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你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藝術品,而聲音是達致此種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

將你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藝術品,而聲音是達致此種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

試聽【第一講 聆聽的意境】

讓我們先從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公案開始。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了,可是周圍又沒有聽其聲音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倒下的樹產生聲音了嗎?」直接想到的答案當然有兩種:從客觀角度說,它肯定發出了聲音,因為即便周遭沒有任何的聽者,它也仍然振動了空氣這個基本介質,進而傳送出了聲波;然而,從主觀的角度看,則恰恰相反,因為我們聆聽到的聲音世界是如此豐富、多變而複雜,又怎能簡單還原為單純的物理形態的波動?那段深深打動你的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獨奏,竟然就可以還原、歸結為枯燥抽象、毫無生機的波形?

顯然,那個外部的冷冰冰的物理世界,與心靈之中所迴響交織的聲音之流,簡直形成了極度的對比。前者就像是一個昏睡的黑暗空間,直到人帶著靈與肉的真切體驗步入其中,才頓時萌發出種種奇幻曼妙的聲音景象。也難怪在《楞伽師資記》亦有相似的困惑:「汝聞打鐘聲,打時有,未打時有?聲是何聲?/ 汝聞打鐘聲,只在寺內有,十方世界亦有鐘聲不?」

姜宇輝

更麻煩的情況還在於,聲音景象與視覺形象又有著鮮明差異:後者雖然也往往會呈現出模糊、變異乃至扭曲的情形(視幻,錯覺等等),但最終仍能夠明確指向實在空間中的人與物的輪廓、形態和位置;但前者則顯然不同,因為聲音自聲源發出之後,二者之間的維繫就變得極為孱弱,由此就使得聲音的定位(location)反倒變成聲音哲學中最為棘手的難題。

「這是什麼聲音?」「這個聲音發自哪裡?」——這些都是在日常的聆聽經驗中每每浮現的困惑。遊離於聲源之外、漂浮在空間之中的聲音,似乎由此呈現出更為濃厚且揮之不去的幻覺氛圍。如果說視覺最終得以呈現出世界的清晰外觀,並由此將我們納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時空秩序之中;那麼聲音則正相反,它如蠕蟲或幽影一般潛入到心靈深處,進而不斷將我們抽離於世界,並營造出一片極為私密、甚至難以表達和溝通的「內在空間」。

最典型的一個對比就是:即便我們可以在鏡子之中看到自己,但仍然感到真身與鏡像之間存在著一個不可縮減的距離,由此也就衍生出種種對於鏡子的恐懼和噩夢;但聲音則截然不同,即便我們閉上雙眼,隔開世界,但仍然可以直接和自己說話,而這種「內在之聲(inner voice)」所營造的恰恰是我們與自身的最為私密和親切的關係。

當陷入到極度的焦慮、恐懼與孤獨之中時,你總會習慣性地傾聽發自心靈深處的那個最熟悉的聲音,它會如期而至地帶給你溫暖和庇護。這樣看來,聲音的主觀/客觀、心理/物理、內在/外在這一系列兩極分裂與對峙,最終似乎鮮明導向自我與世界之間的終極疏離。聲音,似乎最終無可挽回地成為了心靈之物。

然而,這卻並非聲音世界的全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會有真切的體驗,聲音也同樣是將我們帶回世界,帶向他人的直接紐帶和媒介。公共空間中那無處不在的熙熙攘攘的背景聲音,恰似環繞、浸沒著我們的空氣,已然成為生命狀態的一個本質成分。以至於當驟然間步入一個靜音的環境之中,很多人都會體驗到茫然不知所措的近乎「失重」的體驗。同樣,置身於一場巨型的搖滾音樂會的現場,轟鳴環繞的聲響足以在瞬間衝決平日里緊密封鎖的心靈防線,將一個個孤單分離的個體凝結為同一個呼吸與共的生命。

麥克盧漢曾帶著先知的口吻預言到,我們這個電子媒介的時代也將是一個感官範式轉型的時代,以往的印刷時代所主導的視覺秩序,勢必將轉化為更為開放多元、更具融合性和肉身性的聆聽氛圍。在這個意義上,聲音並非僅僅是私人之物,而更是變成締造一個美好世界的重要力量。儒家文化中那種「禮」與「樂」並重的教化方式其實並非特例,在西方文明的歷程之中,音樂也每每成為匯聚民眾、形塑社會的關鍵途徑。

只不過,如此理想的圖景似乎又遮蔽了很大一部分殘酷的真實。聲音,除了是建構和創造的力量,它同時也往往展現出干擾、侵蝕、乃至破壞性的惱人面貌。城市裡那些日夜不停的噪音,早已對我們正常的生活節奏構成了嚴重的干擾,甚至足以引發種種身心失調的疾病;電台、電視與商場中循環播放的流行旋律,又不斷令我們的聽覺陷入到麻木的慣性模式,進而喪失了發現未知與新奇的審美感知;更遑論那些無孔不入的騷擾性的電子信號,如earworm(耳朵蟲)一般鑽入大腦深處,將連續的自我和人格撕裂成離散的碎片。

聲音,正是這樣一個散發著迷人魅力、但又潛藏著致命危險的生命與環境的基本要素。它召喚著我們以思想、體驗和藝術的方式去切近它,更激發著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之中將它轉化為切實的行動和創造的力量。聲音,同時是媒介、環境與生命。尼采曾說,應將你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藝術品。那麼,聲音或許達致此種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

那就讓我們從各個角度和維度入手,洞察聲音世界的奧妙,展現聲音藝術的魅惑,在大化遷流的聲音宇宙中徜徉迷醉。

專欄介紹

英格瑪·伯格曼有一部經典電影叫做《喧嘩與低語》,其中的人物皆迷失、沉浸於各種或隱或顯,或清晰或模糊的聲音氛圍之中。此種聲音之「氛圍」,似乎正是我們的人生與世界的真實寫照。在這個專欄之中,讓我們跨越既有的學科之間的狹隘邊界,橫貫不同表達形式的豐富內涵,以敘述的方式敞開一個聲音的世界,將其中的奧秘娓娓道來。

聲音是「替補性」(哲學家德里達)的,它無意成為信息的主宰,但卻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構織著生命的背景簾幙;

聲音是「融合性」的,在這個為各種衝突力量不斷撕扯的日益破碎的人間,它重新以一種「情動」(哲學家德勒茲)的力量維繫起個體之間的最密切的肉身紐帶;

聲音是「沉浸性」的(immersive),它無力亦無意為我們提供一個超越的彼岸,但卻以一種物質的密度重新喚醒我們回歸尼采所召喚的「大地的意義」;

聲音是……

基於這些前設,按照年度的時間規劃,104期的節目大致將圍繞以下四條線索展開:

·聲之「思」(the idea of sound):

主要圍繞聲音哲學(the philosophy of sound)展開,涉及到科學/分析、法國(Michel Chion)與現象學(Don Ihde),結合案例,深入淺出。

·聲之「悅」(the pleasure of sound):

對聲音藝術的各種流派及其代表性作品進行賞析,並尤其聚焦於聲音、音樂與生命體驗之間的密切關聯,闡發內涵,避免雞湯。

·聲之「動」(the dynamics of sound):

關注聲音與社會之間的聯繫,將一些熱點主題納入到考察視野之中。如聲音與集體記憶,噪音與技術環境,聲音與感知媒介,等等。

·聲之「境」(the atmosphere):

重點關注聲音的「靈性」維度。可以說是本節目的一個「形上」維度。以聲音為入口,探索進入精神與靈魂世界的途徑。聲音與宗教,聲音與精神治療,乃至不同文化中的聲音之神秘體驗,皆可作為視角。

【本專欄將涉及到的書籍、電影、樂曲、聲音類型等包括(未完待續,內容以實際講授為準)】

·導言,開篇,閱讀米歇爾·希翁的《聲音》

·電影中的聲音(1):伯格曼,討論影片《假面》、《喧嘩與低語》

·文學中的聲音(1):閱讀唐·德里羅的《白噪音》

·環境聲景(1):雨聲,賞析Eric La Casa的音樂作品

·幻聽系列(1):閱讀奧利弗·薩克斯的《幻覺:誰在捉弄我們的大腦》

·噪音系列(1):閱讀邁克·戈德史密斯的《吵!雜訊的歷史》

·肉體的聲音(1):心跳之聲,賞析Eliane Radigue的音樂專輯《Biogenesis》

·虛擬空間的聲音(1):遊戲的聲音設計,分析遊戲案例《輻射》

·繪畫中的聲音(1):維米爾

·寂靜系列(1):閱讀戈登·漢普頓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

【在這個專欄你將獲得】

1、每周兩期,每次圍繞一個當下的文化熱點展開,比如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音樂專輯、一次展覽等,開拓視野。

2、每期10分鐘,跨越學科之間的狹隘邊界,以敘述的方式敞開一個聲音的世界,將其中的奧秘娓娓道來。

3、在關於聲音的哲學和藝術中,獲得安撫心靈、減少焦慮的力量。

4、訂閱專欄後,你還可以加入「姜宇輝讀書會」線上微信群,獲得姜老師關於哲學、藝術等方面更多的閱讀推薦和交流。專欄中涉及到的音樂、影視等作品,入群即可獲取準備好的欣賞鏈接,無需再費時費力搜索。(入群方法:私信中讀微信服務號,曬出訂閱專欄截圖後,邀請加入。)

【主講人簡介】

主講人 |姜宇輝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碩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法國哲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法國哲學與藝術哲學。專著有《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與《畫與真:梅洛-龐蒂與中國山水畫境》。譯著有《千高原》與《普魯斯特與符號》。

點此下載中讀寫讀感

or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

溫馨提示:

中讀APP已升級至5.2.2版本

請各位用戶及時更新APP

or關注中讀微信號lifeweekerclub

"中讀"現已全面上線,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千里走單騎的並不只有關羽,蜀中無大將確是謬談
皇帝請吃飯,人累心更累
黛安娜逝世20周年
黛安娜:非典型英倫淑女
萌物小青柑的前世今生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定的藝術,不一樣人生
乾淨,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人生修行|薦讀
真水無香,是一種人生境界
寬容,是一種美德,但它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不一樣的人生
茶之境界,品味人生
李銀河:將自己的人生塑造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極簡生活術,做人生的減法,一個字「扔」!
一個藝術家的成功,一是對藝術和人生的感悟;二是在勤奮中不斷實踐
藝術,是人生一切苦難的調劑者
雖然有才有能,人品卻為人不齒!這些歷史人物的人生
最深奧的人生哲理,值得一生品味
人生能得一知己,是一種幸福
做一個成功的人,就要懂得人生這三境
不一樣的生活 不一樣的人生
珍惜自己也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遺憾是另一種人生
不一樣的生活狀態,不一樣的人生,看個展覽體會別樣人生
別人生不生二胎看心情,這幾種媽媽最好生,都是一些大實理兒
扒一扒我人生的第一件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