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中藥小處方中的大問題

中醫中藥小處方中的大問題

傳統藥方的書寫

醫生的處方就是醫生的臉面,常聽老百姓說醫生的處方都是天書,讓你看不懂的。這個要有分析地看。一般來說,西醫的處方多有專業的拉丁文字,不是內行肯定看不懂的,中醫的處方則不然,都是漢字應該讓人能看懂,除非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可是有的醫生處方就是讓人看不懂。中醫是有人文藝術的學問和技術,向來講究處方的工整、規範,傳統的處方老師都是有要求的,一張處方先不說你的用藥內容是不是完全對證切題,單看文字就知你這個醫生是不是下了功夫,即使不寫楷字也要寫讓人看得懂的行書或草書,寫得好了,一張處方就是一幅書法作品,讓人看了賞心悅目,憑這個,患者就已好了一分。

大概從明代中期開始,醫生的處方每味葯至少要寫3個字,講究的是4個字,其中除了藥名之外還有產地、製法、規格、質量要求等。可是現在包括一部分中年中醫開的處方,這些要求要寫上的字都消失了,年輕的中醫更是如此,藥名不規範,製法不寫明,若是見到規範的處方,恐怕也是莫名其妙,怕是要把這個好傳統丟失了。

產地

藥材自古有用「道地」之說,所以處方中對產地要寫明的有很多。如潞党參的潞,是指潞州,古之上黨,今之長治;廣陳皮的廣,指的是廣東;化橘紅之化,指的是化州;懷山藥的懷指的是懷慶地區;雲苓片的雲,指的是雲南;雅黃連的雅指的是四川洪雅;宣木瓜的宣指的是宣州,今之安徽宣城一帶;襄半夏的襄指的是襄陽的半夏;杭白芍、杭白菊之杭指的是杭州地區的白芍、菊花,川牛膝與懷牛膝產地不同,藥效也有異;建澤瀉就是福建的澤瀉等,雖然現在道地藥材不多了,我想這個要求道地藥材的寫法應該不要丟掉。

製法

製法規格要求更重要,關係到藥效和用藥安全。常用的甘草還有炙甘草,當然就是炒過的甘草,能和中補虛、調和藥性,和生甘草藥效有別;甘草梢為甘草的尾部或細梢,清火通淋解毒的功用更強。焦白朮和生白朮的功用更有別,健脾開胃和中需要炒焦,利水逐濕、消痰治眩、通潤大腸就需要生的。桂枝用尖,故處方一般寫桂枝尖,桑枝也是如此。熟地黃、生地黃、乾地黃功用區別很大,若只寫地黃,司葯便不知要給何地黃。知母要寫肥知母,枯皮便不中用。梔子生用走氣分清熱瀉火,炒黑就是入血清血熱的了。瓜蔞子生用可致中毒,炒香就是化痰通便的良藥。去油用,炙乳沒就不會刺激胃。炒過的萊菔子就不會導致嘔吐。橘核不炒用,生者苦味難於入口。牛蒡子不用炒者吃了就易腹瀉。石膏、牡蠣、龍骨、赭石等金石藥物若不註明「碎」,入煎劑就無用,煅用、生用功效有別,不註明怎麼可以呢。桃仁、杏仁、麻仁、紫蘇子等較大的子實葯若不註明為泥,入煎劑是煎不出藥效的。枇杷葉用生品和蜜炙藥效不一樣。枳實用小者為好,故處方要寫小枳實。用蘇木、雞血藤等較硬的木質類葯,不註明絲或片,體積大了就煎不出來。這些如果都養成個習慣寫法,藥鋪或司葯自然會合乎要求調配的。

質量

對於質量要求也可在處方中寫明。廣陳皮就是要陳久者,若用新採集者,就達不到藥用要求。凈麻黃就要不含雜質,和麻黃絨、炙麻黃都有別。香白芷要保存良好,不走味者,靈磁石要能夠吸鐵者,明天麻要用飲片透明者,花大白(或花檳榔)要飲片有花紋者,錦紋黃要大黃如錦紋者,淡蓯蓉要鹽分少者,漂海藻要漂去腥味者,嫩角針要皂角刺新嫩、尖角者,霜桑葉必用霜打過者。淡竹葉和竹葉有別,要用去皮杏仁就寫光杏仁等。

這些不起眼的筆頭一畫的小作為,還有很多很多,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只是在腦袋裡面多根弦就成,年輕的中醫師要多看多讀老一代醫生的處方、醫案、醫話,好傳統是不該丟棄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中醫十大名方
中醫中藥之葯象
中醫中藥與癌症的關係
中醫中藥治療塵肺的方葯組合
中醫中藥,京大戟的功效應用
中醫中的肝為將軍
中醫中藥,大黃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藥|桂枝湯及其的5個中藥材
中醫中藥辯證治頭痛
中醫中藥 煥發傳統魅力
甲亢患者的中醫中藥調理
中醫中藥中國行揭幕 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
中醫中的九大體質,如何辨別?
中醫中藥知識科普:煎制中藥的小常識,你做對了嗎
中醫中藥,大青葉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 | 小柴胡沖劑的20種用途,中醫中的「消炎藥」
山東諸城:中醫中藥集合發展 將在治未病和疾病康復中發揮大作用
論傳統中醫中的「氣」
中醫中藥,大血藤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國夢·杏林春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