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睡地鋪的時光

那些年睡地鋪的時光

文:雲中錦書

兒時的我們,家裡條件都很貧困,雖然不至於缺吃少穿,但是那時的冬天卻是寒冷無比,記得小學時冬天的大雪下的特別勤,三天兩頭的,這次還沒有融化完,下次的又接上了,我們矮小的個頭每天穿著毛窩子(一種用蘆花編製的,木頭底子的鞋,很暖和,走在冬天被凍的邦邦硬的路上,很有節奏的踢踏作響,一直到初中,每年冬天還是離不開它)上學,走在鋪滿積雪的路上相當吃力,陳舊的棉被晚上睡覺也不足以保暖,家家戶戶冬天的床大都會閑置起來,打地鋪取暖是農村家庭每家每戶的首選。

每年的冬天,趁著天還不太冷時,母親就會老早準備好打地鋪的豆秸(黃豆成熟後,打出來黃豆,剩下的豆秸稈,或者麥秸,豆秸稈是打地鋪最好的原材料,一般都是用豆秸稈,麥秸太滑,早晨睡醒一般會滑到地鋪的中間),單等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禮拜天有我們幾個幫忙的時候,一天下來,差不多能做好兩個地鋪,做地鋪的過程就叫打地鋪。

地鋪的位置,一般都是選擇一個房間的角落,兩面靠牆,剩下的兩面先用和床基本等長等寬的幾根木棍固定好框架,最要緊的是不靠牆的這兩面交叉點的那根木樁,先是在那個交叉點用鐵杴挖個深坑(那時候房間的地面一般都是泥土的),把一根一人高的,大約有大人胳膊粗細的木棍埋進去,再填上土,用腳圍著木樁周圍踩實,再用鐵絲和兩邊橫伸過來的木棍綁牢(側面靠牆的那兩個點,也要埋進去木樁,起到固定的作用)。

靠框架的內側,再用長度差不多的木板鑲嵌好,以便能擋住想要探頭探腦出來的豆秸,這個工作做好後,下邊的工作就省力了,我們負責輪流幫母親從院子里往屋裡抱豆秸,每鋪一層,母親都要在上面來回走上幾圈,以便壓實,一層一層鋪均勻,等這些秸稈鋪的有床的高度,甚至還要高一些,因為人一睡上去,時間久了後,高度還會壓下去不少。上邊鋪上被褥,又軟又暖,睡上去絕不亞於現在的席夢思舒服,最主要的是沒有了床下流動的空氣,保暖性能極好,我們都能安然過冬。

剛睡上去的幾個晚上,開始興奮的都睡不著,睡到半夜,腳有時會熱的受不了,偶爾也要伸到被子外邊來透透氣。每年打地鋪,我們姊妹幾個都會踴躍參加,幫母親從外邊抱豆秸,母親每次都給我們做的很厚實,靠窗戶下是我和妹妹兩人睡的,每天早晨睡在熱乎乎的被窩裡,伸頭看到窗外被白雪覆蓋的院落,就賴在地鋪上不肯起床,母親則老早起來為我們準備早飯,打掃院子通往門口的積雪。

記得小時候剛記事時,父親做生產隊里的會計,生產隊里的一匹馬不知什麼原因死了,生產隊里的隊長還有幾個小頭目,把那匹馬殺了,晚上在我家廚房裡煮了一鍋,我們都努力的不讓自己打瞌睡,生怕吃不到香噴噴的馬肉,最後饞蟲還是沒有奮戰過瞌睡,迷迷糊糊中,母親一個一個把我們從地鋪上拉起來搖醒,每人塞給我們像小拳頭一樣大小的,熱氣騰騰噴香的馬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也只有吃過那一次馬肉。現在想來,覺得當時的我們都有梁山好漢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派頭了。

寒冬臘月,天寒地凍,家裡來了客人,最客氣、最溫暖、最熱情的招呼方式,就是聽到父母吩咐:去,到地鋪上去拽幾把豆秸來烤烤火,給你姨夫祛祛寒氣,我們欣然領命,不大一會兒,堂屋當門就燃起了一堆紅彤彤的火焰,在噼啪作響的火光中,親人們敘敘舊、拉拉家常,今年的收成,來年的打算,親戚鄰居們的婚喪嫁娶,火光映紅了彼此的臉龐,回味起來,那場景真是溫馨無比。

晚上我們睡覺不老實, 有時會把棉褲棉襖從地鋪上拱掉到地下,早晨母親也會從地鋪的邊沿,拽上一把豆秸,點著給我們烘烤冰冷的棉褲棉襖,被烤過的棉衣熱乎乎的,減少了皮膚直接接觸冷衣褲的恐懼,我們就增添了起床上學的勇氣,棉襖棉褲上還會有被煙火熏烤過留下的特別的香味,好懷念那個時候,在母親的呵護下幸福的我們。

記得黑龍江的大姨那年冬天來關里,她生活在關外多年,他們那裡雖然天氣極其嚴寒,但是每天生活在溫暖的炕上,早已不習慣了老家的天寒地凍,姥姥每天都要從地鋪的一頭,拽下幾把豆秸為大姨烤火取暖,最佳的烤火柴禾就是豆秸,煙霧小,燃燒旺盛,燃燒後的灰燼我們也會充分利用,把冰涼的棉鞋用灰燼圍起來,以不燒糊為界限,棉鞋裡外徹底烘乾後,裡面就會熱氣騰騰,乾爽舒適。偶爾也會放進去一把干玉米粒,玉米爆炸的香味現在也都回味無窮。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地鋪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估計現在老家也難以尋到地鋪的蹤跡了吧,現在的孩子也不會知道地鋪是個什麼東西,具體是個什麼概念。

我只想說,童年那些睡地鋪的時光,真的很溫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關於愛情和婚姻——寫給兒子
舊時光.老院子
我們回不去的故土,父母來不了的城市
順河胡馬高庄渠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順河楊陳庄:豐縣最純凈、最生態、最質樸無華的地方……

TAG:愚伯的自留地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童年時光
那些年 走過的校園時光
那些年-我們的小時光
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
彷彿很久以前的某個時候,這個古鎮時光嘎然靜止
那些晾曬時光
那些事:八十年代的南京映像,這些熟悉的場景帶你重溫舊時時光
那些年的漫長時光,都濃縮在這些遊戲里
那些年我們愛過的美男們,每個都艷時光,哪個是你的男神
跟著詩,品味一年的時光
時間是最好的園藝師,多肉陪我們的兩年時光!
這些年,手機陪你度過的時光
我們在一起的六年時光
在時光的流年裡,遇見另一個自己
你的十年時光都有什麼
那段回不去的時光,叫童年!現在很艱難的日子,叫中年!
大山裡的這些天然零食,是滿滿的少年時光
那段奶奶手搖芭蕉扇的年月,就那麼被時光掩埋了
那年今日,時光很快
這些明星年輕時,也曾驚艷過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