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村的淵源——嶗山導遊講故事系列
歷史
黃山村坐落於嶗山東麓。
東面嶗山灣,隔海與大管島、獅子島相望,整個地勢西高東低。
現有村民330戶,總人口不到千人。共有林、隋、張、劉等姓氏,其中林姓約佔全村總人口的70%。
相傳,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林氏先祖從雲南遷居濟南,一年後再遷青山南側林家檯子。
因水源不足,又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遷此定居。因該村處於黃山西北,以山取名。隋氏先祖從小雲南先遷至「肖旺疃」(現曉望村),隨後其長支到此定居。
由於他們祖輩受夠了兵災禍亂之苦,所以就選擇了這一澗水潺潺、山嶺環繞的僻靜高地安身立業。後來,林、張、劉姓先後由青山村、王哥庄村來到這裡,在山坡、澗邊造房,形成了村落。
風景
黃山村的周邊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奇山秀峰,如黃山崮、望海樓、萬年船等。
萬年船,黃山上的一塊巨石,遠望像一隻帆船。
望海樓
每到雨霧稍暗之時,站在望海樓上,偶爾可以看到在東北海面上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
日落西山萬家燈火之際,遠眺黃山村,從山腰到山腳燈火閃爍,可盡享山村的綺麗夜景。
村周圍海底礁石密布,盛產海參鮑魚等珍品,礁石間是垂釣的好地方。
最令人稱奇的是黃山崮下的桃核石與風涼澗。
桃核石形象逼真、鮮活,桃核與桃仁的輪廓清晰可見,令人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黃山崮與萬年船之間有一山澗,澗中有一泉,水質甘冽、常年不涸,澗底風較大,夏季時路人願在此休息乘涼,故名「風涼澗」。
黃山村北距華嚴寺4公里,南距太清宮2公里,東面大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和資源優勢。
這裡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既可遊覽古剎,又可登山觀日、下海垂釣,還可上田間挖野菜,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民生
建國前,村民主要以租種地主和廟上土地、扛長工、打短工、捕魚、砍柴、採藥為生,生活十分貧困。
建國後,黃山村的經濟以漁業為主,還有農林和採石業。
村東的人工漁港是主要的漁業設施,1964年僅能停靠漁船10隻,後拆除;現已建成6000餘平方米的新港,可停泊20馬力以上的漁船80餘只,到1997年已有捕撈船70隻,養殖船50餘只。
該村有耕地412畝,山巒2000餘畝,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山巒種植生態公益林1851畝,主要植有黑松、楸、柞、梧桐等。因村中有遍布多年的大楸樹,被譽為島城楸樹第一村;村西北山澗之南的高埠上有一柞樹,樹齡悠久,被列為嶗山第一柞樹。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尊重版權,表示感謝)
交通提示:公交可乘618抵達黃山村


TAG:尊享嶗山 |
※【原創】《靠山黃(簧)淵源於嵩縣的五個衍變階段》嵩縣靠山黃與豫劇豫西調系列資料第二集
※山西洪洞大槐樹與寧夏中衛的淵源
※西遊記後傳不周山水神共工救碧游扯嗎 其實不周山和孫悟空有淵源
※老濟南村莊系列之歷城殷家小庄,與明朝「殷閣老」頗有淵源
※東漢經學家鄭玄與山東地名平邑「鄭城」的歷史淵源
※佛教聖地五台山和文殊菩薩的淵源從何說起
※徐霞客與南紅的淵源之徐霞客其人
※武夷山肉桂品種的發展和歷史淵源
※東夷陽鳥族群與薩滿文化的歷史淵源
※山西呂梁《南梁賀氏族譜》家族淵源篇
※龍井、大紅袍、廬山雲霧……|你知道這些名茶與僧人的淵源嗎?
※孫悟空為何誕生在花果山?原來與西天靈山有很深淵源!
※武夷山岩茶品飲淵源與沖泡方法
※宣城宛陵梅氏與桐城連城張氏淵源考
※金山滴水寺淵源考
※黃氏淵源,黃歇與黃浦江,申城一座以黃歇公命名的城市
※韓國庾氏與鄢陵庾氏的歷史淵源!
※渾源寶峰寨與北魏朝淵源的探究和猜想
※椒江徐氏淵源淺探-從下陳南野份村來歷說起
※正一「三山滴血字輩」的歷史淵源和傳承,以及「三山」指哪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