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特殊的天文儀器:元代的窺幾

中國古代特殊的天文儀器:元代的窺幾

中國古代特殊的天文儀器----窺幾

說起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國人無不眉飛色舞,那種感覺,是一種難以掩飾的民族驕傲。其實,除了四大發明,中國還有許多值得驕傲的歷史。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就曾令世界一流的科技史專家為之傾倒。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達,得益於許多傑出的天文學家,也得益於許多有創造性的儀器。窺幾,就是一種特殊的天文儀器,不過大多數人對其不太熟悉。人們熟悉的,只不過是渾天儀與渾象等少數儀器而已。下面,就是我最近拍攝的窺幾模型,它陳列於北京後海郭守敬紀念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種和破桌子一般的幾究竟有什麼用。

幾,就是一張桌子。不過這張桌子與眾不同,它的桌面有一條長縫,古人稱之為「明竅」。沿縫兩側桌面,各有兩行平行的刻度,外疏內密。在桌面上,還放置有兩把斜刃的銅尺,叫做「窺限」。窺,就是窺望的意思。運用這張桌子上的縫隙,來窺望天象,故名窺幾。為什麼要窺望天象,窺望天象有什麼用處?怎麼窺望?都令人充滿興趣。

原來,我們平日所用的時間,是由天文學家提供的,是他們告訴我們,什麼時間立冬,什麼時間夏至,什麼時間過年。他們編製曆書,發布時間。農民耕種,就要用到這些時間。我們過節,也要用到時間,有了曆法,社會就會協調一致,人們對於事物的變化,就有了度量的標準。如,六歲可以上小學,十八歲可以參軍,三天以後我回答你,這其中的時間,就是一種時間度量。而對於未來的變化,也有了準備。到了十月,天快冷了,得準備冬裝。那麼,這裡知道天快冷了,就是運用了時間,和對時間的推斷。

在天文學上,人們決定一年的長短與起始,是通過太陽的變化來認識的。太陽有一個特點,就是回歸運動。在中國的中原地區,冬天的太陽,升不高,中午也到不了頭頂。但夏天則非常高,一年之中,太陽的高度不斷變化,形成一種循環。根據這種變化,就可以知道當天處於一年中的什麼位置。

測量太陽的天文儀器是圭表。表也就是一個直立的高桿,和桿下水平放置的尺子---圭。正當太陽到達正午時,觀察太陽投在桿下圭尺上的景長,即知當天處於一年中什麼位置。用這種方法測量計算出來的曆法,是日曆(陽曆)。

但是,中國人也用月,也想知道現在是幾月份,今天到十五還有幾天。這樣,天文學家也得測量月亮才能定出月亮的曆法,就是定出月曆(陰曆)。測量月亮就難了,因為月亮的光太弱,在表桿下的影子太淡,很難看清。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經過許多天文學家苦思冥想,於是,這種桌子,即窺幾就被發明出來了。

人們將此桌子安置到原先放置圭尺的地方。觀測者在窺幾下通過那條縫隙上望,調整自己的位置,讓月亮與桿頂和眼睛處於一條直線上,這時,這條窺望線,就相當於太陽的投影線。為了記錄其位置,用一把銅尺,用其邊緣對準這條線,放到桌面上,此時,觀察者從桌子下起來,讀取尺子處於桌子面上縫隙兩側刻度的位置,就得到了測量數據。

那麼,圖中為什麼有兩把尺子呢?這是因為,月亮很大,觀測時,移動尺子,用一把尺子定其上邊,另一把尺子則定其下邊。這樣就得到兩個數據,兩個數據的間距,就是觀測到的月亮視徑。而兩數據的中心點。則是對月亮中心的觀測座標。一般記錄天體的運行位置,都利用其中心點的位置。

這樣,天文學家就運用這種工具,解決了測量月亮的問題。

中國人還對五星感興趣,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古人喜歡用五星的變化來預測吉凶。同時,五星也可以建立星曆。測量五星,也不容易,五星更小,光線更暗。但運用這種窺幾,也就解決了。當然,除了五星,其它天體也可以測量。用兩把測尺,還可以測量兩顆星星間或者天體間的緯距。

我在這裡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運用窺幾測量的天體,運用另一種天文儀器「渾儀」都可以測量,而且更方便準確。那麼古人為什麼這麼笨,不用先進的,卻在桌子底下爬來爬去,進行測量,是否有些可笑?

這是因為,渾儀在古代算是精密複雜的儀器,很難製造。同時,在很多朝代,一般人也不許擁有這種高級儀器,只有國家天文台才能運用。所以,窺幾也就成了代用品。特別是一般的研究者與觀測單位。弄個這種儀器,也就很不錯了。古代的一些州縣,大約就是運用的此類天文儀器。

窺幾也可能是早期的天文儀器,是渾儀沒有發明之前的儀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它就是一種早期文明的科技成果。即便不早,元代的郭守敬能發明它,也很不簡單了。我在另一篇[中國古代的牽星術]中,研究了古代用繩表測量天體的技術。這種窺幾,測量原理與牽星術一樣,不過,其更加方便,當是牽星術的一種發展。這裡展出的模型,桌子其實短了一些,古書記載的是六尺,如果用高表,六尺也太短,我推測,真正的窺幾,應當比此長一些。當然,圭尺的長與表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是誰,能將小小一張破桌子,弄成了測量天文的儀器?答案是---郭守敬,一位傑出的中國元代科學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鐵隨筆 的精彩文章:

太陽周邊出現神秘黑色球體,天文學家已開始調查
遠古二十大史前巨獸復原圖超清完整版 無水印精華版
比鄰星附近發現行星,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三體世界?
宇宙大爆炸的原點在哪裡?距離我們有多遠?

TAG:老鐵隨筆 |

您可能感興趣

元時代,蒙古帝國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天文曆法
中國古代,七大辟邪的寶物!
古代歐洲的「束腰」和古代中國的「裹腳」哪個更摧殘女性
中國古代將領的排名
三國時代和楚漢時代,都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精彩的兩個時代
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三)春秋、戰國
中國古代第一位女將軍:商代婦好墓之謎
蔡文姬領銜的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你知道幾個?
傳承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玉器國寶 跟著玉器看歷史 歷代國寶玉器精粹
古代歐洲的"束腰"和古代中國的「裹腳」哪個更摧殘女性
中國古代的雪有多大?
中國4大「貴族」魚,在古代是皇帝的貢品,現代是國宴的美味佳肴
中國小說藝術傳統在當代的獨特實踐
文史宴:上古時代,朝鮮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的文字文化之一:甲骨文
中國古代玉器高峰期(三)
此國是古代中國領土,生活著漢朝士兵後代,還有一個「中國族群」
洛水趣聞011期: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
中國服裝的演變史:品味從漢朝到如今各朝代的漢服,各有各的特色!你最喜歡哪個朝代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