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見:洛陽情聖元微之

任見:洛陽情聖元微之

作者簡介:任見,著有《帝都傳奇》(10卷)、《牡丹傳奇》(10卷)、《絲路奇緣》(2卷)等著作約60種。在《僑報》(美國紐約)、德國中文台和國內多家報紙開設過文化、文學專欄,並有院線公映電影及供央視6套電視劇。另有大量論文、散文、中短篇小說、雜文、書畫評論等。

任見文學藝術館

在唐代的文化天空,有一顆星宿特別明亮,他就是洛陽宏才元稹。

元稹字微之,他自己有時署作威明,唐朝宮廷中人都直接稱呼他「元才子」。

元稹的母親元鄭氏賢慧慈愛而富有才學。元稹的父親元寬做官在外,由母親親執詩書教導幼年的元稹,培養得元稹九歲便能寫詩作文啦。

元稹的父親不幸早逝,鄭氏夫人帶著兒子元稹投奔位於鳳翔的娘家兄長。出不起束脩,再加之對僅有單親的元稹比較寵愛,放任他跟著表兄弟們四齣遊玩,使少年元稹大長見識,當然元鄭氏對兒子的學業並無放鬆。

元稹十五歲時,接受母親的建議參加明經書判考試。這是進士考試之外的另一科舉捷徑。儘管有的人不以為然,但元稹的母親顯然是智慧的。元稹參加明經書判考試一舉入第,被任命為校書郎。

元和初年,元稹又應制策試,獲得第一名,升為左拾遺。後來擔任最高檢察官監察御史。

元稹一生官運曲折坎坷,感情生活也同樣跌宕起伏,可圈可點。

元稹與少女鶯鶯

明經擢第後,甚至進士及第後都不能直接授官,還要參加吏部考試。因而青年元稹在長安的開元觀里讀書備考,期間還曾到河中府河中郡當差。

貞元十五年冬天,河中發生兵變,軍士作亂,掠奪地方。元稹的小姨媽帶著女兒鶯鶯路過河中,十分驚駭,為了免受亂兵騷擾,捎信讓元稹幫助。

當時在河中府蒲城縣任職的元稹,因與蒲城守將有所交善,不負委託,安置姨媽一家於普救寺,並請蒲城守將派軍吏保護,使她們母女於險難中保持平安。

兵亂之後,小姨媽特意答謝,請元稹吃飯,並讓小女鶯鶯作陪,以兄長之禮見之。沒承想,卻成就了一場曠古奇戀。

二十二歲的元稹儀形美俊,風流倜儻,十六歲的鶯鶯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兩人一見鍾情,相互愛慕,繼而傾心相愛。

鶯鶯的婢女叫小紅娘,在紅娘的幫助下,元稹與鶯鶯藏在西廂房內,天黑悄悄地進去,天亮秘密地出來,幾乎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得不離別時,鶯鶯為元稹彈琴,彈奏常請他賞聽的《霓裳羽衣曲》,由於過分悲哀,平日動聽的樂曲竟然不成調調,最後鶯鶯只顧傷神落淚。而對於元稹而言,則可謂得之於西廂,失之於考場,次年的吏部銓試因為缺乏複習而落第。

少女鶯鶯於針織女紅不用說了,詩詞書算也非常出色。元稹的才華橫溢與鶯鶯的多情美色堪稱雙絕。但這個愛情故事以幽怨傷感為結局。對元稹的始亂終棄,鶯鶯只有思慕而無怨恨,元稹為自己的辯解是鶯鶯太美了,不是一般人可以配得上的,德不足如我元稹者,豈可據而有之耶?

鶯鶯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能寫非常優美的詩文,嚮往自由的愛情,她熱情大膽、內心豐富而又羞澀溫婉、情感熾熱,她和元稹早就逾越了感情的界限,以至於元稹在以後的歲月里難以忘懷他們在一起的充滿詩意的愛情生活。

可以說,少女鶯鶯的影子深深地刻在了元稹的心上,鶯鶯成了他一生不能忘懷的最隱秘最記掛的情侶。這個情侶的影子,一直隱藏在他的潛意識裡,一有機會就會浮現出來。

貞元二十年九月,元稹與老朋友李紳在長安城裡靖安里的家中閑聊,將鶯鶯,將發生在普救寺里的故事說給李紳聽,李紳於驚奇之餘作了篇《鶯鶯歌》,後來元稹以普救寺經歷為本寫下了《傳奇》,即《鶯鶯傳》。

到了宋代,學者王銍經過艱辛的學術努力,排列元稹的生活年限和活動區域,追索《鶯鶯傳》里的張生究竟是何人,寫了《〈傳奇〉辯證》一文,考證其為元稹本人。此考證之風,到二十世紀仍然有餘緒,連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里都說:「《鶯鶯傳》為微之自敘之作,其所謂張生即微之之化名,固無可疑。」

元稹未曾想到,《鶯鶯傳》後世被演繹成廣為流傳的《西廂記》,成了千百年來中國愛情傳奇中的翹楚。

元稹與愛妻韋叢

元稹參加了元和元年春四月朝廷舉行的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制試,在錄取的十八人中名列第一,官拜右拾遺之後,韋夏卿將年方十九的小女兒韋叢許配給元稹為妻。

韋夏卿官至節度使、京兆尹、工部尚書、太子少保,京兆尹是京城長安的最高長官,太子少保則是太子的老師,權力可謂煊赫。而韋叢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青春美麗且聰明賢惠,使元稹覺得十分幸福,有元稹的詩句為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剛剛入仕,俸祿並不豐厚,甚至還十分清貧,韋叢甘心情願地跟他過著精神富有、物質欠缺的生活,無怨無悔,努力地料理家務,心甘情願地愛著元稹,「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撥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既可愛又難得。

從元稹較多的詩中可以看出,韋叢確實是一位集許多美德於一身的女人,知書達理,善解人意,不好虛榮,賢惠勤勞,為愛付出……

不幸的是,元稹和韋叢這對關係和諧,感情深厚的清貧夫妻僅僅度過了不足三年的婚姻生活,韋叢就在元和四年因病去世了。在她不幸逝去後,元稹幾乎痛不欲生,哀痛稍定之後他以詩歌寄託自己的哀思。

在元稹的後半生,懷念韋叢的詩計有三十三首之多。還撰有《悼亡妻韋氏文》,情慟意摯,動人心弦。

妻子死後的這年除夕之夜,巨大的心理空洞和無邊無際的寂寞、哀傷籠罩著元稹,他不由得懷念起妻子,寫出了感人肺腑的《除夜》:

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

沒有真的思念和真的悲痛,是絕然寫不出這樣懷念亡妻的詩句的。

還有他的《遣悲懷》三首,同樣字字血淚: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些詩反映出他們夫妻感情的深厚和死別之後的痛楚,這種思念與痛楚伴隨著元稹的五十三歲生涯。清代蘅塘退士在評論此詩時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這確實是很中肯的評價。

元稹與才伎薛濤

元稹進入大唐官場伊始就快速升遷,元和四年,已是監察御史的元稹奉使巡按四川,查辦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在梓州邂逅了巴蜀女詩人薛濤。

薛濤性情敏慧,姿容美艷,洞曉音律,多才多藝。貞元年間,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統略西南,他是一位能詩善文的儒雅官員,聽說薛濤詩才出眾,而且還是官宦之女,就破格把她召到帥府侍宴賦詩。

韋皋對薛濤極為賞識,曾向皇上奏薦她作「校書郎」,事雖未果,薛濤「女校書」之謂已不脛而走,同時也被世人稱為「掃眉才子」,名聲大噪。

韋皋因鎮邊有功而受封為南康郡王,離開成都後,袁滋、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等相繼鎮蜀,每一位都對薛濤十分青睞和敬重,都請她以清客身份出入幕府,地位已遠遠地超過了一般的樂伎。

薛濤的詩多以清詞麗句見長,但卻還有一些思想深蘊的詩章,慷慨大氣,不讓鬚眉。薛濤有《錦江集》五卷,收詩五百餘首,可惜未得善藏傳世,殊為遺憾。

薛濤畢竟是個有著細膩情感的女人,她深切渴望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愛情,然而身世飄零,每日里迎張送魏,繁華的後面卻是情感世界的空白。她甚至幻想著自己擁有一個牽腸掛心的情郎,只因戰亂而天各一方,情郎出征未歸,自己則獨守空閨等待著他的驀然歸來。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

三十一歲的監察御史元稹,奉朝命出使蜀地,薛濤雖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歲,但由於她天生一副細膩白皙的容貌,再加上懂得恰到好處的化妝與修飾,仍然是一位風韻不減當年的美人兒。憑著薛濤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卓越的才情,一經交往,便使元稹這位京都清貴陷入了粉紅色的溫柔鄉里。

元稹是薛濤生命中遲到的春天。這男人也正是她夢寐以求的人。雖為風塵女子,但薛濤卻一直潔身自好。而這次一切都不同了,與元稹見面的當天夜裡,她就把自己積蓄了四十二年的青春和等待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心愛的人,有詩為證: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年少多情的元稹也為薛濤綺麗的情意而沉醉,他給薛濤的詩就是當時深情的記載: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月夜詠花憐暗淡,雨朝題柳為欹垂。

然而好夢不長,不足一年的時光,元稹完成了在蜀的公務。跟薛濤揮淚而別,回到長安後,元稹猶對薛濤念念不忘,薛濤也對元稹苦苦思念,兩人頻頻有詩往來。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薛濤在寫花,反覆掂掇的卻是人的感情,獨具魅力。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的幽會,給戀情抹上了夢幻迷離的色彩。擔心與情人的離別會象巫山雲雨那樣一散而不復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若能不期相逢,變成了武陵漁人意外地發現桃源仙境,變成了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會給人帶來驚喜欲狂的興奮吧?

薛濤雖久居風月場所,但對元稹是致情最深的。元稹後來不斷續弦,因元稹而精采,復因元稹而寂落的薛濤,美好願望歸於幻滅,終身未嫁。

元稹一生閱女數目的確無從考證,但與少女鶯鶯相處中的純真,對愛妻韋叢迴轉百結、情慟千古的懷念,為才女薛濤所日夜縈懷的複雜情愫,無不證明他既是一位倡導了「新樂府」的重要詩人,更是一位難以說得清爽的情聖。

唐朝人的兩性觀念比較開放,無數「騷客」創造了唐代的詩歌輝煌,但我們知道了這一層,仍然不好全面理解元稹們的行為,這也是元稹在感情生活方面屢遭後世詬病的複雜原因所在。

「見仁見智」是觀察歷史、認識人物、討論觀點的正確方法,任見認為元稹有著一顆柔軟的心靈,僅是一己「見解」而已,有了一個粗淺的見解也不妨礙繼續學習別人的說辭,以求得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見文學藝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任見文學藝術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天下之中:洛陽!
【豫見】神都洛陽
豫遊記之洛陽牡丹和洛陽美人
李芸霞 洛陽的春天
許花期:《洛陽牡丹》
洛陽墓誌傳奇||北魏南梁 來往自由——《元延明墓誌》解讀
再見,王府井,再見,美麗的洛陽
唐朝名相姚崇創開元盛世,宋代名臣范仲淹憂國憂民,洛陽伊川遊記
從洛陽詩看洛陽史||從李謨偷曲看東都梨園
洛陽洛寧王亞麗詩歌:做更好的自己
《滕王閣序》中的洛陽典故||張華秘尋「牛斗之墟」
思念/洛陽楊柳
泉州記憶之洛陽橋
洛陽故事之洛河上空的橋
盛唐幻夜:瀾之對明慧身份生疑 歡哥洛陽城尋爹
【尋城記】| 洛陽民間傳說之探尋白馬寺,舊時無人訴說的故事!
方晨故事會: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洛陽懷
洛陽夜景:唐時皇帝休閑地,雪夜輝煌上陽宮
五千年歷史中華聖城,洛陽博物館五大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