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本文為廣大IT和業務專業人士介紹了關於數據化轉型對數據中心戰略的影響。在雲移動時代,工作負載的位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而將工作負載安置在託管中心將成為數字化企業數據中心戰略的組成部分。

數字化經濟之旅

當前,大多數行業的企業都在採用數字化技術來提高業務敏捷性,以便獲得競爭優勢,實現新業務模式。而已經開啟了數字化經濟之旅前沿的企業顯然是那些數字化的企業,其特點是已經實現了與其客戶、業務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高度互聯,以及其內部流程和通信的數字化。

為了促進數字化轉型,避免不必要的資本支出,數字化企業正在採用更具靈活性的IT交付模式。因此,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第三方IT基礎設施服務,而不是在內部數據中心安裝完整的硬體和軟體堆棧。

根據DCD Intelligence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的IT交付策略正在轉變。在2016年,有63%的IT基礎設施位於企業內部的數據中心。而到2020年,這一百分比會下降到51%。屆時,託管在公共雲中的IT基礎設施平均將為17%,19%將在託管中心,13%在外包數據中心(見下圖1)。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內部部署(On-premise):數據中心由企業自有並自行運營,以滿足自身的IT要求。

外包(Outsourced):來自或託管在企業外部提供商(託管或公共雲服務提供商除外)的IT容量或IT服務。

主機託管(Colocated):在託管設施中為企業客戶的伺服器、存儲和網路設備提供空間、電源、冷卻,連接和物理安全。

公共雲(Public cloud):IT功能和服務即服務

數據顯示,企業的IT交付策略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其是伴隨著諸如雲計算的採用、基礎設施更新或整合計劃、資本支出優化計劃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數字轉型等事件而逐漸引發的IT轉型。所有這些事件都會對企業的數據中心戰略產生重大影響,而由於數據中心越來越多的成為數字化經濟的核心,故而分析數字化轉型在形成這樣的戰略中所起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

在數字化企業中,IT戰略變得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與企業業務戰略密不可分。IT不再是企業業務的推動者,而已然成為企業業務的核心部分,因為技術正在以多種方式推動著業務的價值實現:

加強與客戶、員工、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聯繫

根據大數據和高級分析改進決策

自動化人工手動任務,用技術取代低附加值的勞動力

產品和服務、業務和運營模式的創新, 這四大業務驅動因素對任何有效的數字化轉型計劃都有影響,每家企業都必須制定出一套IT戰略,以便能夠其帶來切實的價值。

數據中心戰略反過來又是IT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與上述業務驅動因素密切相關。在雲端移動時代,數據中心已然成為數字化企業核心架構的一部分,數據中心戰略是圍繞著推動數字轉型計劃的相關應用程序和數據而打造的,如下圖2所示。

通過分析哪些應用程序是企業數字轉型的關鍵,以及底層基礎設施如何實現,一套成功的數據中心戰略得以將應用程序戰略牢固地置於其核心。應考慮的支持應用程序策略的關鍵要素包括:

數據:哪些數據集是應用程序策略的關鍵,優化應用程序性能的數據架構是什麼?

互連:如何以最有效和經濟上可行的方式連接分散的應用程序和相關數據?

工作負載的安置:根據任務的關鍵性和對客戶性能的影響,來確定安置特定工作負載的最佳數據中心位置在何處?

運營管理:以降低成本和減輕風險的方式管理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需要哪些技能、資源和流程?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應用程序策略

在這四大領域中,不同的應用程序需要不同的方法,IT企業需要評估適當的模型來支持它們。具體而言,IT企業需要查看各項工作負載的要求,因為這些是部署在敏捷的IT基礎設施中的。

可以採用一套有效的方法來分析個別工作負載的要求。採用以下兩個向量進行分類:

任務的關鍵性:該任務對於保證企業日常業務正常運行是否是至關重要的?

業務影響:一項工作負載是否能夠提供直接的競爭優勢,抑或是支持主要業務的運營?

這可以用一個矩陣來表示(見下圖3)。

研究工作負載對於企業了解應在何處以及如何投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四大工作負載分類中的每一個類別均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

1、發明:研發測試階段的核心應用程序始於非關鍵型任務的應用程序,通常旨在提供競爭優勢。靈活敏捷性對於推動設備創新屬於關鍵的基礎設施和運營方面的要求。

2、規模化部署:一旦核心應用程序在生產環境中部署,其就成為了關鍵任務。因此,基礎設施和運營要求轉向可靠性和性能。

3、規模化管理:當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不再是核心並成為主流(例如ERP系統)時,基礎設施和操作運營要求轉向對於效率的追求。

4、卸載:當應用程序既不涉及關鍵任務也不是核心程序(例如電子郵件)或不再存在時,它們可以被卸載,以適用於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如SaaS)的部署模式。

大多數大中型企業在這四個類別中都有工作負載,對於四個類別中的每一類工作負載而言,在首選部署模式方面都不存在絕對的差異,因為性能、合規性、數據擁有權或定製化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

由工作負載分類所得出的可能的結論是,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採用混合IT環境是可取的,因為不同的工作負載具有不同的基礎設施和運營需求。例如,IT企業認識到在公共雲中部署非關鍵任務應用程序的好處,同時還需要將一些關鍵任務應用程序保留在企業私有環境中。

在混合模型中,人員、流程和應用程序彼此連接,但來自多個位置及各家提供商。這為正在成為數字化企業的IT企業帶來了至少兩大新的挑戰。首先,如何無縫和安全地互連不同的公共和私人IT環境。

其次,如何創建靈活的IT交付模型,允許工作負載從一個環境遷移到下一個環境或遷回。這要求企業重新考慮其數據中心戰略的所有組成部分,包括數據、互連性、工作負載布局和運營管理。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數據中心戰略的四大要素

一旦對工作負載進行了分類,就可以解決數據中心戰略的每個要素中出現的四個關鍵問題:

i)數據

ii)互連性

iii)工作負載安置

iv)運營管理

i)數據

數據對於數字化企業是最為寶貴的,其將成為數字化經濟時代的貨幣,滲透到數字化轉型的方方面面。

大數據和高級分析為確定哪些數據對於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以及如何將其用於推動更好的業務決策,改善客戶體驗,降低業務風險,提高運營效率,並與供應商建立數字價值鏈和商業夥伴奠定了基礎。

支撐業務戰略的應用程序依賴於相關的數據集以便為客戶和業務價值的內部利益相關者提供極好的體驗。因此,成功的數字化轉換取決於數據架構的創建,可以及時、安全和可靠的方式提供對相關數據的最佳訪問。

對於響應時間和性能至關重要的應用程序,數據架構需要支持工作負載與需要訪問的數據之間保持緊密接近。對於主要關注於安全性的應用程序,則需要數據架構提供足夠的訪問控制和數據保護機制。

對於側著於可靠性的應用程序而言,數據架構需要支持數據冗餘和同步,以確保數據不會丟失或受到損害。

成功的數據中心戰略始於對數據中心服務的工作負載需要訪問哪些類型的數據的深入了解。在由混合IT環境支持的數字企業中,應用程序本質上是分散式的,工作負載分散在多個物理位置。因此,數據通常需要跨多個數據中心進行複製和同步,以滿足嚴格的性能要求和服務級別協議。

為了支持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新興數據架構,選擇符合最高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標準的數據中心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將該數據這一要素策略與數據中心戰略的其他三大要素(互連性、工作負載的布局和運營管理)相結合也同樣重要。

ii)互連性

在工作負載和數據集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情況下,定義成功的數據中心戰略的關鍵步驟是解決互連性的要求。

以相關的安全性,性能和服務級別要求來連接不同類型的應用程序和這些應用程序中的數據集,正在為企業IT團隊創造網路的一個新的挑戰。

傳統的企業網路架構依賴於通常設計用於連接企業各處辦公室和企業數據中心的企業廣域網(WAN)。在這個模型中,數據中心是企業WAN內的樞紐,並承載了大多數或所有私有應用程序和數據仍然是大多數企業的規範。該網路拓撲是為內部部署工作負載布局策略構建的,WAN的作用是為員工提供對私有工作負載的訪問,而互聯網則主要用於非關鍵任務應用程序。

隨著雲服務成為傳統IT的替代,終端用戶通過企業網路之外的移動設備來訪問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該架構正在迅速淘汰。正在經曆數字轉型的企業正在重新思考其網路戰略。因為企業網路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他們正在將其網路架構定向到公司WAN邊緣的互連中心,在那裡,他們可以獲得對私有雲服務的訪問許可權,以及他們在何處可以私密安全地與其他網路交換流量,將其覆蓋範圍擴展到企業WAN之外的商業夥伴和供應商。

iii)工作負載安置

工作負載應安置在與數字轉換計劃中設定的目標最符合的物理位置(數據中心)。 基本上,工作負載的安置可以有3大選項:

企業數據中心:由企業IT團隊控制(擁有或運營)的數據中心(或伺服器機房)。

第三方、單租戶數據中心:由第三方控制(擁有或運營)但專用於單一企業的數據中心。

第三方、多租戶數據中心:由第三方控制(擁有或運營)的數據中心,並在多家企業組織之間共享。

一家數字化的企業不可能僅從企業數據中心運行高性能應用程序。

第三方,多租戶數據中心(又稱託管中心)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的歡迎。不僅因為託管數據中心設施通常是最先進的數據中心,而且主要是因為它們提供了能夠直接訪問位於同一設施的其他企業的額外好處。安置在託管中心的工作負載或數據與其他企業在同一位置的工作負載相距很短,進而簡化了與客戶、業務合作夥伴或IT基礎架構提供商(如網路和雲服務提供商)的互連性。

具有高密度網路提供商的託管中心被稱為互連樞紐中心,而提供對多個雲平台訪問的託管中心稱為雲樞紐中心。

由於網路和雲服務提供商正在迅速擴大其在託管中心的市場份額,企業客戶可以藉此顯著提高其應用程序的性能,並降低其在這些設施中的網路基礎架構的成本。例如,通過移動應用程序為其客戶服務的企業可能受益於託管在移動運營商旁邊,而將其混合雲應用程序安置到一款或多款公有雲的企業或將受益於其雲平台的選擇。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託管中心部署其工作負載,他們很有可能建立與客戶、業務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私有連接。 這將使他們能夠大大降低其互連策略的複雜性和成本。 因此,選擇一家託管服務提供商的關鍵標準將是訪問企業可以在託管中心內連接的感興趣的社區。企業可以在託管中心連接的客戶、供應商、業務合作夥伴和服務提供商的數量越多,他們在該位置部署基礎設施就越有價值。

託管一直是企業客戶的一大選擇,但是當IT部門的IT足跡沒有足夠的證明需要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或佔用專門的第三方的、單一租戶數據中心),或者當需要雙重站點來備份他們的解決方案時,他們主要考慮選擇服務。對於數字企業來說,選擇合適的託管中心是推動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

另一方面,關於在何處安置工作負載的決策的制定需要考慮到由誰負責管理IT基礎架構。畢竟,IT基礎設施是運營管理戰略的一部分。這反映了基礎設施布局和運營管理決策正越來越多地與雲計算作為傳統IT的替代的出現的這一事實交織在一起。

iv)運營管理

一家IT企業所提供的服務質量高度依賴於其IT運營管理的質量。在數字企業中,由於不同的工作負載可能被安置在不同的位置,所以為每款應用程序選擇最適合的操作模型是至關重要的。

特別是:一項決策的制定必須要基於哪些應用程序應由內部運營團隊支持,哪些應由外部支持。IT運營交付模式的範圍可能相當複雜,但可以歸納為三種主要選擇:

1、內部操作:企業內部IT部門負責IT運營的管理。

2、託管操作:將IT運營的管理外包給具有專業人員的第三方提供商。

3、即服務:企業消耗來自公共雲服務提供商的SaaS、PaaS和IaaS服務,這些服務提供商通過為多家企業客戶管理共享環境的人員提供服務。

運營管理模式的選擇取決於企業的工作負載的分類和具體要求。對於一些公司,特別是初創企業來說,選擇是相對容易的,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單源公共雲或多雲戰略直接轉向公共雲。

然而,一家更為複雜的數字化企業,必須遵守合規性、性能要求和傳統應用程序方面的約束,故而更有可能部署混合IT交付模型,並利用上述三種選項的組合。

如果看一下操作管理和工作布局模型的組合,就會出現以下矩陣: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從必須做出與應用程序性能和網路基礎設施成本相關決策的企業的角度來看,矩陣可以轉化為四種值得考慮的IT交付策略:

1、內部部署:在此策略中,工作負載位於企業數據中心內,由企業IT團隊內部管理。

2、外包:在這一策略中,企業可以將運營管理外包,將數據中心運營或系統基礎架構所有權外包給第三方(託管或公共雲提供商除外)。

3、公共雲服務:在此策略中,工作負載的管理是由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管理即服務,雲服務提供商擁有整個應用程序堆棧,並確定放置選項的最佳組合來提供服務。

4、託管:在此策略中,企業可以全面控制應用程序以及數據中心內的專用空間的操作(直接或通過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另外,如果是託管中心是高度連接的,他們可以訪問託管在鄰近的感興趣的社區。

由於一家數字化企業可能需要混合IT環境,因此能夠同時管理各種IT交付模型的能力是推動數字化轉型計劃成功的關鍵。

歷史上,大多數工作負載都是由企業內部部署環境開始其生命周期的,而一些工作負載正在被遷移到雲端,絕大多數的傳統應用程序仍將保留在其內部部署環境。另一方面,在當今的移動和雲計算世界中,許多新的工作負載要麼是在公共雲中誕生的(SaaS,PaaS或IaaS),要麼是或者當需要更多的控制時,在私有雲(由企業直接管理或由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管理)中誕生。

這些IT交付策略中的每一種都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見下表1)。

企業為每款具體的應用程序選擇恰當的IT交付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工作負載和相關數據應安置在能夠提供最佳性能的位置,以滿足其特定的性能、安全和成本要求。在四項IT基礎架構交付策略中,託管是唯一一個固有地提供互聯功能,最能為關鍵任務,數據流量密集的工作負載提供服務的。

託管,特別是在互連中心樞紐,代表了實現這種互鎖的理想解決方案,因為其允許與內部部署或外包模型相當的控制水平,同時提供接近多款雲平台和連接的提供商。這種設置符合大多數採用混合IT模型企業的需求。

表1:IT基礎設施交付特性

數字化企業時代的數據中心戰略

結論

數字化企業越來越多地採用包括第三方基礎架構服務在內的IT交付策略,作為傳統IT的替代品,以自身的推動化數字轉型。

到2020年,IT基礎設施的一半將託管在託管環境、外包數據中心和外部雲端。為了優化這種轉型的有效性,IT企業必須實施可行的數據中心戰略,以支持不同類別的工作負載。

混合IT環境中的數據中心戰略將由依賴公共雲連接的關鍵任務,流量密集型工作負載定義。這種類型的工作負載最好安置在提供對網路和雲的訪問、且具有低延遲和高服務水平的環境中。

企業數據中心不是為此設計的。因此,隨著企業客戶進一步走向數字化企業的旅程,他們將需要尋求專門建立的數據中心環境,以便提供足夠的互連性,以促進與客戶、業務夥伴和供應商的互動。

託管數據中心是實現數字化轉換的理想地點,其具備對於網路、私有連接到多雲、本地社區和國際客戶的廣泛訪問,同時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D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2023年智能城市技術收入預計達到275億美元
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華區卓越獎隆重揭曉
數據管理、存儲系統、SDS將成為下一代數據中心存儲構建基石
從物聯網開發生態構建看青雲QingCloud的整體ICT交付理念
誰在看你的網站?領英分析工具能給出職業畫像!

TAG:ZD至頂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新時代的中國,數字化如何為產業轉型貢獻力量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家居開拓精準化營銷
數字經濟時代的智能化大數據治理
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職業
工業互聯網進入製造業的數字化時代
機會與挑戰:數據豐裕時代的量化研究(下)——大數據
劉亞威 | 管窺美軍數字工程戰略——迎接數字時代的轉型
數字化時代供應鏈人才發展之道
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 浪潮雲ERP的進化與迭代
德國媒體:中國數字化的發展堪稱典範,數字時代屬於中國人
疊境數字創始人虞晶怡:數字化時代就是要將物理世界轉化為數字世界
大數據時代的數碼人生
大數據共享時代的行業變局
新商業時代下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
數字化時代,電梯廣告的喜與憂
區塊鏈:數字經濟時代規範化發展的引領者
大數據時代腫瘤心臟病學的機遇和挑戰
數據中心大變革時代,華為引領了怎樣的技術趨勢?
時代發展的趨勢——擁抱大數據
全球化時代的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