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被騾子碰瓷」談談信息與權力

從「被騾子碰瓷」談談信息與權力

8月20日,一則【被騾子遠距離碰瓷】的微博成為了熱門。下午13:40,一個ID為「@潞璐love」的網友在微博吐槽,在與朋友前往張家口草原天路騎草原摩托期間,遠遠看到一頭騾子撒歡,接著一個大爺凶凶地拿磚頭過來聲稱騾子被嚇破了膽,索賠一萬元,而後在該微博中暗諷警方不作為、大娘攔警車等內容,號召網友「直面看這個社會的黑暗面……我們需要再強大一些!」

微博一出,輿論嘩然。不少網友紛紛大吐苦水,吐槽自己在旅遊景區的苦逼經歷,並且有加V認證的博主對此事進行轉發,進一步擴大了事件的影響。

事情發展到第三天,@張家口公安網路發言人通報了該事件的前因後果,實為安徽遊客陳某等人騎摩托看日出期間看到騾子吃草,騎車追趕騾子拍照20分鐘導致騾子因掙脫韁繩而受傷。新聞事件在此刻發生反轉,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紛紛進行了闢謠。

為什麼「景區被坑」類的微博能迅速獲得同情與關注

前幾日麗江女遊客被打案件剛剛塵埃落定,張家口「騾子碰瓷」事件風雲再起。事實上,景區糾紛一直是新聞中的常見話題,從前些年的導遊咒罵遊客視頻,到近兩年的「青島大蝦」,微博上爆出的此類話題都能迅速獲得關注與轉發。為什麼人們對此類話題有如此高的討論熱度呢?

1.刻板印象與群體想像力

第一個角度我想從事件圍觀者的角度,談談大家對「被騾子碰瓷」產生同理心的理由。

(1)刻板印象

人們對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概念並不陌生,它最初由李普曼在《公共輿論》(或稱《輿論學》)一書中提出,指的是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人們對「景區」的刻板印象在於,琳琅滿目的收費項目與消費陷阱會威脅自身的安全感,而「碰瓷」這樣的描述更加強化了「景區」「大爺大娘」的形象,話題非常具有社會關注度,也能激發起人們追求經濟安全與心理安全的同理心。

在心理學中,刻板印象是個中性詞,一方面刻板印象能夠簡化人們的認知過程,另一方面它也會導致大眾忽視個體差異。就出發點來講,李普曼認為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種自我地位保護的習慣。也就是說,刻板印象從本質上講,是人類「利己」行為的一種體現,這就牽涉到另一個比較冷門的概念——群體想像力。

(2)群體想像力

勒龐在《烏合之眾》里提到,任何一種形象的暗示或刺激,都能激發群體最狂野的想像力。勒龐提到的群體想像力的論證過程,更多指的是階級、民族、國家等相關概念,接近「想像的共同體」,不過更具批判性。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有麥克風」使得一些意見可以被主導從而激發群體想像力,比如「被騾子碰瓷」這個話題就是觸發群體想像力的一個很好的誘因,它讓人們直面對自身脆弱安全感的擔憂,引起呼籲效應。

2.新媒體時代的信息與權力

在「被騾子碰瓷」這個事件中,輿論之所以在公安部門發公告之前一直處於一邊倒的局面,其主觀因素還是事件雙方在信息的處置權力上是不對等的。之所以用權力(power)而不是權利(right),是因為信息權利這個詞在法律裡面指的是公民的信息獲取權、信息發布權、信息自主權、信息隱私權等受法律保障的權利,而信息權力這個詞則更能貼近我想要論證的概念。

在社會學中有這麼一個理論,權力的基礎是對信息的控制,而福柯則論證:在話語膨脹的時代,權力具有生產性。新媒體時代,則出現了「信息即權力」的說法。人們對該說法最早的提出者眾說紛紜,一個比較有名的說法是,美國著名黑客、RSS1.0規範制定者、Reddit聯合創始人阿隆·斯沃茨(Aaron Swartz)提出:「信息即權力。但是,有所有的權力一樣,有人希望將這種權力據為己有。」信息即權力的提出場景有很多,但是內核基本一致,即為:掌握信息的多寡直接關乎權力的大小,並且相應地也將影響信息所有者實際個人權利的多寡。

中青報評論此事件說:「在網路上,話語權就是最大的霸權,而完全缺乏話語權的老鄉,當然就成了最好欺負的對象。」

更有網友評論說:「原來是欺負騾子不會說話啊。」其實,在網路時代,真正發不出聲音的,是不掌握信息傳播能力的人群,比如「騾子碰瓷」事件中的老大爺,或者是近期再次成為熱點的跳「打鬼子舞」或者「龜蛇爬行」的老人們。數字鴻溝帶來的代際孤獨一直是學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此事件中的鴻溝在於,一方面,涉事遊客十分明白如何能夠帶起話題,《被騾子遠距離碰瓷》的符號意義天然能帶來更好的傳播力,並且該網友可以在對騾子主人的指責中強化公眾對事件的態度,樹立起被描繪過的對景區農民的極端想像;另一方面,騾子主人被客觀劃歸到了「信息難民」的行列,他們在觀點交鋒中成為了「沉默的當事人」,聲量對輿論方向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實質上是被擴大了,而不是縮小了。

如何評價及對待同類事件?

該事件可以稱為闢謠的成功範例,成功之處主要有兩點:一、當地警方處置迅速,並且聲明及時,材料充分,迅速回應了廣大網友的重要關切,讓事實浮出水面;二、媒體闢謠及跟進報道及時。事發後,北京青年報等媒體迅速採訪了事件當事人,而各方均能發聲恰恰是「平衡報道」的基本要求。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也及時闢謠,沒有讓這件事情的輿論沿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對於熱點的輿論事件,我們可以汲取的經驗教訓有很多,下面將逐條列舉。

1.政府:高行政效率與直面公眾輿論的勇氣

張家口張北縣公安局的及時處置足以作為範例而存在。@張家口公安網路發言人的這份情況通報事實清晰、圖文翔實,並且附有執法記錄音視頻公布給網友。在語言上,警方也套用了事件的核心關鍵詞:「被騾子『遠距離碰瓷』」,使得該聲明在輿論漩渦中不至於被原有的聲浪淹沒,而是有理有據地澄清事實,被網友稱為「處理網路輿情的樣板」。

此事充分說明,政府在處理網路輿情的過程中,是可以運用智慧讓正確的聲音發出的,而核心著力點就是:及時、詳細、透明、準確。

2.網路平台:闢謠機制的完善

儘管涉事網友@潞璐love已經數次更改自身微博名,但仍被@京城吃貨日記之類的大V人肉追蹤,在追蹤到的改名微博@1用戶你好下,原微博已經被新浪的闢謠平台標記了事件的最新進展,這算是互聯網企業與政府部門合作闢謠的典型成功案例。

3.媒體:平衡報道是本分

「被騾子碰瓷」說到底是一起民事糾紛,在事件責任未劃清並且網上已經掀起輿論時,媒體更應該謹慎行事,讓事件的雙方都有發聲的機會,因此這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一個很基礎的概念:平衡報道。

平衡報道原則原本起源於西方,最早於本傑明·富蘭克林於1729年提出,他認為:「當人們各持異議的時候,雙方均應享用平等的機會讓公眾聽到自己的意見。」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在1980年出版的《新聞報道與寫作》中也指出:「新聞報道應求得平衡、公正與客觀。」儘管新聞報道的平衡原則有時也惹爭議,比如有人批評對殺人兇手背景故事的過多挖掘會讓讀者產生對兇手的同情(如白銀案)等。但總體來說,應對一般的民事糾紛,平衡報道真的是新聞的基本需求。

4.網友:關注事實本身,拒絕平庸之惡

在近些年反轉新聞頻繁出現的背景下,很多人調侃「讓真相飛一會兒」,這個「飛一會」不僅僅是給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發掘真相的時間,也是讓參與到這場輿論漩渦中的每個人保有獨立思考的餘地,避免出現輿論暴力或「平庸之惡」。

「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由漢娜·阿倫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書中提出,具體而言指的是人們拒絕思考行為,在膚淺的層面對惡事表現出冷漠、懶惰、無所謂的態度,進而出現「無意識的犯罪」。在今天,「平庸之惡」這一概念被泛化使用。比如「被騾子碰瓷」事件剛開始爆出來的時候,網友轉發評論自己在景區被坑的經歷這一行為,看上去並不是在指責或謾罵騾子的主人,實則是在為原博主站隊,來聲討事件的真正受害者。知乎網友Nichole在「平庸之惡」這個話題下面留言:「思考,是一種選擇。放棄思考,這就是一種道德罪責。」

因此,作為網友無需急於批判,站真相也比站人的風險小得多,更何況,很多事情是不催著人站邊的。

此外,對於熱心網友人肉涉事遊客的行為,筆者持保留意見,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它或許會讓網友覺得「大快人心」,但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這個過程何嘗不是原本聲討騾子主人的輿論勢能調轉槍頭的一次釋放?更何況,這種釋放還處於侵犯公民隱私的灰色地帶,會給熱心網友本身造成麻煩。

總評

「被騾子碰瓷」說到底是個牽扯進網路輿論的民事糾紛,它沒什麼特別,卻在輿論、群體分析、新媒體公關、報道原則、媒介素養方面具備被探討的典型性。我們是輿論漩渦中的小小個體,我們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手握權柄,也在很多時候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用好手中的信息權力,能在網路生活中更好地自洽,也不至於傷害他人。

備考研友在等著你加入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奧迪居然把女人當牲口檢查
秋葵的熱點日記

TAG: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從,談談混亂健康信息
談談老師的影響力
談談《我不是葯神》,也談談演員的「羞恥心」
談談宗教與信仰的問題
談談「兵的意識」
我也談談葯神
談談對核力與核能的理解
再談談老爹鞋,再談談趨勢
談談勇士,談談庫里,談談杜蘭特
我們如何跟孩子談談性?
談談蜂蜜和作用!
談談你們的明星
和孩子談談關於死亡的話題
談談水平許可權繞過
談談自己對地產泡沫的認識
不知道空腹禪是什麼?談談空腹禪與健康
來讓我們談談岩井俊二的電影
談談愛與獨立
談談情緒管理
想和聯想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