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孔子說:「泛眾愛,而親仁。」孟子提出「天地之性,人為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出現在先秦儒家學說中的樸素民本思想都是以「仁」為核心,提倡尊重人的地位,重視人的價值。經過歷史的積澱,儒家「民本思想」已深深根植在現代人的心中,影響了現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管理者對「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經歷了一個由重視「物」到重視「人」的轉變過程,逐步認同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把企業人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滿足人的需要,關注人的發展,尊重人的意願,採取各種手段調動人的積極性。這種攝取儒家「民本思想」的現代企業人本管理方式,既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幫助現代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仁政德治:重視被管理者


關注人的發展


儒家學說中認為教育是實現人的發展的主要渠道。眾所周知,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過「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並作出了「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敏以求之」、「吾日三省吾身」等關於教學和學習方法的討論。孔子認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說學習不僅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也是把知識變成一種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本事。


人本管理是一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關注被管理者的發展,重視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據研究表明,每個人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三至五年後,其原來所學的知識百分之八十已經被利用,如果不進行新的學習,那麼他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失去創造性。只有進行新的學習與培訓,補充新的知識,增長新的技能,他的知識與能力才能滿足工作的發展需要。因此,現代企業管理非常注重為被管理者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在提高員工整體水平的同時,使企業掌握行業的前沿動態和科技,擁有不斷創新的源泉,保持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滿足人的需求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儒家學說的「民本思想」是承認並尊重人的物質慾望和利益需求的。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指出嚮往富貴、不喜貧窮是人們的共同心理,只要不是見利忘義,能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麼「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並且指出,在治理國家時「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也就是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和軍隊,百姓才會對統治者產生信任。這提醒了統治者要正確面對民眾對於糧食和物質的需求,要正視它們而不能迴避。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關注和滿足民眾的物質需求,是調動民眾積極性,實現有效管理的前提。


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中,就是十分注重尊重和滿足員工的需求。這一方面體現在現代企業逐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激勵制度,通過目標激勵、考核激勵、機遇激勵甚至情感激勵等方式,調動員工積極性,給員工階段性鼓勵。另一方面也體現在現代企業逐步完善的勞動福利保障體系。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現代企業滿足員工在安全意識方面的需求,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提供「五險一金」,為員工提供「恆產」。員工則在此基礎上產生對企業的信任和依賴,這種歸屬感就是員工的「恆心」,促使員工更願意為企業付出長遠努力。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修己安人:樹立管理者的模範作用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儒家經典著作《大學》中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要思想的論述。該論述認為,那些想要將自己的美德彰顯於天下的人,要先學會治理一個國家;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要先管理好一整個家庭;想要管理好一個家庭,就要先提高自己的修養。只有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養達到一定水平,才有治理好一個國家的本領。正如儒學研究者楊朝明曾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就是關於社會管理的學說,其本質也是修身做人的管理學說。」這一理論是實際上是從管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對管理者的要求,即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修為。


事實上,在任何時代,管理者的素質都決定了一個企業、團體乃至國家的興衰存亡。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曾做過「最具人氣僱主」的投票,並對參加投票的一萬三千在職人員作出調查。調查顯示,員工普遍對管理者有較高的期望值,期望他們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影響力的人格魅力。92%以上的參與者表示,管理者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狀態對自己的影響和激勵最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們對身邊的人有天然的模仿傾向,所以孟子說「惟仁者宜在高位」,「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因此,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中,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他人的同時,也要管理好自己,樹立模範帶頭作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自身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心態陽光、積極向上、勤儉自律、公正無私的人,不斷提高自身的影響力。二是成為積極學習的榜樣。在瞬息萬變的知識年代,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對於新事物要比員工學得更多、學得更快,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擁有突出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三是成為貫徹執行的榜樣。現代企業管理中常常面臨管理者不執行,員工懶惰執行的狀況,導致整個企業出現執行力不足的問題。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管理者在執行方面樹立模範作用,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令行禁止,服從大局,率先示範,以實踐帶動企業新的工作風貌。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以和為貴: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間的關係


儒家學說以「和」為最高價值。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重「和」的價值。孔子的弟子說「禮之用,和為貴」,把和做為最高追求。孟子在「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提出「人和」的概念,逐漸形成了儒家學說中「以和為貴」的管理目標。儒家「以和為貴」的管理理念實際上是從人出發,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形成更高的統一。這個追求與現代企業人本管理的追求是一致的。現代企業注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關係的和諧,認為良好的上下級關係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人和」的境界不僅能夠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更容易在企業成員之間產生真摯的情感和心靈的契合,在一個組織中形成良好的溝通、一致的思想、統一的目標,推動一個企業的興旺發達。為了形成「和為貴」的局面,現代企業在人本管理中要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好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


尊重

「民本思想」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尊重「人」。儒家學說最核心的思想「仁」也要求用尊重和悲憫的眼光看待人。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在統治者、發展社稷和百姓之間,百姓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否尊重下屬,也對統治者的地位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汲取其精神,在企業事務的管理中十分注重尊重員工的意見。企業逐步建立起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讓員工及時掌握企業的動態,並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監督。尤其是涉及員工利益的決定和重大決策,都注重通過一定比例的員工同意。在這樣的人本管理中,員工的意願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管理者與被管理的關係從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轉變為一種分工合作的平等關係,企業內形成和諧自主的工作氛圍。


愛護


儒家思想可以用一個「仁」字一言以蔽之。那麼究竟什麼是「仁」?《論語?顏淵》中記載,有一天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愛人」。也就是說,孔子把「愛人」作為仁政的出發點和核心。「仁者愛人」的思想集中體現了現代人本管理思想,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應該以愛護的心態去對待被管理者,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用愛護家人的心態來愛護員工。現代企業引入這種樸素的人文主義關懷,在管理實踐中提倡真心地去愛護員工,包容員工的缺點,誠懇地為員工提出建議,發現員工的閃光點並及時鼓勵,用將心比心的態度理解員工的所作所為,及時給他們提供情感關懷和精神鼓勵。


守禮


追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和諧關係,除了要求管理者給被管理者充分的尊重與愛護之外,還要求管理者以一種「禮」的標準來約束和規範自身,並以此為標準與被管理者相處。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要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通過人人自身「禮」的約束,達到「和」的相處效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規範,管理者與被管理之間規範、有序。荀子說「禮義生而製法度」,指出「禮」的背後其實是「法」,這就提醒了管理者,在發揚「以人為本」,提倡員工充分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了企業的約束性和秩序性。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管理中的主體與客體同時遵守禮儀規範,是建立和諧良好的內部關係的保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周亞夫軍細柳」中的管理智慧
被蘇軾、黃庭堅稱讚,譽為「當世第一」的好書法,竟然是他?
全能大儒張載如何「繼絕學」
宋人的完美強迫症,鑄就了瓷器的青春歲月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法家思想與企業管理
企業家的管理理論
包政:梳理管理思想脈絡,看企業問題的根源
為什麼企業家與經理人對創新的理解截然不同?
太極拳理與中國企業家管理理念
企業如何留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思考
民營家電企業接班難題:創一代的權杖給子女還是職業經理人?
企業背後的隱形成本,你真的懂如何管理企業嗎?
太極拳思想對企業管理的一些啟示
太極拳理與企業家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與企業公共關係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三大走向
從哲理中看待家族式企業 企業中有老闆的親戚怎麼辦
企業家們相見恨晚的企業管理經營秘訣!
從三國演義看現代企業用人
儒家精神與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科學
企業發展的「以人為本」&「以仁為本」
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與優化
古代兵法與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