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粉為什麼能發酵?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1917年8月24日,德國化學家畢希納逝世。畢希納發明了無細胞發酵,並因此獲得1907年諾貝爾獎。我們日程生活中最常見的發酵就是利用發酵粉來完成的。那麼,發酵法為什麼能發酵呢?
十萬個為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發酵粉為什麼能發酵!
饅頭之所以會又松又軟,那是因為酵母菌幫了忙。
原來酵母菌隨身帶有好些「法寶」——酶,這些「法寶」會變戲法似的叫麵糰發生一連串的化學變化,首先是澱粉酶使澱粉變成糖分,然後使糖生成二氧化碳。
這些二氧化碳在蒸饅頭時受熱膨脹,於是饅頭裡留下了許多小孔,同時還產生出少量的酒精和酯類等,因此吃起來就十分鬆軟可口。
可是,用鮮酵母來發酵並不十分理想,因為這種發酵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如果控制得不好,讓發酵發過了頭,食品就會帶有一股不愉快的酸味,或者不夠松。
因此食品工廠中做餅乾、蛋糕這一類食品時,事先並不將麵粉發酵,而只是往裡面加入一些發酵粉,或是打入一些空氣,同樣能使食品中產生許多小氣孔。
這些發酵粉究竟是些怎樣的「人物」?為什麼它們也能使食品產生小氣孔呢?
有一種發酵粉的化學名字叫碳酸氫銨,它的外貌和麵粉差不多,也是白色的粉末。
不過這個傢伙有一個古怪的「脾氣」,就是耐不得熱,它在20℃以上便開始分解,在35℃分解大大加快,到了60?70℃,它就劇烈分解而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氨氣,所以加有少許碳酸氫銨的食品,在焙烘過程中,這些放出的氣體就會「奪門」而出,使食品留下一個個氣孔。
另一種發酵粉的成分是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和磷酸二氫鈉的混合物。本來,碳酸氫鈉的脾氣和碳酸氫銨很有點相象,它受熱後也會放出部分二氧化碳來。
但是一來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多,二來在這場化學變化的同時,會生成鹼性很大的碳酸鈉(俗稱純鹼),使食品吃起來鹼味太重,而且還會將許多維生素破壞掉,所以通常使用時總是把它和一個酸性物質如磷酸二氫鈉同用,這樣既可使所有的碳酸氫鈉全部變成二氧化碳,同時作用後不會有很大的鹼性,十分理想。
點擊展開全文


※一起來扒一扒宋朝的那些黑科技!
※你知道颱風名字的故事嗎?原來這麼有趣
TAG:科普中國網 |
※快速做發麵肉包子,麵粉不用提前發酵,一個你想不到的完美做法
※疫苗事件持續發酵,我還是想把這篇發出來!
※知道嗎?發酵調控還可以這樣做
※發酵粉發麵不開怎麼辦?
※不用提前發酵,就能快速做出蓬鬆柔軟的包子,你想不到的絕妙方法
※你知道嗎?痛苦和情緒都是通過「想像」發酵而來的!
※在發酵粉里加點這個,能讓麵糰更好的發酵!不看你就虧大了
※別再用發酵母發麵了!裡面丟點「它」,快速發麵,饅頭鬆軟又好吃!
※自從連精華都被發酵了,再也不愁不好吸收不好使了
※比蛋糕好吃,比發糕省事,不打發不發酵,新手媽媽也能一次就成功
※發酵茶可養胃理腸,關於發酵茶你都了解嗎?
※花生餅給紅薯追肥,發酵好還是不發酵好?
※酸奶和風味發酵乳哪個好?你可能一直都搞錯了
※拉絲奶香吐司 直接發酵法也能做到
※家裡自製蛋糕需要放發酵粉么?難怪每次做的都難吃,原來錯在了這裡
※我也沒想到鄧倫後援會事件每天都還在發酵
※發酵茶可養胃理腸,關於發酵茶你都了解嗎
※從湯色能不能判斷熟茶是否發酵適度?——談品質就要談標準
※江疏影事件持續發酵,忍不住發文闢謠:真的不是我
※別讓高糖毀了寶寶牙齒,不打發不發酵,好吃還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