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到《三國》看《水滸》!為何明朝人的精神生活如此多嬌?

《西遊》到《三國》看《水滸》!為何明朝人的精神生活如此多嬌?

(圖)明朝疆域

資本主義萌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話題的焦點,集中在南宋和明朝後期,這兩個時代,經濟空前發達,人民生活富裕,城鎮化快速發展,市民階層迅猛崛起。

常言道:「倉廩實而知禮節」,經濟的富裕帶來的是更高水平的追求,於是思想領域開始活躍,各種新思潮不斷迸發,社會充滿活力,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圖)明朝資本主義萌芽

歷史上,符合這個時代特徵的,有南宋、元、明、清朝,這幾個時代,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地區成為資本彙集區,因而經濟發展更加迅猛。在這四個時期,南宋和明朝最為接近。

很多歷史學家業習慣將南宋和明朝放在一起比較,二者同為漢人王朝統治時期,必然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圖)南宋

但是詭異的是,相比南宋,明朝似乎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就,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及《西遊記》三部成為這一時期最為耀眼的文學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是導演和編劇抄襲和在創作的源泉。相比之下,南宋的似乎沒有什麼震古爍今的文學作品流芳百世。

誰造成了這一錯覺?難道真的是因為明朝晚了二百年而已?

(圖)《大聖歸來》劇照

1、小說本來就比詩詞有競爭力

《明朝那些事兒》之所以比《明史》火爆,是因為通俗的文筆更容易被接受,而宋明時代的市民階層就是通俗文體的接納者。

要知道,市民階層作為社會底層,是無福消受那些上層高雅人士的黃鐘大呂的,反而是接地氣的白話文更容易讓他們喜愛。幾大名著,都是接地氣的。

(圖)《明朝那些事兒》書影

所以在先天條件上,高雅的宋詞就已經被白話小說比了下去。

古白話小說興起於元朝,因為元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對漢人勢力的籠絡工作非常粗糙,比如開國幾十年,愣是沒有科舉取士,可想而知當時熟讀四書五經的文人們是有多麼鬱悶。

(圖)施耐庵

排解鬱悶,除了借酒澆愁,就是激揚文字,將自己的內心情緒刻畫到文章中,作品於是就有血有肉。

小說內容豐富,相對於宋詞而言能夠承載更加完備的內心世界,因此表現得也就更加全面。觀眾莫不有八卦好奇心理,小說以章回體呈現,能不斷吊起觀眾胃口,保持持續的關注。久而久之,加上小說接地氣的特點,小說的知名度自然就長盛不衰。

(圖)《三國演義》劇照

2、和平是文學進步的階梯

和平是一切文學得以發展的前提,試問,一個常年忍受外族侵襲的國家,他們的子民如何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屋子裡寫就長篇小說,還連載。最多最多,像岳飛一樣,豪情一首《滿江紅》,來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名言激勵後人。就要馬上披掛上陣,收拾金兀朮去了。

(圖)岳飛《滿江紅》

所以,在客觀條件上,南宋人是沒有那功夫打磨一個幾十萬言的作品的。而李時珍卻可以21年如一日地在家裡寫《本草綱目》。

客觀條件具備了,羅貫中、施耐庵等人還需要一把火,一把點燃內心小宇宙的思維火苗。而他們的時代,正是元末明初,社會動亂不堪,赳赳武夫上陣殺敵,而戚戚文人只能以筆代刀,對舊社會口誅筆伐。實踐證明,這些文字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刀槍劍戟。

(圖)元末農民起義

吳承恩時代,正是明朝中期,上層黨爭不斷,下層暗流涌動的時代,所以,他的《西遊記》能夠以妖魔鬼怪的表現形式,將大明的腐朽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些,是宋詞達不到的。

今天的導演編劇,從《西遊記》任何一小段進行打磨加工,都能整出一部電影來。這不是編劇導演之功,而是《西遊記》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內涵和內容。

(圖)《大話西遊》劇照

這些內容,才是觀眾最喜聞樂見的。

明朝中期開始,由於社會整體和平,思想趨於開放,因此大批小說作品應運而生,造就了三大名著的奇蹟,而清朝雖然也有明朝這樣的和平環境,但是由於思想禁錮,文字獄橫行,除了一部《紅樓夢》,再無可記之作品。

「四大奇書(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確定的,但是這些作品在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人民來定型的。

(圖)林黛玉

只有明朝這樣的奇葩朝代,才能產生如此摧殘奪目的鴻篇巨製!

文|趙裔史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漢朝以後已經沒有明朝又興起,令人恐怖的制度
明朝覆滅時全國上下展現出的英雄氣節,為後世所欽佩
因為劉伯溫說出的一番話,中國歷史上五百年都沒有主動進攻日本
揭秘:這明朝武將投降清朝,其危害簡直是吳三桂的10倍,他1人就滅掉崇禎2大王牌主力軍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物哀精神的詮釋:評《雪國》
《西遊記女兒國》唐僧似趕考書生,趙麗穎是他打的精神野炮
宗白華: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裡去?
清華人看《無問西東》:離現實的清華精神有多遠?
宋劍華:無地彷徨與精神返鄉:《朝花夕拾》的重新解讀
《邊城》、《老人與海》與中西文化精神
描寫中國當代人精神苦悶的《酗酒者莫非》,又在北京演出了
漢橋話畫:朱耷《安晚圖冊》品八大山人圖畫的精神世界
《比得兔》:英國的紳士精神,可能不包括兔子
解讀《烈火如歌》「新武俠精神」,如何用現代話語重塑古代江湖?
電影《芳華》未講完的故事:何小萍在精神病院的日子
《陋室銘》其實是劉禹錫對美好生活的精神奢望
梅蘭竹菊題畫詩,中國人的精神寄託!
《紅海行動》,觸摸中國軍人的精神脊樑
「瞧,美國精神」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法四依
《繁花》寫活了上海人,卻不是上海精神
《機械心》:一部流淌著《尋夢環遊記》精神的法國動畫片
《大時代》就是最珍貴的香港精神|國劇經典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