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代修仙攻略

漢代修仙攻略

神仙思想在春秋時期出現,盛行於戰國,秦漢時期繼續發展。秦始皇曾派方士出海求仙,到了漢朝,神仙思想臻於鼎盛,滲透到整個社會,深入人心。神仙思想的盛行,也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他們將墓室構建為一個特異的空間,希望通過對墓室的一系列布置與儀式,達到死後升仙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在南越王墓前室,仍然殘存一部分墨色的捲雲紋,鐫刻著歲月的斑駁痕迹。令人想見當年這些勾連相繞的紋路布滿前室的場景,飄飄渺渺,靈動飛揚。

前室周壁彩繪圖紋

南越王墓是我國目前發現嶺南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彩繪石室墓,所謂彩繪,指的就是這些捲雲紋。它們的分布範圍,包括前室的周壁、頂蓋板及南、北兩道石門,將這一處裝飾成一個彩畫的前堂,寓意墓主人生前臨朝聽政的前殿。

頂蓋石上彩繪的捲雲紋

雲氣紋或捲雲紋是漢代最為流行的紋飾,其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楚文化。

對於漢朝人來說,捲雲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史記·封禪書》記載,「文成曰:『上即欲神通,宮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

「雲氣畫」與珍禽異獸搭配在一起,描繪出漢代人理想中的祥瑞圖景。而由於「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死者的墓室往往模擬生前所居的場景,將捲雲紋、神仙瑞獸等圖像描摹在棺槨、墓室壁畫或隨葬器物之上。

一般來說,畫雲氣的目的有二,一是辟鬼,二是「與神通」。

定州北庄漢墓出土透雕雙螭紋玉璧,上方附飾為雙螭捲雲紋

漢朝人幻想乘車在雲氣之間巡行,在死後去往仙境。除了雲氣紋之外,龍、鳳的形象也被古人認為具有引魂升天的作用。

魯人公孫臣曾上書漢文帝,陳五德終始之說,「漢土德時,其符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其後,「十五年春,黃龍見於成紀。上乃下詔議郊祀。」文帝召公孫臣為博士,起草「土德時歷制度,更元年」。此後黃龍成為漢朝的標誌。黃龍的出現最明確地昭示了漢朝乃天命之所在及其旺盛的國運。

鳳鳥自古被視為瑞鳥,又稱「威鳳」。早在《尚書·益稷》中便有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之句。鳳凰一出,則天下安寧,是無可替代的祥瑞之兆。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楚文化的影響,《楚辭·大招》:「魂乎歸來,鳳凰翔只。」龍、鳳是楚地的重要裝飾,著名的帛畫《人物馭龍圖》、《人物龍鳳圖》均出自楚地。

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人物龍鳳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南越王墓中也出土了大量以龍、鳳為主要裝飾的玉器,如覆於墓主頭罩右眼位置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以青白玉雕成,分割為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條游龍,龍的兩爪及尾伸出內圈;外圈右側透雕一隻鳳鳥,立於龍的前爪之上。龍尾與鳳冠、鳳尾皆設計成捲雲紋,延伸填滿外圈的空間。

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通過雲氣、龍、鳳的引導,靈魂就可以順利地進入仙界。在古人的想像中,升仙之後,人們又會做些什麼呢?在畫像石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一二。

四川新津老君山崖墓石棺仙人六博圖

六博盛行於漢朝,漢墓中經常出現博局或六博的意象,遺憾的是,六博棋的行棋之法暫時還未能依靠現有資料進行復原。曹植《仙人篇》詩曰:「仙人攬六著,對博太山隅。」曹植的時代據漢不遠,可見在當時人的觀念中,下六博棋是仙人鍾愛的一種娛樂活動。

南越王墓出土六博棋盤復原模型與棋子

當尋求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嘗試失敗後,古人將目光投向了墳墓。這些漢墓中的圖像,象徵著天地人神之間的溝通,也表達了漢朝人的信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參考文獻:

劉春華、王志友 《西漢南越王墓前室壁畫意義試析》

姜生 《漢帝國的遺產:漢鬼考》

編輯:黃巧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女神和你聊七夕——萬古永相望

TAG: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漢代兵器架――蘭錡
漢代軍戎服飾
鐵器時代·漢代崖墓
《武威漢代醫簡》,罕見的漢代人墨跡
鐵器時代·漢代帝陵
漢代隸書典範——漢甘陵相尚博碑
鐵器時代·漢代玉器
漢代滑石雕刻藝術
漢代女性的獨門兵器—鉤鑲
館藏玉器斷代錯誤之台北故宮收藏的這些漢代玉器非漢代玉器
漢代圓雕玉器的極致
實例教您玩收藏之——漢代龍形鳳紋和田佩玉
漢代重環透雕龍鳳玉佩
東漢人墨跡,《武威漢代醫簡》
鐵器時代·漢代銅器
鐵器時代·漢代鐵器
漢代玉器特徵與鑒別
鐵器時代·漢代碑刻
漢代文字藝術的成熟和演變
居延漢簡里的漢代邊疆衛士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