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桑德爾 :作為學術明星與羅爾斯的失落對話

桑德爾 :作為學術明星與羅爾斯的失落對話


失落的對話:羅爾斯與桑德爾



四十五年前,哈佛教授約翰·羅爾斯出版《正義論》的時候大概不會料到,他與後來迫使他修正其正義理論的後輩同事邁克爾·桑德爾的對話會走向這樣一個結局。



桑德爾 :作為學術明星與羅爾斯的失落對話

哈佛教授約翰·羅爾斯



在1971年出版的《正義論》一書中,羅爾斯建構了一重「無知之幕」,在其中,一群對自己的背景和境遇一無所知的人們為國家立法,由此奠定了自由主義的經典前提:原子式的個人。


這種原子式的個人正是桑德爾批評的目標,還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他,把矛頭指向了羅爾斯。在這本出版於1982年的《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中,桑德爾對羅爾斯筆下的原子式個人大加批駁。在他看來,原子式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個體必定受到共同體的形塑,並對後者承擔義務,而這種義務使康德-羅爾斯自由主義的價值中立成為不可能。

由原子式的個人能夠推導出權利優先於善的原則。作為康德-羅爾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權利優先於善也是桑德爾批駁的對象。桑德爾主張,沒有善的正義同樣是不存在的。


因其對共同體的重視,桑德爾和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查爾斯·泰勒、邁克爾·沃爾澤一起被視為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成為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論戰的主力戰將之一。然而,桑德爾並不認同社群主義這個標籤。他始終認為自己的立場是共和主義的。


由於桑德爾的挑戰,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中調整了自己的理論基礎,承認多元的善,而不是如《正義論》中所聲稱的同質的善。不過,他仍然堅持權利優先於善的原則。對此,桑德爾專門寫了一篇書評予以回應,《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再版時附在其後。羅爾斯的這種「最低綱領的自由主義」仍然遭到了桑德爾的反對。


1996年,《民主的不滿:美國在尋求一種公共哲學》出版。在其中,桑德爾將康德-羅爾斯自由主義的價值中立及權利優先於善所塑造的公共生活稱作「程序共和國」。與當代人通常所認為的不同,自由主義的程序共和國非但不是兩百多年前美國建國之父們的本意,哪怕是半個世紀前的美國人,也對此相當陌生。



桑德爾 :作為學術明星與羅爾斯的失落對話


根據桑德爾的論述,在康德-羅爾斯把美國的民主塑造成程序共和國之前,佔主導地位的是共和主義:以共享自治為基礎,因而對公民德行有所要求,也必然有特定的價值取向而非價值中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自由主義的話語漸漸侵蝕了共和主義理想,義務讓位於權利,中立取代了德行,道德與宗教信念淡出了公共領域。


桑德爾指出,當代美國對民主所瀰漫的這股不滿的情緒,正是程序共和國所導致的。價值中立、權利優先於善的原則消解了一度繁榮的社群公共空間,衰落的共同體無處安放公民德行。桑德爾提供的處方是,唯有重塑共和傳統,再造公共生活,才能消弭民主的不滿。


此後,羅爾斯在出版了《萬民法》(1999年)、《政治哲學史講義》(2000年)、《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2001年),終於在2002年與世長辭,不得不終止了他對於自由主義與正義的思考。至於桑德爾,他在2005年出版《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後,也終止了與羅爾斯的論戰,朝著另一個方向,一去不返。



失落的哲人:作為學術明星的桑德爾


桑德爾何其幸運。哈佛名師千千萬,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只以學者之姿為業內同行所稱頌,而桑德爾卻生對了時代,乘著互聯網的東風,被無數普羅大眾追捧著,名利雙收。


桑德爾何其不幸。哈佛學者千千萬,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也不忘著述,不斷突破人類智慧的極限,而桑德爾卻生錯了時代,負著互聯網的枷鎖,被無數普羅大眾裹挾著,無法自拔。



桑德爾 :作為學術明星與羅爾斯的失落對話


邁克爾·桑德爾


躥紅後的桑德爾連續出版了一系列講稿體著作:《公正:該如何做是好》(2009年)、《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2012年)。其中,《金錢不能買什麼》用整整一本書的規模,為沃爾澤《正義諸領域》中的兩節做注。至於講稿之外的學術專著,卻一本都沒有出版。鑒於桑德爾論文寥寥,這些講稿幾乎可視為桑德爾近年政治哲學思考的全部。


可悲的是,桑德爾的學術講座也無可挽回地變作一堂又一堂公開課。筆者有幸分別於2007年的華東師大、2010年的復旦和2013年的哈佛聽了他的三場講座。2007年的「作為一個公民意味著什麼?」是一場嚴肅甚至有些沉悶的學術報告,儘管桑德爾早早地作為羅爾斯的有力批評者在政治哲學界聲名鵲起,到場的聽眾卻並不多,主講條分縷析地講,聽眾靜靜地聽,提問主要圍繞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爭,是一場典型的學術講座。2010年的「What is Justice?」和2013年的「The Perils of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則不同,座位早早就被佔滿,桑德爾和聽眾興高采烈地互動著各種案列和變數,成就了兩場普及型甚至有點娛樂化的公開課,場面是熱鬧的,效果是火爆的,只是,沒講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學術明星升起,政治哲人不再。


基於桑德爾的公共名聲,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已經出過兩版的基礎上,中信出版社再版《民主的不滿》簡體中文版,並不是什麼出人意料之事。只是,人們追捧著學術明星桑德爾,卻還有誰記得政治哲人桑德爾?只是,人們稱頌著學術明星桑德爾的代表作《公正》,卻還有誰記得政治哲人桑德爾在英語和漢語學界的成名作兼代表作《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難怪中信編輯如此介紹《民主的不滿》:「『最受歡迎的老師』桑德爾的公開課,澄清自由、民主、公正的真意。」


一門有點邊緣的學科在更多人中流傳,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壞事,越來越多人在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開始思考何為正義,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筆者不免擔心,學術變得太過大眾化甚至娛樂化,會帶來負面作用。畢竟,學術就應該是曲高和寡的少數人的事業,不可普及,可以普及的僅僅是知識。古希臘哲人已經明白,哲學源於閑暇,業內的學人們更應該清楚,自己選擇的是一條只有甘於寂寞才能有所成就的道路。那些被捧紅了的明星學人們,是否還有那份心情,遠離閃光燈,返回清凈的書齋,把自己的事業向著更艱深的方向繼續推進?


如今,羅爾斯已作古,桑德爾則搖身一變成為學術明星,他們之間動人心魄的對話也隨著時光而去,化作失落的理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早報 的精彩文章:

佛教心理治療的原理之真心
老舍《二馬》改編成話劇:迴避東西方文化碰撞,選擇人與人的隔膜
英國貴族:喬治王時代英格蘭的瘋癲
周一良的「泄密」與唐長孺的「保密」
胡適:並非「全盤西化」,是充分世界化!

TAG:東方早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學術中的伊斯蘭研究
聽楊振寧、阿龍·切哈諾沃和施一公暢談學術之道
特朗普主義的學術大本營:西海岸施派與克萊蒙特研究所
聽楊振寧、阿龍·切哈諾沃和施一公三位「巔峰」學者對話清華,暢談學術
被譽為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 美國辭典編纂者諾亞·韋伯斯特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在我省設學術工作站
怎麼評價托馬斯·謝林的學術貢獻?
斯坦福學子:在斯坦福大學感受「學術不自由」
漢晉之際的巴蜀學術
學術史與思想史的糾葛:讀葛兆光《餘音》
哈佛女神的學術傳奇
德國學術聯盟與出版商陷入「拉鋸戰」
伊頓夏令營學術篇:康橋遊記
英年早逝的加拿大學術畫家 保羅·皮爾 作品欣賞
沈文凡 林琳:商周逸詩輯考的開拓意義及學術價值-論王輝斌教授與《商周逸詩輯考》研究
霍金做出了哪些學術貢獻使他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
從學術視角回看湯顯祖與莎士比亞
《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全景展示西方學術
「八劍下哈佛」背後:國內更利於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