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闡明魚類為何游得好

研究闡明魚類為何游得好

沒有推進器的機器人或許很快將以各種式樣游泳。關於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如何在不耗費太多能量的情況下推動自己前進的最新模型,或許能幫助創建節省能量並且像真的在游泳一樣的水下機器人。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流體物理評論》雜誌。

通過仔細研究和監控魚類、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如何游泳,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Mehdi Saadat和同事發現,其中很多擁有極其類似的風格。這些風格取決於尾巴前後揮動地有多快和多遠以及動物的體長,並且可通過一個簡單的模型得以描述。

科學家此前只是重點關注了將魚尾巴擺動的節奏和距離同其前進運動關聯起來的參數。但事實證明,情況要更加複雜。

Saadat和同事確認了第二個重要因素:和魚的體長相比尾巴來回擺動的距離。他們發現,幾乎所有魚類和很多其他海洋生物均在這一參數的很小的最佳範圍內遊動以產生推力。每次擺尾的長度在動物體長的1/10到3/10之間。

研究人員通過仔細監控實驗室水箱中鱒魚的遊動,開發了該模型的參數。他們還測試了一個模擬魚尾的機器人系統,以獲得其在遊動時利用了多少力的測量數據。此外,該團隊利用了此前發布的關於各種其他海洋生命的數據,包括鯖魚、黑鰭鯊、海豚和虎鯨,並且觀察到它們遊動時涉及的參數和在實驗室鱒魚中發現的參數一致。

「如此多不同體型和種類的水生生物符合相同的通用規則。這實在是令人驚奇。」來自哈佛大學的George Lauder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研究發現神秘的化石原來是一種軟骨魚類
魚類具有高蛋白等優點,但魚膽為何不能吃?
研究發現魚類比人類保存DNA記憶的能力要好的多
她憑古魚類的鼻孔研究,撼動了教科書里四足動物起源的理論
魚類的營養成分有哪些?如何吃魚更健康?
愛吃魚的寶寶更聰明,這些魚類輔食快學起來
魚類也有愛情!法國研究稱與伴侶分離後小魚會變悲觀
研究:多吃水果蔬菜和魚類 有助避免大腦老化
蘇東坡喜愛吃魚,卻從來不吃鮮活的魚類,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確實很有道理
魚類真的沒有痛覺嗎?想證明這個問題很難
研究人員利用激光雷達定位入侵魚類,保護自有珍稀品種
科學研究顯示,魚類並不喜愛酸性環境,這會令它們失去嗅覺
中國淡水魚類多樣性及群落組成影響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蘇東坡愛吃魚,卻從不吃鮮活的魚類,現代研究表明,確實很有道理
有「魚類活化石」之稱的龍魚種類一
魚類的各自繁殖方式,真是特殊又有趣啊!
魚類腸炎的幾種情況及應對辦法!
魚類趣談,觀賞魚命名您不知道的事兒!
鱷魚果然不是魚類,竟敢硬搶花豹到嘴的獵物!
這裡有魚類珍品麥穗魚,還有魚類佳品黑背脊鯽魚,知道這是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