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造電子皮膚、軟體機器人、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黑科技」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怎樣的?

人造電子皮膚、軟體機器人、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黑科技」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怎樣的?

8 月 25 日,2017 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辦,雅瑞資本、真格基金、立德共創承辦,並由多家大學、創投機構、新型企業聯合支持。論壇分為青年科學家主題演講和創業者經驗分享兩個部分,上午則為青年科學家主題演講,出席論壇的有北航教授王田苗、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劉進長、清華教授馮雪、北大教授張史梁、北航副教授文力、浙大教授曲紹興、上交大副教授徐凱。

論壇伊始,王田苗致開幕詞,並表達了他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發展的看法。他認為推動這兩者發展重要的是兩方面:一方面圍繞著市場痛點,在原理上或技術上真正得到突破的高端技術;另一方面,將原始科研成果對社會產生價值要靠另類信念、組織和目標,這樣才能把原理和方法轉換成產品,同時提供優質服務,也就是要創業創新。

隨後,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以「創新創業——通向智慧的未來」為題發表了演講。王強以他個人成長經歷引出他對 AI 和機器人的理解和思考,「我不太擁抱奇點理論,這個理論的基石是靜態的看了一個東西,動態看了另一個東西,動態看了認為機器的智慧的進化速度遠遠在幾何級數增長,人將等待被機器所淘汰所取代。我認為恰恰相反。當人用自己的智慧全部賦能一個沒有智慧的東西,讓它變得更聰明的時候,這個過程中人本身的智慧會不得不或者適應性加速進化。」他對 AI 的發展充滿期待。

同時,作為一家投資早期項目的基金,王強從真格基金的角度講述了在 AI 領域的投資理念。他以出門問問等明星創業公司為例進行了解釋,「第一個是他們對所從事的領域了解非常清晰和深刻;第二個是我們要跟這個人對話的過程中讀出他有沒有商業的意識和智慧。技術的思維、科學的思維怎麼樣迅速地和現實剛性需求緊密結合。」

然後,以清華教授馮雪為代表的青年科學家們作了演講。他主要介紹了「智能人造電子皮膚與可穿戴設備」的研究進展,簡要概括一下馮雪教授的研究工作,「就是把現在的集成電路、集成器件能夠跟人類的體表集成、跟物體環境進行集成。」

馮雪介紹說,這些技術如果真正實現,同時跟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將會對整個醫療帶來革命性變化,使得真正的醫療級數據能夠通過網路來進行實現。

基於這些技術,就學術層面而言,馮雪教授從類皮膚的無機溫度感測器、超薄柔性應變感測器、柔性可延展光電器件、類皮膚柔性光電器件、類皮膚寬光譜測量器件、可降解膠質瘤藥物緩釋貼片等方面展示了研究成果。而在產品上,清華有團隊成立了對相應產業研究進行轉化的公司。

北大教授張史梁圍繞「人工智慧與視覺」具體介紹了他在智能監控、行人精確識別方面的研究工作。由於目前的監控系統並不智能,他首先指出了智能監控與行人精確識別的必要性。然後,他就如何構建一個比較智能的視覺監控系統進行了探討,指出該研究目前所存在的四種挑戰:零樣本學習、視覺描述、語義描述、海量數據和高效率,並給出了應對方案。

此外,他指出了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未來我們需要研究一些更加跨時、跨位置數據下的精確識別,這裡面要考慮到光照變化、季節交替、行人外觀變化。其次,怎麼做跨視角行人匹配,我們現在匹配的是一些正面的行人,我們要匹配的都是側面的。另外,還要做車輛精準識別,這個車輛不是從正面去拍的,而是是從側面拍的沒有車牌的信息,我們怎麼把這個車識別出來。」

軟體機器人近兩年在機器人領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作為國內研究仿生軟體機器人為數不多的專家,文力教授從使用材料、發展歷程以及功能等方面講述了軟體機器人。

在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台里,雷鋒網看到 Festo 的仿生蜻蜓、仿生水母吸足了觀眾眼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文力教授的仿生軟體機器人實驗室也與 Festo 合作做出了仿生章魚觸手軟體機器人。但這些看似很「黑科技」的軟體機器人到底有什麼用?應用場景有哪些?商業化前景又是怎樣的?雷鋒網就以上問題向文力教授進行請教。

他表示,軟體機器人的一個亮點是工業上的抓取,在對軟性的、形狀各異的、易碎的物品抓取方面是優於傳統剛性機器人的,產業化效果是不錯的。另一方面,在醫療康復上,他表示輔助穿戴式柔性設備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軟體機器人在國內外的發展還處於「嬰兒期」,文力教授認為未來隨著軟體機器人跟柔性電子、智能材料相結合,將會有更多應用,而絕對不局限於抓持和康復。

浙大教授曲紹興介紹了「智能軟材料與柔性結構」的研究進展,由於智能軟材料的使用對象是軟體機器人,所以曲紹興教授介紹了兩者之間的關聯。對仿生軟體機器人來說,從機械或者是力學上會涉及到仿生驅動機理,還有結構設計理論,製造技術等多學科交叉領域,曲紹興教授對此作了具體闡述。他也展示了浙大做的三款軟體機器人:基於介電高彈體實現智能軟材料驅動的全軟體機器人、仿生鰩魚軟體機器人、仿生柔性臂。

隨後,他從基於力學機理的材料設計、大變形多場耦合本構失效、大變形與多功能耦合作用、智能材料大變形計算方法四個部分講述了固體力學在軟體機器人中的研究進展,並從材料和結構兩個基礎研究的角度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

上交大副教授徐凱則從市場切入點、技術途徑、產業現狀三個維度講述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究進展。

從市場切入點來說,為什麼要用手術機器人?在病人需要減少創傷,手術操作逐漸困難的情況下,以機器人輔助則提高了手術操作的直觀感和精度,「它的臨床有效性經過了證明,也充分說明了醫生准剛需」,他說。

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發也面臨如下挑戰:一個視覺模塊和 2~3 支手術臂經同一鞘套進入體腔;視覺模塊須集成照明功能;手術臂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工作空間;腔鏡直徑是關鍵。

在青年科學家們演講過後,他們又組成了一個圓桌論壇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並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問答互動。

*來自雷鋒網報道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開放 Quick, Draw! 數據集,8 億世界各國人民的塗鴉都在這裡
今日頭條日活用戶已達 1.2 億;三星太子李在鎔一審被判五年; 谷歌、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共抗亞馬遜 | 雷鋒早報
MIT研究員使用無人機跟蹤倉庫庫存
瑞為CEO詹東暉:從安防到零售,我在思考什麼
谷歌開放 Quick,Draw!數據集,8 億世界各國人民的塗鴉都在這裡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微軟全雙工語音技術,讓AI主動給你打電話,機器人真成了「人」
什麼才是真正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
藝術與科技的互動,從「藝術機器人」說起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真的意味著社會轉型嗎?
未來柔性機器人材料有望使用新研發的機器人晶體!
最「垃圾」的藝術品,藝術家將電子垃圾變成超可愛的機器人掛件
這個軟體機器人爬行的秘訣是人造蛇皮
一文覽盡協作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及工業外骨骼研究動態
用於組裝大規模納米結構機器人系統、智能水凝膠機器人、虹膜識別技術、自組裝3D電池…
可以像蛇一樣爬行的機器人 秘訣在於哈佛研究的人造蛇皮
科技的成果,最有趣的玩具之智能機器人
哈佛的機器人創新:會飛的「小蜜蜂」,還有穿在身上的機器人鵬越·科技
新型光壓力檢測器可改善機器人皮膚、可穿戴設備和觸摸屏技術
邊緣運算技術將成智慧服務型機器人更靈活的新秘方
能隨意轉動六面體的機器人系統,讓機器人手臂更具人類靈活性
「機器的人化」和「人的機器化」哪個更可怕
會噴水的蜘蛛機器人
專為兒童打造的酷寶AI智能機器人,秒殺價格昂貴的智伴機器人
科技前沿 軟體機器人
科學家打造活體組織機器人,人與機器人將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