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古時稱「璽」:先秦印章源於勞動工具

印」古時稱「璽」:先秦印章源於勞動工具

「印」,又名「印章」,古稱「璽」,是我國書法和雕刻相結合的獨有藝術門類。古代典籍中關於印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貨賄用璽節。」這個「璽節」就是後世所稱的印章。

先秦印章:源於勞動工具

古璽起源於勞動工具——印模。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是我國璽印濫觴期的代表作。最早的印刷術得到了印模的啟示而形成。古人云:「古有印模拓印,用以傳道先人之法;鈐著痕迹謂之印,深擦謂之刷;深擦而使痕迹著於紙帛之上,謂之印刷」。原始社會的璽印主要用於陶器的生產上,「龍山文化」出土的陶器上的同文印跡說明了夏代已在陶器上使用璽印了。《後漢書·祭祀志》記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璽印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夏商周三代以後,「印者,信也」,璽印已成為權力的象徵與憑信。那時,官員以佩璽來顯現自己的權力和身份;政權信函往來,則在封口的泥塊上用璽鈐印,以防人偷看。20世紀30年代中期有三方青銅「商璽」(瞿甲璽、亞禽氏璽、奇文璽)出現,當代考古學者徐暢考證後認為,它們是商代武丁到祖庚朝諸侯的權力信物,這說明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大傳所載:商「湯以印與伊尹」一事,完全是事實。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經濟、政治的發展,手工業漸趨發達,璽印的用途逐漸擴大,被廣泛使用於公文、財物、倉庫等封檢,作為吉祥或辟邪之物的佩戴,或作為伴隨墓主的殉葬以及公用財物、器物、牲畜的烙鈐等等。這個時期還無印章一詞之說,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所佩的印章都稱璽。鄧散木在《篆刻學》中講道:「(璽印)大者數寸,小者才至累黍,自天子以至庶民,所佩所執者,皆得稱璽,質之金玉,紐之龍虎,亦各惟其所好。」這一時期的古璽有官璽、私璽、圖像璽等。官璽多為銅質,白文鑿鑄,朱文較少,其文字為大篆。印面大約在2至3厘米左右見方(偶有長方),多為鼻紐,少數為柱、亭等紐。私璽,以姓名印為主,一般約1至2厘米見方。朱文私璽往往是寬邊細文,白文私璽則多加厚邊框。春秋戰國亦出現不少的圖像璽,主要刻鑄人物、飛禽、走獸等圖案和幾何紋飾的圖像,具有禳災祈福與玩賞之功用。春秋戰國古璽使用的是諸侯各國的文字,同一文字的寫法往往各異,但從筆法上看,卻剛勁有力、生動活潑。

秦漢印章:天子獨稱璽

「六王畢,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創建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帝國。為了維護「大一統」的體制,秦代官印與戰國官璽明顯不同,東漢衛宏《漢舊儀》中說:「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璽只有皇帝獨享,其它用印通稱「印」或「章」。此後印章成了權力的象徵,對於佩戴印章,尤其是官印,有了嚴格的等級區分,按官職大小、俸祿多少來決定印章的大小、質地、綬帶及顏色等。

漢代是印章藝術發展成熟的鼎盛時期。漢官印分鑄印、鑿印兩種,一般文官多用鑄印,只有將軍印和給少數民族的官印多為鑿刻。將軍章是漢印中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它是在預製的金屬印坯上擊鑿印文,這是由於軍事活動頻繁,武將調遣大多因軍情緊急而必須立即拜封,印章便只能倉促鑿成。明朝的甘暘在《印章集說》中言:「鑿印以錘鑿成文,亦曰鐫,成之甚速……名曰『急就章』軍中急於拜封,故多鑿之,以利於便」。將軍用「急就章」,官職高的兩鑿成文,印章比較規整,官職低的一鑿成文,簡單隨意。

隨著道教的流行,漢代還有一種刻有「黃神越章」、「天帝神師」、「黃神之印」等道教用詞語的印章,為道家和信教者隨身攜帶,作為辟邪降魔、消除災難之用,被稱為「厭勝印」。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登涉篇》中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也。」

魏晉印章大多延續漢印的形式與格調,官印大致和漢官印相同。但製作上鑿印多於鑄印,印鈕有龜、駝、鼻等形制,工藝不及漢印精美。魏晉時由於封贈給少數民族的官印較多,為了使民族懷柔歸順,都在印首冠以「魏」、「晉」字樣。在封贈時多較倉促緊迫,故以鑿刻為主,因此形成了獨特的鑿印風格。

隋唐官印:佩戴變匣裝

隋代由於紙張在政府公文等方面的普遍使用,公印不再局限於簡牘上所能取得的狹小平面,於是印的邊長從2.3厘米左右(秦漢一寸)猛然增大到5.4厘米左右(約合隋二寸)。由於印體加大,公印不像秦漢時期那樣刊刻職官名發給官吏本人佩戴,而是轉為發給以官吏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職官印向官署印的轉變。公印不再佩戴而變為匣裝,置諸衙署。

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唐宋時期印章的憑信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為了使鈐蓋在紙、帛文書上的印記更加清晰可識,官私印均大量採用朱文形式,以求其清楚、醒目。隋唐官印尚線條流動,到了宋、金時代,形成了一種以小篆文字為基礎而一概筆畫摺疊盤曲之法的「九疊文」入印,形成了過分誇張和變形的官印樣式。自宋代開始,還形成了一種以個人名號花寫而製成的「花押印」,目的是使他人對自己的籤押憑信不易模仿。

由於唐、宋時期書畫藝術的發展,不少名家把印章用於書畫,出現了收藏鑒賞印。詩人陸龜蒙在《戲題襲美書印囊》詩中說:「鵲銜龜顧妙無餘,不愛封侯愛石渠。應笑休文過萬卷,至今誰道沈家書。」他認為印章藝術的妙趣,勝過沈約的書。從此以後,印章的用途,開始由實用走向了藝術的道路。

兩宋時期,與中原漢族政權對峙的皆為少數民族政權,在相互征戰的過程中,印章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靖康之難後,宋朝官員倉皇南渡,印信多有遺失。南宋又重鑄公印,不過在印文前「加『行在』二字,或冠年號以別新舊」(《宋史·輿服志》)。而在金建國之初,則使用征遼伐宋過程中掠去的遼、宋官印。正隆元年,海陵王改革金朝官印,追繳襲用之遼、宋舊印。金朝末年戰事頻繁,只好擴大軍隊,增設軍官,致使同一軍職和同級軍事機構的公印數量激增,同一名稱公印只好按順序編號。編號有兩個系統,即五行系統和千字文系統。

明清印章:私印文人化

元朝的公印有漢文印和八思巴文印兩類。前者用於八思巴文頒行以前的元代早期。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命令國師八思巴創立拼音文字——八思巴文,即所謂「蒙古新字」,以後漢文公印就越來越少了,元八思巴文公印的一大特點就是背款皆為漢字。元代以前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因質地太硬,普通刻刀不能刻之成文,只得寫好篆書後請工匠來刻。元朝篆刻名家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花乳石質地細軟,容易雕刻,從此士大夫紛紛仿效,學制古篆印章,為明清篆刻藝術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明代內閣印用玉箸文銀印,直鈕,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將軍印用柳葉文,平羌、平蠻、征西、鎮朔等將軍印用螭鼎文,皆銀印虎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其餘百官印都用九疊文,銅印直鈕。明代直鈕已由兩宋長方形板狀鈕變為上小下大的橢圓柱狀,加高到8厘米左右,形成後世俗稱的「印把子」。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之父名「印」,為避諱,其時,官印均不可稱「印」,而於印末刻「符」、「契」、「信」、「記」等字。清代百官印等級區分十分嚴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最常見的是漢滿文對照同時出現在印面上,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點。

明清私印最主要的特點是「文人化」,印材以石料所作為多,一改以前主要靠印工制印的局面,印文主要由書畫家親自提刀,一般文人、書畫家幾乎無不喜歡用印、藏印。中國書畫所謂「四絕」,即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模式在明代愈益興盛起來,四者相互滲透,相互滋養,印章常常成為文人寫意畫和書法作品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明末清初更是形成了印學的幾個主要流派,分別是皖派、浙派、莆田派和雲間派。到了清代有印社出現,比較著名的是西泠印社、樂石社和龍淵社。齊白石先生以畫好而聞名天下,但他卻說:我最滿意的,一是我的詩,二是我的印,三是我的書,四才是我的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歷史頻道 的精彩文章:

劉備關羽的兄弟假象:荊州之戰實為借刀殺人?
一方田黃印章賣到1.6億,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印章?
金絲玉帶給人們十樂,你品出幾樂?
市民20年收藏八千枚門券
宋詩中的七夕書寫

TAG:光明網歷史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古詩詞教學「新工具」:究竟何為吟誦?
英國皇室專家爆料稱:女王把梅根視為穩固君主制的有用工具
「獨派」為何稱《延禧攻略》是「統戰」工具
手繪 工具介紹
古代計量工具背後的文化之——稱
楊瀾代言的手工工具,了解下!熱熔膠、衍紙材料包特惠活動!
木工手工具 郝維起丁炳寅編著 林業清晰版
從吳昌碩的「鈍刀硬入」說說工具、刀法、印風
山西垣曲發現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
遠古的孔加工工具
傳統的木工工具介紹
PS之巧用仿製圖章工具去除圖片水印
手工必備強力膠水!誰用誰知道!品牌手工工具、材料特惠活動!
木旋工具於材料
李彬:核武器重新成為美國爭霸的工具
古代制玉工具——片具、砣具、線具
古埃及史及華夏上古史的教科書和工具書——《鷹蛇之夏·發現夏朝》讀後感
林鵬、諸玄識、董並生:作為偽造「古希臘」工具的「西方考古學」(中)
華為方舟編譯器編譯工具正式發布
人工智慧系列文章之產業篇其二:智能運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