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緬甸:每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熱烈地生長

戰緬甸:每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熱烈地生長

倭虜不滅不生還,倭虜不滅不生還。

乘長風,乘長風,飛過世界上第一高山,訓練好,裝備完,新式武器都使慣。

揚威國外,揚威國外,一生難得這時間。掃蕩蝦夷出緬甸,這又何難,這又何難?

再前進,驅車破暹羅,躍馬定安南,英勇戰績教敵人膽戰心寒,要世界刮目相看。

再乘樓船歸祖國,衝破太平洋狂瀾,凱歌聲浪里,紅顏白髮夾道齊歡。

會師中原同一醉,從頭收拾舊河山。

——《遠征軍歌》,羅家倫作詞,鄧爾敬作曲,選自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中原文獻》第47卷,第3期,《歌聲凝固民族魂》。

遠征軍出發前往緬甸

唱著雄壯的《遠征軍歌》,1942年2月,中國入緬遠征軍猶如一條望不到頭的灰色長龍,沿著滇緬公路向緬甸境內挺進。這是我國首次派兵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是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人首次踏出國門,赴海外作戰。中國入緬遠征軍是一個悲壯而偉大的歷史名字。十萬餘精銳的中國軍人入緬對日作戰,在異國他鄉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戰歌。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圖

同古戰役:

黃埔精神的勝利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向南距離緬甸首都仰光260公里,向北距離曼德勒320公里,扼守水陸要道,配有一座軍用機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日軍1942年1月攻陷仰光後,同古成為了侵緬日軍的「必須迅速佔領之地」。

遠征軍先頭部隊為第5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這是一支全部配備美國機械化裝備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勛。他們先行入緬,士氣高昂。在軍運卡車身上,貼滿了用中、緬兩國文字書寫的標語:「中國軍隊為保衛緬甸人民而來!」「緬甸是中國最好的鄰邦!」「驅逐倭寇,揚威異域!」「為國爭光,不勝不還!」

1942年3月7日,第200師日夜兼程,到達戰鬥第一線同古。當時駐守同古的英緬軍隊在得知仰光已經失陷之後,士氣十分低落,完全未作迎戰準備,只準備安全後撤,保存實力。英軍撤出之後,守衛同古的重任就落在中國入緬遠征軍第200師上。師長戴安瀾沉著泠靜,準備死守同古。他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同時,他向全師下達指示:「師長戰死,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營各級亦如是。」正是在這樣的決心下,第200師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抵抗了十幾天,最終因援軍遲遲不到彈盡糧絕而無奈撤退。《戴安瀾傳》中記載:「……敵酋東條英機在日本議會上承認,同古之役為旅順攻城以來從未有過之苦仗。」

戴安瀾

同古保衛戰是緬甸防禦戰期間作戰規模最大、堅守時間最長、殲滅敵人最多的一次戰鬥。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勢下,同兵力、裝備都佔優勢,並擁有制空權的敵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為遠征軍的後續部隊贏得了時間,並實現全師安全轉移,這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勝利。事後,蔣介石曾經盛讚:「同古之役的勝利,是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日本軍隊的武士道精神!」

仁安羌大捷:

遠征軍的奇蹟

1942年4月,日軍為奪取仁安羌油田,殲滅英緬軍隊西線主力,向仁安羌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當時,日軍已經佔領緬甸第三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將英緬軍隊圍困在了仁安羌。在危急情況下,英軍司令向中國遠征軍請求援助。中國遠征軍副司令杜聿明命新編38師113團前往援助。

38師師長孫立人身先士卒,親赴前線指揮。他採取《孫子兵法》中的戰術,虛張聲勢,調動敵人,同時引導被困英軍往外沖,內外夾擊,使優勢敵軍疲於奔命。4月19日拂曉時分,113團發起進攻,很快佔領日軍一線陣地,然後集中火力佯攻東南角,誘導日軍誤以為中國軍隊主力在東南方,從而急調部隊支援。當敵軍調動之際,早已埋伏好的近百名遠征軍勇士乘虛而人,插進敵陣,與英軍裡應外合。帶頭衝鋒的第3營營長張琦率領第8連隊英勇戰鬥,與敵人反覆衝殺,甚至展開了白刃戰。張琦身中數彈,倒在地上仍在竭盡全力高喊戰友們衝鋒,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第3營的官兵與日軍激戰十餘小時,日軍第33師團徹底被擊潰,丟下了1200具屍體,敗出陣地。

孫立人

下午5時,仁安羌全線收復,第113團近千將士傷亡過半,將被困英軍第一師7000餘人及500多名美國傳教士和記者解救出險。得救的英軍和美國傳教士、記者們激動地高喊:「Long live China !」(中國萬歲)。更有許多軍官壓制不住感激之情,抱著中國遠征軍的軍官跳了起來。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中國遠征軍在第一次入緬作戰中,甚至是整個盟軍第一次緬甸戰爭中惟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蹟。中國軍隊在劣勢情況下,以800多人的兵力,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十倍於己的友軍,這充分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與堅強。師長孫立人因此獲得「英帝國司令勳章」和美國「豐功勳章」,團長劉放吾將軍1992年在美國芝加哥,受到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親自接見,感謝其在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

野人山撤退:

野花在頭頂盛開

1942年4月底,由於中國遠征軍和英國盟軍對日軍攻勢估計不足,日軍攻佔了緬北重鎮臘戍,切斷滇緬,並於5月1日進佔曼德勒,徹底切斷了中國遠征軍歸國的主要通道。當時的英緬軍隊司令亞歷山大傲慢地准許中國遠征軍撤往印度避難,但必須以難民身份入境,並由英軍統一管理。此舉激怒了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他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但他不曾想到的是,中國遠征軍將士們從此踏上了一條死亡之路。

1942年5月1日,中國遠征軍主力開始撤退,從曼德勒到密支那的公路上,擠滿了從戰場上撤下了的各類戰車、坦克,擠滿了潰退的官兵和一小批英國緬甸軍隊,逃離緬甸的印度平民與中國僑民也在其中。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事後杜聿明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最錯誤的命令。

杜聿明

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大部隊很快在野人山中陷入困境。糧盡彈絕,軍心渙散,疾病流行,大量官兵病死餓死,螞蝗、螞蟻和大雨的侵蝕,使高熱昏迷的病人在數小時內變為白骨。撤退沿途屍骨遍野,前後相繼,慘絕人寰。經過幾個月的行軍,遠征軍離開野人山回到祖國時,3萬5千多人只剩3千多人,其中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團長柳樹人、第96師副師長鬍義賓、團長凌則民等英勇犧牲。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著名詩人穆旦曾作為中校翻譯官同第五軍一起經歷了野人山撤退。這首《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是入緬遠征軍的祭歌,也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中國遠征軍:

雖敗猶榮,精神永存

有這樣一支軍隊,七十五年前,他們出國抗戰,衝殺在槍林彈雨之中;七十五年前,他們撤退回國,在野人山中把血肉脫盡;七十五年前,他們用生命和熱血,在滇緬的千山萬水、森林河谷之間,深深地烙下了自己的印跡。

中國遠征軍紀念活動

2017年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75周年,歷史不會忘記那些曾經為國而戰的英雄,他們理應受到永遠的尊敬。從1942年春天到1945年年初,為了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共有數十萬中國軍人跨出國門,遠赴緬甸作戰。其中,有十幾萬將士,犧牲在異國他鄉。在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里,記載著許多入緬老兵的回憶,儘管時光飛逝,老兵或許已然不在,但他們的回憶,依舊如新,為後人訴說著當年的故事。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的英勇戰鬥,不畏強敵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緬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數托邦 的精彩文章:

TAG:社科數托邦 |

您可能感興趣

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在死亡來臨之前
我親眼目睹,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生長——《巨人的隕落》
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向陽生長
一顆碧桃的肉生:在不確定的陌生環境中,努力生長!
天生長得可愛漂亮,心地善良,一生註定福報連連的三大生肖女
這三個生肖的人,天生上等命,一生長壽又富貴!
這3個星座的女生,天生長著一顆花心,特容易移情別戀
人生,該是一個向內生長的過程
三毛,一個恣意生長的靈魂
快死的盆栽給它們「喂」片葯,起死回生生長健壯!
這種魚天生長著一對烈焰紅唇,男生扛不住,女生問色號!
其實男生增肌也好,女生塑形也罷,都是一個原理:肌肉生長
人類消失後的地球,他們野蠻生長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我國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藏著一個美女生長地,風景直接秒殺九寨溝!
拒絕「批量生產」!一個古風少女的野蠻生長
天生長相出眾,還很有才華,一生愛慕者最多的三大生肖女
英國7歲的女孩腿被反著生長,但她依舊樂觀開朗,用自己的生命堅持希望
這幾天出生的人,天生好命,一生長壽多福
天生命定良緣的三對星座,一生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