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對中醫常見「誤解」:看中醫就是喝湯藥!

對中醫常見「誤解」:看中醫就是喝湯藥!


人們到醫院找中醫看病,都是開方、抓藥,拎著一包包中藥回家熬制是天經地義的事。看了中醫沒開藥,等於挂號費白花了。其實喝湯藥只是中醫多種治療手段的一種。









眾人眼中的中醫






現在中醫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畢業之後能從事本專業的越來越少了;開大方的中醫是越來越多,真正能使用寥寥幾味經方的人是越來越少了;診斷上藉助現代儀器的中醫越來越多,能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準確診斷的醫生越來越少了;……



中醫怎麼了,中醫自己也病了嗎?在這裡我們不探討中醫自身發展所出現的問題,我們看看當下普通民眾是怎麼看待中醫的?






看中醫就是喝湯藥?






人們到醫院找中醫看病,都是開方、抓藥,拎著一包包中藥回家熬制是天經地義的事。看了中醫沒開藥,等於挂號費白花了。其實喝湯藥只是中醫多種治療手段的一種,真正高明的醫生治病時會根據病邪所在的層面,病勢的進退變化而採取不同的方法。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




上述論述既說明了病邪侵入人體的路徑,病勢的發展依次是皮毛,肌膚,筋脈,六腑,五臟,又指出了醫生應在疾病的早期予以干預,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病到了臟腑階段,才想起治療,再出手,治癒率也只能達到50%。






大家一定記得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




扁鵲過齊,齊桓候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候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候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候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候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候不應。扁鵲出。桓候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候而退走。




桓候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在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痛,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候遂死。






六大技法綜合應用有講究






與病邪在體內傳變的層次相對應的傳統中醫治療有六大技法:砭(刮痧)、針、灸、葯、按蹺、導引。



病在皮毛時期刮痧就行。比如說感冒初起,病在表層這時選擇膀胱經刮痧將邪氣排出體外就可以了。




比如小兒打噴嚏、流鼻涕,風寒感冒初起,家長如果不選擇馬上送醫院,先別著急吃藥!頭項結合部,正中線兩側凹陷中有要穴「風池穴」,是邪氣進入體內的直接通道。




家長可以用嘴吮吸那兩個穴位,再從上至下吮吸督脈(正中線)和督脈兩側的膀胱經(從頭至肩),如果有痧出來,感冒初起的癥狀即會消失。這種方法學名叫「吮痧」,孩子還以為家長和他嬉戲玩耍,在沒有任何痛苦時寒邪已被趕走了,何苦給孩子吃藥片、打點滴呢?




有最簡單有效又沒有副作用的方法不用,卻用藥物進入體內,入血再到皮毛,真是捨近求遠,不是聰明人的做法。且不說抗生素是寒涼的,就是那涼涼的鹽水進入孩子體內也要消耗不少能量啊,所以我們看滿大街的「小胖墩兒」、「豆芽菜」,大都脾胃虛寒。






再比如手足冰冷、陽氣欲絕的昏厥病人,馬上灸「神闕穴」(肚臍)就可以回陽救逆,而不必非要等將附子、乾薑、甘草的四逆湯熬制好,再給病人灌下去。




臨床上腎氣虛的病人如果參雜脾虛的癥狀,這類人群用湯藥效果就不明顯,這是因為脾虛,對藥物的吸收不好,所以藥效不會顯現出來,此時若在腰部的腎俞穴拔罐,直接補益腎氣會有出奇的效果。




(註:腎俞穴的位置在肚臍對面的脊柱向兩側旁開2指寬處,左右各一。每次可拔罐10分鐘,拔兩天歇一天,15天為一個周期,女性在經期時不可拔罐),而且巧妙的繞過了虛弱的脾胃。




有些手腳冰涼的女性,體內寒氣重,經絡堵塞的厲害,如果不先疏通經絡,單純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並不太好。




中醫思想與道家思想一脈相承,強調「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只有合適的,沒有最好的,合適就好!中醫的六大療法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治療層次:臟腑的病多用藥,經絡問題多用針、灸,病邪在表的多用刮痧……



生活中,人們生病看醫生時多數病已成形,病邪屬在臟在腑的範疇,這就需要多種方法一起配合治療,各自發揮在治療上的優勢方能手到病除,而不是單純依靠其中某一個法來解決,這裡面需要高度的智慧,所以只會開湯藥的大夫未必是好中醫。




一個好的中醫師應該精通上述六法,但由於「刮痧」、「按摩」的治療方法耗費體力、時間又長、不容易賺錢,像工匠一樣,形象也不好。




而開方、抓藥不但能用最少時間、最少體力為人看病,同時又展現了醫生的學識、權威的形象,所以經歷代演變下來,最終「以葯為主」的治療方法成為中醫的主流,而刮痧、按摩則淪落為民俗療法,殊不知:平凡之處見真知。




西醫把身體當做一部機器,某個零件壞損,更換維修一下。而中醫把身體和精神當做整體,陰陽二氣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往往通過讓身體恢復到陰陽動態平衡的狀態,不適狀況也就治癒了。




所以在預防方面更有優勢。而調整的途徑除了內服中藥,還有藥物外敷、冥想、芳香療法、葯浴以及心理療法。看完今天的文章,真心希望大家能夠把對中醫「必喝湯藥」的誤解消除!





<END>



摘編於《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繼續給大家推薦《

逐層講透中藥:揭示中藥用法不傳之秘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醫藥分家,是中醫的現狀,中醫師只管開方,中藥師只管藥物。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更好地運用中藥,作者姬領會編寫了此書。《逐層講透中藥:揭示中藥用法不傳之秘》分上下兩篇:上篇探尋中藥功效來源之秘,從中藥的陰陽屬性、五氣、五味、物質構成等方面揭示了中藥的功效。下篇揭示中藥臨床應用之律,包括單味葯應用之律,藥物配伍應用之律,處方用藥之律,處方的謀略等內容。語言生動、平實,重點鮮明。本書適合中醫臨床醫師,及中醫愛好者參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我見到偶像了!|小編講堂之中科院物理所交流回顧
漫畫連載 | 圖解《中醫藥法》(二十一)
關於藿香的另一個秘密
女人氣血不足會變醜?這5大特效穴,據說能快速補足氣血!
漫畫連載 | 圖解《中醫藥法》(二十)

TAG:中國中藥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對白茶中的壽眉有誤解,請你看過了!
純中藥製劑安全無毒?家中常備來保健?你對中藥有這些誤解
你們對中醫的誤解,我必須要解釋一下!
這些年我們所誤解的中醫 | 靠譜中醫說
關於養肝和乙肝有這些常見的誤解,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現在覺醒也不晚……
你對蜂蜜在我們健康上有哪些誤解?你看老農說對了嗎?
鴻茅藥酒事件——中醫藥從不怕被質疑,但是怕被誤解
中醫的本質:樓宇烈:我們對中醫有多少誤解
對癌症常見的誤解
這六個常見的說法,都是對焦慮症的誤解
中醫的本質|樓宇烈:我們對中醫有多少誤解
普洱茶常見的誤解有哪些?
看臉時代:一見鍾情都是見色起意?你對它的誤解太深了!
中醫養生:不要在誤解雞蛋了!要不要在錯誤的吃雞蛋了!否則就是在吃毒藥!
看來大家對他有點「誤解」啊?
腦鳴醫療動態:被誤解的中醫!
為什麼說「害怕」是對「恐懼」最大的誤解?
如果你對催眠治療有很大的誤解,一定要看
呃,你怕是對夜店有什麼誤解?
別讓你的無知傷害了寶寶!夏天常被誤解的三件事,看看你中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