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宗七夕節應該這樣過

正宗七夕節應該這樣過

GIF/1K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詩中描寫的乞巧節,在「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甘肅西和流傳了1800多年。

每年的農曆六月最後一天晚上到七月初七,西和縣未出嫁的姑娘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

「乞巧」是秦人遺風

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於漢文化中織女、牽牛、河漢三種天象,牛郎織女的故事便由此產生。

不過,天上的星星如何成了織女和牽牛?有學者認為,織女的原型是秦人始祖女修,而牽牛是周人遠祖叔均。傳說女修善織,叔均則發明了牛耕,身處男耕女織經濟結構中的古人,便以他們命名星座。所以細究起來,「乞巧」風俗其實是秦人古老遺風。

在西和,乞巧分七步

在西和人的傳統習俗中,通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靈稱作「娘娘」。天上織女「年年機杼」,善織「雲錦天衣」,所以人們尊稱她為「巧娘娘」。

巧娘娘雕塑

乞巧節圍繞「巧娘娘」展開,分為七個環節。

(1)坐巧

在迎巧儀式前,每個姑娘就將自己的手袢解下,一條接一條地連成一根長頭繩,祭祀跪拜,齊唱《搭橋歌》。唱罷,繩子即刻落入水中被水沖走。乞巧的第一個儀式至此完成。

(2)迎巧

農曆六月三十晚上,姑娘們穿上盛裝,整齊列隊,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蠟、紙品盤,在河邊齊唱《迎巧歌》。然後,揭去「巧娘娘」頭上的絲帕,一路唱著歌將「巧娘娘」請進院。此時,乞巧活動便正式拉開序幕。

(3)祭巧

祭巧,一般分集體祭巧和個人祭巧兩種。從迎巧儀式開始至送巧儀式結束,整個乞巧過程中,由專人負責,在早晨、中午、晚間三個時候,都要點蠟、炷香、焚裱紙、跪拜。

(4)拜巧

拜巧,在乞巧過程中,毗鄰的乞巧點之間,要開展你來我往的相互拜巧活動。如上街與下街、東關與西關、前庄與後庄、上壩與下壩、此村與彼村等等。為未婚青年尋找對象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5)娛巧

在七天八夜的乞巧過程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唱巧」,即娛巧,即姑娘們齊集坐巧處,從白天直至深夜,按一定的程式,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像前盡情地載歌載舞。

(6)卜巧

在乞巧的過程中,除舉行個人「針線卜巧」外,還要在七月初七晚上,舉行集體「照瓣卜巧」。即用巧芽在水中的投影圖案問自己的巧拙、禍福,俗稱「照花瓣」。

(7)送巧

照瓣卜巧舉行後,說明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即將結束。此時,姑娘們懷著惜別的心情,抓緊送巧前僅剩的一段時間盡情唱巧。深夜,乞巧組織者很不情願地宣布送巧儀式開始,姑娘們分站神桌兩旁,齊唱《送巧歌》。

2006年,七夕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於年輕女性們的乞巧女兒節,仍將繼續傳承原生態的民間信仰,以及人們對於智慧、生活的美好願望。

撰文宋喜群 趙正芳編輯王佳

主編周立文副主編殷燕召

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場文化之旅

中華文化溯源

追問與尋覓 開啟一段自我確證的旅程

光明日報 · 中華文化溯源融媒體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化溯源 的精彩文章:

此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深埋兩千年依然鋒利,讓日本人驚訝,現在是無價國寶
《洛神賦》|曹植的傳世情書是寫給她的嗎?

TAG:中華文化溯源 |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的春節應當這樣過
作為一名道教徒,這個春節應該這樣過
這個元宵節應該這麼浪
在三亞,這臘八節應當如何過?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應該怎麼過?
過完驚蟄又是一個節,今年女神節應該送點啥?
傳說中的臘八節應該怎樣?
除了小豬佩奇,「社會人」的兒童節應該這樣過
過了春天的文藝片,下一個季節應該做什麼?
冬練三九,健身正當時!最寒冷的季節應該這樣健身
兒童節應該怎麼過?「回老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別人驚悚你驚艷!萬聖節應該這樣穿
母親節應該長什麼樣子?
春節應該陪父母做的幾件事,你做了嗎?
要健康長壽,臘八食物應該經常吃,臘八節應該天天過!
本命新年禮物攻略:這才是過節應該有的儀式感!
「超齡兒童」的兒童節應該這麼過
清明節這張聊天截圖火了,「我認為清明節應該放半天」
聖誕節應該看得幾部電影
端午節應該如何過?這幾個習俗你了解嗎?趕快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