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印邊界對峙進入臨界點?

中印邊界對峙進入臨界點?



昨天是「坐井觀天」三歲生日,坐觀君寫了一些自己的心裡話。大家的反應讓我感動。太多鼓勵的話,打賞的朋友也不少,讓我感覺這三年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原本打算自今天開始進入休假模式,畢竟身體需要休整,動靜結合、張弛有度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道。




但最近中印邊界對峙形勢再度緊張,中方接連發動一波又一波強大輿論和心理攻勢,相信朋友們都有關注。

關於印度、中印邊界對峙以及中印關係,我之前已經分享了一系列文章,比如《除了邊界問題,這次中印對峙中還有兩個重要因素。》(點擊即可跳轉閱讀)。其他文章這裡不再做鏈接,沒看過的可自行查閱歷史消息。

今天再給大家整一期文章,把近期我看到的有關材料和大家分享一下,然後再進入休假模式吧。當然這期間還會更新,只是頻率會降低。




一、這一輪攻勢




這輪輿論和心理攻勢以8月2日外交部發表的「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為開端,之後國防部、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等密集發聲。各方說法角度不同,內核一致:揭露印方非法越界的性質,強調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相信大家對這些聲音都有關注,尤以外交部的那份立場文件值得認真閱讀,特別是後面的幾個附件很有意思。因此,雖然很多朋友可能都看過,坐觀君在這裡還是要特別分享一下,建議大家仔細閱讀和體會。如果已經詳細看過,可以直接跳過看後面的內容。




















對於上述文件,印度自然不接受,特別是關於滯留人數減少至40多人的說法,印度所謂「政府消息人士」說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宣稱仍有350-400人在現場。




除了外交部,其他幾家機構也是連放狠話。



比如,8月3日上午《解放軍報》:中國領土主權絕不容侵犯;8月3日下午新華社「忠告」印度:與解放軍掰腕子沒好果子吃;8月3日深夜國防部:印方行為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違反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違反《聯合國憲章》,是對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性質非常嚴重;8月4日凌晨《人民日報》鐘聲:印方觀點不斷變化實則無理攪三分,何國家都不應低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以上內容綜合自「新華國際頭條」(ID:interxinhua)和網路資料)





有媒體以《24小時,6次!中方6大權威機構先後就印軍非法越界發聲!》來總結這一輪輿論攻勢。那麼,這一系列的擺事實講道理究竟意味著什麼?

「勿謂言之不預」

,不少評論者用這句話對此做出了解讀。





二、歷史背景




外交部立場文件中提到了幾個歷史事件,比如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和尼赫魯與周恩來通信的內容。坐觀君看到一些有關材料,特別分享給大家,作為補充材料,供觀察當前局勢參考。








首先是關於1890年條約。




在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邊境對峙中,印度方面不斷試圖進行狡辯。但只要看看錫金被英屬印度控制和吞併的過程,以及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對相關邊界的劃定過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到底是誰在篡改歷史。




「哲孟雄」是清代乾隆以來,漢文史籍中對錫金的稱呼,它源於藏語,意思是「產大米的地區」。與不丹一樣,錫金在19世紀末期前屬於清朝藩屬,也有學者認為是「亞藩屬」。哲孟雄與西藏很早就設有邊界。1792年,廓爾喀(尼泊爾)入侵西藏,但在清軍反擊下被打敗,清朝與廓爾喀順及勘定了中錫邊界,設立鄂博(標誌邊界的石頭堆)。根據乾隆末嘉慶初成書的《衛藏通志》記載,這條邊界的走向是「……自帕克哩至支木山頂、臧猛谷山頂、日納宗官寨,設立鄂博,此內為西藏境,此外為哲孟雄、布嚕克巴二部落境。」



在群山的另一邊,加爾各答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於錫金、西藏的邊界地帶覬覦已久。他們在19世紀取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希望佔據地緣戰略利益,以圖英俄爭霸。而此時清朝傾向於不輕易介入外藩糾葛。這種情況下,廓爾喀、哲孟雄的心態自然有所改變,逐漸開始倒向東印度公司。




即便如此,清朝在該地區仍有威懾力。1875年,新任駐藏大臣松溎來到拉薩,次年,披楞(即英屬印度)派人進入不丹修路,不丹向松溎緊急呈報,尋求清朝指示,稱自己是「等系天朝百姓」,不能抵敵「披楞」,希望清朝速派人前來指示辦理。清朝馬上派遣糧務通判周溱率領藏兵前往不丹,與不丹頭人商談二十餘天,而後又到哲孟雄與布嚕克巴(不丹)邊界,令將邊界鄂博石堆逐一填補,以清界限。




英國人克萊門茨·馬克姆在1875年編寫的《叩響雪域高原的門扉》一書對於錫金的水系、山脈、交通路線以及英屬印度如何步步侵入錫金的歷史有著清楚描述。書中記錄了博物學家胡克等人參與這場殖民活動的遭遇。1849年,胡克通過印度總督達爾豪西的介紹,進入錫金。11月7日,他在經過中錫邊界時,中方士兵「有禮貌但堅決地拒絕他們入境」,但胡克一意孤行,執意闖入邊界地區。結果遭中方兵丁痛打一番後,胡克一行人被錫金告知,他們只被允許在錫金境內考察,不能前往西藏和錫金、不丹的邊界地帶。




但總的來說,錫金的邊界線勘察權在1861年英屬印度與錫金簽訂的《英印錫金條約》之後,落入英屬印度之手。英屬印度於1889年設立錫金政務官,直接受英印政府政治部管理,錫金國王的權力徹底被架空。




當時,屬於西藏的管轄範圍並不止於今日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則里拉山口,此山口以外的日納宗、隆吐等一帶也屬於西藏範圍。1788-1789年廓爾喀人突襲並佔領錫金王宮,錫金國王前往西藏救助。七世達賴念其失去部分土地,在乾隆十五年(1793年)將日納宗撥給他。但清朝中央政府對此並未承認,所以在1794年清朝勘界時,仍在日納設立鄂博。




1890年前,西藏與錫金的傳統邊界仍以日納以外為錫金,日納以內為西藏。西藏依然派兵防守位於日納與則里拉之間屬地隆吐(今錫金境內),但這樣劃界並不能滿足英屬印度入侵錫金、西藏的野心。1886年,英屬印度稱春丕河谷以南包括隆吐在內的地區,都是屬於其「保護」的錫金領土,派出由上千名士兵、多門大炮和數百牲畜組成的隊伍前往隆吐山,並對隆吐至捻納的山路進行修整。對於英屬印度的逼近,西藏噶廈召開僧俗大會,簽訂《抗英衛教守土神聖誓言》,派遣兵員前往邊關。




1888年3月20日,雙方發生武裝衝突,英屬印度第一次侵藏戰爭爆發。駐藏大臣文碩不顧清廷的多次詔諭,立場堅定地抵制侵略者,被懼怕列強的清廷撤職。接任駐藏大臣一職的升泰奉諭對西藏軍民的抵抗活動加以約束。11月19日,升泰到達納盪參與談判,英屬印度堅持升泰必須紮營在錫金境內以便議事,升泰屈服了。




經過一年多的交涉,1890年3月17日,升泰與英屬印度總督蘭斯頓最終在加爾各答正式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升泰簽訂此約後,在英屬印度人的陪同下四處赴宴遊玩,還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該條約一定能使「兩國敦好」,對於英屬印度的軍事力量也大加誇耀。升泰此後因「失信藏蕃,見好英國」而遭到全國唾罵。




在這份清朝被逼簽署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簡稱1890年條約)中,明確了雙方邊界。新中國成立和印度獨立後,兩國政府均繼承了1890年條約以及據此確定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界。1890年條約第一款規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摯山起,至廓爾喀邊界止,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按照該條約的邊界劃定,洞朗地區明確在中國版圖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提到,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規定錫金段邊界線沿分水嶺而行。多卡拉是位於洞朗地區西側中印邊界錫金段東部的一段山口,該山脊的分水嶺在1890年條約中明確為雙方邊界線,這也被明確記載於英屬印度的檔案中。1895年英屬印度沿著分水嶺建立的界樁遭毀壞後,此事被刊登在印度的報紙上。英屬印度認為是西藏地方「有心構釁」。當年5月,孟加拉首席部長卡特還在給印度外務部的致函中提到,他將單方面命令士兵順著東部邊界線,在多卡拉的分水嶺上建立界碑。另外,孟加拉的官員諾蘭給英印政府的信中也提到,清朝官員同意與印方代表在多卡拉見面,且英屬印度與中國在多卡拉的分水嶺界限沒有爭議。




近日印度媒體不斷炒作的另一主張是「否認吉姆馬珍山為三國交界點」,妄稱「巴塘拉」才是「傳統」的三國交界點。吉姆馬珍山,在清代也稱為支莫摯山,早在乾隆末年,清朝文獻已經記載支莫摯山為西藏地區和不丹、錫金的三地交界點。




1887年印度事務部地理部門測繪的地圖上,清楚、明確地表明洞朗是清朝領土,且明確顯示吉姆馬珍山恰好是三地交界點。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更是以國際法的形式將其固化。1881年的英屬印度皇家地理學會會刊提到的胡克考察、1893年的《Hertslet英帝國商務條約集》、1894年的《錫金地名詞典》以及19世紀末期英屬印度皇家地理學會出版的雜誌、考察等都明確記載吉姆馬珍山為三地交界點,當時美國MEMB人類學研究所出版的《世界與其風俗》,也說明了這樣的地理特徵。




1894年印度加爾各答出版的《錫金地名詞典》,由英屬印度孟加拉政府編輯,其中對「吉姆馬珍山」提到:「支莫摯山,也稱吉姆馬珍山,是西藏、錫金、不丹的三地交界點」。最關鍵的是,印度外交部編撰的《艾奇遜條約集》(1892年)明確收錄了這個條約,表明印方也承認這是雙方有效的條約。




最近還有部分印度專家稱,不丹沒有參加1890年條約,所以「中印不三國交界點沒有法律效力」。事實上,中國和不丹是傳統邊界,雖然1890年條約沒有不丹代表參與,但在條約里也提到「布坦」的交界點,這本身表明了:中英(印)之間對與三國交界點「支莫摯山」沒有異議,也表明中英(印)認可中國與不丹邊界的傳統走向。




中英簽字未有不丹參與,應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來看。在清朝看來,不丹屬於清朝的藩屬。不丹與清朝界線是清朝內外版圖的標誌線。布嚕克巴(不丹)作為清朝的藩屬,雖然近代以來與清朝逐漸疏遠,但在1890年前後,它還未完全脫離清朝的勢力影響範圍,也並無相應的政治地位與中國、英國一同參與簽約。實際上,即使對於「哲孟雄」而言,中國和英國簽訂1890年條約時,也是將其附庸權轉移給英屬印度而已,在加爾各答中英簽訂的條約文本上也沒有錫金代表參加簽字。所以,不丹未參加1890年條約,並不影響三國交界點的法定效力。




總之,清代西藏周邊的布嚕克巴、哲孟雄、廓爾喀等在英屬印度的侵略下,脫離清朝藩屬,淪為英屬印度的保護國。在歷史進程中,清朝與英屬印度約定了部分邊界。但中印邊界不斷紛爭的現實說明,印度還沒有在思維上擺脫英印殖民統治留下的陰影。

(以上內容作者為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西南室副主任張永攀)




關於當年尼赫魯當年和周恩來通信內容,坐觀君也看到過網上有過一個原文翻譯的版本,但是1958年12月份寫的,1959年的我還沒看到,只看到周恩來1959年9月給尼赫魯的回信。坐觀君就不具體分享了,比較長,感興趣的朋友直接在網上搜索「

周恩來關於中印邊界問題復尼赫魯的信

」就能搜到。






三、下一步走向




關於中印邊界對峙下一步走勢,各方解讀很多。接下來坐觀君要給大家分享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院南亞研究編輯部主任葉海林接受中國新聞網採訪的實錄。供大家參考。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


編輯:丁寶秀










  • 為什麼說印度「入侵」中國領土,而不是說「侵略」中國領土?





葉海林:實際上,印度的這種行為就是對中國進行侵略,一國進入另一國國土就是侵略行為,我們沒有使用「侵略」這兩個字,只是給印度留一點體面,當然體面的意思是:我給你留體面,你也要有相應的舉措;如果你沒有,這個體面我們隨時可以收回。






  • 您對於國防部深夜表態讓印度克制有什麼看法?





葉海林:國防部發言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們的善意是有底線的。意思是說如果印度不去考慮這個體面的話,第一,我們措詞上會有改變;第二,我們行動上也會有動作,不可能讓印度長期賴在中國的土地上不走。無論是外交部的文件,還是國防部發言人的表態都已經強調了這一點。在今天,印度還想賴在中國的國土上長期不走,這個想法確實有點天真。







  • 印度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還不撤軍呢?





葉海林:首先,這次越界的性質與中印在爭議地區的對峙是不一樣的,爭議地區是儘管我們認為是我們的領土,畢竟是有爭議的地方,經過外交磋商是可以協商解決的。但這一次我們只是說我們外交大門沒有關閉,但是並沒有說永遠打開。




我們從一開始對這個事情的定性就非常清楚,這是印度在無爭議地區的挑釁行為。我們要明確印度的意圖,首先從地點選擇來說,為什麼選擇洞朗?意圖有兩個:




第一個要把無爭議地區變得有爭議。中印邊界線一共有四段,東中西三段都是有爭議的,唯一沒有爭議的地方就是錫金段。(1890年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藏印邊界條約,這個條約規定了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那個時候印度並不是主權國家,它的宗主國是英國,只有英國才能代表印度去簽署協定,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是由清王朝來代表整個中國和英國談邊界。這個條約解決了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在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它是成立的;1975年印度吞併了錫金以後,它也是承認的。說錫金段邊界是劃定的,就是這個原因。)




但現在,印度對已劃定的邊界是有想法的,它的想法是把所有的四段地區都變得有爭議,就是說我們邊界上沒有一處是劃定的,所以應該一攬子來談邊界問題。




這是印度和中國在邊界問題主張上的一個很大的差別:印度認為邊界問題一千多公里我們一塊談,基本上就是所謂的「東換西」;中國認為邊界問題很複雜,四大塊應該一塊一塊來談,在錫金段這個地方,已經有了邊界,為什麼還要談呢?中國希望用一個中印兩個獨立國家的條約來取代過去殖民時代中國和英國之間的條約,但是在簽署新的邊界條約之前,中英的印藏條約是成立的,所以哪一段容易先解決哪一段,中印兩國在這個問題上解決邊界問題的思路是有差別的。




毫無疑問,中國的想法更有建設性。成熟一步走一步,也符合一貫的邏輯習慣。但是,印度覺得最好一塊全解決。這個問題思路上有差異怎麼辦?印度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地方都攪成一鍋粥,以此來給中國施壓,印度想把一個無爭議問題變成一個有爭議問題。




另外就是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從地圖上看,洞朗地區涉及到了三個國家:中國、不丹和印度。中國和錫金之間的邊界是劃定的,中國和不丹之間在藏印條約當中也有規定,但是中不的邊界是有爭議的,這個爭議不在洞朗這個點上,不存在所謂整個洞朗地區都是爭議地區,整個洞朗地區都是一大片區域,這個沒有爭議。




而印度說整個洞朗地區都是有爭議的,這是錯誤的。印度為什麼要在整個洞朗插一杠子,它不但是沖著中國來的,也是沖著不丹來的。因為不丹是印度能控制的最後一個南亞小國,印度想把不丹繼續掌握在自己手裡,它擔心一旦中不建交,它再控制不丹就很難了,所以印度要打破中國和不丹的談判。




所以印度選擇洞朗,就是從條約上要把無爭議地區變得有爭議,另外要把中國和不丹之間的邊界談判攪黃,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還有一點,一段時間以來印度對中國都是不滿的,它向中國提了很多要求,反饋都不積極,它覺得對中國是累積了一定的負面情緒,也是一種集中的釋放。







  • 此次事件和以往中國與印度邊境的摩擦有什麼不同?





葉海林:最本質的區別以前是在爭議地區,我們在爭議地區從來不會使用「入侵」這樣的概念,只說越過了雙方的習慣性,與雙方軍隊發生對峙。而這一次中國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這是對中國邊境的入侵行為,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法律後果也會完全不同。






  • 如果印度仍然不撤出,我們下一步有什麼反制措施呢?




葉海林:我想印度要是再不撤出,我們只有一個反制措施了,就是要把它清理出去,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不要覺得奇怪,我們剋制了很長時間,不會一直克制下去,這是不可能的。其次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這樣的事情我們以前也做過。實際上中印兩國邊境上,我們對入侵者進行清場不是第一次發生,再發生一次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四、印方觀點




以上分享的都是中方官方和學者的觀點,目前印度到底怎麼看?坐觀君再給大家分享兩位印度人士的觀點。




以下內容來自印度主要英文大報之一《印度快報》。該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該報對《印度對華戰爭》的作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以及印度前駐華大使阿肖克·康特的長篇採訪。兩人回答的是同一組問題,內容豐富,觀點迥異,讀起來很有意思。





作者:Sushant Singh


編譯:毛四維


原載:公眾號「毛四維印巴觀察(ID:maosiwei_china)」






關於內維爾·馬克斯韋爾:退休的澳大利亞-英國記者,曾為《泰晤士報》報道1962年戰爭。在2014年3月,他部分地泄露了《亨德森·布魯克斯-巴伽特報告》,那是印度國防部1963年的一份機密報告,旨在總結印方在戰爭中的軍事表現。馬克斯韋爾是《印度對華戰爭》的作者,其結論被認為是以中方的聲明和觀點為基礎的。歷史學家斯里納特·拉加萬(Srinath Raghavan)說,該書是「離經叛道說的始作俑者」,其「對德里的行動進行挖空心思的解釋,與北京的看法幾乎如出一轍」。
  
關於阿肖克·康特:前職業外交官,2016年1月以印度駐華大使的身份退休。他曾三次在中國常駐,還在印度外交部當過東亞司司長和中國處處長各四年,是印度制定和實施對華政策的核心圈裡的人物。他現在出任位於德里的中國研究所主任,還在新德里的辯喜國際基金會為資深研究員。
  

問:目前印中洞朗對峙的根源是什麼?是由歷史原因推動的嗎?


馬克斯韋爾:

印度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互面對綿延數千公里、尚未確定、爭議深刻的邊界,在某些地方上的小爭議就會輕易演化成激烈的國家對抗。而且,1962年邊境戰爭的記憶,即中國戲劇性大勝和印度蒙羞慘敗,在雙方許多人的頭腦中仍揮之不去,因此,擔心一場小摩擦會點燃另一次戰爭不無道理。




洞朗對峙的根源當然是歷史性的,存在於兩國政府對解決邊界問題的不同的、對立的方針之中。印中邊界問題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期間浮出水面並清晰起來的,當時,架構中印關係的兩位主角,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和周恩來都參加了這次會議。首先來看周在萬隆對這個問題所做的政策表態:




「我們同有些國家的一部分邊界尚未劃定。我們準備同鄰邦確定這些邊界,但在此之前我們同意維持現狀,對於未確定的邊界承認它尚未確定。我們約束我們的政府和人民不超越邊界一步,如果發生這類事情,我們願意指出我們的錯誤並立即退回國境。至於我們如何同鄰國來確定邊界,那隻能用和平方法,不允許有別的方法。我們決不改變這一方針。」



但在1950年11月,也就是在周做出其政策宣示的五年之前,尼赫魯宣布了印度的與之完全相反的方針。在議會經事先安排的提問時,就印度與西藏的邊界走向問題,尼赫魯總理回答道:「從不丹往東的邊界已經由麥克馬洪線明確劃定,這是由1914年的西姆拉條約所確定的。」有的議員指出,中國的官方地圖不顧麥克馬洪線,顯示印度的東北邊境行政特區是中國的一部分,尼赫魯說,他們「在過去三十年」一直是這樣做的。尼赫魯對兩國地圖上的差別不當回事,說「我們的地圖顯示麥克馬洪線是我們的邊界,那就是我們的邊界,無論(中國)有地圖或沒地圖。事實沒有改變,我們堅持這一邊界,不允許任何人越過我們的邊界。」




後來的事件和調查顯示,印度的「麥克馬洪線」邊界主張只是建立在「推進政策」基礎之上的,在英印統治的最後十年里,這一政策使得英印的東北邊疆向前推進了大約70英里,而英國高級官員卡羅爵士(Sir Olaf Caroe)則在倫敦通過外交造偽為這一侵略行徑提供了假造的合法性。很有可能,在尼赫魯1947年出任印度總理之後不久,卡羅爵士本人就向其通報過事情的原委。中國政府只是在數年後,當其獲得了存放在拉薩布達拉宮的外交檔案後,才明了真相。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基本政策,即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的邊界現狀,只是要求通過國際承認的劃界程序使其正式劃定,然後在地面上進行聯合勘界。然而,新德里卻非理性地堅持,印度的歷史遺產可以使其現代國家擁有單方面與其鄰國確定邊界的權利,而洞朗對抗就是這一非理性政策的酸果。到目前為止,尼赫魯的眾多繼承者中,沒有一個有膽量否定或修正尼赫魯的基本立場,即完全拒絕中方提議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北京的這一政策是一貫的,現已與14個鄰國中的12個簽訂了邊界條約,只剩下印度及其衛星國不丹。




康特:

在我看來,中國對洞朗的入侵以及隨後的對峙,是一個大模式中的一個部分。中國正以強硬的、秀肌肉的方式企圖實現其領土主張,而這些主張有些是有爭議的,有些是臆想的。最好的例證就是南中國海,他們聲稱的「九段線」不為其他國家所承認,去年國際法庭也予以拒絕。但是,中國填海製造人工島,並在上面建立軍事設施,在地面上,這裡應是在水面上,改變現狀。其他國家事實上正在適應這種改變了的現實。中國人在南中國海設法創造一種新常態。


在他們與不丹接壤的地區,也有一個模式,中國巡邏隊和中國牧民入侵不丹宣稱是他們的領土,並修建小道和公路。在洞朗地區,過去幾年發生過多次入侵。但這次,中國開始從離我們哨所很近的多卡拉(Doka La)修建汽車道,方向指向不丹王國軍隊在Zompelri的營地。這是嚴重改變地面現狀的舉措。不丹指出,在此修路直接違反了中不兩國在1988年和1998年簽訂的協定,那些協定要求中方維持邊境現狀。


對印度而言,這不僅是中國侵入不丹領土並企圖建一條公路,這還意味著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三國交界點。中國承諾過,三國交界點將有待相關國家協商確定,在這裡,是印度、不丹和中國。對這一點,2012年中印雙方有過書面協議。


同樣重要的是,如果中國軍隊的存在延伸到Jampheri山脊,對我們來說,尤其考慮到西里古里走廊及其脆弱性,將有非常嚴重的安全後果。我懷疑(鑒於中國制度的不透明性,我們只能猜測其動機),中國人不認為不丹有能力抵制中方修路,他們以為,不丹會抗議一番,然後默認事實,因為不丹沒有其他選擇。很可能中國人沒想到印度會介入,阻止中國築路部隊向前推進。


這與所見的南中國海模式非常不同,在那裡,其他國家在適應改變了的現實,即適應新常態。而我們沒有按這種腳本行事,這也許是中國人大光其火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我們還需要從印中關係的大背景來看這些發展,還有,中國即將召開黨的十九大,民族主義正成為重要的政治驅動力量,在國內政治和對外關係兩方面來看都是這樣。
  

問:這是印中首次在第三國對峙,這是否使得雙方緩解變得更為困難?


馬克斯韋爾:

在洞朗對抗中,主角是印度和中國,不丹不是一個主要角色,只是在新德里和北京的爭端中宣稱領土是它的。這使得印度政府可以誇張局勢,謊稱不丹是支持印度的一個積極的、獨立的角色,但這種假象只能增加疑惑。印度在1947年獨立時,繼承了英印對不丹外交事務進行指導的法律權力,但那時不丹幾乎沒有什麼對外事務。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不丹成為聯合國成員時,那個條約便喪失了它的合法地位,但實際情況並沒有改變。雖然印軍常駐不丹有一個旅的兵力,名義上僅是出於應對中國威脅的防務需要,但任何對新德里來說是重要的事情,不丹必須聽印度的指令,而不丹與其另一個鄰國中國的關係則是重中之重。既然在廷布有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使是不能容忍的,不丹不被允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與中國多年來的邊界談判也一直陷於僵局,這顯然是印度對不丹暗中實施控制的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官已經與12個鄰國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其中有的國家對華並不友好,但沒有一個國家抱怨中國態度蠻橫。對中國與不丹久拖不決的邊界談判,除了新德里的惡意干預,還有什麼其他解釋嗎?


康特:

毫無疑問(因為涉及第三國,使得印中雙方緩解變得更為困難)。此次軍事對峙與2014年在典角(Demchok)和楚木惹(Chumar)、以及2013年在德普桑(Depsang)的對峙很不相同,部分原因是對峙發生在不丹領土。第二個重大不同是,此次中方的反應極其尖銳,使用了非常強硬的語言。他們提出前提條件,印方不撤軍就不與之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同時,中國官媒則非常好戰。這是新的因素。


這毫無疑問使得緩解形勢變得十分困難。但我能告訴你的是,在2014年,我們要求中方恢復到2014年9月1日的實地現狀,他們同意了,這便成為緩解的基礎。這次也一樣,緩解之道將是中方應不丹的要求,在實地恢復6月16日中方築路部隊進入之前的狀態。
  

問:在這一地區,中國的利益和戰略目標是什麼?





馬克斯韋爾:

中國在邊境這一地段的基本利益與其在其他所有地段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有一條明確的、雙方同意的、經條約確定的邊界。中國多年與不丹談判試圖達成一條雙方同意的邊界遭到挫敗(很可能是由於印度的阻撓),北京現在表達其憤怒,警告印度不要忘記1962年戰爭。這或許也是對印度最近不斷做出一些刺激性姿態的積怨已久的爆發,比如,把它的傀儡人物達賴喇嘛帶到達旺,而達旺是有爭議的「麥克馬洪線」地區的一個關鍵痛點。北京一直強調,它無意索回大英帝國在印統治最後十年間非法擴張獲得的領土,意味著在印度的東北部地區,中國願意以現有的實際控制線為確定的邊界。但是,達旺可能是一個難點,因為它不是被英國、而是被印度并吞的,中國人感到在1951年被人在背後捅了一刀。


康特:

很難確定地探測中方的動機。中國人發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完全沒有按腳本行事。我們挫敗了他們修建汽車道的努力,而且是在不丹領土內採取的行動,這是他們沒有預計到的。
  

問:這一問題如何能得到解決?


馬克斯韋爾:

印度的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下周將在北京,這是一件幸運的事,雙方可在高層進行緊急磋商,而看上去這僅是過去早就安排好的對話。




康特:

中方已經確認,外交渠道仍然暢通,所以雙方仍保持接觸。甚至在困難的情況下,很少有所有溝通渠道全部中斷的情況。現在需要做的是,第一,避免任何提高聲調。中方需要大為降調。在印度方面,我們有意避免任何針鋒相對的論爭。印方有兩個重要聲明,一是外交部發出的,一是外交部長在議會闡述的。第二,在地面上避免態勢升級。儘管有一些(尖銳的)報道,但我相信,現場的情況是相對平靜的。這應保持下去。第三,當然是要舉行談判,找到一個方法以實現雙撤軍。我們不能單方面撤軍,但如果中方應不丹的要求退回去,我確信印方也決無必要使其人員留在那個地區。第四,這關乎更大的爭端。中方說印中在錫金段的邊界已經是確定了的,這是不真誠的,缺乏依據的。我們認同錫金段邊界的基本走向沒有爭議,邊界線將以分水嶺為準,但在三國交界點問題上,我們從來沒有共識。在這個問題上,我本人也與他們多次討論過。錫金段邊界有許多事要做,先在地圖上核清,然後在地面上勘界。這是需要在印中之間做的,但到了確定三國交界點時,不丹也要包括進來。
  

問:對峙會導致印中發生軍事衝突嗎?





馬克斯韋爾:

是的,極有可能!但必須假設,雙方在最高控制層都有意願避免發生一場災難,對下層軍人和文官的戰爭之癢進行約束。




康特:

我期待局勢不再升級,因為雙方都無意超過某一個限度。總的來說,中國也是希望在邊境地區維護和平與安寧的。儘管我們在邊界的劃分以及在邊境地區實控線的走向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但我們仍然維持了和平與安寧。這是雙方努力的結果。


如果事態延長,這很有可能,如何管控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必須避免重現1986-1987年的局勢。那是旺東(Wangtung)事件,中方在塔格拉(Thagla)山脊以南建立了一個營地,我們不得不在山脊線上部署部隊。緊張狀態持續了一年多時間。事實上,1986-1987年是最後一次印中邊界問題被激活到一定程度。這個所謂的旺東近距離對抗直到1995年8月才得到解決,那時我恰巧就是與中方的談判者。
  

問:納蘭德拉·莫迪總理有無可能採取出人意料的舉措來解決印中分歧?


馬克斯韋爾:

當尼赫魯使勁關上解決邊界問題的大門時,可以說,他把鑰匙留在了鎖眼裡。他的任何一位繼任者都可以轉動鑰匙,重新開啟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大門,因為北京的邀請一直在那裡。但這會帶來山崩式的民眾反對。所謂「中國無端侵略」這樣的有毒神話對印度民心影響之深,以致公眾認為荒無人煙的阿克賽欽就與新德里市中心的「大圓圈」一樣,毫無疑問是印度的領土。如果莫迪同意與中國重開邊界談判,他的威望將會受損。當然,莫迪還面臨來自華盛頓的巨大壓力。美國不希望印度走上這一步,因為印中敵對將會是美國人手中一張最強硬的牌,為此美國精心培育。所以,對莫迪來說,進行如此政策改變,將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但在歷史上確有這樣事例,蘇俄曾有這樣的勇氣,從而迎來中俄發展聯盟關係的良好結果。戈爾巴喬夫曾面臨與莫迪同樣的問題,民眾與華敵對,拒絕任何與中國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他1986年在海參崴的著名演講向北京發送了蘇聯願意放棄「不談判」立場的信號,中方立即予以回應。如果莫迪有勇氣這樣做的話,其結果將是一樣的。這將贏得中印關係重歸於好的地緣政治大獎勵,更不用說諾貝爾獎了。


康特:

我不認為莫迪總理能採取什麼出人意料的舉措。我們正在做著正確的事情,以冷靜、謹慎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單方面撤軍,因為這關乎我們非常重要的利益。只有中國接受不丹的請求恢復之前的狀態,我們才能撤軍。我們方面需要的是耐心和勤勉。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期待有什麼一鳴驚人的事。需要的是悄悄的外交,悄悄的談判,先是降溫,然後緩解地面態勢,從而終止對峙,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坐觀君:綜合來看,中印此次邊界對峙是否真的到了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的性質又是什麼呢?

以上材料供大家觀察當前局勢參考。

我不作任何結論。這篇文章後,我正式進入休假模式。期間根據情況更新,但次數會減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想打賞?



長按下圖任何部位-->識別二維碼







還想關注我?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中印1962年那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用珍貴視頻和訪談資料為你講述,值得收藏。
題外話
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中國軍力究竟處在什麼位置?
為什麼是岡仁波齊?

TAG:坐井觀天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印邊界談判
中巴邊界和中印邊界關係「一目了然」,他對中國從不設防
「中巴邊界」和「中印邊界」關係一目了然,他對中國不設防!
世界最有趣的三大邊界:中印邊界有錯字,這兩個小國邊界是桌子
中國邊界線上的界湖
實拍中俄邊界城市,俄羅斯邊界十分凄涼,難道中國經濟領先了?
世界最有趣的三個邊界:中印邊界牌上的漢字都寫錯了,認得出嗎
鏈家的邊界和對手
「若在朝韓邊界見面,將跨入朝鮮」
中蘇邊界衝突的緣起和結果
中俄邊界劃界中國收復的領土
上天入地:思想史的邊界與方法
世界最有趣的三個邊界:兩小國用桌子當邊界,中印邊境卻寫錯字
「若在朝韓邊界見面 我將跨入朝鮮」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決策內幕
網大「出圈」進化:與院線的內容邊界越來越模糊
跨界只能玩營銷?它通過跨界拓寬了產品創新的邊界!
跑步,跨出旅行的邊界
跨界救火,一張有趣的美墨邊界老照片
中越邊界談判片斷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