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健康講記》 給孩子飽足的情感

《兒童健康講記》 給孩子飽足的情感

關於癮

1

戒不掉吃糖

厚重的人喜歡糖、肉、口味厚重的東西,而越是清秀的人就越容易成素食主義者。這個在傳統文化中叫「同氣相求」,是一種感應。

強硬阻止是無效的,還會造成事件在心理上的放大和固化。

解決的途徑有2個:一是增加運動,足夠的運動能完全消化吃太多糖而攝入的多餘養分;二是引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是一個自然分散和化解孩子對糖的過度關注的有效方法。

我們眼前關注的東西決定了我們的精神投在哪裡。

比如我在一個小房間里,我眼前只有這個,我就吃這個;或者我只能搬搬桌子寫寫字,把地板擦一擦,因為我可能沒有機會了解什麼更好吃,什麼更有意思。如果我被引導離開這個房間,我就有可能去做點別的事,這一點,大人和小孩都一樣。

2

內心匱乏感導致的上癮

一棵小樹,如果得不到周圍充足的水分滋養它的根須,只好伸展出去,自己找水,任何水甚至是有毒的水都會吸引根須伸展過去吮吸。

怎麼讓孩子戒除網癮啊?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的精神飽滿度,這是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能量。

現代心理學,只是提到需要充分交流,但這需要建立在父母精神能量充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有效。

我們成年人可以忍受或者是已經習慣了別人和我們談笑,但是心不在我這裡,我們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意識主導的。

但是對於孩子,他其實是心靈主導的,當他周圍的人如果心都不在他這裡,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小夥伴也好,雖然天天都在一起,但他的內心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就可能會出現一種內心的匱乏感。這種匱乏感會表現在各種方面,比如小孩子體質不良,容易感冒,還有小孩子怕黑,不願意一個人睡覺,不願意離開媽媽,非常依賴或者會害怕周圍環境等等,這是現代醫學的癥狀。中醫學的癥狀,或者心理學的癥狀都不是原因,是能量缺失的結果,他的原因非常需要得到重視。

所以我們的家長需要首先檢查一下自己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是不是只剩下一格電?

沒有能量就需要補充。

從傳統中醫來說,這個世界的能量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社會能量,一種是自然能量。社會能量會讓人浮躁起來,就是中醫所說的「開」,自然的能量除了有開的一面,還有能夠讓人沉靜下來的一面,就是中醫所說的「闔」。

晚上天地間的自然能量是闔的,而白天和社會間的能量都是開的。如果你讓自己一直開,而且到了晚上應該闔你卻還在開,就會散掉,然後就會虛,能量變得薄弱,生命就是這樣消耗掉的。

當我們的身心跟一個低能量狀態的環境,或者是剝奪你能量的環境、人、事連在一起久了,那最後的結果是很可怕的,它會使你的能量慢慢漏掉。

當人在低能量狀態的時候就更難從不良狀態里跳出來。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聚不起來就越容易忘失,然後就更聚不起來,整個生命能量就一級一級掉下去,衰老和疾病也是這樣來的,不過是問題就有辦法改變。

我們說點具體的方法:

第一,你需要每天晚上10點鐘前熄燈睡覺。

第二,有沒有可能晚上8點半以後不要碰手機、電腦。

如果我來寫童話,我會描述每一台電腦連接的背後有一個魔鬼,它靠吸食人類的精魂和能量來使自己長大,其實現實中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效果。

所謂魔鬼是我們內心沒有平衡、過度發展的力量,不管看起來是正面的力量,還是負面的力量,只要失偏過極了,就需要留意,所以中國傳統講「中」。

最好的充電模式,不是去看醫生,而是可以選擇這幾個方向:

第一、跟大自然待在一起,但是要做到你的身和心都要在那裡,把手機關掉,思想也放慢一點。

第二、你要謹慎選擇和你在一起的人,因為能量是互相交流影響的。

第三、可以跟能夠喚醒我們人類神性的東西相連接,比如教堂、寺廟,這是疲憊的人回到原點和獲得能量的外在方法。

給孩子飽足的情感

如同飲食在身體中的吸收和代謝,情感和愛這個部分,你給足了以後,也會轉化成純粹的能量,滋養和通暢他身心各個部分的需要。

但如果這個部分不夠的話,物質營養再豐富,他也可能表現得病懨懨的,精神上的不飽足可能會導致身體上的問題,也會導致以後很多選擇上的偏差。

從發展來說,不飽足的孩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現象——要不就是比較封閉自己,裹足不前;要不就是太容易投入感情的尋覓當中。而從小飽足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較容易在一個平衡自然的狀態。

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在10歲之前建立一個相對健康、飽滿、穩定的一個精神結構,有了這個之後,他在長大的過程中能夠平衡地發展他自己心理學經常講精神的發展,就是在內部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程序來,而且這套程序還能繼續升級、發展。

你只需要給予他,不要因為他現在的狀態好像不夠完美而過度焦慮。

只要給他個飽足的情感環境,然後讓他慢慢長大,他會有很強的後發優勢。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學會這些知識和學說,這些東西其實只是一些原材料和碎片,而最終這些東西需要我們精神的消化吸收,才能成為生命的養分。

當孩子像小貓一樣黏你的時候,你就把自己當成一隻大貓,安安然然地陪他,這樣就能滋養他。不要去評價:這麼大了還黏我,然後讓他走開。這樣並不能讓他早點長大。

把孩子放在心上

可以用觀想來給自己的內心做更富足的準備。比如你可以每天在孩子睡覺的時候,觀想一朵蓮花給他。

或者,雖然有時孩子不在你身邊,但你可以觀想你抱著他,這個很重要,是無形能量的傳遞和給予,現代的量子物理已經有大量的實驗數據來證實它的存在。哪怕你現在在聽課,你心裡一想到他,他能接收到,特別敏感的孩子能感覺到,但不一定能意識到,但是對他會有效果。

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再忙都不要忙到忘掉自己,也忘掉了對你重要的人再忙再累,都要把你自己和重要的人放在心裡,這就是古代說的「神光照耀」。

接納自己 聽從內心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鼓勵我們向有限的幾位榜樣學習,告訴我們這就是成功,而沒有鼓勵我們獨立思考,自主地按照我們自己的天性和特長來探索和發展。

在童話故事裡,如果我們不是一條龍,或者一隻鳳,而是一隻鼴鼠,那我就在草原上找個合適的地方打個洞,安安心心地過鼴鼠的生活。太陽大的時候我就出來曬太陽,肚子餓了我就去找吃的東西。也許我還可以做小鼴鼠的老師,教他們如何躲避老鷹和其他的危險。我很開心,也不用費太多力氣,我可以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也不會有太多的擔心,我按著鼴鼠的節奏在生活,面對鼴鼠的問題,實現鼴鼠的理想。因為我是只鼴鼠。

也許有小鼴鼠問:媽媽,你看那邊的馬跑得多快多帥啊,我們要不要跟它們學奔跑?或者說:媽媽,你看那邊的孔雀多漂亮啊,我們要不要也去找一點羽毛插在身上?

對於我們來說,不用去適應那麼多的標準。

你有很多東西都已經具足並且知道,但是你不一定能夠按照自己的直覺和內心的感受去相信你的判斷和建立你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甘心做鼴鼠是很難的。我做我的鼴鼠,你做你的鳳凰,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定力。

先得體會到錯位的痛苦,才能清醒一些。

我在北京的時候,觀察身邊的很多人,轉換成動畫片,其實他天生是一隻貓,或者一隻羊,或者是一隻鳥,或者是一匹馬,但是很多人都喜歡頂一個老虎或者大象的外殼,這種錯位會導致痛苦和不安。

我們回到了那個問題,覺察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處在痛苦和不安當中,但不一定認得。曾有媽媽們問:「教育孩子的標準在哪裡?上多少課的標準在哪裡?」這標準在於你內心的舒適度。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女人,都知道什麼叫舒服和安心。做任何事情和任何決定,你覺得比較放鬆和安心就比較不會有錯。可以以這個作為你的標準。

比如,你在有些地方待著會不舒服,或者和有些人待在一起也會不舒服,堅持做某些事情也會不安心或疲勞,那就不用強迫自己,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允許自己離開、退出、放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卷卷圈圈 的精彩文章:

TAG:卷卷圈圈 |

您可能感興趣

《親友書講記》你痛恨的怨敵,來世也許會轉生為你的孩子
笨拙的父愛 講講記憶深處「老豆們」的故事
《親友書講記》怎麼才算具足「世間正見」?
《親友書講記》是什麼原因讓他再也不敢睡懶覺?
《親友書講記》如何才能「心不隨境轉」?
《親友書講記》如何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親友書講記》修道的本體是什麼?
《親友書講記》得人身非常非常困難!
《親友書講記》什麼是八無暇?
濟南禪修學佛講記:戊戌狗子無佛性
《親友書講記》為何寧願犯戒,也不能毀壞正見?
《親友書講記》能否解脫,依賴於什麼?
《親友書講記》五種殊勝的財富
《願海精髓講記》以信心祈禱佛陀,一切功德和悉地自然現前
《親友書講記》連載7——你不得不知的「賣貧買富」的竅訣
《親友書講記》誰也無法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親友書講記》修持四諦的究竟竅訣
傳喜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於生命電視台首播!
往生四因《極樂願文》講記一
《親友書講記》輪迴究竟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