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吡咯生物鹼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意見

吡咯生物鹼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意見

肝竇阻塞綜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又稱肝小靜脈閉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血竇、肝小靜脈和小葉間靜脈內皮細胞水腫、壞死、脫落進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內淤血、肝功能損傷和門靜脈高壓的一種肝臟血管性疾病。2002年,DeLeve等基於實驗和病理研究發現,建議以HSOS代替HVOD。在近年發表的文獻中上述兩種名稱均有使用。因此,在本共識中我們認同HSOS和HVOD可以相互替換。

HSOS/HVOD(以下簡稱HSOS)臨床表現為腹脹、肝區疼痛、腹水、黃疸、肝臟腫大等,常被誤診為巴德-吉亞利綜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失代償期肝硬化或急性重型肝炎等疾病,影響對其及時診斷和治療。HSOS病因較多,但國內外明顯不同。歐美報道的HSOS大多發生在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預處理後,國內報道以服用含吡咯生物鹼(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植物居多,其中以土三七(或稱菊三七)最多。

目前,國外有關HSOS的診治共識指南有2013年英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HSCT後HVOD(HSOS)診斷和處理指南,以及2015年歐洲骨髓移植協作組HSOS/HVOD現狀和展望立場聲明。此外,在2009年美國肝病學會和胃腸病學會肝臟血管疾病指南、2011年義大利肝病學會肝臟血管疾病推薦意見和2016年歐洲肝病學會肝臟血管性疾病指南中,均有提及HSOS診治的內容。但國內尚無相關共識。

近些年來,國內報道的因服用含PA植物罹患HSOS病例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和恰當的治療,導致預後不佳。為此,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肝膽疾病協作組於2016年7月討論決定,基於現有國內外研究,制定我國PA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pyrrolidine alkaloid-relate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PA-HSOS)的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經1年起草,期間1次在武漢、2次在南京組織專家對共識草案反覆討論修改,最終定稿。

本共識採用推薦分級的評估、制訂和評價(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統對循證醫學證據的質量(表1)和推薦意見的級別(表2)進行評估。在形成推薦意見時,不僅考慮到證據的質量,還要權衡干預的利弊與負擔、患者意願和價值觀的多樣性,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推薦措施的公平性與可實施性等。

一、 歷史、病因和流行病學

HSOS首先於1953年由牙買加醫生Hill等報道,作者分析患者病理改變後認為該病是由於肝內毛細血管阻塞所致,隨著疾病的進展最終發展成淤血性肝纖維化,推測病因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攝入蛋白質少,故稱為漿液性肝病(serous hepatosis)。1年後,同為牙買加的醫師Bras等報道了5例兒童因食用狗舌草而導致肝大、腹水、黃疸等急性門脈高壓表現的臨床病例,並發現了與Hill等研究相同的病理改變,遂採用「HVOD」對該病進行命名,此後HVOD被世界各地的醫師廣為接受。1999年DeLeve等用野百合鹼給大鼠灌胃後發現,該病肝損傷的最早期表現是肝竇內皮細胞損傷、脫落(紅細胞進入狄氏間隙),後續才出現一系列的繼發性損傷。鑒於這些發現,DeLeve等於2002年提出以「HSOS」替代HVOD作為該病的診斷名稱。

我國中草藥一直被廣泛使用。一些含PA的植物,如菊科的土三七、千里光,豆科的豬屎豆,紫草科的天芥菜等,因同樣具有止血、止痛等功效,容易與主要產自雲南的五加科三七(亦稱參三七)相混淆,服用後可能導致嚴重的HSOS。其中以土三七最常見,五加科三七不含PA,不會引起HSOS。

通過檢索300餘篇以英文發表的HSOS相關文獻,發現西方國家的HSOS患者絕大多數發生在HSCT後,與大劑量化學治療藥物預處理等因素有關;其次也有實體瘤化學治療、肝移植術後應用免疫抑製劑相關的HSOS報道。我國鮮有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CT-HSOS)的報道。國內以PA-HSOS為主,其中因服用土三七導致的HSOS佔50.0%~88.6%。

推薦意見

(1)我國HSOS以PA-HSOS為主,PA-HSOS病因以服用土三七最常見(A1)。

二、病理和發病機制

PA-HSOS動物模型的病理改變研究較為詳細,而人體病理資料較少。大鼠模型的病理改變包括:最先出現肝血竇內皮細胞超微結構受損;而後肝血竇堵塞的表現逐漸明顯,內皮細胞損傷,竇壁破壞;其中,肝腺泡Ⅲ區血竇淤血,肝板結構破壞,肝細胞壞死和小葉間靜脈內皮細胞損傷,管壁腫脹最為顯著(圖1)。造模第6天,一些大鼠肝臟病變恢復接近正常,另一些大鼠肝細胞受損改善,但血竇內、竇周和小葉間靜脈內仍有大量膠原蛋白沉積。人PA-HSOS的病理改變與大鼠模型表現高度相似:典型表現為以肝腺泡Ⅲ區為主的肝竇內皮細胞腫脹、損傷、脫落,肝竇顯著擴張充血;肝細胞不同程度的腫脹、壞死,紅細胞滲入狄氏間隙,肝內小靜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閉塞,無纖維化表現或可見匯管區輕度纖維增生(圖2)。

圖1吡咯生物鹼誘導大鼠肝竇阻塞綜合征(造模第3天)的病理特徵為靠近中央靜脈的肝腺泡Ⅲ區血竇淤血,肝板結構破壞,肝細胞凝固性壞死和中央靜脈內皮細胞損傷,管壁腫脹 蘇木精-伊紅染色 高倍放大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惠贈

圖2土三七導致人肝竇阻塞綜合征(發病後7 d)病理特徵為以肝腺泡Ⅲ區為主的肝竇顯著擴張、充血,肝細胞不同程度的腫脹、壞死,紅細胞滲入狄氏間隙,肝內小靜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閉塞 蘇木精-伊紅染色 中倍放大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病理科惠贈

目前對於PA-HSOS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PA屬於雙環氨基醇衍生物,可分為飽和型和不飽和型,其中飽和型無明顯毒性或具有低毒性,不飽和型則具有極強的肝毒性。此外,部分種類PA還可導致肺損害引起肺動脈高壓。不飽和型PA進入肝臟後,在細胞色素P450酶(CYP3A)的催化下,生成有反應活性的中間代謝物脫氫吡咯,再被水解為脫氫倒千里光裂鹼(6,7-dihydro-7-hydroxy-1-hydroxymethyl-5H pyrrolizidine,DHR),易與蛋白結合形成吡咯蛋白加合物(pyrrole protein adducts,PPAs),從而損傷肝竇內皮細胞。CYP3A的基因多態性、誘導劑和抑製劑均會影響PA的細胞毒性。

肝竇內皮細胞谷胱甘肽耗竭在PA-HSOS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野百合鹼、脫氫吡咯和DHR對體外培養的肝竇內皮細胞均具有毒性作用,機制是下調谷胱甘肽和形成PPAs。動物模型中肝竇內皮細胞谷胱甘肽的降低與內皮細胞死亡相關,經門靜脈補充谷胱甘肽具有預防作用。PA-HSOS以肝腺泡Ⅲ區病變為主,可能與該區富含CYP3A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而谷胱甘肽水平較低相關。另外,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和MMP-2表達上調,一氧化氮減少,以及凝血相關信號通路激活等也參與PA-HSOS的發生。Li等採用蛋白質組學的方法發現,在早期PA-HSOS大鼠體內有48種蛋白水平改變,其中CPS1和ATP5β與發病有密切關係,具體機制有待闡明。Harb等的研究表明,骨髓來源的祖細胞能夠替代肝竇和中央靜脈內皮細胞從而修復損傷,而野百合鹼能夠抑制骨髓和循環中的內皮祖細胞。由此可見,PA-HSOS的發病機制應當包括兩方面: PA對肝竇和中央靜脈內皮細胞的直接損傷; PA對骨髓祖細胞損傷從而阻止內皮細胞修復。

推薦意見

(2)肝臟是PA損傷的主要靶器官,此外,部分種類PA還會導致肺動脈高壓(A1)。

(3)肝腺泡Ⅲ區肝竇內皮細胞腫脹、損傷、脫落,肝竇顯著擴張、充血,是急性PA-HSOS的典型病理改變(A1)。

三、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PA-HSOS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腹脹、肝區疼痛、納差、乏力、腹水、黃疸、肝臟腫大等。患者多數在服用含PA植物後1個月內發病,也可經過較長時間後出現臨床癥狀。體格檢查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鞏膜黃染、肝區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陽性,嚴重者合併胸水和下肢水腫。一些重度或治療無效、病情進行性加重的患者可以並發感染(以呼吸系統為主)和(或)肝腎功能衰竭,並可導致死亡。慢性期患者可缺少部分典型表現,或僅表現為頑固性腹水和門靜脈高壓相關併發症。

大多數患者的血常規沒有明顯異常,合併感染時有白細胞升高,一些嚴重患者可表現為血小板進行性降低。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血清總膽紅素升高,範圍多在17.1~85.5 μmol/L,還可有ALT、AST和(或)ALP、GGT的升高,少部分重度患者或並發門靜脈血栓導致肝功能惡化時,血清膽紅素顯著升高。凝血功能大都正常或僅有PT及APTT的輕度延長,但D二聚體升高較常見。腹水性質符合典型的門靜脈高壓性腹水表現,SAAG>11 g/L。

有文獻報道,PA-HSOS患者外周血均能檢測到一定濃度PPAs,對臨床診斷患者是否服用含PA的植物或藥物特異性強。檢測方法:採集250 μL血清,採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定量檢測。以脫氫野百合鹼與谷胱甘肽反應合成的吡咯-GSH複合物7,9-二谷胱甘醯DHR建立標準曲線,所測得濃度是所有PPAs釋放的吡咯基團的濃度。

推薦意見

(4)PA-HSOS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肝區疼痛、腹水、黃疸、肝臟腫大(A1)。

四、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臨床懷疑PA-HSOS時的必查項目。PA-HSOS二維超聲的典型表現包括:肝臟瀰漫性腫大;肝實質回聲增粗增密,分布不均勻,可見沿肝靜脈走行的「斑片狀」回聲減低區;腹腔積液。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表現是門靜脈、脾靜脈內徑正常,血流速度減慢(

典型CT表現包括:(1)肝臟瀰漫性腫大,平掃顯示肝實質密度不均勻減低;(2)靜脈期和平衡期肝實質呈特徵性「地圖狀」、「花斑樣」不均勻強化,門靜脈周圍出現的低密度水腫帶稱為「暈征」;(3)尾狀葉、肝左外葉受累稍輕,肝靜脈周圍肝實質強化程度較高,呈現特徵性「三葉草征」,肝靜脈管腔狹窄或顯示不清,下腔靜脈肝段受壓變細;(4)通常合併腹水、胸水、膽囊壁水腫和胃腸壁水腫等肝外徵象(圖3)。急性期患者較少合併脾大、食管胃靜脈曲張等徵象。

圖3土三七導致人急性肝竇阻塞綜合征的CT表現3A:上腹部CT平掃示肝臟瀰漫性腫大,肝實質密度均勻減低,腹腔積液;3B:上腹部CT平掃示肝臟形態飽滿,肝實質密度不均勻減低,腹腔大量積液;3C:上腹部CT平掃示肝臟不均勻分布斑片狀低密度影,脾臟形態飽滿,肝周、脾周及腹腔積液;3D:上腹部CT掃描動脈期示肝臟「地圖狀」、「花斑樣」不均勻強化,肝動脈及其分支形態增粗,胃黏膜明顯強化,腹腔大量積液;3E:上腹部CT掃描平衡期矢狀位重建圖像示下腔靜脈肝段受壓變細,管腔通暢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放射科惠贈

MRI的典型表現包括:平掃表現為肝臟體積增大和大量腹水,肝臟信號不均,3支肝靜脈纖細或顯示不清;T2加權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表現為片狀高信號,呈「雲絮」狀。MRI動態增強掃描表現為動靜脈期不均勻強化,呈「花斑」狀,延遲期強化更明顯。

五、診斷和鑒別診斷

1.主要檢查項目

臨床上以腹脹、肝區疼痛、腹水、黃疸、肝臟腫大等表現就診的患者,應考慮PA-HSOS的可能性,需詳盡採集既往用藥史,必要時反覆多次詢問。有明確服用含PA植物史是PA-HSOS診斷的基礎。疑診患者需完善超聲檢查,至少包括肝臟、脾臟、門靜脈、腹腔積液等項目。超聲檢查對PA-HSOS的診斷有價值,但過於依賴超聲醫師的經驗和水平。因此,超聲僅作為初篩檢查,所有患者都應進一步完善腹部增強CT和(或)MRI檢查,發現典型徵象者,即可確診為PA-HSOS。同時,需排除其他已知病因引起相似肝損傷的疾病,如BCS、失代償期肝硬化、感染、酒精性肝損傷及其他藥物性肝損傷等。其他如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超聲造影等檢查的診斷價值仍需要探索。

對於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不典型的疑診患者,可行肝臟活組織檢查獲取病理支持。若患者合併大量腹水,經皮肝穿刺活檢風險較大。此時,有條件的單位可採取經頸靜脈肝活檢術(transjugular liver biopsy,TJLB),安全性較高。還可聯合測定肝靜脈壓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評估門靜脈高壓情況。在HSCT-HSOS的診斷中,國外報道HVPG>10 mmHg敏感度為52%,特異度為91%。HVPG也有一定的預後判斷價值,HVPG越高者預後越差。

對於臨床懷疑PA-HSOS的患者,如無法獲得明確服用含PA植物史,可行血清PPAs檢測,其具有溯源性診斷價值。Gao等的前瞻性研究(包含23例PA-HSOS和17例對照組)顯示,外周血PPAs檢測診斷PA-HSOS的敏感度為100%,特異度94.1%(23/24),陽性預測值95.8%,陰性預測值100%;同時,PPAs水平越高,預後越差。但是目前能夠開展這項檢查的醫院較少。

2.PA-HSOS的診斷標準和診斷路徑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HSCT-HSOS臨床診斷標準主要包括改良Seattle標準和Baltimore標準(表3)。但上述標準的敏感度和特異度並不明確,且只針對HSCT-HSOS,未在其他病因的HSOS診斷中得到充分驗證。對於PA-HSOS的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多在一定程度上借鑒Baltimore和Seattle標準。一項總結了115例急性PA-HSOS的臨床和影像特徵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發現,雖然93.91%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濃度高於正常值上限(17.1 μmol/L),但41.74%患者血清總膽紅素≤34.2 μmol/L。這一結果提示,如果參照Baltimore或Seattle標準中膽紅素水平診斷PA-HSOS,會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不符合其診斷標準。另外,該研究還發現,高達95%以上PA-HSOS患者有典型的影像學改變:肝大、增強CT平衡期肝臟不均勻強化、肝段下腔靜脈受壓變細,超聲檢查發現門靜脈和脾靜脈血流速度減慢,這些影像學改變在Baltimore或改良Seattle標準中沒有提及。基於以上事實和國內外文獻報道,參照改良Seattle標準和Baltimore標準,本共識推薦PA-HSOS診斷的「南京標準」(表3)。PA-HSOS的診斷路徑見圖4。

註:PA為吡咯生物鹼;CT為計算機斷層掃描;MRI為磁共振成像;PPAs為吡咯蛋白加合物;HVPG為肝靜脈壓力梯度;PA-HSOS為吡咯生物鹼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

圖4PA-HSOS診斷路徑圖

在確立PA-HSOS診斷的同時,需考慮病程分期和嚴重程度分級,因為不同病程時期的臨床表現和治療不盡相同,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預後差別巨大。然而,目前對PA-HSOS的病程和嚴重程度知之甚少,更無簡單易用的分層工具。以下參照HSCT-HSOS的標準,是否完全適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根據PA-HSOS病程和臨床表現的不同特點,大體上可將其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亞急性期:一般指起病3 d至4周以內,患者有腹脹、肝區疼痛、腹水,肝臟迅速腫大、叩擊痛,可伴有納差、噁心、嘔吐等癥狀,絕大部分患者可有黃疸。慢性期:病程一般在發病數月以後,以腹水和(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門靜脈高壓併發症為主要表現,與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臨床表現相似。按疾病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HSOS具有自限性,不需要治療;中度HSOS經積極的對症支持治療尚能恢復;重度HSOS治療100 d後仍無好轉,多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可導致死亡。但該分度為回顧性,對臨床治療指導意義有限。

3.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應與BCS鑒別,尤其是單純的肝靜脈阻塞型BCS,兩者容易混淆;另外,PA-HSOS也較容易被誤診為肝硬化並發腹水、急性重型肝炎等。

(1)布-加綜合征

BCS是由各種原因的肝靜脈及肝後段下腔靜脈阻塞,導致肝靜脈血流出受阻而繼發的一類疾病。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肝大、黃疸、頑固性腹水和(或)雙下肢水腫等。臨床上診斷BCS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超聲可見下腔靜脈近心端和(或)肝靜脈有狹窄或閉塞,常伴有尾狀葉腫大、肝靜脈間交通支形成、第三肝門開放等特徵性表現。病理學光學顯微鏡下主要表現為梗阻性淤血性改變,缺少內皮細胞的損傷、竇周和小葉間靜脈纖維化和膠原蛋白沉積。PA-HSOS時,肝臟腫大壓迫下腔靜脈造成其狹窄,但肝靜脈變細且不具備肝靜脈間交通支是其與BCS的重要區別。對於一些診斷困難或者疑似病例還可以通過下腔靜脈造影或者HVPG測定來進一步明確診斷。雖然BCS和PA-HSOS臨床表現相似,但兩類疾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不盡相同,因此,鑒別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2)失代償期肝硬化

如果忽視了服用含PA植物的病史,急性期/亞急性期PA-HSOS易誤診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慢性期HSOS會有類似肝硬化的臨床表現,且治療並無太大差別。但急性期/亞急性期HSOS的表現和治療與肝硬化有明顯不同。HSOS與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鑒別要點包括病史、病理和輔助檢查。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起病緩慢,病情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患者常有明確的肝炎病毒感染史、長期大量飲酒史或自身免疫病等長期致肝損傷的病因。實驗室檢查可見轉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異常和脾功能亢進等。超聲檢查可見肝臟左右葉比例失調、體積縮小、實質回聲增粗,門靜脈擴張,脾大等。胃鏡檢查可見食管胃靜脈曲張和門靜脈高壓性胃病等表現。PA-HSOS患者肝臟體積增大、實質回聲不均勻,門靜脈無擴張,脾臟一般不腫大,急性期患者食管胃靜脈曲張常常不明顯,但胃腸黏膜水腫常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肝臟病理可發現假小葉形成、中央靜脈缺失、纖維組織增生等典型改變。急性期PA-HSOS的典型表現是肝竇擴張伴出血及淤血,肝腺泡Ⅲ區為主的肝板結構破壞,中央靜脈內膜破壞和淤血,部分慢性期PA-HSOS患者可以出現廣泛的血竇內和竇周圍膠原蛋白沉積等病理學改變。

(3)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是指因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在起病數天內患者出現肝性腦病、腹水和凝血功能障礙的一種嚴重肝病,具有起病急、預後差、病死率高等特點。當PA-HSOS肝損傷嚴重時,臨床表現類似,容易誤診。但急性重型肝炎多有明確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藥物誘導、代謝和自身免疫等原因。另外,急性肝炎較少出現大量腹水,當重型肝炎出現腹水時肝臟體積多已縮小,而PA-HSOS多以腹水為突出表現。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而PA-HSOS患者凝血功能大多正常或輕度異常。肝組織病理檢查和HVPG測定有重要鑒別診斷價值。

推薦意見

(5)超聲僅作為初篩檢查,腹部增強CT和(或)MRI檢查的典型表現對PA-HSOS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B1)。

(6)對含PA植物服用史不明確的患者,血清PPAs濃度測定對臨床懷疑PA-HSOS的患者具有溯源性診斷價值(B1)。

(7)PA-HSOS的診斷推薦「南京標準」:有明確服用含PA植物史,且符合以下3項[腹脹和(或)肝區疼痛、肝大和腹水;血清總膽紅素升高或其他肝功能異常;典型的增強CT或MRI表現],或通過病理確診,同時排除其他已知病因所致肝損傷。通過病理確診需要有典型病理表現:肝腺泡Ⅲ區肝竇內皮細胞腫脹、損傷、脫落,肝竇顯著擴張、充血(B1)。

(8)對於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不典型的疑診患者,建議行肝穿刺活檢,存在大量腹水者,為降低操作相關風險,可採用TJLB,並可行HVPG測定評估門靜脈壓力(B1)。

(9)PA-HSOS需注意與BCS、失代償期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等疾病鑒別(A1)。

六、治療

1.治療原則

所有疑診患者均應停止服用含PA植物。對症支持治療是PA-HSOS的基礎治療方案,包括保肝、利尿、改善微循環等,應當儘早開始。腹水嚴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腹腔置管引流,當液體瀦留和嚴重腎功能下降時,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血液濾過。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應當入住監護病房。急性期/亞急性期患者在排除禁忌情況下,建議給予抗凝治療。內科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行經頸靜脈肝內門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控制頑固性腹水和門靜脈高壓。對於合併肝衰竭內科治療不佳的患者,可考慮行肝移植術。

2.對症支持治療

對症支持治療對於急性期/亞急性期患者尤為重要。保肝治療可以改善肝臟淤血缺氧對肝細胞造成的損傷,為肝細胞的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復提供有利的內環境。目前臨床常用的保肝藥物主要有多烯磷脂醯膽鹼、異甘草酸鎂、谷胱甘肽等藥物,合併肝內膽汁淤積或高膽紅素血症時,可以選擇熊去氧膽酸和(或)S-腺苷蛋氨酸治療。利尿治療首選口服呋塞米和螺內酯聯合應用。如利尿劑無效,可以在B超定位下進行腹腔穿刺,同時配合大量白蛋白輸注。對於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如前列腺素E1、活血化瘀類中藥等在PA-HSOS治療中的作用尚不確切[57-58]。綜合國內各大型醫院相關病例報道(以PA-HSOS為主)結果顯示,僅給予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的內科治療,PA-HSOS的病死率為12.2%~78.6%。由於各單位報道病例數量、病情輕重程度、病程時間、具體治療方案均不同,故病死率差異較大,但大多數報道病死率在40%以上。對症支持治療雖然無法從根本上逆轉PA-HSOS患者的病理生理學改變,但是可能通過相關治療減輕水鈉瀦留,修復受損的肝細胞,進而促進肝功能早日恢復。

3.糖皮質激素治療

糖皮質激素對PA-HSOS的療效仍存在爭議。國外在HSCT-HSOS中的相關激素應用研究提示其可能有效。2013年英國指南推薦大劑量激素衝擊可以用於HSCT-HSOS的治療,但需關注感染的風險,且證據等級偏低。糖皮質激素在PA-HSOS中應用的證據主要來自於國內幾個單位的基礎研究和小樣本臨床病例報道,療效尚不能確定。

4.抗凝治療

存在腹水、黃疸等表現的急性期/亞急性期患者是抗凝治療的主要人群,並應儘早開始。禁忌證主要是合併嚴重出血疾病或出血傾向。抗凝藥物首選低分子肝素,亦可聯合或序貫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低分子肝素安全性較普通肝素高,出血不良反應少,大多數患者使用時無需監測。建議劑量為100 IU/kg,每12小時1次,皮下注射,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華法林是長期抗凝治療的主要口服藥物,療效評估需監測凝血酶原INR。治療劑量範圍窄,個體差異大,藥效易受多種食物和藥物影響。抗凝強度:建議INR為2.0~3.0,這一強度可能既滿足較佳的抗凝強度,也有較好的安全性。初始劑量:建議口服起始劑量為1.25~3 mg/d(即半片~一片,國內主要規格為2.5 mg和3 mg),高齡、肝功能嚴重受損等患者初始劑量可適當降低。劑量調整:口服2~3 d後開始測定INR,並定期監測,劑量調整應謹慎,如連續兩次測得INR不達標,再考慮調整劑量(一般為加或減1/4片),待劑量穩定後可4周監測一次。抗凝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出血,包括輕微出血和嚴重出血。抗凝治療2周後通過臨床表現、肝功能、影像學檢查結果評估效果,如治療有效,繼續抗凝至3個月以上;如治療無效,停止抗凝,考慮其他治療措施。其他抗凝藥物缺乏經驗。

國內部分單位在PA-HSOS的治療中有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小樣本報道,治癒和好轉率達70%~88.9%。王軼等在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中總結了連續85例PA-HSOS患者不同治療方案的中長期隨訪結果:22例未抗凝患者中,14例死亡(63.6%);63例採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6例死亡(9.5%),36例治癒(57.1%),21例因抗凝2周未見改善行TIPS治療20例癥狀明顯改善。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所有採用抗凝治療的患者均未發生因聯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導致的併發症(如嚴重大出血)。基於以上結果,建議急性期/亞急性期的PA-HSOS患者應儘早給予抗凝治療。

5.TIPS

目前有幾篇小樣本研究報道了TIPS治療急性期HSCT-HSOS的效果,療效各異[67-68]。一篇包括10例重度HSCT-HSOS的病例報道顯示5例TIPS術後10 d內死亡,而另外5例顯著好轉。2011年義大利推薦意見指出,行TIPS治療的HSCT-HSOS患者存活率為20%,如果患者已經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TIPS為時已晚。這可能是由於大部分HSCT-HSOS患者合併有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基礎情況差,影響TIPS治療的效果。但是PA-HSOS患者一般不合併致命性基礎疾病。王軼等報道23例PA-HSOS患者,在對症支持或聯合抗凝治療無效後行TIPS治療,1例死於手術併發症,大部分患者在術後1周左右腹水明顯消退,隨訪期內22例均存活,僅2例術後發生肝性腦病(9.1%),肝性腦病發生率顯著低於因肝硬化行TIPS的患者[70]。因此,TIPS對於內科治療無效的PA-HSOS患者能夠明顯改善腹水及門靜脈高壓。但TIPS是否能夠改善遠期預後還需要更長的隨訪觀察。

6.肝移植術

肝移植是治療多種終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目前有個別報道表明肝移植可以改善HSCT-HSOS患者預後,但限於器官供應短缺尚無足夠證據支持。迄今國內尚無PA-HSOS患者行肝移植的研究文獻報道。對於合併肝衰竭經過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行肝移植。

7.其他治療

去纖苷(defibrotide,DF)是唯一被證明有效的預防和治療HSCT-HSOS的藥物,歐洲藥品管理局在2014年批准DF用於治療重度HSCT-HSOS。但由於DF在我國未上市,故對PA-HSOS的療效尚不清楚。一些小樣本研究或個案報道採用諸如抗凝血酶原Ⅲ(AT-Ⅲ)、重組人血栓調節蛋白、N-乙醯半胱氨酸(NAC)、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治療HSCT-HSOS,但療效尚不確定,且國內對PA-HSOS缺乏經驗,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推薦意見

(10)對症支持是PA-HSOS的基礎治療(B1)。

(11)急性期/亞急性期PA-HSOS患者排除禁忌證後應儘早給予抗凝治療,可選擇單用低分子肝素或酌情聯用華法林,亦可序貫口服華法林(B1)。

(12)糖皮質激素、前列腺素E1等治療PA-HSOS療效尚不確定(D1)。

(13)對於內科治療效果不佳者,在充分評估獲益及風險後,可考慮行TIPS控制頑固性腹水和門靜脈高壓(B1)。

(14)對於合併肝衰竭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行肝移植術(C1)。

七、展望

對於PA-HSOS,首先要加強宣傳,引導人們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正規使用含PA植物,切勿私自口服。同時,應該通過基層社會管理的力量教育群眾認識含PA植物的巨大危害,甄別參三七和土三七。PA-HSOS的發病機制、病情評估及治療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有待進一步研究。

推薦意見

(15)加強宣教,引導人們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正規使用含PA植物(A1)。

參加本共識撰寫和討論的專家人員名單(排名不分先後,按姓氏漢語拼音為序):白文元、陳東風、陳駿、陳立剛、馮纓、高艷景、韓浩、何健、胡錫琪、姜海行、李良平、劉傑、劉玉蘭、陸倫根、馬雄、宓余強、聶勇戰、沈薇、沈錫中、田德安、王紅玲、王吉耀、王江濱、王軼、謝渭芬、徐有青、徐肇敏、許國強、許建明、楊建、楊麗、楊玲、楊雲生、張峰、張明、張瑋、周新民、諸葛宇征、朱斌、朱萱、鄒曉平

參考文獻略

原文見《中華消化內鏡雜誌》第8期

消化內鏡編輯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終治療
維生素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漫談受涼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害、預防,附:治療慢阻肺的首選用藥介紹
急性心梗患者PCI術中用阿替普酶,對預防微血管阻塞無效
從醫保數據分析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的不足
慢性阻塞肺病,就要打通氣管,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
邵長榮教授運用三桑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新型高效抗炎納米藥物的開發研究
BMJ: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三聯療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熱點
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中醫針灸有妙法
老煙民要注意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威脅健康
臨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非小細胞肺癌術後複發風險的影響》及特約述評
阜外研究:嚴重肺動脈高壓患者應注意篩查呼吸疾病,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貞研究團隊發現,一半急性心梗患者合併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北京老中醫高益民:中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