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霜降節氣及深秋保暖

霜降節氣及深秋保暖

今年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

霜降節氣及深秋保暖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枯黃,片片凋落。

霜降節氣及深秋保暖


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二十四節氣解》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深秋五大特殊部位要保護

霜降過後,天氣逐漸轉冷,但是夏天的餘溫似乎還遲遲不肯離去,除東北、西藏等地已如寒冬,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在秋的涼爽中前行。北京地區10月份以來的平均溫度更是比往年同期偏高2~3℃.按老理講「春捂秋凍夏打盹」,但其實人們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忽視對自己身體的保暖,因為身體上的關節等一到了這個時期,最容易受涼,從而引發一些疾病。因此,在這裡,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春捂秋凍」之最不能凍的5大位置。


一、腳部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許多筋絡的路線都起源於腳,尤其是腳腕以下部分,更是全身筋絡活動的地方,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或鍛煉腳,就能通過筋絡給全身器官以積極有益的影響。祖國醫學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因此,腳部的保暖措施在秋冬之際是必不可少的。


二、肩膀


肩膀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受涼部位。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冬天縮在溫暖的被窩裡,但是只要露著肩膀,就會覺得很冷很冷,如果不理會它的話,第二天起來肩膀立馬就會變得又疼又酸,這其實就是肩膀受涼受寒引起的。所以,在這個季節,大家一定要注意對肩膀的保護。

三、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有些女孩愛穿露肚皮的時裝,我們建議秋冬季節最好就不要穿了。同時,晚上蓋被子一定要把肚子護好,這點同樣適用於夏天的時候。


四、脖子


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到了換季的時候就會咳嗽,嗓子發炎,其實主要根結就在脖子。因為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所以,秋天的時候,一條溫暖的圍巾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人人適用啊。

五、膝關節


我們在看日韓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裡面的女孩子們到了冬天還都是光著腿,看上去很漂亮。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由於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受涼以後,會導致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差,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出現紅腫、疼痛等癥狀,進而引發關節炎。


所以,秋冬季節,保護膝關節是尤為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特別需要,還是不要專門戴上護膝護肘,因為它的透氣性和活動性不如平常衣物,反而不利於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同時,當關節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不要著急熱敷,因為熱敷反而會使關節受熱過度,導致關節疼痛加劇;還有,一旦發現關節僵直、變形、腫脹等,不要經常揉,因為這樣做容易使軟骨或骨刺剝落,成為關節游離體,卡住關節,影響活動。對於腫脹關節,還會刺激發炎的滑膜,加重關節積液。


看來,秋冬交接之際的保暖措施還是很有必要的,到了這個時節,我們除了適當的保暖以外,還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專家推薦的運動量為:每天30分鐘的適宜活動量,例如散步、騎車、跑步、游泳。還有,多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也能有效地預防以上五個部位的受涼。當然,在飲食方面,少吃一些高脂肪類的東西,因為它們所含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同理,海鮮也應該少吃。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十二地支配陰陽五行
張鳳林道長講解《清靜經》——經文解讀
道教養生——內視
擁有一顆清凈心 是幸福的源泉
北歐的道教研究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節氣】霜降
秋季最後一節氣 霜降注意防秋燥防寒
深秋霜降 道家養生去燥保陽氣
霜降飲食宜保暖潤燥
補霜降應保暖潤燥健脾
中醫提醒您:霜降節氣後多吃潤肺食物
霜降後尤其注意腳部保暖
霜降節氣吃什麼化痰止咳 霜降的習俗有哪些
霜降節氣寒冷乾燥,不如每天來碗營養美味的——海參小米粥!
霜降·立冬
霜降秋色盡 物皆複本源
寒露到霜降:深秋養花關鍵點
霜降秋風寒冬至溫州道教白雲觀養生講座
霜降:補冬不如補霜降
霜降氣肅草木黃,控食踩泥曬太陽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霜降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霜降時節養生,重在「三防」