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心理學教授分享,怎樣陪玩才能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心理學教授分享,怎樣陪玩才能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前不久,我在紐約上的早期兒童教育課程有一次和兒童心理學教授進行下午茶會。小D因為早產的關係,她當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認知測試,而進行測試的就是心理學家。所以我特地抓住機會問了專業人士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打造一個聰明的學齡前兒童?



那位教授脫口而出就是,

玩,很多很多的玩,很多很多正確的玩!

教授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很關鍵的早期啟蒙重點,玩很重要,玩是孩子的學習也是孩子的工作,更是孩子和這個世界的連接。




但有時我們容易將「玩」的理解狹隘化,於是「陪玩」也就變的片面。所以今天我想把那天收穫到的要點和大家分享,學齡前陪玩的正確打開方式到底是什麼。







玩要增強親子關係




現在早期啟蒙的重要性不斷被強調,也正因為如此,讓很多父母都忘記了「玩」的真正含義。於是,很多父母都會委屈焦慮,我有陪玩啊,我給她讀繪本她不感興趣,我教他認識圖形,他也不看。




孩子出生不帶說明書,但和孩子玩就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通道。教授說,

玩就好比孩子發出的邀請,讓我們去他的家做客。做客的基本禮儀就是,我們要接受主人要求,我們要客隨主便。但現在很多父母的「陪玩」方式變成了不請自來,攻城掠地。




我們不管孩子是否要和我們一起玩,只在我們有空的時候,只在我們想起來的時候才去和孩子玩。更要命的是,我們也不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我們只做我們覺得對的,最能啟發孩子的事情,這就好比很多父母如果一天只有15分鐘,我們第一想到的一定是讀繪本,因為這對認知有好處。但我們卻忽略了,

所謂認知開發,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過程,只有先讓孩子不排斥我們常去他家坐坐,我們才能持續的進行認知引導。



陪玩第一條,永遠不要先想著「教」,先確保讓孩子的大門願意一直對我們敞開。

如果每天真的只有15分鐘給孩子,那就先放下一切,心無雜念地和孩子一起大聲地瘋笑吧。







玩要最大可能多樣化




第一步的前提做好了,才有接下來要談的兩點。談到玩什麼,我身邊總有兩大極端派:一個基本上就是散養,每天讓孩子在外面瘋;另外一個基本上就是理論派,每天就安排很多坐著的活動對照著來發展孩子各方面能力。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玩的內容一定要多樣化,一定要動靜結合,收放自如。

孩子本身的天性就會有偏好,正因為如此,我們父母更要有意識地進行平衡。




喜靜的孩子,多帶著孩子出門玩,多和孩子撒開的瘋玩,保證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的室外活動;愛動的孩子,要有意識地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每天也要有時間讀讀繪本,玩一些拼圖,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靜下心的活動。喜歡拼圖的孩子通常思維能力發展的比較好,這時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想像力有所欠缺;愛好玩積木的孩子通常空間感比較好,這時就要對照看一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




玩只是手段,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就是打造一個「全面的人」。而一個「全面的人」一定是從一個「全面的孩子」開始的。

千萬不要因為父母自己的偏好而人為給孩子設置了短板。






玩要有社交環境




這位教授還告訴我,很多孩子上學後出現的各種讓人頭痛的行為問題,其實追根溯源的話,都會發現是學齡前的玩耍沒有充分。所以她的一部分工作就是通過玩耍來矯正孩子這些問題。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比如不合群,不聽從指令,容易暴怒等,都是因為從小的玩耍環境沒有創造足夠多的社交體驗。




這其實也是我們很多父母的一個誤區,一談到玩,就想到認知啟蒙,一談到認知啟蒙,我們就被局限在了看繪本、認識顏色形狀、會不會數數這些方面。那自然這些方面就是對孩子一個人進行的,從而

忽略了玩的另一個很大層面,就是如何通過玩學會和同齡孩子互動。




一般來說,1歲半以後的孩子開始會意識到同齡孩子的存在,儘管互動不多但會變的願意讓同齡孩子在身邊,然後各玩各的。這時,我們就要有意識地

多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和其他人在一起舒服的感覺。孩子的社交能力的發展第一步就是累積和人在一起舒服的體驗。




2歲後我們可以開始和孩子玩一些協同合作的遊戲。

比如,邀請一些孩子共同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大家雖然各畫各的,但是共同使用放在中間的顏料,這就是分享的雛形。再比如,引導幾個孩子一起玩「紅燈綠燈停」的遊戲,這就是開始學習服從指令。




這些看上去似乎孩子沒學到什麼,但這些社交基本能力對於孩子今後發展有長遠的影響,

讓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人」,這才是育兒的一大關鍵。






那天教授分享完這些後,我又追問了一個問題,兒童啟蒙這個話題真的好大,大到可以分支出那麼多課程來學。那麼對於普通父母來說,怎麼確保自己在養育孩子中沒有走偏呢?




教授說,其實很簡單,時刻記住三點:




我們在養一個多維度的人,而不是一個達到一個一個里程碑的商品,這會提醒我們「

全面的孩子

」的標準;



我們在養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會語言數學顏色大小的學習機器,這會提醒我們「

社會的孩子

」的標準;




而最最關鍵的是,玩首先要是有趣的,無壓力的,輕鬆的,這是親子關係的紐帶,

親子關係是1,沒有這個1,後面所有的啟蒙都是0!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6個月到3歲,這樣帶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錢都省了!


孩子的認知啟蒙,忽略這點,其他都抓瞎


美國認知老師用這三個小遊戲考核孩子認知發展


早教值得去嗎?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錢


不用每次又吼又叫的,有時用遊戲同樣可以管教孩子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开售|3个月就可以开始读的经典绘本,0~3岁的最佳陪伴
據說過早送孩子入托會影響安全感,那到底幾歲合適呢?
孩子你慢慢來,才能走得快|父母靜待花開時,別忘了默默耕耘
陪著和陪伴千差萬別,這三點才是高質量陪伴的關鍵
養育孩子,令我們如此多「焦」!

TAG:大J小D |

您可能感興趣

北大教授:你的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錢文忠教授演講: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孩子為啥越來越暴力?美國教授說其實我們一直都理解錯了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父母看看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家長都看看!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這個犯罪心理學教授說得太好了!
心理學教授:不想讓孩子變成「巨嬰」,父母要了解狐狸法則
心理學教授:問題孩子就是感冒的父母打出來的噴嚏
你絕對想不到,大學教授居然會這樣規劃孩子的未來
心理學教授一針見血:媽媽這幾種不經意的行為,會讓孩子不夠出色
孩子被欺負了讓誰去反擊?大學教授:不是家長和老師,靠自己才行
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是如何理解?
清華教授:不能讓孩子使用這兩個「輔助工具」不然會毀了孩子!
復旦教授錢文忠: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復旦教授錢文忠: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怎樣讓孩子記得更快、更聰明?中科院教授帶你開發大腦潛能!
復旦教授:讓孩子遠離低質量的勤奮,這比懶惰更可怕
哈佛教授:聰明的父母不會說「好好努力,我們這輩子就靠你了!」
孩子不能打?北大心理學教授教你如何科學揍娃!
不孕症怎麼治教授來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