼓脹的感覺。手掌隨拳勢而感覺不一,經常出現的體感是手掌生風,好像有微風從掌心拂過;最佳感覺是體會到指甲縫有電麻感,且是外放的,好象向外放電似的。

訓練到如此境界,自己感覺不出自己的份量,也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結構,一切動作都是自然運動,四肢百骸都是受內在能量驅使而動,還可感覺到皮下有氣流層似的,能吸、能粘、能鼓、能轉。總之,此階段練拳其樂無窮,此時要找一個更貼切的詞來表達此時的感受的話,我想應該是"幸福 "吧.

再析太極密碼

一、太極基礎密碼:對拉拔長、撐筋拔骨。

1、三維支架:

身體站立時,有三個軸,即在上下方向、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三維立體的保持身體的支撐和平衡。

具體要求,

上下懸拉(懸頂---五趾抓地,以肚臍--命門為中心上下分拉),

前後扳機(吸胯--斂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轉扳緊,形成彈簧扳機),

左右相掙(扣膝---圓襠,大腿骨內旋形成下部膝內扣,上部股骨頭部位外撐從而襠圓撐)。

如此身體在上下、前後、左右三維,都具備了矛盾統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關:

人體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即頸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

其中頸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撐以上。它們的作用是緩衝上部力量,但同時也消解腰腿部上傳的力量。要求含頜立頸、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來使骨盆以上脊柱樹立筆直,已達到減少緩衝,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線上傳,減少力量的損失。

3、任督連接:

督脈起於會陰經過肛門沿脊柱上行至百會,任脈起於百會經過口下行至會陰。在肛門處、口腔處斷開,於是就需要收撮穀道(肛門){提肛}----{舌抵上齶}這兩個動作來連接督脈和任脈。

從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動作主要是起調節腹腔和胸腔的內部壓力,以便於力量的更好的收發傳遞。從生理學角度看,這兩個動作還有調節植物性神經和促進腺體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為太極拳的基礎密碼,是太極拳所有動作的總法則和貫穿始終的總規範。是破解太極拳奧妙的總法門,是進入太極拳大門的鑰匙。此為武道一式,諸式之母。不了悟此間奧妙,打一輩子太極拳也是徒勞。

二、太極拳的上肢運動密碼:

力由脊發,沉肩墜肘,是太極拳對上肢運動狀態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其本質在於肩胛骨的松沉與外展,也就是說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墜肘」。

肩胛骨的基本運動為上提、下沉、內對縮、外展四種,所謂力走後背,實際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發力時,力沿脊柱上傳,至肩胛骨部,通過肩胛骨的支撐傳導作用(肩胛骨處在沉下外展狀態),傳遞給臂、手。要求在發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謂稍節起,根節催。

三、太極拳的下肢運動密碼:步如貓

邁步如貓行,是太極拳對下肢運動狀態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其本質是吸胯斂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謂根節起(中節曲)稍節隨,腿部的根結是腰胯,中節是膝,稍節是腳。即動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當「木杆」,如踩高蹺。

以上即為太極密碼。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極拳的奧妙。

破解太極勁力

1、破解整體發力:

太極拳重視丹田發力,而丹田實際上在這裡應該這樣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體最大肌肉群協調發力,下蹬上頂(蹬腿頂頭,腰髖膝關節由屈而伸),是為身體主力。力,快發如爆炸,以肚臍---命門為中心上下兩頭彈崩(腰為主宰,腰不僅僅只是轉動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剛性傳導直達顛頂,下沿小腿直達根底。從而表現出全身整體、彈簧、爆發力;力,慢發如頂簧,以肚臍---命門為中心上下兩頭彈撐(腰為主宰),不丟勁不頂勁。整體勁(身體主力)存在於一切發力之中,為萬勁之始。

2、破解螺絲勁與纏絲勁:

所謂螺絲勁,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順直發勁。應該這樣理解,旋扭,並不要旋轉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轉的幅度以自然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進時旋轉必伴有順直(順著主幹軸直向)發力推進才有意義,此勁即為螺絲勁(如同上緊螺絲釘)。同理,抽退時,如同退螺絲釘。無論進退,順直方向的勁力為主力,旋扭為副

力。

纏絲勁,稍複雜一些,加進包卷纏繞的動作,由螺絲變成螺母,不過原理相同。

此勁,必由整體勁催動(身體主力),不可丟了下蹬上頂之意(虛靈頂勁,如踩高蹺)。

3、破解力走圓弧:

凡力必發直線,整體主力必順軸線(腰脊)向上,而同時有以軸線(腰脊)為軸的旋轉,從而表現為力走圓弧。而局部力相應配合整體主力,如腿腳、臂手,理同螺絲與纏絲。

4、破解弸捋擠按採挒肘靠勁:

太極有弸捋擠按四正勁,採挒肘靠四隅勁。以應八卦,以應和東、南、西、北四正向,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維向。

弸勁為橫張勁,橫中帶順直之意;捋勁為順向我勁,直中帶卷(腰軸轉帶);擠勁為對擠勁,擠中帶旋(螺絲式進退);按勁為順向敵勁,直中帶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勁為向外順帶;挒勁為向內順帶;肘勁為以肘進擊;靠勁為以肩靠擊。

此八勁,也必由整體勁催動(身體主力),不可丟了下蹬上頂之意(虛靈頂勁,如踩高蹺)。

5、破解粘、連、跟、隨:

所謂粘連跟隨實際是一種狀態、一個過程,是敵我雙方的相對狀態的描述,而不是什麼勁力。只要如上所述規範運用好,加上步法的運用(稍後再述),其身體對力量的感應與表達自然就是是這樣的狀態。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站樁,兩條胳臂既不是掛在胳臂上,也不是吊在膀子上!
想要打好拳架嗎?高手分享太極拳拳架修鍊系列心得體會!
孫德明談汪永泉太極真要!東西不對,下的功夫越大,走偏就越遠
楊班侯《太極九訣》十三勢詳解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沒有這個,練拳等於瞎跑趟!
水兵帽卻怎麼搭都不型?把以下重點記起來,下一個街頭潮人就是你
買了水兵帽卻怎麼搭都不「型」嗎?把以下重點筆記起來,下一個街頭潮人就是你
拉伸是運動「臨門一腳」,你重視木有?一起來拉伸,完善你的運動計劃吧!
地球上的颶風和它們比起來簡直就是渣渣,這個星球直接下鐵雨!
腿部訓練如何安排最高效?幾個動作讓你的下肢強壯起來!
動漫中實力超強的主角都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全身力量鍛煉,線條好看的同時,不再是個花瓶!4組動作練起來
讓圖片飛起來的攝影機構,了解一下?
鏟屎官剛把香腸掛起來,貓主子一聲不吭,上來就開動了!
捨棄「仰卧起坐」吧,幾個公認最好的徒手腹肌動作練起來!
把短髮髮型紮起來,簡單又好看,上街都美翻了!
球場上跑不動?跑得慢?步伐操練起來!
聯盟都知道火箭的戰術!但就是防不住,火箭到底有哪些戰術?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下!
啞鈴的一些訓練動作,健身動起來!
為什麼你的運動套裝穿起來像下樓倒垃圾?
練「 手肘倒立 」為什麼肩膀抬不起來?
練「手肘倒立」為什麼肩膀抬不起來?
低血壓,一站起來就頭暈,灸這裡好!
地上到處都是掉的頭髮?一個塑料瓶就解決了!節前打掃快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