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摩腹,用手和肚子說會兒悄悄話

摩腹,用手和肚子說會兒悄悄話

摩腹,用手和肚子說會兒悄悄話

田原:我母親每晚睡覺前,就在肚子上揉36圈,也不懂什麼任脈督脈,就這麼摩,身體一直都很好。

薄教授:摩腹當然有用了,這也是鼓動腹部這兒的氣血的方法,我這邊有一套「舒腹養神操」,它由兩套手法組成,作用在腹部的先天經絡和後天經絡上。一套是「摩腹」,以促進八廓層五髒的氣血運行為主,能量循環通暢了,身體自然健康。另一套偏向於作用在傳統經絡這個層面上,以疏通身體的經絡為主。

【摩腹】仰卧平躺,兩掌相對,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置於臍下關元穴的位置,輕輕地,順時針摩腹36下,逆時針摩腹24下T。每天睡前、睡醒各做一套,氣血在八廓層彙集,臟腑得到了氣血的灌溉,生機勃勃。因為手法簡單,更要堅持。

這種摩腹的方法不是我發明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達摩祖師,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留下了《易筋經》和《洗髓經》,這摩腹就是《易筋經》裡邊的一套功法。

少林寺的和尚入少林第一年,最先練習的其中一項功夫就是摩腹,天天摩,一天摩八個小時,就像我們大家上班、做功課一樣。摩上一年的時間,腹實了,才開始練習馬步、站樁。摩腹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田原:為什麼要順時針摩腹36下,逆時針24下?這方向和圈數有什麼講究?

薄教授:順時針,就是五行相生的方向,也是人在娘胎裡邊五臟生成的方向,從腎開始,到肝、心、脾、肺,最後回到腎,你順著這個方向摩腹,給了五髒的能量流動一個推動力,能量流動順暢了,你的身體也自然順暢。

用摩腹的方法把能量推了起來,五臟能量流動順暢了,還得稍稍給它剎一下車,所以要反方向給它一個力,這個力不能過,多少合適?古人做過不知多少次的重複試驗,發現呢,順時針36下,氣血達到一個相對流暢的狀態,再逆時針24下,剎車剎得恰到好處。這就像什麼呢?0.618,黃金分割比例,當事物以近似2:3的比例展現在人們面前時,你能感受到一種美,一種舒服的感覺。順時針36,逆時針24,腹部氣的運動也到達一種舒適的狀態。

摩腹的時候關鍵需要注意幾點:

手法輕

和入靜三部曲的按摩手法相同,輕輕的。

入靜三部曲中是輕輕地拍,這裡是輕輕地摩。輕輕地拍,刺激的是傳統經絡的絡脈,使其恢復生機。而這裡輕輕地摩,可以起到刺激神龜這一層的作用。

神龜層有什麼作用?和全身各個部位有一種對應關係。比如說,同樣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昏腦漲,你可以在後天經絡這個層面上解決,拍肩、浴面、干梳頭,做完之後,氣血平衡了,這是為什麼呢?局部氣血處於暫時的失衡狀態,你拍一拍,絡脈通了,氣血引過去了,自然這些癥狀就沒有了。通過摩腹,刺激神龜這一層,同樣也能起到調整局部氣血的作用。你可以試試,比方說,忙碌了一天,臨睡了,頭暈暈地睡不著,你可以躺下,男的松一松皮帶,你就這樣摩,順時針36下,逆時針24下,閉上眼睛,把意念微微放在手掌下,隨著手移動。很快,這種頭暈頭痛的癥狀就會消失,摩腹摩得好的,摩著摩著就睡看了。

引氣血澆灌五臟

二要注意我剛才說的意念的問題。

摩腹刺激神龜層還算是其次,它更多的是順著或逆著五臟相生的方向,促進五髒的能量流動。你輕輕地摩,形成了能量流動的一個方向,你的意念必須輕輕放在手掌下的腹內,那兒的氣血會慢慢聚集。中國古代有句話叫「意到氣血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氣血在八廓層彙集了,順著摩腹的方向緩緩地流著,所到之處,臟腑得到了氣血的灌溉,自然生機勃勃。

壯內而非強外

三要注意意念放在手下的腹上,而不是放在手上,這點非常重要。

你的意念放在腹部,氣血是在腹部八廓上聚集,如果你的意念放在了手上,那是你的手心在發熱。這是兩個概念,要嚴格分開。

這就好像什麼呢?你澆花,澆到根上,還是把水澆到了葉子上,這是不同的。你把水澆到了葉子上,葉子可能只是暫時解了一下渴,但是你把水澆到了根上,它有一種由內而外的力,這是一種生命力,從根到莖、到葉,向上、向外伸展。腹部也一樣,氣血在腹部運轉開來,就好像發動機上了油,發動機運轉開了,能量源源不斷地通過經絡向體表、向四肢運輸出去。

也許有人會說,那我按得重一些,不也能刺激到八廓層么,其實不然。摩得太重,一是皮膚受不住,會出血,會發出斑來。二是深層的肌肉受不了,會發熱,會腫起來。只有輕輕地摩,用意念使氣血匯聚,順著手摩的勢讓氣血循環起來。這就像什麼呢?月亮輕柔地牽引著海水,海水一漲一落,撫摩著沙灘,而不是來個地震,捲起個海嘯,也不是一個大浪過來,將沙灘、礁石上的蝦蟹打落回海里。

「上熱下寒」的人,你一摸他的下腹,涼得像冰塊,你順著摩到上腹部,這裡卻悶悶地發熱。按照八廓層的「地圖」,腹部下邊是坎卦,屬水,上邊是離卦,屬火。下邊的水要被上邊的火吸引,水火才能既濟。如果水上不去,上邊的火下不來,就會出現這種上熱下寒的癥狀。所以,摩腹還要注意一點,起始點,放在下腹部關元穴的位置,這也是五髒的起始點,先天腎水的位置,你的意念也起於這個地方,氣血在下腹部匯聚,像是在水中點了一把火,它會形成水氣,你順時針將這種水氣向上引,引到離卦火的位置,水火既濟。就好像雨下了下來,腹部的冷熱平衡了,上熱下寒的癥狀便緩解了。

※小病先傷絡脈,經脈別亂動

田原:您一再強調,按摩的時候,手法都是輕的,輕輕地拍、輕輕地摩。我感覺,這是腹針療法的其中一個靈魂。

薄教授:所謂的「輕」,就是順其自然。比方說,在撣腹和拍打肩膀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就這麼輕輕地,善用手自然落下的這個力量。其實這個「自然落下」的力量和節奏,也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節奏,是氣血流動的一個節奏。包括我扎針的時候,中醫叫「得氣」啊,我這雙手,是能感覺到氣血的流動的,其實扎針也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手法,在氣血瘀堵不通的地方,我這麼輕輕一紮,或者一撥,通了,就好了。

有些人可能一開始就是經絡有一點不適,輕輕地拍一拍,就能起到作用。障礙本來沒多嚴重,如果狠狠給它一個打擊,反倒容易損傷。

田原:但是有些時候,比如說足療,大家都覺得辛苦了、累了,就去做做足療,有些人非常怕疼,輕輕一按腳,他就說疼得厲害,但有些人,按很重才覺得疼,這是不是說明有些人病得比較淺,疼就在表面,有些人病得比較深,要用很大力氣按才能起到作用?

薄教授:首先,足底全息圖和耳穴全息圖不太一樣,你用耳穴可以輔助診斷,同時又可以治療一些急性病。但是足底全息圖,確切來說,它有輔助診斷的作用,但靠刺激這些反應點,到底有多好的治療作用,目前還說不清。

另外一方面,現在做足底按摩的,大部分人沒有學過醫,手下的分寸掌握得不是很一致,大家去做足底按摩,一般都是有些累了,去放鬆一下,如果真的得病了,還是應該找大夫看病。去做足底按摩的人群,大多屬於正常人群,即便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內臟本身也還沒有發生器質性的病變,都是外周的一些小問題,如果用一些個過重的手法,反而會讓內臟受到損傷。

田原:亞健康狀態,通常來說,內臟是沒有大問題的,只是外在的經絡氣血這一層面的問題?

薄教授:對。經絡系統是這樣的,它有三級分系統:

第一級系統是內臟。內臟連著經脈,內臟化生氣血以後輸入到經脈中,經脈是第二級系統。

如果內臟沒有問題,大的經脈系統一般不會發生大的問題。一旦內髒髮生了問題,病就比較典型了,癥狀都出來了。像心臟病,就是很典型的臟腑的病變,那已經到了醫院解決的範疇。像腿疼、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坐骨神經痛這些疼痛得比較重的疾病,就屬於經絡主幹的問題。

經脈主幹之外,有筋經、有經剝,再往外表,就到了絡脈、皮部了,這些構成了第三級系統,一般小病都是這一層出了問題。

田原:先天經絡在外邊是神龜層,在裡邊是八廓層,一個呼應全身體表,一個呼應臟腑,中間夾著傳統經絡層,可以理解為它們是從里往外分布的嗎?

薄教授:對,但疾病一般由外而內地傳遞。

絡脈比較淺表,一般的小病發病的時候,首先損傷的是絡脈而不是經脈。你看我們拔火罐,其實也是在解決絡脈的問題,刮痧也是,我們按摩時「輕輕地拍」,還是在解決絡脈的問題。在臨床上,我們會用一些醫療的方法,比如針刺絡脈,也是在刺激末梢,促進絡脈的氣血循環。

那些亞健康的狀態,像頭暈、肌肉酸痛、眼花這些個疾病,一般都是絡脈出現了問題,你調節絡脈,絡脈通暢了,經脈自然也就暢通了。

※輕輕地拍,讓絡脈恢復生機

田原:您常說的「輕輕地拍、同時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薄教授:要注意拍的快慢和運動的幅度。

深呼吸,一呼大約5秒,拍10下左右,一吸大約5秒,也是拍10下左右,平均下來,1秒鐘大約拍2下。不需要太快,用這樣的頻率去喚醒絡脈,拍的力道雖然輕,但這種力會自然而然向里滲透。

幅度,也就是你拍的力道,怎樣才是合適的呢?你可以由最輕慢慢一點i加力,拍的地方,有種酥酥的、麻麻的感覺時,說明這個力道比較合適,氣血都涌了過來。重了不行,經脈的氣血受到過度干擾,容易亂,就好像一層波浪過來時,你攔腰把它截斷,浪倒返回去,和後邊過來的浪相互激打。力道太小,浪起不來,氣血過不來。合適的力道,像推波助瀾一般,一波來了,你輕輕給它一個推力,把它推向遠處。這樣起來的浪,不只會向下滲透,還會向遠處傳,傳到大腦,給大腦以營養,改善大腦缺血的狀態。

要注意一點,1秒2下那是個平均值,你拍在不同的地方,拍的頻率要略微有所調整,因為不同部位的絡脈和裡邊的經脈,氣血的通道寬度和深度是不同的,這個地方拍得快一些,力道重一些,那個地方可能拍得慢一些,再輕一些,總之,以酥酥的、麻麻的感覺為宜。酥麻感來了,說明絡脈通了,人也清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蒲公英泡水的幾大黃金搭配
能夠降血脂、減肚子、助消化的食療方
教科書上沒有的:針刺取穴順序
守護大地| 每一次清洗,都能凈化山川河流?2017環保主題行動!
處暑過後吃什麼最好?如果非的選個最,那就得是藕

TAG:中醫技術殿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麼摩腹、捏脊就能增強體質 家裡有小孩和老人必會!
初春時節別只會「捂」,「摩腹提肛」也要學起來!
兩個瑜伽動作強健手臂肌肉,按摩腹部器官,讓你更加年輕有活力
頭暈痰多,祛濕健脾是關鍵!少吃多動不熬夜,每天摩腹避寒涼
按摩腹部也能輕鬆助眠!需要改善睡眠的朋友一定要學!
按摩腹部 促進消化——單手弓式瑜伽
每天按摩腹部都有哪些好處?教你正確的按摩方法
武當道家摩腹功
摩腹百遍卻百病——太極摩腹法
摩摩腹部通大便
如何按摩腹部減肥?凸顯腹肌線條!
每天按摩腹部5分鐘,促進消化減贅肉,睡前按摩睡得香!
按摩腹部能防病治病?有哪些養生功效與好處?
中醫清腸有3寶:扭腰、摩腹、醋泡黑豆
側弓式的變式按摩腹部,雙角變式也按摩腹部,1個部位專項練習
駐顏術——乾隆摩腹功
每天按摩腹臍10分鐘,3天掉6斤贅肉,美白防便秘!
春節後減肥第一招:按摩腹部穴位
春節後減肥第一招按摩腹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