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四十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四十

南懷瑾大師解讀《瑜伽師地論》:「伽」字在中國密宗的翻譯是加一個斜玉旁(珈),念ga,北方人讀瑜珈(yǖ-jia)。「瑜伽(yǖ-qie)士」就是修鍊瑜珈(you-ga)成功了的人。一地一地,地就是範圍,分成十七個範圍來說明。由普通一個人的人生講到世界,講到物理、物質世界,講到整個宇宙;物理世界講完了,迴轉來講怎麼樣修持,怎麼樣修心,證得形而上的這個道。然後,又分開講小乘道的第一步怎麼樣修持,大乘道怎麼樣修持,一直到成佛之路,一百卷整個地說完了,所以叫「瑜伽師地」。此講座共四十講,並附珍貴部分錄音,歡迎跟隨學習,堅持以恆,必有大成就。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四十

「複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粗重所隨故。即於此身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暫遇冷觸。即於此身苦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為熱灰所觸。即於此身不苦不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離冷熱等觸。自性毒熱而本住故。薄伽梵說。當知樂受壞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樂受行苦故苦。又說有有愛味喜。有離愛味喜。有勝離愛味喜。如是等類如經廣說。應知墮二界攝。又薄伽梵建立想受滅樂為樂中第一。此依住樂非謂受樂。又說有三種樂。謂離貪離嗔離痴。此三種樂唯無漏界中可得。是故此樂名為常樂。無漏界攝。

複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又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謂腑藏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餓鬼傍生人中有粗段食。謂作分段而啖食之。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消化無有便穢。

複次淫慾受用者。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淫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猛利苦。由此因緣。彼諸有情若男於女不起女欲。若女於男不起男欲。何況展轉二二交會。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淫慾。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凈流出。欲界諸天雖行淫慾無此不凈。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四大王眾天。二二交會熱惱方息。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亦爾。時分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知足天。唯相執手熱惱便息。樂化天。相顧而笑熱惱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第五卷)

我們現在繼續這一段,對於生命存在的這個身體的觀念,基本上,開始學佛是怎麼樣看法。對了,正好講到這一段,下個禮拜又正好接著開始《禪秘要法》。

「複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當云何觀?」重點來了,現在我們用功最大的苦惱,就是身體障礙去不掉。你注意,不是只講我們,不要把我們看得很了不起,三界裡頭的「有情」,有情就是眾生,眾生不只人,豬、牛、馬,乃至於細菌都在內,乃至於植物也在內,植物有生,沒有命,它沒有靈性,沒有思想,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生。

所以說,殺生不殺生……你把一個花摘掉它一個葉子,一個菜,你把它少了一個葉子,它並不是舒服的,還是不舒服。所以,真到了不殺生,談何容易啊!真到了不殺生,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如此享受可以,那是達到了真不殺生。

所以,我在西藏一看,他們小魚不吃,一抓到小魚趕快放生,專門吃大的。誒,他有理由啊,大的一個生命是犧牲了,趕快給它念經超度,使我們很多人得活;吃小的,我們一口吃了很多個生命,都在造業,所以,他寧可吃受大業報的……。一頭牛,可以使很多人活著,小魚,這麼一口,一夾,幾十條生命,所以,這個理由很難講。我一看:對呀,你們這個想法很對呀,沒有錯。要吃菜,你覺得是不殺生,照樣在殺生。所以,不傷命是對的,實在並沒有傷它的命。可是,生與命兩個東西……所以「三界有情所依之身,當云何觀」?怎麼看呢?

「謂如毒熱癰,粗重所隨故。即於此身,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暫遇冷觸。」他說,佛學基本上對於生命的這個身體怎麼看法,那麼,同道家莊子一樣看,生命是個累贅,是個毒瘡,是個毒瘤,是很難將就的,粗重所依故,一切粗重的業都由它而引發。那麼他說,對於這個身體的存在,「樂受生時,當云何觀」?有快感的時候,有快樂的時候怎麼看它?「謂如毒熱癰,暫遇冷觸」,等於我們生病的膿瘡,天天在發燒、難受,突然碰到一下清涼,偶然暫時舒服一下下而已,對享受是這樣看。

「即於此身,苦受生時當云何觀?」受苦的時候怎麼看呢?「謂如毒熱癰,為熱灰所觸。」他說,等於發燒的那個毒瘡,又碰到了燙的灰敷上去,苦上加苦,無比的苦。

那麼,對於這個身體,「即於此身,不苦不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離冷熱等觸,自性毒熱而本住故。」他說,等於生了一個毒瘡的人,離開了那個時候,總算高興了,又不冷,又沒有熱,外界沒有感觸了,本身這個毒瘡的熱性、發燒還是在。

所以,照佛經這一段看來,就是一句話,我們大家活著,本來就是燒公、燒婆,都在發燒的,哈哈,都在發燒,這個毒瘡在發燒。這一段不是我編的,他那麼說,我不過換一個名字,大家聽到那樣很難受,故幽默一點。

「薄伽梵說」,就是佛說的,「當知樂受,壞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樂受,行苦故苦。」 佛說的,反正是個苦,人生就是苦。他說,當你在享受的時候,享受都很短暫,快感是很短暫的,快感沒有了,所以感覺到痛苦。至於苦來的時候,苦上加苦當然苦。不苦不樂的時候呢,你覺得是不苦不樂,行陰還在,生命的連續性會運動的,運轉始終在,還是苦。

「又說有有愛味喜,有離愛味喜,有勝離愛味喜,如是等類,如經廣說,應知墮二界攝。」「又說」,佛又說,世界上的生命,有了「有」,貪著「有」,現有的生命抓住了,對於現實很喜歡,想佔有,佔有了就很高興,這是凡夫境界,凡夫個個想佔有,凡夫裡頭就多了……

你看那個狗與貓,本來兩個玩啊,兩隻狗很好,只有吃的時候,一把就抓住,「嚄」,佔有之態就看出來了。你說我們比它高明嗎?(同學:差不多。)呵,什麼差不多?!一樣!如果你碰到個愛人,旁邊慈仁師要來搶的時候(眾大笑),無比的仇恨!就想佔有她,你就看出來了,什麼差不多啊,你太客氣了!人比那個畜生還不如,老實講,人比畜生還不如。

這就是說,這屬於什麼呢?「愛味喜」,得到了、佔有了就喜歡,所以,財產屬於我的,兒女屬於我的,一切屬於我的,功名富貴屬於我的,權位屬於我的,那無比地喜歡。

所以,朱元璋當和尚化緣化不到,餓扁了的時候,苦的不得了。後來當了皇帝,在皇宮裡跟太太拍著大腿:想不到我朱元璋也有這麼一天!「愛味喜」,佔有,佔有四海,那個多高興啊!

聖人境界「離愛味喜」,那就是聖人境界,離開了這些,此身都不要了,越放下一分,自己高興一分,徹底放下就是最高興的時候,「離愛味喜」。

「有勝離愛味喜」,更高了,不但是放下了,還證得道了,一切自然而離,不離而離,離而不離,就在世間中無所沾染,「勝離愛味喜」,「如是等類,如經廣說」,「應知墮二界攝」,包括在兩界里。

「又薄伽梵建立想受滅樂,為樂中第一,此依住樂,非謂受樂。」 佛說的,所以分析怎麼叫「建立」,佛沒有說法以前,沒有這個學說成立;佛說了法,大家知道修了,成立了這個學說。所謂五蘊的色,我們身體存在,現在講身體就是色法,不談了,色法的中間就有苦、有樂了,苦樂哪裡來的?因為有思想、有感受,就是知覺與感覺,知覺、感覺滅了就得道,道得了就滅,滅了「想受」,寂滅最樂,是為第一,「生滅滅已,寂滅最樂」。

那麼,這個樂是怎麼樂法呢?得了道的也同我們的快樂一樣嗎?那你就完全想錯了。「此依住樂,非謂受樂」,所以,得了道的那個清凈境界不是我們現在感覺的身體、心理享受現實的那一種樂,「住樂」,永遠一道平等,清凈自在,在這個樂境界不生不滅。

「又說有三種樂,謂離貪、離嗔、離痴,此三種樂,唯無漏界中可得,是故此樂名為常樂,無漏界攝。」真正離開了貪嗔痴。所以,你們看了這一段,可以把它特別抄起來、貼起來,幹什麼用啊?有時候我罵你有貪嗔痴的時候,你說:「是嘛,我還沒有得無漏果嘛。」我就沒有話講,不會罵你了,呵,你說佛說的,對呀。

要絕對離開貪嗔痴,「唯無漏界中可得」,得阿羅漢果,徹底離掉了,否則總有。「是故此樂名為常樂」,因此在理論上,離貪、嗔、痴、慢、疑得了道,叫做常樂。

所以,有些法師們研究佛學,看到了《楞嚴經》提到一個「常」字,就把它貶到外道里去,「真常唯心」。他不曉得這是一個名詞,是理論性建立的「常」。所以,書都沒有讀通。我看到只好一嘆!哎,你說叫我寫篇文章批評吧,呵,我的傲慢是大傲慢,我說:他還值得我批評啊,批評都懶得批評,不值一談了,自己書都沒有讀懂。所以,你們以後注意,不要搞錯了。所以,這種「常樂」境界,這個「常樂」是理論性建立的名詞。

「無漏界攝」。

「複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現在講飲食這方面,飲食、男女。

三界裡頭,飲食維持生命很重要,飲食有三種。飲食是可以使一切眾生維持壽命,但是,飲食裡頭分觸食、意思食、識食這三種。

觸,我們吃飯是觸食裡頭的段食、摶食,用手一塊一塊吃。我們飯吃到胃裡頭,喉嚨以下——你們知道嗎,這些常識你們都沒有的啦。我們的味覺只到這裡(師示喉嚨),對不對?只到這裡一節,對不對?這裡下去的這一節還有沒有味道?有,甜味還覺得到;再一下去到胃上,沒有了。

所以你看,我們中國人吃藥,草藥一大堆熬起來,咸甜苦辣酸,管他媽的,一碗……我小的時候吃藥,鼻子捏著的,草藥熬的那個味道我就聞不來,吞就是了,很難過。

西藥就進步了,你看看,西藥為什麼包糖衣,一進去這一節,舌頭吸收甜味,觸食,感觸甜才舒服。所以,計算這個葯甜的成分,到嘴裡剛好咽下去這一段;真正那個葯苦的時候,到胃裡才發起作用,這叫科學,你不知道吧?所以,為什麼用糖衣,這屬於製藥的進步。我們以前沒有進步,苦的、辣的一起來呀。

所以,這個是觸的道理,飲食就是觸,接觸。我們外面碰到東西是外觸,五臟六腑內在的是內觸,這是觸食。

思食,我們現在新的名稱就是精神食糧。像你們受了教育的,有讀書的習慣,叫你一年不看書,受不了吧,很難過吧?當然,看書不一定是看正書,叫你看佛經,你思想也受不了,看黃色小說比這個輕鬆。你在看黃色小說、看其他的小說,是不是思食的一種,帶著有觸食的作用?那是什麼法則呢?思食,意識的境界。

飲食分這幾種,「觸食」、「思食」、「識食」。

怎麼叫識食?入了定的人八萬四千劫不需要吃飯,識食,知道嗎?

所以,我們氣功練到了,也可以不吃飯,氣功還屬於觸食。所以,我們吃的飲食是觸食最粗的一種。所以,飲食分這幾種。

一個人的精神,有時候……,譬如說,像我們老將軍坐在後面,傅代表老人,老輩子打仗的時候,有許多人在戰場上打日本人,我們看到很多朋友受了傷了,帶兵的軍官,要把這個被日本人拿去的陣地非把它打回來不可!一看,自己身上子彈打進來,馬上就要倒下了,「不死!打進去死!」打進去佔領了這個地方,「哈哈」,死掉了。他那一段活著,就是精神的生命撐著,硬撐住不死!這裡拿布子包一包,流血的洞隨便抓一點什麼塞著就算了,反正精神已經……那才真到達了修道的忘身境界,拿這個精神來修道,沒有不成功的。這個思食的重要,思想的這個精神……。

所以,為什麼觀想成就了的人,可以入定不吃飯、不飲食、不大小便?那個觀想成功就是「思食」,思想這個「思」,你本身就在吃。入了定則是識食維持生命

所以,這些都要研究清楚哦,你們學佛,我經常罵你們不好好看佛經,佛學沒有搞好,就在這裡。一天到晚佛教刊物辦了那麼多,五陰、十八界、十二處、三十七道品,翻來覆去在那裡算賬,不討厭嘛,這是真的。

這三種飲食使一切三界有情的「壽命安住」,存在。「段食」,看到吧,分段,我們一天吃三餐是段食,也叫做摶食,拿手抓來吃的。尤其印度人更是摶食,吃抓飯,拿手抓來吃。西方人拿刀叉,我們拿筷子,摶食。段食一種,只有欲界的眾生吃的,我們欲界眾生是分段的飲食。

但是,講到段食也很可憐,越是毒蛇猛獸,它一輩子吃不到幾餐好的。那個老虎、獅子真叫它吃飽啊,差不多要半條羊、半條豬,那個胃才吃飽一點,然後再舔舔舌頭,睡覺了。吃飽了,它再不想吃人,餓虎才吃人,餓極了!許多動物的生命,這個分段的飲食沒有吃飽過。

所以,動物變成畜生道,畜生道多半還在餓鬼中,可憐!

像我們一天吃三餐,然後還覺得不夠,吃不夠蛋糕湊,拿蛋糕來湊一湊,舒服得很!在欲界裡頭這個是享受。

所以,「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

(同學:什麼叫意食?)思食啊?意跟思兩個連著的,「意」同思想的「思」連著的。

「又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謂腑藏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 地獄裡的眾生吃不吃呢?還是吃,需要飲食。他本身那個生命腑藏裡頭有一種氣在動。我們不看別的,看烏龜,它就吃氣。譬如很多動物,蛇、蛤蟆、青蛙,冬眠的時候,幾個月在土裡不吃,還活著。那個時候,它變成地獄、餓鬼道的生命。那個生命,你說,它要不要吃飲食?要啊,它的身體內部有一股氣流可以維持它,意識還是有的。

你看,我們餓了的時候怎麼吃啊?也就懂了,我們餓了的時候,看到東西想吃的時候,(師示吞咽動作)已經吃了,嘴一動,一咽,這個氣還是吃了,雖然不能像吃飯那麼飽,不咽更容易死,咽一兩下也容易飽一點。

我們當過兵,餓過飯的時候,知道肚子餓得要命,前面還沒有走到,怎麼辦呢?只好嘴巴……(師示吞咽動作)「啊」,也飽一點,這就體會到了餓鬼的吃。

「餓鬼、傍生、人中,有粗段食,謂作分段而啖食之。」就是吃別人的生命。

「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還有一種最細妙的飲食是什麼?「羯羅藍」是什麼?胎兒位。胎兒也要吃啊,胎兒就靠臍帶裡頭母親消化來的營養給他在臍帶裡頭輸送過去,通過臍帶輸送,臍帶跟母親那個腸子連著的,胎兒是靠這個輸送過來的營養,胎兒是靠這個吃。

「羯羅藍等位有情」,不止一種,胎兒是一種「有情」;以及欲界里的天人,欲界里的天人比我們高了,四天王天,乃至彌勒菩薩現在在那裡當天主的那個兜率天裡頭,他們吃不吃呢?也吃,那是微細的飲食,很微妙的,比我們的好吃多了。

「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節,尋即消化,無有便穢。」所以,這個微細的飲食,就是我們工夫做到了會體會到。所以,真正工夫修到了,可以不吃飲食的時候,老實講,是在吃這種微細的飲食,所謂天人之食。那麼,這種也是段食,流到一切身體內部馬上消化了,不會變成大便、小便了,欲界天的天食已經很高了。

至於維摩居士手一伸,到香積世界拿下來的那個飯,那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是識食的境界,識食所變化的神通飲食。那個只要吃了一口,你就長生不老。慢慢求吧,多修一修。這是講人生的境界。

「複次淫慾受用者」,飲食以後,男女性的關係。

「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淫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猛利苦,由此因緣,彼諸有情,若男於女不起女欲,若女於男不起男欲,何況展轉二二交會。」 地獄裡頭沒有淫慾,那真是不起分別了!不是得道不起分別,女的看到男的、男的看到女的,彼此都討厭了---苦啊!只有苦!所以,女對於男不起女想,男對於女不起男想,「何況展轉二二」,何況兩個合在一起,不可能,地獄裡頭沒有淫慾事。

這裡頭有個巧妙了,所以,淫慾是好是壞,欲界裡頭又是個問題。

「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淫慾,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凈流出。」鬼道也有性慾,傍生即畜生、人都有性慾,「所有依身」,我們這個身體叫依身,這個身體是我們依報,我們的正報是我們的意識思想,就是知覺、感覺了。那麼「苦樂相雜」,苦跟樂兩個相雜,「故有淫慾」,所以有淫慾。「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凈流出」,這個「男女輾轉」,兩個人兩性的關係在一起,這是欲界里的。

這個裡頭我還插一個笑話,好幾個月前,有個同學從美國回來。吃中飯的時候——我們在下面吃飯時,都是亂七八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下層地獄,沒有什麼話不談的。那個同學報告說:「嗨,我聽了個笑話,笑死了!人啊……」談到人的重欲,我們吃飯時談……這個人真是莫名其妙,豬牛狗馬對於性的關係都是定時的,「哎,老師啊,有個典故,我才聽的。閻王有一天判罪,然後規定啊……」他講的很多,我忘掉了……老鼠的兩性關係,一個禮拜一次,什麼是一個月一次,馬是多長時間一次?好像是二十天一次啊,好幾樣動物他都報出來,這是科學哦,科學研究過的。然後講,這個馬就吵了:「閻王,你不公平,老鼠跟我兩個不能比呀,它那麼小,它都一個禮拜一次,我們怎麼……」其它的動物也在吵……。後來,人等不及了,就跑去問閻王說:「那我們呢?」閻王煩死了,說:「隨便、隨便!」所以,人就變成很隨便了。(眾笑)我說這樣啊,我想這種故事大概是外國人編的,但是,編的也很有道理。

詳細講起,人比畜生還要隨便,這隨便的道理呢?那中間有大問題了,你不要簡單看過去。所以,我叫你們研究,研究天人,佛法里要寫書的資料太多了。

「欲界諸天,雖行淫慾,無此不凈」,比我們高升的,包括天人,他們也有性的關係。但是,沒有所謂漏丹、漏精的問題,可是有性的關係。

「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但是,他們所謂氣交,漏不漏?還是漏,氣漏的。欲界眾生漏精,天人境界,比我們高的欲界天人是漏氣。

所以,你們做工夫有時候漏氣,真的哦,你們漏氣,當然,天人境界的漏氣……。還有,你們有時候做夢夢到屙大便,那是最漏氣的,那真是堂而皇之漏屁、漏氣呀,哈。你們不要自己覺得沒有漏,雖然不漏精,有時候經常在漏氣,很嚴重。

所以,欲界天人的漏叫氣交,欲界眾生的交是精交。那麼,能夠把氣交反轉來的,那就又升華了。

「四大王眾天,二二交會,熱惱方息。」再高一層的天,四天王境界有沒有欲?有欲,他兩個人只要一抱,兩性一抱就行了,就成功了,那等於說是神交。

「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亦爾。時分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知足天,唯相執手,熱惱便息。」只要互相一抱,或者一拉手,已經達到目的了,境界越來越高。

「樂化天,相顧而笑,熱惱便息。」更不同,兩個人看到,對望一下,笑一笑,就行了。

「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 ……

「又三洲人。攝受妻妾施設嫁娶。北拘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唯除樂化天及他化自在天。又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歲。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

複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樂化天。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是名第二欲生。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他化自在天。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是名第三欲生。復有三種樂生。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答由三種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鮮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第五卷)

……就是說,性的問題有精交、氣交、神交,一層一層的升華,果報不同,享樂就不同,就是升華的不同。這同你們做工夫有絕對的關係哦,你們注意啊!假設不懂佛法,這些佛法白讀了,太可惜了,都是寶貝啊。

那麼,講人世間,我們這個世間,「又三洲人,攝受妻妾,施設嫁娶。」我們這個世界,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洲這些等等,有男女、有婚姻制度。

「北俱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 只有北俱盧洲人沒有什麼佔有性,這個丈夫屬於我的、妻子屬於我的,沒有這個事無婚姻制度。

「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也沒有像人世間的婚姻制度,這個屬於那個的,那個屬於這個的;這個是某人太太,那個是某人丈夫,不是這樣的。這裡老師說錯了,如三州人一樣,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也有婚姻「唯除樂化天及他化自在天。」化樂天以上,他化自在天,已經沒有什麼夫婦歸屬、佔有的制度,沒有了。一切有情,看到有情就……

「又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至於再進一層呢,生人的時候,沒有在娘胎裡頭,「處女」不是說處女,「處」就是安處在女人的肚子里,叫「處女」,不要看錯了。所以,玄奘法師翻譯的文字,有時候該打兩個手心,我可以當他的國文老師,有時候翻的不好。

無有「處」女人胎藏中的事情,這個生命不在女人胎上。四天王天生人是什麼?在父母的肩膀上生,不從下部生。只有我們人同欲界畜生眾生是從下面出來。四天王天生人,從這裡裂開了就出來。不一定,女人也可以生,男人也可以生,看他兩個同意了,男女倆:你生啊,我生?哈,兩個講好了,說從哪裡生就哪裡。

「如五歲小兒」,那麼,四天王天嬰兒一出來的時候,像我們人世間五歲以上孩子那麼大,「欻然化出。」出來不是像我們胎兒慢慢爬啊,在產房裡光聽到媽媽在叫「哎呦啊!哎呦!」有些還在罵人呢。

你到產房一聽,熱鬧得很,在罵人,罵這個丈夫:你這個短命鬼,都是你害我的,我再也不上你當了!然後,生了孩子滿月了,兩個人又蠻好,嘿,那時候罵得要命。哎呦,有些女人痛的時候,那個手把後面的鐵床一拉,那個力氣不曉得怎麼來的,鐵床都拉彎了!這些都要去看過,才能講修行;看了以後,我告訴你,比看白骨觀的味道還差,看到人啊,都沒有意思了,怎麼那麼可憐!好可憐!好苦!覺得人好苦,產房裡一看,哎呀,真痛苦!

那麼,有一個心情,對於自己的母親啊,無比地懷念,原來我是她那麼受苦生出來的,很難過。就是這個世界。

在四天王天,並不像那麼苦生,在父母懷中、肩膀上,先是一股煙一樣一冒,一出來就是五歲那麼大的一個嬰兒,是「欻然化出」,已經接近到化身的階段。

「三十三天如六歲,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三十三天的嬰兒生出來,開始就等於我們現在「六歲」那麼大,「時分天如七歲」,一層一層高,「知足天如八歲,化樂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等於我們這裡「十歲」小孩那麼大。

那麼,這裡問題來了,上面不是講過,身體越大受果報苦越大,那天人不是受苦大?是,但天人受樂也大,天人是樂中之苦,所以,還是受苦,始終離不開八苦,天人有天人的痛苦,對不對?

沒有房子的人有痛苦,你要曉得,有了這些房子,痛苦比窮人還要痛苦啊,地捐、稅捐、水電捐……,像我們這裡五層樓,每一個月這一層樓的管理費就要三千幾呀,我的媽媽、外婆啊!

你不要有房啊,你們在這裡享受的都不知道啊,呵,沒有我們在那裡辦事,你們有這裡的享受啊?!所以,還在這裡拱進來、拱出去的,你對我不痛快,我對你……笨死了!我們辦事才痛苦呢。這兩天公事又來了,十樓到十五樓交稅要交五、六萬,他說我們這裡是營業的所在,所以我發了脾氣,到稅捐罵他:你們懂嗎?我們怎麼算是營業的?!公事收回去,不收回去告你!辦事錯了,呵,我們營業了什麼?哎,可是,沒有房子何必受這個罪呢,他就不來找你了。所以,由此你可以想到,天人境界的苦是一樣的。

「複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他說,生命的存在有「三種欲」,欲生的生命存在,有些眾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住在「欲塵」中,欲界的「欲塵」等等。因為我們住在「欲塵」,有些人富貴自在,有錢有功名。「彼復云何?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從我們人類起,同比我們高的四天王天,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神,什麼**聖王,老七、老八的,(同學:七爺、八爺。)七爺、八爺的,走起路來這個樣子的,呵,這些都還是天王天的部下,但是,比人已經不同了。「四天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就是「第一欲生」,第一層。

「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樂化天,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是名第二欲生。」那麼,我們這個人類同天王天的欲塵,是靠物理的現住在享受。高一層的,所謂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哈,我們還不要說成佛,做到那個樣子也不錯,等於有神通,要黃金玩玩嘛,自己「哈」一口氣,黃金就出來,就變化得出來,叫他化自在天。如果你沒有結婚,自己帶一個瓶子出門,一邊要酒喝,叫一聲瓶子:哎,酒來!酒就來了;然後說:叫一個女的或者男的,男士也好、女士也好,出來唱個歌吧,吹一口氣就跳出來了,他化的。

中國《神仙傳》上那個壺翁,壺翁的故事讀過沒有?他就做到了,壺翁是個神仙,他出門背一個葫蘆,《淮南子》上面說的,葫蘆裡頭……然後,到了休息時,要喝酒了,把葫蘆打開,「出來。」叫他的太太出來了——所以你看,不要買飛機票,呵,就帶走了。太太一出來以後,「做飯吧……」有酒喝,酒喝得醉醉的,神仙啊,你看,太太多舒服啊,就在那個葫蘆裡頭裝著,帶走了。

酒喝醉了,睡覺了,太太一看到這個老頭神仙睡覺了,太太懷裡一摸,也摸出一個小葫蘆,一個化妝盒,「出來。」裡面是一個男的情人跳出來,「老頭睡覺了,我們兩個喝酒。」等一下,老頭轉一個身,「進去」,那個情人就進太太盒子里了。老頭醒來看太太,你還在這兒,「進去」,就跳到葫蘆裡頭了。(眾笑)呵呵,這個叫壺翁,壺中別有天地。

你管他是神仙的故事也好,假託說人生也好,人生還不是那個樣子,大家各有一套葫蘆,你曉得怎麼在賣呀,嘿嘿,就是這個。他化自在天,也就這樣化。

「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他化自在天,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是名第三欲生。」你要知道,第一級的欲、第二級的欲、第三級的欲……

你們注意哦,我們打坐初禪境界到了,發樂發得好,一貪著樂你就走入欲界天去了。到了二禪那個樂感,氣脈更發動,你就到了第二禪的欲界里。所以,氣脈的發動、清凈的快感,同你的心理的觀念配合了一點,你就進入欲界了!所以,修行打坐修定做工夫是那麼細的啊!你們現在,「哎呦,氣脈流通了……」小心!看你流通到哪一界去了,你智慧不夠,佛法不通,你就搞不清楚!那麼容易呀?那麼容易我還有得飯吃,還能夠在這裡吹啊,要搞清楚啊!

「復有三種樂生。」快樂、快感的。

「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 初禪得快感的時候。

「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你注意,都是「灌灑其身」,身上氣脈自然通了,「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

「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

講到這裡提問題了,「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答:由三種求故。」因為我們第八阿賴耶識自然有要求,你修道為什麼求成佛?求成佛就是大欲成也。「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對不對?

「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你要求得清凈舒服的快感,「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你就墮在欲界中。充其量,你禪定修得好,道德高一點,是升天,變欲界的天人,更不能求上進,你自己畫了一個界限,落在欲求中。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鮮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所以,你在定中貪著樂感、快感,是比欲界的功德上升,果位還是天人中,不過呢,最高的是不苦不樂的比較好。這是欲求。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怎麼樣叫做梵行求呢?一切只想求到無漏,一念不生的清凈境界。

「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有些人修道,修道的人都屬於梵行了,清凈行為,結果墮在清凈裡頭有的邪門,邪道里也有清凈哦,所以,墮邪的梵行。

「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 在四禪八定裡頭,見地、見解的觀念錯了一點就是外道、邪道,所以,見地智慧最重要。出了一點的偏差就是邪魔外道,雖然你修的是佛法。

所以,《楞嚴經》上佛說,聲聞、緣覺都還是外道,五十種陰魔,最後屬於識陰的陰魔,見解上的、見地上的差別。你把《楞嚴經》拿出來查查,那不是魔了,叫做外道。

所以學佛之難啊,見解!所以中國文化的禪宗講見地第一,「只貴子見正,不貴子行履」,你見地一對了,修行的路沒有走不對的。所以,學其它的有為法的,修密法等各種有為法的修持是很危險的!但是你說:我什麼都不修,修空,你已經更危險了,變成撥無因果的空,更嚴重。

「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真正得道的羅漢,叫做「無上梵行」。

那麼,今天講到這一段,還保留,以後還要研究。

然後,答覆大家一個問題,由他們兩位藝術家提出的問題。修白骨觀,藝術的境界,看一切眾生,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都是美的,一修白骨觀、不凈觀,看一切世界都是醜陋的,對不對?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這兩個怎麼樣去調和?你們將來出去作大居士、大法師的,這個觀念對了沒?錯了,見地的問題。

白骨觀、不凈觀……先答覆你邏輯上一個總論,為什麼修這個法才是求真的真善美。

因為這個欲界,我們這個世界的人身,本來是白骨不凈的,我們所謂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這是欲界的人,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自己的觀感所謂的美。他告你,我們的生命有真美,超越於這個肉體,超越於這個物質的世界。那麼,你怎麼去求呢?他有個方法,第一步,先要把這個現有的身體,現有的物質世界打破了,才求出一個身體來,那個生命……所以,《禪秘要法》白骨觀修到最後,是佛身來了,佛的報身、法身成就了,是光啊,光的生命,神光的生命,那才真叫做美。

所以,不是衝突的,它才是真正求藝術境界的真正至善、至美。知道了吧?所以,不但不衝突,而且是最高的成就。

至於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入手,達到四禪八定,乃至滅盡定的境界,它最高的原則與白骨觀、不凈觀幾句完全相同,但修證的方法在內涵上卻有不同的變化。如果是直接修空觀或者修緣起觀,每個修證入手的方法,表面上與白骨觀、不凈觀似乎相同,但實際的內涵是有差別的。這是與聲聞乘有關的要點,隨便加以說明。

我可以當法師吧?(同學:老師本來就是法師。)哦,這樣啊?你看,慈仁師又送我一頂高帽子。我這個話是給你們講笑話。

你們要把見地弄清楚,不然一問到,你們就搞不清楚了。為什麼你們答不出來?不在智慧上求,見地不清楚。白骨觀本來如此。

所以你看《禪密要法》的白骨觀,先由不凈、白骨修,理由是為什麼?等我講的時候再告訴你,為什麼非走這個路子不可呢?不然你修不成就,你欲界都超不出來。這個所謂如「毒癰」之身你就化不掉,就擺不開,你怎麼得呀?所謂得初禪之喜樂,喜也得不到、樂也得不到。這個過了以後,你看,修到後面一步,完全變成佛光灌頂,變成佛境界,本身就變成佛。

你看,你們很多人看過《禪秘要法》,我一考你們《顯密圓通成佛心要》,考了三次,你們幾乎都沒有一兩個及格的,《禪密要法》不敢考你們,因為考你們都不及格,我的臉都發燒了。《禪密要法》的中間,要把這個法修成功,修到中間,叫我們觀每一個身體跟氣球一樣,「練囊」,古代就是氣球,中空的,裡面都是光。然後觀光明境界定,最後是佛的定,所以「禪密」、「要法」。

你們光是拿著第一兩頁的白骨啃了半天,所以我講,你們專門吃排骨嘛,號稱是吃素的,實際上是在啃白骨,也啃不下去。然後,讀書死笨,像我年輕時候讀書,沒有像你們這樣笨,前面幾頁看不懂,我就看後面,後面看不懂,看屁股後面,哦,有時候倒轉來看前面,看懂了。你們啊,說你們笨,你們絕不承認,一個一個認為自己不笨。嘴裡說,「老師啊,我本來笨……」你嘴裡對我那麼講,你心裡不服氣,我知道的。

但是,我若講你們聰明,我對自己還不願意,我講了謊話實在受不了,你們實在不是這樣聰明的。你們讀書……讀不懂,在那裡死盯著,你就不會活一點,先翻過去看看,把一本翻完了總可以吧。呵,可是你們不這樣讀書,所以,偷巧也不會。那麼,老老實實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啃嘛,又不幹,一學就想會,所以痛苦。

《禪密要法》好好準備,這一次聽完好好記錄,好好弄。有個條件,記錄不好,下次要求別的不講了,我們的話講好,別的東西還多哦,這一次記錄得好才講哦,你不要笑笑了事,「嘿嘿」。(起立!敬禮!)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三十八
讀誦綠度母心咒

TAG:光明佛壇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第十四卷(三)
瑜伽師地論第十四卷(二)
瑜伽師地論第十四卷(一)
瑜伽師地論第十八卷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6):十六、由邪尋思。十七、由身沉重。十八、由多睡眠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5):十四、由相雜住。十五、由住處障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第二略義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二略義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7):十九、由不樂止。二十、由不樂觀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建立四念住的第四個理由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第一略義
遇見瑜伽的一百九十四天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三略義(2)顯諸句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一略義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 合集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三略義(1)別辨相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 系列合集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4):十、由無堪忍。十一、由不受教。十二、由倒思惟。十三、由忘失念
《瑜伽師地論》修禪定的二十種障礙(2):四、由覺慧劣。五、由多貪求。六、由無喜足
戊戌年農曆二月二十日清明節黛螺頂舉行瑜伽三大士焰口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