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的合作與衝突
圖為曾國藩
曾國藩一生愛傳幫帶,提拔下屬不遺餘力,這也很容易造成一種難堪的局面:過去的部下一旦獨當一面,必然在餉源分配、兵力調撥等方面與曾國藩產生種種利益衝突。曾國藩和左宗棠、沈葆楨等人的衝突,都是在權位相侔之後開始的。這雖然是體制導致的必然,但如何處理這種衝突,可以看出每個人心性品格上的不同。
李鴻章獨當一面之後,曾李之間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樣的矛盾。
李鴻章建立淮軍之初,曾國藩不但把曾國荃部中最能戰的大將程學啟、黃翼升借給他用,還特意把自己最能戰的兩營親兵送給他,作為「贈嫁之資」。李鴻章對曾國藩確實感激涕零,多次在信中表示「實感師門與沅丈厚賜」。他在致曾國藩函中,誇讚程學啟「勇略皆裕,戰守可靠,青浦非伊不能守亦不肯守,然援擊之師亦非程不可,其才實可統四五千人。」
然而時間一長,建功立業的雄心使他也試圖與曾國藩分庭抗禮。當曾國荃被圍於天京城下萬分危急之時,曾國藩調程學啟軍前去支援,李鴻章卻以種種借口拒不放人。曾國藩知道他立功心切,只好不了了之,只是在給左宗棠的信中隱諱地嘆息說:「吾弟未嘗不私怨阿兄,坐令彼得一人而強,此失一人而弱。是知喜雄駿而惡茸,重干莫而薄鉛刀,吾何異於人邪?」
圖為李鴻章
不久之後,曾李之間又發生了拒調黃翼升一事。黃翼升原屬湘軍水師系統,由曾國藩派遣配合淮軍作戰,李鴻章對其十分看重。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曾國藩因大局需要,調黃翼升由揚入淮,攻打周家口。李鴻章卻因為此時正處進攻蘇州的緊要關頭,拒不同意。他致函說:「昨聞吾師檄調過淮,鴻章豈敢違令,惟官紳士庶、大小將領相顧愕眙,似於東南全局大有關礙。……鴻章與昌岐統帶此軍,四載以來,歡洽無問。昌岐每言,從此常願合夥,不願分離,真死生患難之交。」
對此,曾國藩表示不能同意:「滬甘而淮苦,人人皆知,質堂之不願赴淮,與昌歧同。」為調黃翼升部一事,曾國藩十三次與他來往函商,均為李鴻章所拒絕。曾國藩忍無可忍,以「參辦」為威脅,「昌歧此次再不應調,實不能不參辦。」李鴻章仍不為所動。曾國藩終於無計可施,只好作罷。
兩次索將之爭,都以曾國藩的退讓結束。這反映了曾國藩的一貫風格:他在與人交往之中,習慣採取守勢,不到迫不得已,不會選擇決裂。這也是他始終能團結眾人,使湘軍集團整體上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忘恩負義,此時的李鴻章似乎算得上榜上有名了。但是與沈葆楨左宗棠不同的是,李鴻章意見雖堅,絕大多數時候表面上卻總是「吾師」不離口,反覆擺困難,講形勢,低聲下氣,一面頂撞著曾國藩,一面卻又說什麼「吾師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纖芥,致傷天和」。這高帽子一戴,讓曾國藩沒有脾氣,只好高姿態地放他一馬。李鴻章的情商,實在高出沈左十倍以上。
所謂合作,就意味著妥協。而妥協不可能總是單方面的,李鴻章在與曾國藩的合作中,也不全是得利一方。在關鍵時刻,他也能作出重大犧牲。比如曾李的軍餉之爭。
曾國藩派李鴻章到上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獲得上海豐厚的餉源。因此李鴻章剛剛抵滬,曾國藩就提出:「上海所出之餉,先盡滬軍,其次則解濟鎮江,又次乃及敝處。」然而李鴻章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供給曾國藩軍餉遠比預期的少,曾國藩不得不在信中這樣諷喻李鴻章:「女富則肥及外家,葉盛則糞及本根。……則安慶乃公之外家,而廬、巢(木分)社實公之本根也。」
李鴻章能深體曾國藩的難處。收到曾的信件後,他決定竭盡全力先滿足曾國藩的要求。同治二年三月間,因曾國荃部缺糧,曾國藩要求李鴻章想辦法提供八萬兩白銀。李鴻章在淮軍已經出征蘇南、餉項同樣緊張的情況下,仍在一個月左右湊足六萬兩及時送去,使曾國藩發出「枯旱得雨,眾苗勃興,感荷何極」的感謝之辭。知道退步,顧全大局,這是李與沈左的最大不同。當然,在克服困難全力支持的同時,李鴻章也難免「意甚不平」,以致在寫給曾國荃的書信中「牢騷滿紙」:
外人謂鴻章為富室大戶,若身臨其境,亦可瞭然穎。自夏以來,因餉巨難繼,晝夜焦躁,右耳聾鳴一月余,非我公孰知鴻章心境者:情急出走,四路衝突,野性頓發,夜夢浮槎巢湖,樵漁之樂,東門黃犬,其可得乎。」
然而牢騷歸牢騷,在供餉問題上,曾國藩對李鴻章總體上一直是滿意的。與同是曾國藩一手薦拔的江西巡撫沈葆楨,此時正在與曾氏爭餉鬧訟並導致二人最終絕交的情形相比,李鴻章顯得更為顧全大局。
點擊展開全文


TAG:張宏傑 |
※《三國演義》與史實的衝突 曹操並沒有殺呂伯奢
※湯神中國行衝突事件引熱議!楊毅、朱彥碩給出看法,呂曉明道歉了
※晚晴重臣李鴻章為何認為「議和」是解決清朝與列強衝突的最佳方式
※張俊列:《衝突與和合——課程改革的人性邏輯》序言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舉行會談:努力實現不衝突不對抗
※18世紀英國貿易引發的文明衝突:美國獨立戰爭和乾隆拒絕通商
※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行動不會「改變」敘利亞衝突的事態
※叛徒or信徒:蔣介石與孫中山的碰撞與衝突
※「孫楊事件」重演,中韓游泳選手起肢體衝突,中國教練已道歉!
※陳獨秀們的抗父衝突
※亞運會中孫楊和韓國選手發生衝突,矛盾激化,事態升級!
※賈慶國:中美兩國關係會繼續在有限的衝突和有限的合作之間波動
※此人曾與劉備並肩作戰,卻與張飛爆發衝突,令呂布絕處逢生
※真鬧大了!孫楊衝突一幕亞運會重演,韓國不依不饒嚴懲中國選手
※劉昊然工作室針對生日衝突表示歉意
※李若嘉《泡沫之夏》,與張雪迎對戲起衝突
※當魏延和楊儀公開衝突時,蜀漢朝臣為什麼會一致反對魏延?
※【名家專欄】李鴻章殺降:「國情」與「公例」的衝突
※黃奕與黃毅清永遠扯不清!陳奕迅世界盃看台與觀眾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